追媽祖的過程中有些信眾難免出現雙腳痠痛、起水泡,或是要曬太陽跟淋雨,讓人產生放棄念頭。 1999 年起,台中縣政府每年在媽祖進香期間舉辦「大甲媽祖文化節」,配合大甲鎮瀾宮辦理藝術表演、教師研習、學術論文發表會等週邊活動。 大甲媽祖神轎 2001 大甲媽祖神轎 年交通部觀光局將大甲媽祖進香列為台灣十二大民俗宗教活動之一,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也成為全國性的觀光活動。
遶境隊伍跨越台灣中部沿海4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經過21個鄉鎮市區,超過100多座廟宇,跋涉超過340多公里路程(每年都在增加)。 2010年起擴大舉辦為九天八夜徒步遶境進香,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周邊也聚集許多熱心的信眾擺出美味的點心攤,與隨香客結緣,藉由本次寶島神很大直播主持人顏永烈、阿白訪問,提供福食的信眾表示都希望為媽祖遶境盡一份心力服務。 三立主播王志郁也在現場品嚐素食粽子,讚不絕口,感動表示每個信眾都與媽祖有一段溫馨故事。 大甲媽祖神轎2025 林茂賢老師也與三立主播陳建安分享分享,今年因疫情解封,預期將有「報復性鑽轎底」。
大甲媽祖神轎: 媽祖神轎: ● 大甲媽的變與不變
即媽祖座前的兩位將軍,千里眼與順風耳;千里眼為藍色的臉龐、身著綠色蟒掛;順風耳為紅色的臉龐、身著紅色蟒掛。 祂們頭戴金箍、頭後懸掛「高錢」,手上則握有「手錢」,相傳高錢、手錢可以避邪保平安,治療筋骨酸痛,沿途若有掉落,信徒們爭相拾取如獲至寶,也可以「卜筊」的方式向團員拿取。 顧名思義,它就是進香團走在隊伍前端,開路的小樂團,這一組是辛苦的一組,因為進香隊伍一開拔前進,「開路鼓」不分晝夜,沿途步行吹奏敲打,通知信徒,進香隊伍已到了。 「招財神童」頭綁一束髮髻,身穿綠色衣服,右手拿羽扇,左手執拂塵;而「進寶神童」則是綁二個髮髻,穿粉紅色衣服,右手也是拿羽扇,左手拿令旗。
逢甲大學團隊在9天8夜期間,為確保大甲媽祖鑾轎上的設備正常運作,透過異業結盟,由天眼衛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逢甲大學GIS中心、中華電信、準線智慧科技、全球快遞、精誠資訊、微笑單車等企業組成跨領域服務團隊。 台灣民間相信,如果能扛到媽祖的鑾轎及持涼傘,未來一年都會獲得好運,神轎經過的地方,會帶來庇佑與福氣。
大甲媽祖神轎: 為何二戰時,台灣從南到北都有「媽祖幫民眾擋炸彈」的傳說?揭密全台最深入人心的媽祖信仰
邱建富表示,白沙屯媽祖一律由轎班抬轎,不能由其他人抬,因此未發生搶轎;南瑤宮在接駕順序也安排得宜,也較少衍生風波。 鍾秀雋表示,警方介入後,地方勢力之間的衝突減少,反而是一心想近距離看媽祖的民眾,與維護秩序的警方容易紛爭。 大甲媽祖走經大度橋後,鎮瀾宮轎班會將涼傘及神轎交給彰化縣警力,由警方事先與各角頭接駕人士協商交界界線、人員,並企求平和接轎。 大甲媽祖神轎2025 鍾秀雋研究指出,1950年代,彰化人為了讓媽祖在村莊內停留較久,會施放大量鞭炮「擋轎」,使地方信眾有更多時間參拜,並動員地方人士「協扛」鑾轎,被認為是平和擋轎。
鎮瀾兒童家園:位於台中市大甲區橫圳街附近,2003年4月興建育幼院,至2009年3月開幕,由財團法人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設立,目前收容0歲以上孤兒。 大甲媽祖神轎2025 ※本文原發表於2013年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今由溫宗翰重新進行圖文編輯後發表。 稍早信徒與大甲媽已緩慢移動,走到1公里外的大甲溪橋,與信徒們一同觀看斥資百萬煙火秀。 大甲媽祖神轎 期間由於人潮過多,現場能見眾人「碎步」同行,且不時聽到民眾喊「不要擠了」,不過當遇到救護車,大家仍非常守規矩讓出一條路。 由於大甲媽祖鑾轎上共裝有 4 台媽祖視角的攝影機,無法到場的民眾也可隨時透過網頁,掌握不同角度的Live直播,同步跟上這場盛會。
大甲媽祖神轎: 大甲媽祖甲午年遶境進香活動網站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 其中,方臉大耳、笑容開懷的彌勒佛,代表「福」;濃眉黑臉的達摩祖師,代表「祿」;留著花白鬍鬚的古佛則代表「壽」。 為了增加排場和可看性,開路鼓通常會掛上所屬寺廟的燈飾或旗幡,一來為了裝飾,二來也可達到宣傳的目的,使其更具有美感。
- 這次大甲媽遶境的盛大展開,將會是一場熱鬧非凡的盛事,也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食物,並做好保護措施,共同為媽祖祈福。
- 大甲鎮瀾宮媽祖鑾駕昨天深夜10時50分,從停駕的彰化市天后宮起駕回鑾,沿途萬頭鑽動為媽祖送行,在警方強力戒護下,快速而平…
- 今天是元宵節,鎮瀾宮舉行「筊筶典禮」請示媽祖起駕日期,今年遶境進香的主題為「同心」。
- 不過用在不同場合卻有不同稱呼,用在廟會進香的神轎前叫做「轎前吹」;若是用在出殯場合則稱「棺前吹」,但無論如何,主要的意義都是在「帶路」,以增加熱鬧氣氛。
像是2018年2月13日,由三媽神轎帶領信眾踏上拱天宮聯絡道(拱天路)作祈福。 在該儀式中,諸信眾及工作人員以徒步方式抬著媽祖神轎縱跨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區及橫渡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大甲媽祖神轎 隊伍上除白沙屯媽祖外,還有來自苗栗縣後龍鎮南港里山邊媽祖宮的山邊媽祖共同乘轎進香。
大甲媽祖神轎: 人潮鼎沸!白沙屯媽、大甲媽、北港媽齊遶境 葫蘆寺觀音媽巡安
因此搶得壓轎金的信徒,會將金紙放在家中或帶在身上或車上,祈求居家或行車平安。 「大轎」顧名思義就是體積非常大,一般需約八人來扛,因此又被稱為「八助」。 為何會稱作「馬頭鑼」,據說是此兩面鑼具有指揮隊伍的功能,因其為「馬首是瞻」,故命名為馬頭鑼。 隆起部分小為鐃,又稱「小鈔」,音色響亮;隆起部分大為鈸,又稱「大鈔」,音色渾厚。
大甲媽祖神轎: 高雄藍白合也破局?他最後一刻登記參選 民眾黨曾尹儷震驚
為鼓勵更多信徒透過「大甲媽祖APP」追隨媽祖,只要下載「大甲媽祖」APP,即可參加FB粉絲團活動,有機會獲得由大甲鎮瀾宮及YouBike微笑單車所提供的限量贈品。 另外,遶境期間,信徒在各廟宇表定抵達時間的前後8小時內,至該廟宇500公尺範圍內開啟APP完成打卡紀錄,走完全程且有使用APP進行記錄的信徒頒發遶境證書,有機會抽中金媽祖。 2022年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進香時程,廟方擲筊擇定4月8日晚間11時起駕,今年的遶境主題為「同心」,廟方表示,本活動將配合防疫中心隨時調整並即時公告。
大甲媽祖神轎: 台北盛會!觀音媽、四宮媽祖齊聚 全新粉紅超跑參與遶境盛會
11月2日上午,在眾信徒護駕下,五座神轎在預定時間內準時出發,場面十分隆重,也充滿感動,而這也是葫蘆寺白沙屯媽祖神轎第一次出巡參與遶境賜福,在去年12月時「四宮媽祖永鎮葫蘆安座大典」時,便開始集資打造,讓白沙屯媽祖的粉紅超跑能護佑台北。 大甲媽祖神轎2025 遶境當天十分熱鬧,首先不能錯過的絕對是葫蘆寺觀音佛祖與葫蘆寺供奉的北港媽、大甲媽、白沙屯媽、麥寮媽共同出巡,遶境賜福社子地區,在11月2日上午準時起駕,由觀音佛祖的「黃金超跑」作為先鋒,率先出寺在延平北路等候四大媽祖出發。 逢甲大學團隊連續18年公益贊助「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衛星定位服務網」及「大甲媽祖」APP,提供媽祖鑾轎衛星定位、導航、即時影像及鎮瀾宮現場Live直播服務、查詢遶境進香路線資訊,信徒可配合媽祖鑾轎的即時位置資訊,輕鬆規劃跟轎行程。 大甲媽祖神轎2025 這篇文章報導了大甲媽祖的盛事遶境,今年受到疫情解封及勞動節假期的影響,參與人數高達300萬人次,相較以往更加熱鬧。 而參加大甲媽遶境每人平均消費1500元,估算可創下45億元商機,加上鎮瀾宮週邊商品搶購風潮,估計商機高達15億元,這些僅是部分相關產業創造的利益,今年媽祖遶境可望帶來總計60億元產值。 此外,逢甲大學團隊研發贊助的「大甲媽祖APP」,提供民眾即時掌握媽祖鑾轎位置的服務,今年新增生活快送服務,讓民眾可以指定地點委託配送服務,此舉提升了民眾參與盛事的便利性與效率。
大甲媽祖神轎: 「三月瘋媽祖」為何讓人如此追隨?他揭親身經歷:神轎停在家門口,生病家人竟奇蹟痊癒
6.身穿「號褂」者,不得進洗手間(此衣服、褲子為清治時期到至今,早期上衣的前後面中間寫著「大甲.北港進香」,現今上衣的前後面中間寫著「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 大甲媽祖神轎 2023大甲鎮瀾宮全新規劃了 4 場繞境進香『單日體驗』,活動分別會在元長鄉無極聖殿、雲林高鐵站、怪獸百寶村、員林火車站展開,若有興趣可提前至網站參加報名(免費)。 鎮瀾宮之法脈由第一代住持若清湛禪師起共傳了七代,僧侶法脈中止後,豐原慈濟宮出身之淇滿嚴禪師(臨濟正宗法脈)接任住持,淇滿圓寂後其徒覺定禪師接任住持,直至大正13年(1924年),覺定往唐山鑽研佛學,卻一去不復返。 每年釋迦牟尼佛誕日,仍保持舉行浴佛法會,浴佛用的悉達多太子像,為第一代僧侶若清湛禪師自大陸迎請。
大甲媽祖神轎: 影/韓國瑜坐主桌、顏清標開場 大甲媽起駕宴「超澎湃菜色」曝光
在神轎起駕前,所有的鐘、鼓、哨角齊鳴,並由鎮瀾宮董事率領信徒,跪在天上聖母轎前,恭請媽祖起駕遶境進香,庇佑眾人隨駕進香一路平安。 上轎典禮定於出發前一日下午五時舉行,也就是在祈安典禮之後,由達官貴人恭請天上聖母登上鑾轎,並祈求天上聖母遶境賜福給沿途村莊的信徒,庇祐大家在未來的一年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三仙旗」為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 「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光明,為照明之用,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兩枚紅絨球裝飾,葫蘆上插貢香一枝,旁有一藍一紅小燈,燈號與大轎上的燈號配合, 大甲媽祖神轎 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 自古以來,在民俗文化中即有許多儀式上的「搶俗」,「搶頭香」即為最常見的搶俗,另外像是北港媽祖遶境後,大家也會瘋搶神轎上的覆蓋物,就是希望藉由「搶」這個動作,分得神明的靈氣和庇佑。
大甲媽祖神轎: 大甲媽欽點!先鋒報馬仔全程赤腳不怕苦
太子團中除了太子爺之外,為何也有濟公,據說因信眾認為太子爺是小孩子,頑皮愛玩、活潑好動,必須有長者加以管束,因此才增設濟公來看管太子爺,可見信徒們思慮之周全。 九、媽祖鑾轎與頭旗都是進香重要聖物,是媽祖香火的象徵,因此不可觸碰。 為媽祖服務身穿「號掛」的人員,不可以擅自將其他衣物加在「號掛」之上,也不可以穿著「號掛」如廁。 六、鑽轎底可以獲媽祖娘消災解厄、保平安,鑽轎底時身上不能有令旗或任何神明護身符,包含媽祖本身的護身符。 且鑽轎底時面朝媽祖神轎,背包應背於身前,以免勾到神轎,身子伏低待神轎經過。 當神轎抬離之際,信徒便紛紛搶奪媽祖神轎曾經壓過的壽金,據稱壓轎金可以保平安。
大甲媽祖神轎: 大甲媽祖遶境今晚回鑾鎮瀾宮!湧300萬人次參與 帶動周邊產值金額曝光
有時千順將軍在行進間,每逢手錢、篙錢掉落,民眾則一擁而上爭相搶奪,但如非自然掉落則不得強行拉扯,否則即對神明不敬。 每當進香團沿途經過喪家,執事隊便會將媽祖神轎團團圍住,避免孤魂野鬼攔轎申冤影響進香行程。 穿号掛代表進香團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非祇是一般隨香客,穿号掛是為媽祖服務,成為榮耀的象徵,穿号掛者不必帶進香旗,因為已有神兵依附其上,因此同樣不可穿入廁所浴室,以免褻瀆神明。
在神明出巡、進香時,由一個人拿著並沿途旋轉不停,遠望猶如一把傘,用來顯示媽祖尊榮的地位。 涼傘是用以遮蔽陽光的傘,廟會中立於主神轎前側,並於神明離轎時保護主神免於受穢氣所沾染。 前半部手執長腳彩牌,書寫著「肅靜」(肅靜牌)、「迴避」(迴避牌)、「天上聖母」(主神牌)、「遶境進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十二面。 後半部則手拿各式武器,計有:龍頭(最前方)、日月牌、槍、槊、戟、雙戟、刀、關刀、斧、鉞矛、印架及令旗(殿後) … 等,共三十六支,排成兩排。 大甲媽祖進香始於清代,當時每隔十二年前往湄州朝天閣進香,但因規模不大且非常態性活動,因此並未引起注意。 日治之後大安港廢港,兩岸交通逐漸阻隔,大甲媽祖也轉向北港朝天宮「割火進香」,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媽祖進香活動曾中止數年,至 1948 年起才又恢復到北港進香。
此外明年大甲鎮瀾宮因廟宇屋頂重修落成,將舉行重修慶成祈安七朝清醮,距離上一次建醮活動已是民國77年,屆時也將會是宗教一大盛事。 在遶境現場也開放信眾鑽轎底祈求平安,觀眾也可搜尋《寶島神很大》的FB、YT頻道,轉播現場的精彩畫面。 報馬仔所攜帶的紅絲線這幾年來也成為未婚男女熱衷求取的「聖品」,報馬仔身上所掛的紅絲線,原本只是報馬仔用來綁東西之用。 2000年「大甲媽祖」往新港進香,電視轉播時有聽信徒說道:「有人向報馬仔求取紅絲線,果然得到了好姻緣。」,自此之後報馬仔的紅絲線便成為未婚男女爭相求取的對象。 許多信徒相信神轎乃是與媽祖最接近之神物,觸摸神轎可以招來「靈氣」、祈求平安,加上電視及媒體的錯誤引用報導宣傳,常見信徒爭相不矩搶著要觸摸神轎。
許多信徒會在莊儀團休息時搏杯祈求領取,亦有人會守候在神偶旁揀掉下來的「篙錢」,信徒相信「篙錢」如同護身符一般具有神力可以保佑平安。 (4)有急事求助時用,急需媽祖加持但又無法即時到媽祖廟祈助,建議在家中點燃三柱清香,對天或面向大甲的方向,心中默念呼請「大甲媽祖」駕臨到家中,訴說祈求內容,焚燒轎金,有求必應。 另外一大亮點,便是在11月1日上午完成開光儀式的「葫蘆寺白沙屯媽祖鑾轎」,作為全新的「粉紅超跑」首次亮相,特別的是為了延續白沙屯媽祖的傳統,也縫製了全新的黃色轎衣,背後的「勇」字更是傳達了媽祖的精神。 大甲媽祖的神轎中尚有「敬茶」供信徒索取, 因此每到一處過夜之廟宇, 轎班人員光為應付信徒索取, 一、二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大概要倒出上萬杯以上。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即是媽祖神轎, 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神轎特別具有靈 ,因此進香八天的時間隨時都有人來摸一下, 扛一段, 不少人樂此不彼。 這座大轎是藤身木座, 外披刺繡, 轎頭旁亦有一隻藍一紅小燈, 轎桿為上等榆木製成, 全程均由人扛。
自行車隊,要求嚴謹,隊員不論男女一律戴帽、白上衣、同一顏色領帶、卡其長褲、手戴白手套,陣容嚴整,一直都是「進香示範隊」。 同時每天在媽祖駐蹕過夜的廟宇前組成隔離牆,方便大轎班行禮入宮停駕,堪稱是媽祖的「鐵衛」。 「鹹光餅」是圓形中間穿孔的平安餅,又稱「繼光餅」或「咸光餅」,據說乃為記念明代將軍戚繼光,通常是用繩子串起來掛在神將脖子上。
媽祖神轎 媽祖神轎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的特色是只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每年農曆12月15日下午擲筊,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信徒宣稱這是媽祖指引轎夫行轎前進。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擲筊決定遶境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 [24]遶境進香中包含了重要的十大典禮,包括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及安座,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大甲媽祖神轎: 媽祖神轎: 白沙屯拱天宮:路線全憑神轎指引
公視節目《有話好說》製播大甲媽祖遶境專題,據前彰化南瑤宮等16間宮廟管理人邱建富說明,過去包括台中大甲媽祖在內的附近廟宇,一定都會至南瑤宮舀火進香,與分靈有關,若不進彰化市則無法至南瑤宮。 台中市文化局估算,參加大甲媽遶境每人平均消費1500元,可創下45億元商機,此外,鎮瀾宮約有1500多個周邊商品,造成搶購風潮,估計商機15億元,今年媽祖遶境可望帶來總計60億元產值。 今天是元宵節,鎮瀾宮舉行「筊筶典禮」請示媽祖起駕日期,今年遶境進香的主題為「同心」。
(1)壓轎金平常可先供奉在家中神桌上或家中清淨處用紅包袋收起來,欲使用時記得要焚香三柱及心中默念恭請「大甲媽祖」幫忙。 根據傳聞「壓轎金」有多種使用功能,舉凡:隨身保平安、小孩哭鬧收驚、治病、願望祈求加持、鎮宅辟邪…等等。 1.如搭乘海線火車,可達「大甲站」,出站後自「蔣公路」步行左轉「順天路」約6分鐘路程。 2.如搭乘山線火車,可至「竹南站」、「新竹站」、「彰化站」轉乘海線火車至「大甲站」後步行約6分鐘。 2008年成立「鎮瀾兒童家園」,專收容失依兒童,[30]歌手李俊翰與盲人歌手徐承邦為鎮瀾兒童家園代言一首歌曲-《媽祖的囝仔》(媽祖的孩子)。
大甲媽祖神轎: 爆人潮!白沙屯媽 大甲媽 北港媽齊遶境
在進香前夕,香客會攜旗入鎮瀾宮參拜,並將去年綁上去的符咒全部卸下,連同金紙一起焚燒交還媽祖,並取新符結上,過爐淨旗祈求平安。 進香去程手持進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香,一路接引,貢香的火不斷,即引香火回來之意。 當日,神轎往路口兩根電線桿衝去,地方居民解讀是神明認為電線桿影響安全,將一根民眾自備電桿經往住宅處遷移,另一根台電電桿也外遷。 一樓正殿為天上聖母殿,神房內供奉的軟身媽祖神像歷史比拱天宮悠久,本地人稱為「大媽」,集開基、鎮殿、進香為一身。 每年進香啟駕前,執侍婦女以茉草水為該像沐浴洗淨,然後換上信徒所奉獻的鳳帽,蟒袍,后冠,鳳裙,弓鞋等新衣新袍。 為媽祖換裝的女性,除了手腳俐落、聰明外,還需經過擲筊,如當地女性陳生煌自十二歲起就跟母親陳王玉娘見習,在日治時代為該神像沐浴、換裝的工作就由她倆擔任,戰後才由么妹陳瑞雲接替,後來兩人輪番接替。
大甲媽祖神轎: 進香
而各香享有的特權是分別在前往進香的途中,於新港參拜媽祖恭讀疏文,而回程時則於彰化永靖、員林路段「獻香」,以「優先」得到媽祖的庇佑。 近年徵詢起駕的時間都設訂在農曆三月第一個週日的子時(即週末深夜),起駕時辰通常是從十二點開始卜杯,如未獲「聖杯」,則間隔五分鐘再卜,直到得到聖杯為止。 大甲媽祖神轎 大甲媽祖神轎2025 大甲媽祖神轎2025 此活動也是通霄男子成年禮之一,起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霄男子被徵召作軍伕,事先會到此廟祈求庇祐,待平安歸來再參加徒步進香還願。 媽祖神轎 原先通霄鎮的新埔居民也會一同前往進香,但一年進香回鑾途中,兩地陣頭發生爭執,新埔人在1952年另外雕刻開光另一尊媽祖,供自己居民膜拜,後建立廟宇新埔雲天宮。 安奉於神房前有稱為「黑面二媽」與「粉面三媽」的兩尊神像,前者負責每年遊庄,後者則在該地居民家中辦喜事、聖誕或是鄰近宮廟慶典時受邀作客。
大甲媽遶境進香沿途經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四縣市,全程約340公里,鎮瀾宮臉書粉絲團將提供直播,信眾不用一定得到現場,因應疫情變化,鎮瀾宮遶境進香活動將採滾動式調整,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導、建議,堅守防疫政策。 小說中的哪吒年僅七歲,因此台灣民間信仰三太子的形象都是以幼童造型呈現。 由於哪吒是七歲小朋友,因此祭拜三太子的祭品是玩具、糖果,且嘴裡還含著奶嘴,象徵其兒童形象。 進香過程中手錢與篙錢都必須每日更換,而換下的手錢、篙錢則贈與團員、信徒保佑平安。
大甲媽祖神轎: 葫蘆觀音媽、眾女神出巡!信眾搶鑽轎底
神轎是神明的交通工具,神轎班是負責神轎的所有事宜,舉凡神轎出發的前置作業,如綁轎,進香期間抬轎與管理的工作,以及供民眾祈求敬茶與爐丹等,都屬於轎班任務。 目前負責神轎班事務的有大安海口班及大甲橫圳班,每年由此兩班相互輪流負責。 千里眼、順風耳本為妖精,故後腦勺繫有一串黃色「高錢」,手上握有一疊黃色「手錢」,民間傳說高錢及手錢具有驅邪、治療疑難雜症…等功效,且二位將軍又是媽祖的首席護駕,身上所掛的高錢就成為民眾爭相搶奪的重點。 媽祖神轎 「高錢」和「手錢」每天都需要更新,而換下的高錢、手錢則分送出去,因是將軍隨身物品傳言具驅邪作用。 「鼓吹陣」是由鼓吹所組成的陣頭,民間稱作鼓吹,正式名稱則叫「嗩吶」,聲音高亢明亮,是台灣民間各種婚喪喜慶場合經常可見的傳統樂器。 不過用在不同場合卻有不同稱呼,用在廟會進香的神轎前叫做「轎前吹」;若是用在出殯場合則稱「棺前吹」,但無論如何,主要的意義都是在「帶路」,以增加熱鬧氣氛。
水精具有火眼,能見千里之外的事物;金精則聽力靈敏,能聽見千里外的聲音,二位精怪經常出沒西北為害民眾,後來經媽祖出面收服二人,乃成為媽祖部將。 由於神童彷彿是小孩的化身,因此信徒大都是祈求養兒育女之事,諸如祈求小孩「好搖飼」,有的希望能早生貴子,也有祈求小孩能平平安安長大。 大甲媽祖預定去程4月22日駐駕彰化市南瑤宮、23日西螺鎮福興宮、24日新港奉天宮,並於25日上午八點舉行祝壽大典。 回程則於26日駐駕西螺鎮福興宮、27日北斗鎮奠安宮、28日彰化市天后宮、29日清水區朝興宮、30日回鑾大甲鎮瀾宮。 2001年,由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在鎮瀾文化大樓成立「台灣媽祖聯誼會」,號召有加入的全台各地媽祖宮廟會員代表一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並擔任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
大甲媽祖神轎: 彰警重兵布署、標哥押轎 大甲媽祖順行民生地下道
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大甲媽祖神轎 因來此廟祭拜的人潮眾多,常造成白沙屯平交道壅塞,苗栗縣政府遂於2015年規劃拱天宮聯外道路,總工程經費約新台幣三億三千多萬元。 但聯絡道通車後,過年期人潮依然擠爆白沙屯,平交道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因此廟方計畫將白東里十一鄰道路拓寬、另在白沙屯天德宮周邊興建停車場,盼能紓解參拜車潮。
因應疫情解封,預計參加大甲媽遶境的香客會暴增,廟方也呼籲注意不要推擠搶奪,做好保護自己的措施,珍惜食物,路上福食拿剛好就好。 大甲媽起駕後預計4/22凌晨0點會經過大甲溪橋,屆時媲美國慶煙火的會有百萬煙火秀恭送媽祖出門,寶島神很大將持續提供大甲媽遶境進香最新消息,看直播一起追媽祖吧。 為了能讓這次的遶境活動圓滿成功,白沙屯拱天宮人士陳弼宏在遶境前更多次北上傳授經驗,確保在白沙屯三媽出巡時,轎班人員能讓神轎保持穩定,在穿上黃色轎衣後,便是代表著媽祖的精神。 現今,每年「大甲媽祖」進香,報馬仔都必需準備一大捆的紅絲線供應民眾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