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rd是在2011年由簡勤佑與林裕欽兩位台大資管系的學生所創立,一開始創立的核心宗旨跟早期的Facebook有點相似,希望能夠過提供一個開放的匿名交友平台,讓每個人在平台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而Dcard的「D」則代表Destiny,命運的意思。 包正豪今(5)日在臉書以「Dcard這檔事」為題發文,透露自己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在想什麼,所以時不時會瀏覽Dcard的貼文。 包正豪自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接受事實」,承認Dcard等網路媒體是學生溝通的主要管道。 不過包正豪指出,每次在Dcard爬文,還是讓他「瞠目結舌」。 林懷宇說明,Dcard整體的產品發展思維都是建立在匿名原則上,像是Dcard在去年底推出「卡稱」功能,讓用戶在發文時,作者名稱除了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自己的學校之外,還多了一個自己設定的名稱,讓想被記住發文風格、卻又不希望被認出自己是誰的人,擁有自己專屬的標記。 然而Dcard在朝向這些潛在的商業模式發展時,如何緊扣產品的核心價值,讓每個人都能夠在Dcard上找到共鳴,發揮社群的影響力同時,又能夠兼顧平台的內容自由度與豐富性,且不淪於充滿各式業配行銷等內容,是一個觀察Dcard產品未來發展的切入點。
- 林懷宇提到,2016年是Dcard成長很快的一年,「整體成長幅度蠻大的,至少有5到10倍。」像是Dcard去年開放更多學校信箱註冊,目前全台已有169所大學加入。
- YouTube醫學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日前便針對Dcard一篇「醫學系多數是一種階級複製」文章發表看法…
- 2011年誕生於台大學生宿舍,Dcard也在2015年正式走出學生創業、成立公司狄卡科技,團隊人數更從最初的2人,擴展到30多人。
- 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爆接受性招待醜聞請辭,議員王世堅20日表示,雖然陳宗彥面對爆料態度好、很快就請辭,但這件事還是太扯「違反江湖規矩跟社會道理」,認為社會上大家在請客,哪有在請性招待的,只有不合法的關說跟特種行業才會這樣。
-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群平台來說頗為特殊。
- 因此,登上熱門頁,等於是觀看次數的保證,一篇500次以上互動的熱門文章,觀看次數就算保守估計,也一定是數萬次起跳。
然而,近日一名網友PO文表示,吃飯時聽到一群資優生聊天提到「如果請不起家教就別生了」,讓他不禁疑惑… 包正豪所提出的第一種恐怖是「粗俗」,他強調當然不是所有貼文都有這種狀況,但「可能是因為匿名的關係,真的很容易看到羞於出口的文字」,讓他感嘆「慎獨很難」。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 及 YouTube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Dcard有点象是ptt但是又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是在使用族群上,Dcard很明确就是定位在大学生族群上。 有时候看看Dcard这些内容,会到很灰心,不免让我忧心,台湾的学生怎么了?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 交友軟體滑到爸爸「半裸秀肌肉」!女大生腦袋秒當機:在家很恩愛
中華職棒啦啦隊「LamiGirls」人氣成員林襄,擁有甜美的笑容與逆天的身材曲線,日前她隨隊赴日本沖繩石垣島與羅德隊進行練習賽,掀起所有日本媒體、教練、裁判和球員都爭相拍照。 而她今(21)日在個人 IG上分享自己在雪地泡溫泉的照片,難得秀出好身材在地掀起熱烈討論。 離海邊有點距離的小山丘上,有家冰見唯一的酒莊──「SAYS FARM」。
- 而對這個去年剛滿5歲的台灣原生網路社群平台來說,未來絕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 「但這其實像是雙面刃。」她說,這也是為什麼Dcard開始做分眾頻道經營,像是Facebook上有Dcard、Dcard Girls兩版,把寵物、美妝、美食、攝影放到Instagram上。
- 好比說Red Velvet的Joy,IG帳號 _imyour_joy 中其實也帶著幾分雙關寓意,一個是「我是你的Joy (名字) 」;另個則為「我是你的歡樂」,象徵著藝人與粉絲一起快快樂樂、成長茁壯。
- 從使用直接從冰見漁港運來的魚的迴轉壽司店,到清晨現捕的新鮮魚類、繁複工程的加工食品等,這裡聚集了能品嚐富山灣海中珍味的店舖。
因此,登上熱門頁,等於是觀看次數的保證,一篇500次以上互動的熱門文章,觀看次數就算保守估計,也一定是數萬次起跳。 《愛的迫降》玄彬和孫藝珍太相配,希望他們「原地結婚」,命理師分享兩人八字相當契合! 玄彬、孫藝珍這對「假想情侶」,明星夫妻Rain、金泰希被命理師認定是天生一對,秀英、鄭敬淏互相吸引,不過宋慧喬、宋仲基八字… 小編這邊簡單科普一下,鍵盤輸入法是常見的網路取名方式,意指用鍵盤上語言切換後的對應位置來輸入,以中文舉例來說,美(ao3)、人(bp6)、圈(fm0)。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關鍵字:
近一個月,我在Dcard發表兩篇非常熱門的文章,第一篇就登上全站熱門第三名。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2025 藉著文章,我也讓更多Dcard上的年輕朋友認識我的知識型IG帳號,並帶來6000多個粉絲增長,以下是我達成這個成就的8個行銷技巧。 主打保濕的精華粉底,冬天乾冷的時候很適合來上這瓶。 遮毛孔的效果很棒,但鼻翼容易出油會有點脫妝,疊太多層會開始不均,比較建議上薄薄一層,持妝不是很好,因為出油後就會一直脫妝,比較推薦給乾性肌使用。 瀏覽Dcrad版面,不論事業、感情還是學業等,每天都有非常多網友分享各種疑難雜症。
所以一定要先在張貼文章的版搶下互動第一,至少先拿下該版的熱門榜,搶下該版的流量。 第一篇登上全站熱門第三,第二篇登上全站熱門第15。 提供2019年的網路數據,讓大家感受一下——Dcard每月流量高達17億,不重複造訪人次1100萬。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熱門新聞
因此,針對西斯板的「暗卡」就出現了,就算打上「#disallow 深卡」或「#disallow 暗卡」,網站仍會強制備份,而網頁下方也會投放相關廣告,大賺一筆。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20日公布《美麗島電子報》的2月國政民調,針對2024總統大選,在一對一情況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對上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侯領先賴6.7個百分點;但若是「三腳督」,由於國民黨內鬥嚴重,無論派誰出馬,賴清德都將領先。 對此,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今(21)日就表示,2024總統大選看起來還是「詭譎多變、混沌未明」,引發討論。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用戶
李聖經IG帳號中的biblee,是bible(聖經)+lee(李)組合而成,算是比較直觀好認的取名方式。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2025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2025 流動性及極強,很適合搭配氣墊粉撲一起做使用,效果會更好。 也因為比較薄透,如果需要高遮瑕度可以多疊加幾層。 2011年誕生於台大學生宿舍,Dcard也在2015年正式走出學生創業、成立公司狄卡科技,團隊人數更從最初的2人,擴展到30多人。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產品分析 | Dcard-在午夜夢迴時尋找到屬於你的共鳴
根據日前資策會FIND一份台灣民眾社群網站行為調查,在12歲至24歲的使用者之中,有48%的人都造訪過Dcard,僅次於社群前輩Facebook、LINE、Youtube、Instagram、PTT。 作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社群新星,林懷宇僅透露「成績絕對比調查的數字好」。 林懷宇也樂見,未來平台上會湧現更多類型的文章,例如從現階段比較偏心情抒發的文章,發展出更多評論性的文章,帶動更多的討論風潮。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群平台來說頗為特殊。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內容—
未來在論壇的經營方向上,下一個看好的趨勢是影音,思考如何在文字的基礎下,增加平台的內容豐富度。 而越來越多的用戶、文章數,也意味著Dcard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數據的應用上,例如優化熱門文章的即時排序,以及讓用戶在抽卡時更容易配對到有共同興趣的對象等等。 關鍵合作夥伴:Dcard為一個社群交流平台,其最重要的產品為「內容」,因此Dcard需要不斷地仰賴會員們在Dcard上生產的各式內容,另好物研究室與創作者俱樂部的成員也將會是Dcard的合作夥伴,一個提供商品內容,另一個提供更多專欄文章內容。 然而在此階段比較值得注意的功能有如2018年2.3.2版本所推出校園現實動態功能,讓大學生可以在學校看板以照片或影片錄製的方式來分享校園生活大小事,很像是Instagrm於2016年所推出的Story功能,但差別在於Instagram的Story可以發布在個人或商業帳號的主頁上,但Dcard的校園現實動態功能是以「學校」為主。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相關新聞
【記者劉彥宜/台北報導】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近2個月,然台北市政府前發言人羅旺哲昨(20日)以「健康因素」請辭獲准,由市府副秘書長王秋冬兼任發言人。 而民政局長陳永德昨也表示,家人抗議,「好想退休!他們要求我回家。」陳永德今表示,蔣萬安沒有關心,不敢提去留議題,但也不會和蔣萬安聊,太沒道義。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台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台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爆接受性招待醜聞請辭,議員王世堅20日表示,雖然陳宗彥面對爆料態度好、很快就請辭,但這件事還是太扯「違反江湖規矩跟社會道理」,認為社會上大家在請客,哪有在請性招待的,只有不合法的關說跟特種行業才會這樣。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成功關鍵:重視「匿名」與「隱私」
……但又觉得这样的忧心是多余的,本来就不能奢望在树上找到一条鱼,充其量找到的是鸟群。 既然Dcard的定位在于社群娱乐,聚集的当然是这样的话题,它不能够代表全体大学生,只能是台湾大学生很鲜明的某部分而已。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2025 它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有这个缺口在,所以这个网站才会窜红得很快。 让这个网站火起来的很大特色,是「午夜12点抽卡」。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这是有点象是牵红线的网站,顾名思义,到了午夜12点,点选抽一张卡,系统就会自己帮你配对一个异性(也可能抽到同性但听说机率比较小),然后双方选择同意,就代表抽卡成功,有点象是确认好友的概念,然后就可以开始聊了,若有一方不同意,则抽卡失败,交友不成立。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體驗冰見的魚與漁業
對此,網友們紛紛回應,「現在的學生說話低俗、粗俗已是常態,如果家長有注意(偷看)過小孩的手機言談內容,絕對會嚇到,髒話是不間斷的」、「很有意思的分析」、「年少輕狂,無病呻吟,抒發壓力,抱求溫暖,驚世駭俗,也許面具下正常而合序?就當對青年學子的心靈邂逅,也許是構成無知的力量」、「真的心有戚戚焉,幸好我家沒有」、「認真的人就輸了,留言的人誰在跟你認真」。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台管理上的難題。 比方說,「用戶有時還蠻喜歡吵架的。」林懷宇笑說。 作為一個平台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只有在有人惡意揭露其他人的真實資訊時,會被我們判斷成最嚴重的違規情形。」而即便平台上的文章虛虛實實,有些更常被人調侃成創作文、幻想文,但也因此保有更多想像空間,「有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故事很誇張,但現實生活中,比這更誇張的事其實更多。」他說。 例如,2017年3月,一篇名為「阿嬤這是Lv」的文章,敘述一位阿嬤收到孫子送的名牌包,拿來裝魚還稱讚包包防水的逗趣故事,連英國媒體BBC也轉載,成了另類的國際曝光。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針對大學生無行動力,包正豪提出解決之道,例如面對學校行政問題,既然都在Dcard上問了,為什麼不直接問系辦、學校行政單位,他們提供的答案,應該才是確定的,如果按照Dcard的答案去做,萬一錯了,該怪誰。 他認為針對問題,應主動身體力行解決,才是方法。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最後我們可以從Dcard的人才招募網站中了解到,Dcard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廣大的社群交流平台,讓每個人在此平台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Dcard 是年輕人最愛的匿名社群,因為匿名,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裡討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情與秘密,可以討論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像是情感話題、美妝穿搭或是分享美食等各種熱門話題。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新娘爸致詞影片瘋傳 網友笑翻:無法超越
「我喜歡隱私,所以才會做Dcard。」Dcar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鮮少接受媒體採訪,更不習慣侃侃而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因為對他來說,作風保持低調,其實也是對用戶的一種交代,「一方面是我自己的緣故,一方面也覺得這樣比較容易讓用戶有信賴感。」他說。 若您已滿十八歲,亦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台大論文涉抄襲,歷經超過半年,昨晚首度發文道歉,決定撤回針對台灣大學學位遭撤銷的訴願。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暗卡而後也模仿IG頁面,製作限時動態以供付費會員觀賞,另外還模仿噗浪(Plurk),推出成就徽章、排行榜等。 更誇張的是,暗卡更推出了APP,只要Dcard的西斯板存在,每天就會有素人上傳自己的性感照,業者也能不花成本的爽賺一波。
2011年,Dcard於網路推出服務時,只開放臺大、政大學生註冊,後來陸續開放其他大學註冊,現在是超過百萬會員的大型論壇,也是資本額高達四千萬並拿到上億融資的公司。 包正豪指出,被大學生頻繁使用的Dcard已經衍生出3項不得不修正的問題,首先是「粗俗」,文章因匿名的關係,很容易出現一些「三字經」。 第二種則是「抱怨」,各種瑣碎小事都能在論壇上抱怨;最令他覺得嚴重的問題是「無行動力」,為什麼不針對問題主動尋找答案,而選擇在鍵盤上敲敲打打,讓問題始終存在。
但相較於Facebook不一樣的特點在於「抽卡」,Dcard在每天的午夜12點時,系統都會隨機抽出一名學伴的邀請卡給使用者,使用者在收到邀請卡瀏覽過對方的自我介紹覺得來電時,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給對方,而收到交友邀請的人,需要在當天午夜之前送出同意交友,雙方才能夠順利結緣,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兩位使用者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邀請。 Dcard創立初期,儘有開放臺大與政大的同學進行註冊與使用,並且會員須提供真實姓名、個人照片及學校信箱認證註冊。 後來在使用者反應熱烈的情況下開始籌畫建立公司的事項,並且逐步開放更多學校學生進行註冊與使用。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 中國若供應俄羅斯武器恐改變戰局? 關鍵效應一次看
醫學系是不少人心中的理想科系,不過分數門檻高,想考進就讀也相當不容易。 YouTube醫學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日前便針對Dcard一篇「醫學系多數是一種階級複製」文章發表看法… 2.内容多没有进行过滤/过度暴露:有许多人喜欢在「西斯版」分享自己的床事/性经验,甚至是不露点的裸露照,个人认为是不妥的,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满18岁了,但我还是希望作为学生可以单纯一点。
有網友批評,「就當對青年學子的心靈邂逅,也許也是構成「無知的力量」」、「認真的人就輸了,留言的人誰在跟你認真」,更有人認為「學校很多相關單位的人員做事都很鬆散,答案給的不明不白,很多事情都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才能明白,乾脆直接問有過經驗的學長姐還比較快」。 也有網友支持論點,「真的心有戚戚焉,幸好我家沒有」、「現在的學生說話低俗、粗俗已是常態,如果家長有注意(偷看)過小孩的手機言談內容,絕對會嚇到,髒話是不間斷的」、「難怪水準愈來愈低,除了吃喝玩樂,完全不關心如何自我成長」。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2025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而Premium則是Reddit提供用戶們一個無廣告瀏覽的選擇,如同今天你購買了Youtube Premium,你在看影片時就不會因為廣告而影響觀賞體驗,同樣當Reddit會員購買Premium服務時,用戶們在該平台上瀏覽文章時,就不會出現嵌入型的廣告內容,可以盡情暢遊於社群討論的內容之中,這是目前Dcard沒有提供的服務。 首先讓我們來檢視Dcard競品分析表格中「主要功能」的區塊,從下方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到Dcard的主要競品,台灣PTT、美國Reddit與日本5ch在文章的產品功能上幾乎都有提供,唯一的差別在於PTT未有提供上傳與編輯影片的服務,可能是與PTT是採用學術網路作為後台伺服器的運營有關,因此許多網友都改用GIF的方式來呈現。 最後則是商城,也就是Dcard的好物研究室,點擊好物研究室可以觀察出該商城包含訂單管理、品類管理與廣告內容管理,若以台灣較多用戶使用的Shopee App作為對標的話,Dcard的好物研究室屬於電商平台的發展階段 ,缺乏購物車訂購流程、商家私訊等功能,也許這是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
該酒莊設立於2011年,開創理念為「製造出北陸生產的好酒」。 現在種植了約18,000株葡萄樹,占地9ha。 雖然全國各地都有該酒莊的粉絲,但因堅持使用自家栽種的葡萄而產量稀少,粉絲們也很常反映買不到。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 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 在Dcard,不只全站有熱門榜,個別看版也有熱門榜。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大學生抄作業其實還好捏,恐怖的是不會找資料
顧客關係:Dcard初期以「抽卡」功能的方式來維持與會員之間的關係,讓會員養成定期登入Dcard的習慣,中期則是透過優化使用者的UI/UX體驗,提供會員一個更流暢的社群交流平台,並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現階段則是有效運用這些用戶數據,給予個人化的推薦內容,來持續強化Dcard與會員間的關係。 相關功能:就是Dcard目前有提供的附加功能,如電商購物(好物研究室),內容部落格平台(創作者俱樂部),去對標市場上主流的產品,如蝦皮購物、方格子等。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Dcard App在1.16版本時,推出了學生證進行帳號驗證的功能,不像PTT在申請帳號流程時一定要使用學校的信箱才能做帳號的驗證,而在1.17版時也提供「話題標籤」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在搜尋文章時,後台資料庫能夠同時在前台搜尋框中顯示出與此標籤相關的文章。 2022年2月,Dcard推出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必須上傳身份證正本照片,才可以擁有在Dcard全站討論的權限。 這個政策引發不少用戶不滿,認為用戶註冊時都有填寫信箱,官方也能查到IP位置,質疑「為何還要身分證?」,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平台限制。 在另一個台灣論壇PTT上,網友也將Dcard與中國網站對比,諷刺說「還以為是在辦貸款」。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 「台灣中心」5點聲明:曾聖光款項全數交付家屬 土耳其帳目公開
結束Dcard主要產品功能之境品分析後,我們來觀察表格的下半部,也就是Dcard附加產品功能的部分。 相似競品:同樣與Dcard一般擁有「社群」的元素,但其產品的核心功能不是圍繞在社群討論所打造,如Facebook的核心是塗鴉牆,Instgram的核心是即時動態,但他們都保有社群的元素在裡面。 而在成本結構方面,Dcard的固定成本為薪資、辦公室設備、零食福利等員工支出外,變動成本為產品運營的Server的資料儲存空間、維護成本,這些變動成本會依據會員在Dcard上的活躍程度來決定,若活躍的會員數越多,所產生出的數據與內容也就越多時,Dcard就可能會需要提升資料儲存空間、計算能力等以提供會員更好、更穩定的服務品質。 此時Dcard App的產品的標語也從2.0版本的「年輕人都在 Dcard 上討論」更改成3.0版本的「不限大學生,每個人都能找到共鳴」。 每個人擅長的學科都不同,有些人喜歡偏向語言人文的一類組,也有人嚮往數理科學的二、三類組。 終究還是因為愛dcard 對此,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發文,指出「理組根本不可能靠後天的培養或訓練達成的吧?」而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有網友出面打臉了。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Dcard上的熱門愛情故事「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同學我不是故意看你學生證的」等系列文章更是一發表就獲得廣大迴響,甚至讓出版社、影音平台看上這些IP,接連推出改編漫畫與小說、網路劇集作品。 若說1995年誕生的批踢踢實業坊(PTT),讓現在大約25到40多歲的人們能說著共通的網路語言;那對於目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世代來說,共同的社群記憶,或許正逐漸從PTT轉移到「Dcard」上。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關鍵活動:Dcard為一項互聯網產品,其背後所包含的運營體系為數據管理、產品管理、內容管理、平台運營與維護等,Dcard才能夠持續地提供會員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