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病 該病主要危害鬱金香鱗莖與植株。 鱗莖感病後,開始出現水漬狀褐色斑點,之後使鱗莖軟腐。 而植株感病後,下部葉子的葉尖與葉緣退色,莖呈紫色,莖基部皺縮,後使植株枯死。
及時檢查並挑選出青黴病嚴重的種球。 鬱金香圖片2025 株產生的絹絲狀菌絲延伸接觸鄰植株或菌核借水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傳播蔓延,連作或土質粘重及地勢低洼或高溫多濕的年份或季節病重。 (4) 不要把鬱金香和水仙花同置一個容器中,否則鬱金香壽命會縮短。 鬱金香可能引起手掌皮膚紅腫,處理時應小心。
鬱金香圖片: 品種分類
白天室內溫度保持在18℃-25℃,夜間應保持在10℃以上。 鬱金香圖片2025 一般再經過20多天時間,花冠開始著色,第一支花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開放,至盛花期需10~15天,這時應視需花時間的不同分批放置,溫度越高,開花越早。 一般花冠完全著色後,應將植株放在10℃的環境待售。
(3) 插花應放在冷涼、無風的環境下,不要靠近火爐。 鬱金香具有趨光性,室內光線應分布均勻,以免引起彎莖現象。 台灣高冷地最適合栽培,中北部平地生育尚佳,南部平地只要注意管理,也同樣能開花。 開花後因氣候因素無法再培育成來年再開花的鱗莖,均廢棄不用。 在採收下來的成品切花未來得及送走時,必須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強光、高溫、低溫而影響切花品質。 種球運回後必須在已調試好的冷庫中貯藏,溫度為5℃,濕度在80%以內。
鬱金香圖片: 主要疾病
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厘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厘米。 栽培後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 鬱金香多為盆栽觀賞,作地被植物及藥用。
- 開花後因氣候因素無法再培育成來年再開花的鱗莖,均廢棄不用。
- 生產中的盲花現象則主要是因種球未經低溫春化或冷處理時間短,沒達到開花要求所致。
- 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
- 大種球本身是第一代種球,具有分化完全的花器官,定植後當年開花。
- 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複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
- 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的常規栽培〗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厘米。 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 冬季鱗莖生根,春季開花前,追肥2次。 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 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
鬱金香圖片: 花期調控
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病毒病 鬱金香圖片2025 病毒病是使鬱金香種質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鬱金香圖片 為害鬱金香的病毒有多種,我國常見的有花葉病毒和碎色病毒兩種。 花葉病毒使受害葉片出現黃色條紋或微粒狀斑點,花瓣上產生深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腐爛,要注意及時防治蚜蟲和剷除雜草。 碎色病毒使患病葉片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條紋或不規則斑點,有時形成花葉,花瓣上出現淺黃色或白色條紋或不規則斑點,在紅色或紫色品種上產生碎色花。 其防治方法同一般病毒病,但種植地點要遠離百合。
鬱金香圖片: 鬱金香
在中東,人們總是將其與穆斯林頭巾相聯繫。 由於其花似穆斯林頭巾,波斯語稱之為dulband,土耳其語借了過來,作tulbend,意即「穆斯林頭巾」。 該詞通過法語tulipe/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進入英文,演變成tulip這一形式。 土耳其語tulbend一詞通過另一渠道進入英文,則作turban,仍指「穆斯林頭巾」。 鬱金香的本意是一種花卉,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Tulipa)的具球莖草本植物,是荷蘭的國花。
鬱金香圖片: 鬱金香熱情靈氣(愛情靈氣)tulip Passion Reiki (Love Reiki)
華南地區栽培鬱金香受氣候的影響較大,鬱金香對溫度敏感,若在華南地區出現「暖冬」的天氣,往往就會使大批鬱金香提前開花,花的品質也大受影響。 為保證鬱金香能準時開花,在生長期中應盡量保持日間溫度17℃-20℃,夜間溫度10℃-12℃,溫度高時可通過遮光、通風降低溫度,溫度過低時可通過加溫、增加光照促進生長。 用控水來抑制生長,會出現「乾花」現象。 如持續高溫,箱裝的可將箱移入冷庫,注意冷庫溫度應在8℃-10℃左右,而且最好在花莖抽長時移入,否則易造成花蕾發育不良。 鬱金香的花期控制還可以通過植物生長激素來調節。
鬱金香圖片: 觀賞價值
其葉不多,通常只有2-6片,肉質,略呈披針形。 花莖自葉中抽出,花形有單瓣或重瓣,亦有單花或一莖多花品種。 常見的花色有粉紅、紅、紫、黃白和橙色或花瓣邊緣嵌有它色。
鬱金香圖片: 繁殖栽培
花神了解她的苦心,順手一揮,那些王冠、寶劍、金飾,通通都變成一株株美麗的鬱金香。 而坊間則流傳著,鬱金香的花瓣為王冠,葉子為寶劍,球根為金飾所變成。 所以西方人認為鬱金香是寶物的化身,為表白愛意的最佳橋樑。 因此世人認為鬱金香為愛的告白之意。
鬱金香圖片: 鬱金香熱情靈氣(愛情靈氣)tulip Passion Reiki (Love Reiki)
栽植栽種在向陽排水好的沙壤土中,一般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 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 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濕潤深度15厘米左右)。
鬱金香圖片: 品種分類
諸如荷蘭所產的「黛顏寡婦」、「絕代佳麗」、「黑人皇后」等品種所開的花都不是純黑的。 台灣由於高溫多濕不易繁殖開花鱗莖,每年秋季8~11月間由國外進口。 定植前,將鱗莖放入冰箱內以5度C冷藏40~45天,再栽植入土,經2~3個月開花。
鬱金香圖片: 觀賞價值
如用赤霉素浸泡鬱金香球莖,使之在溫室中開花,並且可加大花的直徑。 主要因為這樣規格的種球大部分花芽還未發育完全,在冷處理前必須比直徑為12厘米的種球在17℃~20℃的中間溫度處理時間延長1~3周。 若種球大小不一,中間溫度處理不當,又做促成栽培,營養生長時肥分再供應不足易出現盲枝、盲花。 因此提醒生產者在大批量生產中應根據不同的栽培方式嚴格選擇鱗莖規格。
秋季露地播種,深度1~1.5厘米。 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 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經過園藝家長期的雜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擁有8000多個品種,被大量生產的約150種。 它色彩艷麗,變化多端,以紅、黃、紫色最受人們歡迎。 鬱金香圖片 但開黑色花的鬱金香卻被視為稀世奇珍。
生長初期為防止絲狀菌引起的病害,可噴藥2至3次。 藥劑選低毒、高效的百菌清、托布津、退菌特等,濃度在750至1000倍之間。 鬱金香原本是亞洲草原上的一種野花,隨著土耳其人來到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地區。 第一個把鬱金香介紹到西方的,是在16世紀擔任奧地利皇帝大使的巴斯拜克。 他在返鄉途中將鬱金香球莖帶回了佛蘭德[3]。
人為因素的影響:首先,栽種前去鱗莖皮時,應盡量勿將莖芽損失,減少盲枝的出現。 其次,在貯藏和轉運中人為造成極度高溫,如:鱗莖本身或其它水果、蔬菜、花卉及發動機散熱過多,引起鱗莖內乙烯的產生。 當乙烯濃度達到0.1dpm時會使芽壞死,栽培後則會出現大量盲枝現象。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
〖繁殖〗 常用分球繁殖,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 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在鱗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和2~6個小球,母球乾枯。 母球鱗葉內生出一個球及數個子球,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鬱金香圖片: 鬱金香
可於6月上旬將休眠鱗莖挖起,去泥,貯藏於乾燥、通風和20~22℃溫度條件下,有利於鱗莖花芽分化。 分離出大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秋季9~10月栽種,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 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 據史料記載,鬱金香源自黑海一帶,16世紀時由荷蘭航海家克魯修斯將其帶回家鄉萊頓。 由於萊頓一帶是沙質土壤,加上氣候多雨濕潤,十分適合鬱金香生長的需要,因而到17世紀,鬱金香的發展在荷蘭已經初具規模。 現在,荷蘭的鬱金香已經發展到上千個品種,不但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大花卉出口國花卉出口的搖錢樹,而且成為荷蘭旅遊部門吸引遊客的聚寶盆。
繁殖:播種繁殖一般在育種及大量繁殖時才用。 〖栽培管理〗 溫度 鬱金香圖片 一般一個星期後,種球開始發芽。 鬱金香圖片2025 在苗前和苗期,白天使室內溫度保持在12℃~15℃,溫度過高應及時通風降溫,夜間不低於6℃,促使種球早髮根,發壯根,培育壯苗。 此時溫度過高,會使植株莖稈弱,花質差。 經過20多天,植株已長出兩片葉時,應及時增溫,促使花蕾及時脫離苞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