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規劃署署長在教育署 署長的要求下,正積極考慮更改該幅土地的預留用途, 俾能在該處興建一所小學,以滿足這個學校統計分區對 小學學位的急切需求。 我們不打算在這幅土地上興建一 座內設消防局、小學和室內康樂中心的聯用大樓,因為 這些設施在地面一層均需有很大的地方,合併發展用地 卻不能切合這方面的需要。 吸取近年多條鐵路同步興建致工程「消化不良」教訓後,當局會分散各新線動工時間,避免重蹈覆轍。 截至2009年,屯門共有10個居屋屋苑及7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1982年起入伙的兆康苑擁20樓宇,提供4,676個單位,是現時全香港住宅數目最多的居屋。
此外,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落成後,由屯門市中心乘坐的士或者駕駛私家車來往香港國際機場僅需要少於15分鐘,比較現時約半小時減少一半耗時,節省不少時間。 合併後,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將涉29.7公頃,當中包括社會福利設施 、 幼稚園、學校、零售設施、休憩用地、兒童遊樂場、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 另外,整個屯門「第54區公屋發展計劃」,其實共劃分了5個地盤,是次申請放寬地積比率的兩幅地皮僅為其中的「1及1A號」地盤和「3及4(東)號」地盤,另外還有幾個尚未動工的項目、及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入伙的欣田邨。 她認為,人口增加會令社區設施更加供不應求,當中以屯門醫院的負荷最為嚴重,而智能停車場、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如街市、圖書館、體育館、泳池等,私家醫院及安老院舍等社區設施也需要納入規劃,完善配套,以滿足市民需要。 據悉,新慶路康寶路一帶現時為未發展土地,該土地主要用作棕地用途,包括露天貨倉、鄉郊工場、製冰和漂染廠及倉庫,同時夾雜零散的臨時住用構築物、農地、墳墓及骨灰龕。 賴嘉汶表示,收地賠償和安置是將會是在地居民最關注的問題,要求政府需要充分諮詢受影響的市民。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屯門醞釀大規模轉型
按照最新的建屋計劃,和田邨預計將於 財政年度落成。 最後,該屋邨於2022年5月16日起開始進行預派,較原來的計劃略遲,並於2022年8月15日開始分階段入伙。 近年虧損嚴重的新巴及城巴,近期頻頻搶攻新發展區路線。 繼早前奪得四條粉嶺皇后山來往市區路線後,運輸署宣布,向城巴批出營運六條屯門54區的巴士線,包括兩條分別前往灣仔及西灣河的過海路線,以應付該帶的人口增長,不過營運細節仍有待公布。 號地盤,位於荔枝角道及東京街交界,西南面為西九龍走廊,西北九龍填海區第1號地盤,將會提供多達2,600個單位。
- 近年虧損嚴重的新巴及城巴,近期頻頻搶攻新發展區路線。
- 田北辰指出,政府擬建的新橋會接駁大嶼山與昂船洲大橋,並於青衣設出口,認為11號幹線研究,必須綑綁該段新橋的走線研究,否則日後在青馬大橋會有交通樽頸;若當局的規劃建議並不包括相關研究,他必在立法會投下反對票。
- 按最新推算,在 年度起計的10年,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單位,包括20萬個公屋單位和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
- NOVO LAND 2B期昨日(3月11日)下午1時截票,經核數共接獲9,703票,較發售的189個單位,超額認購逾50倍。
- 屯門市中心是特定劃定的範圍,集中區內主要設施,包括市鎮公園、大型表演場地、公共圖書館、主要政府辦公大樓、法院等等。
- 區內市集為新墟和三聖墟,至1960年代、1970年代,政府發展新市鎮,工業才出現於此區。
- 香港人口和住戶數目持續增長,市民對改善生活空間和環境的訴求與日俱增,因此對土地需求有增無減。
當局在決定此地帶未來的土地用途前,必須進行詳細的規劃研究。 政府現於新界西北有多個發展計劃,除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外,政府早前亦曾表示,有意發展藍地一帶棕地,屯門中和錦田南亦正發展公營房屋,各提供8000伙,未來新界西北交通需求會一直上升。 消息表示,政府亦預計11號幹線2036年落成後,將有助於早上繁忙時段,將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縮短約10分鐘,估計屯門公路(小欖段)、屯門公路(深井段)、大欖隧道、汀九橋及青嶼幹線的交通情況,屆時都可獲改善。 擬議物流發展用地位於屯門西第 49 區及第 38 區。 屋邨項目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整體設計;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詳細建築設計工作,金門建築負責興建,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物業管理。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政府擬收回屯門54幅私人農地 以建公營房屋等設施
據了解當局已決定在本月內作公布,當初提出的十條新鐵路線,大部分會落實興建。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承認,本月內會公布新鐵路方案的未來路向,敲定直至二○三一年的鐵路發展藍圖。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過去十七年,我們見證屯門三個公共屋邨落成,為屯門帶來近13000個單位,今年,屯門54區即將迎來屯門區第14個公共屋邨,我們盼望政府一如既往,完善屯門西北規劃,交通、環境等基本配套必須充足。 房屋署增加屯門第54區公屋地盤發展密度,地積比率由5倍提升至6倍,增加2500個單位,預計完工日期為2021/22年度。 房署表示已進行技術評估,認為可行,在諮詢屯門區議會後會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
土拓署預計有關道路工程於二○二一年展開並於二○二二至二三年度完成。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能夠提供來往新界西北與大嶼山最直接的路線,可以連接港深西部公路、新界西北的港口後勤用地、香港內河碼頭、環保園、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香港國際機場、擬建的大嶼山物流園以及北大嶼山新市鎮等發展項目。 新路線通車後,來往新界西北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車程將會可以縮短22公里及昔日約一半時間。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屯門西北
至於第4A號(南)地盤預計提供約1000個公屋單位,於2024/25年落成。 第5號地盤預計提供70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亦是2024/25年落成。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第29區(西)地盤預計提供公屋單位增至990個,2023/24年落成。 屯門區議會文件稱,為回應社會對公屋訴求,房署擬將第54區第1、1A號地盤,以及第3、4(東)號地盤的地積比率提升,亦會適時檢視第4A(南)及第5號地盤的地積比率。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住宅大樓組成 近5,000伙
計劃實際會影響多少人及廠戶,屬未知之數,因為土地在納入發展前,從未諮詢過他們。 規劃署文件顯示,現時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主要用作棕地用途,包括露天貨倉、鄉郊工場、製冰和漂染廠及倉庫,並夾雜零散的臨時住用構築物、農地、墳墓及骨灰龕。 曾任九廣鐵路主席的田北辰對政府提出的新鐵路布局感憂慮,認為目前西鐵及東涌線均十分擠迫,預料西鐵客量到二○二五年便會飽和,擬建的新線恐令現有過海鐵路網絡不勝負荷。 他提出,政府應在擬建的交椅洲人工島建造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屯門及港島,讓新界西居民有更便捷的鐵路直接往來港島及屯門,不用取道西鐵及東涌線過海,增加現有鐵路網壓力。 關注鐵路發展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當局的建議有疏漏,認為應加建一條連接港島、屯門及未來交椅洲人工島的過海鐵路,令鐵路網絡能均衡發展,減低對現有過海鐵路網絡壓力。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建萬戶公屋交通欠配套 屯門勢塞爆
全邨佔地4.2公頃,共有5座33至38層高的住宅大樓(即不高於海拔120米),樓宇採用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型設計出租公屋,提供4,687個單位供13,500人居住。 邨內附設幼稚園、小學、休憩空間、街市、商店及診所等設施。 前期土地平整工程於2011年展開,2013年初正式動工興建,於2018年3月23日起入伙。 港鐵兆康站以西北,為屯門「第54區」發展區;其中有兩幅位於青山醫院以西北的政府土地,早年已通過興建公屋。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城巴搶攻新界西 獲運輸署批屯門54區六條新巴士線 包括兩過海線
本屆政府致力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亦務求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過去幾年,我們將合適的「不包括土地」例如西灣等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令現時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的總面積增加了38公頃。 在發展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同時,亦會設立約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為進一步保護高生態價值的地點,政府將開展指定約500公頃的紅花嶺為郊野公園的工作。 此外, 政府正積極考慮, 透過非原址換地方式,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羅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羅洞,同時繼續物色合適地方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香港土地利用規劃的最大特點是我們擁有大比例的郊野公園土地。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樓市資訊 | 香港置業
林文瀚又強調,政府的政策,並無規定收地賠償時,要提供完全同等條件,強調要按照社會資源及經濟情況考慮。 【上車新盤】屯門海皇路第2期近日推售 買唔買得過? 隨着疫苗陸續接種,疫情應會逐漸穩定,經濟回暖亦帶動樓市大旺,而海皇路新盤第二期亦乘次大勢出擊,406個單位即將應市。 【新盤2023】發展商推盤花招大拆解 發展商推盤步伐開始加快,當中不乏龍頭地產商的大型項目,不過,畢竟美國由2022年3月起開始進入加息周期,迄今加息8次,當中6月至11月連續4…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交通
李於會上介紹屯門發展藍圖,包括正研究於新慶路至康寶路一帶發展公屋,預期可為六萬人提供住所,於二○二○年完成;洪水橋發展區料於二○二四年入伙,帶來十五萬個工作機會。 另外,政府正考慮於龍鼓灘近岸填海,用作現代物流及特殊工業。 屯門西(小冷水、龍鼓灘) - 現在政府正在屯門38區填築約60公頃土地,將用作特殊工業用途,如回收園、永久性飛機燃料設施、垃圾焚化爐及動物火化爐等。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2019年起,香港新媒體社會企業 不朽傳耆 獲屯門區議會及仁愛堂資助,舉辦了三屆「導.賞屯門」長幼社區導賞計劃 。 計劃旨在透過長者豐富的人生閱歷,配合年青人無限創意,成就不一樣的導賞體驗和社區風景,也體現長幼共融。 蝴蝶灣以西至稔灣一帶為「特殊工業區」、物流業、回收業、廢物處理、堆填區、發電廠等都在這一帶。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社區環境
屯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TM/33現置於城規會秘書處、位於北角和沙田的規劃署規劃資料查詢處、屯門及元朗西規劃處、屯門民政事務處及屯門鄉事委員會,讓市民於辦公時間內查閱。 為了提供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以配合當地居民、該地區及/或全港的需要,約235公頃的用地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另外,約111.6公頃的用地劃為「休憩用地」地帶,作各種動態及/或靜態康樂用途。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擬增地積比 屯門將建9,000公屋單位 屯門、青山公路恐塞爆
他又批評,屯門西繞道研究多時,質疑政府過去是浪費資源和時間,但本地基建值得再使用數億元研究。 屯赤隧道將於下周日通車,多名區議員曾關注屯門皇珠路會出現塞車情況。 消息指,屯門繞道落成後,新界西北的車輛可由元朗公路經屯門繞道,無需經屯門公路(市中心段)、皇珠路及其他屯門區內道路,就可直接進入屯赤隧道,令相關路段的行車量比率於2036年,仍處於飽和以下水平。 取代屯門西繞道的「屯門繞道」據悉亦會於藍地設出入口,由屯赤隧道連接路,途經屯門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連接藍地東交匯處,以接駁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屯門藍地建逾2萬伙公屋 料區內人口激增10萬 居民促完善配套
另亦有多項商業發展獲批則,涉及樓面超過100萬方呎。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要放眼長線發展,雖然香港社會近月經歷嚴峻考驗,但黑夜過後必逢黎明。 一個城市的發展會有侷限、會有飽和,因此更要放眼周邊的聯動。 作為香港西部經濟走廊的重鎮─屯門及掃管笏一帶近年已積極起動,更是連接大灣區命脈的重要主幹道,未來前景秀麗,升值潛力宏大。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今期《HOMEfeel》樓市專題就跟大家剖析屯門區的最新發展,並於區內各個要塞推介各有優勢的安居選擇。
約319公頃的用地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地帶,目的主要是提供或預留土地作特定用途,例如輕便鐵路總站及附設的綜合發展、商貿設施、公眾康樂體育中心、貨櫃貨物裝卸及存放區,以及特殊工業區。 11號幹線規劃,雖提及當局有意興建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跨海大橋,惟項目卻屬另一工程。 田北辰指出,政府擬建的新橋會接駁大嶼山與昂船洲大橋,並於青衣設出口,認為11號幹線研究,必須綑綁該段新橋的走線研究,否則日後在青馬大橋會有交通樽頸;若當局的規劃建議並不包括相關研究,他必在立法會投下反對票。 至於11號幹線研究多年,其建議走線方案同時曝光。 據了解,當局建議以隧道由藍地連接掃管笏、大欖涌,並建新跨海大橋「青龍大橋」連接青龍頭至大嶼山東北部一帶,再接駁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直出市區。
屯門54區發展藍圖: 屯門第54區的土地平整、道路及渠務工程 – 第1期第1階段及第2期第3及4A階段工程
至於其餘由「政府、機構或社區」改劃住宅的3幅地,兩幅為新年度勾地表新增土地,包括湖安街與湖康街交界,及屯門掃管笏路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鄭任安夫人千禧小學對面,兩地總樓面約12.4萬及5.7萬方呎。 深港西部通道全長約5.5公里,一共斥資32億港元,是三線雙程分隔車道,屬於快速公路,分為香港段及深圳段。 屯門54區發展藍圖2025 通道由深圳南山區蛇口東角頭的深圳灣口岸開始,經過長4,770米的深圳灣公路大橋,橫跨后海灣(中國大陸稱深圳灣)到鰲磡石,並在廈村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前稱后海灣幹線,同屬香港10號幹線)。 經由深港西部通道到香港的中國大陸車輛能經元朗公路北行到元朗、新界其他地方,或接駁青朗公路到市區,或經元朗公路南行到屯門,或接駁屯門公路到市區。 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已完成,今年上半年開始制訂法定規劃圖則,可提供61,000個單位及637萬平方米工商業樓面。 繞道起始於屯門西南部第40區,連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往機場的隧道),然後沿青山山脈東邊到達屯門西面連接青田路,在屯門公路興建連接路與港深西部公路交匯,並且考慮連接洪水橋新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