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薪俸稅、利得稅及物業稅可分別報稅及按各自適用的稅率評稅。 個人入息課税 但個人入息課稅則可以讓納稅人合併以上三項稅種報稅,並因此可善用免稅額及薪俸稅的累進稅率評稅,從而令納稅人或有機會能獲得整體的稅務寬減。 但個人入息課稅能否為你帶來稅務減免,需視乎你在該課稅年度的入息和扣除額而定。 一般來說,如你的業務錄得虧損或你是以出租物業獲取租金的業主,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都能為你減少應繳稅款。
若果有意選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業主在沒有加大原有貸款額的情況下,純粹因轉按時銀行按揭合約條款變更令供樓利息上調,究竟多出的利息支出能否獲扣減? 稅局表示「有機會可以」,並表示一般情況下很少轉按會由低息轉高息,但若果在貸款額不變的情況下,多出的利息支出可以獲得扣減。 如果你後悔使用,或後悔沒有使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可於六個課稅年度內向稅局提出更改。 個人入息課税2025 當然,如要取消之前所用的免稅額,則要補繳相關稅項;如要追回申索扣稅,則要向稅局提交證明文件。
個人入息課税: 按揭計算機
根據稅務局資料,若加按後的貸款額較原來貸款尚欠餘額為高,稅局會按比例去扣減可申索的利息開支。 舉例,若加按前尚餘本金300萬元,而加按後貸款額達400萬元。 在計算可扣減利息支出時,就要以新的利息支出,按75%比例作扣減 (300萬元除以400萬元)。 申請扣除為獲取物業出租收入而支付的利息,填寫第8.1至8.3部。
若以現時息率2.375厘、最長30年期還款期計,倒轉推算,只要尚餘貸款額維持425萬元,你都可以食盡十萬元的「免稅額」;但同一筆貸款額計算,如果供款年期愈短,就未必可以用盡免稅額。 但當然按揭年期愈短的業主,只要尚餘貸款額愈多也可將「扣稅額」發揮到盡。 個人入息課税2025 供款年期20年,貸款額起碼要有430萬;年期10年,就要高達439萬。
個人入息課税: 什麼是「個人入息課稅」?這種評稅方式真的更慳稅、更適合你嗎?
若第六至十年繼續申索,「扣稅額」開始跌穿每年少於二萬。 毅思會計提提大家,不好過份依賴稅務局計算優惠方案,實務上有些時候,經常會出現評稅主任錯誤計算以至納稅人多繳稅款的情況。 個人入息課税 何先生,未婚,每月從一個出租物業收取租金50,000元。 檢視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税率前,可先了解怎樣計算你的應繳税款。
所以,你只要正確申報所有收入、支出和扣稅項目,稅務局的系統並不會讓你多繳稅款。 假如你收到「綠色信封」,無論你是兼職員工,或自僱人士,你都需要填妥報稅表亦並依時遞交。 個人入息課税2025 而如你在有關課稅年度的受僱收入超過你可享有的免稅額和稅項扣除,你便需要繳付薪俸稅。 如果你是經營獨資業務或合夥業務的自僱人士,而你的獨資業務或合夥業務賺取應評稅利潤,你便需要課繳付利得稅。
個人入息課税: 「物業稅」VS 「個人入息課稅」
香港有限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須由香港執業會計師進行審計。 而稅務局要求有限公司依照經核數的財務報表,連同利得稅計算表報稅。 因此,如果你及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符合上述的條件,無論你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在工作中,你仍然可以申索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 若你和你的配偶都有應課薪俸稅入息,而合併評稅能減省你們整體的應付稅款,你和你的配偶可以選擇合併評稅。 一般而言,如夫婦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稅額,採用合併評稅對這對夫婦應該有利。 應繳稅款是以你的應課稅入息實額按累進稅率計算;或以入息淨額(未有扣除免稅額)按標準稅率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 若 A 先生使用個入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就可以把薪俸稅及利得稅的入息合併計算,並可以扣除於該課稅年度內業務上的虧損,然後可按薪俸稅的累進稅率秤稅。
- 若有關稅款尚未清繳,稅務局會發出修訂評稅註銷多評的稅款。
- 如你須繳納薪俸税或已選擇個人入息課税,在相關課税年度你可享有基本免税額。
- 但如有關納稅人只須繳交薪俸稅,便毋須考慮個人入息課稅。
- 個人入息課稅可為繳交利得稅及/或物業稅的個別人士提供稅項寬減。
若 A 先生使用個入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就可以把薪俸稅及利得稅的入息合併計算,並可以扣除於該課稅年度內業務上的虧損,然後可按薪俸稅的累進稅率秤稅。 由於你的配偶在2022/23課税年度沒有任何應課税入息,因此你和你的配偶並不符合資格共同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 你可以選擇自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個別人士報税表內的方格65),如你的配偶在該課税年度並無選擇自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你便可獲已婚人士免税額。 由於C女士的薪俸收入按薪俸税計算已達邊際税率17%,因此併入個人入息課税的物業收入須按17%計算税款。 如果C女士已選擇個人入息課税,税務局會按對她較有利情況,以分類評税方式分別發出薪俸税及物業税評税通知書,並在評税主任附註欄內註釋。
個人入息課税: 個別人士報稅
不,你無需在提交報稅表時附上任何證明文件來支持你的扣除開支。 不過,你仍須保留這些證明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日後在有需要時提交稅務局查驗。 一般而言,如果你經營獨資業務,你需要提交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及獨資業務的財務報表和利得稅計算表。 若你經營合夥業務,你則需要將利得稅報稅表-法團以外的人士(BIR52) 連同合夥業務的財務報表和利得稅計算表一併提交。
個人入息課税: 個人入息課稅是什麼?
如你有上述狀況,在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可填上申請個人入息課稅,個人入息課稅評稅會把你應繳付薪俸稅、利得稅和物業稅的入息合計,然後用個人薪俸稅的計算方式評稅。 此計算的好處是可盡用所有可扣稅支出和免稅額,減輕個人報稅負擔。 在這個情況下,你也無謂白白浪費「居所貸款利息」的配額了。 自住業主可以善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一共20個年度可以扣減,每年上限十萬元,究竟怎樣申報才可以用盡免稅額呢? 收租業主,他們獲取租金收入後,也需要在扣除差餉等雜費支出後,在「物業稅」以及「個人入息課稅」之中二選一來報稅。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個人入息課税: IV. 個人入息課稅(在某些情況下提供更多稅項寬減)
舉個例,你同家姐都想申報父母免稅額,稅例規定「每位父母的免稅額」於該稅務年度只可以Claim 1次。 即是,如果其中一個人報晒父母二人,咁你或者阿家姐就唔可以作雙重申請,供養祖父母同外祖父母的情況亦一樣。 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税,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税而獲得寬減。 但是,在報稅過程中,並不是只有分開逐項申報稅項這個選項,納稅人如果為業務的東主或股東、又或者是擁有出租物業的業主,都可以考慮以「個人入息課稅」稅務寬減安排來繳稅。 如果本身事主還有額外年薪500,000元,連同480,000元合併報「個人入息課稅」,在扣減利息免稅額、及基本免稅額後,評稅基準已高達798,000元。
個人入息課税: 與配偶共同以「個人入息課稅」評稅?
不是,若你在香港獲得受僱收入、租金收入或業務利潤,如你的總入息超出可扣除項目,你須在香港課稅。 如果你須課稅而又沒有收到報稅表,你應在有關課稅年度的評稅基期結束後四個月內(即在7月 3 1 日或之前)以書面通知稅務局。 個人入息課稅好處是,可將來使用的扣稅或免額額,透過合併以上3種收入的形式一起使用。 實務上,假如你於報表上填選考慮以個人入息課稅形式報稅,稅務局會因應情況計算最優惠方案。
個人入息課税: 供養兩名60歲或以上的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人士
現時報稅表除了透過郵遞遞交,亦可經稅務易或智方便App網上報稅,但填表時也要注意要填哪些資料,以下快速網上報稅教學,如果準備好資料,5分鐘就可以完成。 如果你已婚,且夫妻双方各自月薪都是20,000元,今年各自都将拿到13个月月薪,老老实实交5%强积金,以及今年要缴50,000的房贷利息。 除此之外,你们没有别的符合扣减资格的项目,那么你们俩今年所需要担负的税款为:10,350元! 两个人有工作的情况下明显多一些,不过若是特区政府2021年继续退税100%,那么这个数字将变为:0元。 在香港,你是单身还是已婚会影响你可享受免税额的种类。 如果你是单身,那么你可以享受基本免税额,而不可享受已婚人士免税额。
個人入息課税: 應課税入息實額 = 入息 – 扣除總額 – 免税總額
納税人因財政困難而未能依時清繳税款,可向税務局申請分期繳税。 申請如獲批准,該局一般會就繳税日期後未清繳的税款加徵附加費。 個人入息課税2025 在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納税人會在每年第三季開始收到税單,但被評定為無須繳税的人士將不獲發出評税通知書。
個人入息課税: 【居屋2023: 申請攻略】收緊白表入息上限至$3.1萬 (持續更新)
由於何先生的薪俸稅收入已達邊際稅連率17%,合併的租金收入須按17%計算,相比標準稅率為高。 本文我們會分享在稅務條例下,什麼是個人入息課稅,個人入息課稅如何計算和如何幫你獲得稅務寬減,假如你是獨資公司東主,合夥公司合夥人或物業業主,個人入息課稅絕對與你息息相關。 經營業務而獲得利潤的東主/合夥人,及出租物業並獲得租金收入的業主,都須按照標準稅率(現為 15%)繳納利得稅及物業稅。
個人入息課税必須將所有應課税收入合併,然後以累進税率計算應課税款。 由於累進税率的最高邊際税率較標準税率為高,因此收入較高人士未必會因為選擇個人入息課税而受惠。 個人入息課税並非徵税項目,而是為繳交利得税及物業税的人士提供一項税務寬減。 本文介紹在個人入息課税下可作出的扣除及免税額,以及申請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是否有利。
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性寬減2022/23課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每宗個案以6,000元為上限。 個人入息課税2025 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3年4月28日在憲報刊登。 個人入息課税2025 除了「基本免稅額」外,因政府還會提供不同「免稅額」及「扣除額度」,最常見就是「供養父母免稅額」,所以即使你的年薪高於289,140元,你都可能未必需要用到「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由於發展商推出「高成數按揭」計劃,二按息口往往較市價為高,理應扣稅時可用得更盡。 但根據稅局規定,要「自住」物業才可申請,而「自住」界線就以入伙一刻計起。 因此若發展商出售「遠期樓花」,入伙前利息支出是不能扣減。
個人入息課税: 個人入息課税 是否可減輕税務負擔
為使物業買家能盡早受惠於這措施,行政長官已根據《公共收入保障條例》(第120章)作出《2023年公共收入保障(印花税)令》(《命令》),使《條例草案》在制定成法律前具有十足法律效力。 故此,儘管《條例草案》仍有待立法會審議,新税階可根據《命令》適用於任何在2023年2月22日上午11時或以後所簽立而須按第2標準税率予以徵收從價印花税的住宅物業或非住宅物業的交易文書。 有關的寬減只適用於2022/23課税年度最後評税,並不適用於該年度的暫繳税,納税人仍須依時繳付該暫繳税。
個人入息課税: 已婚人士免稅額
例如你的業務上錄得虧損或你是以出租物業獲取租金的業主,選擇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都有機會能為你減少應繳稅款。 舉例說,經營業務者可以扣除於該課稅年度內業務上的虧損;而出租物業的業主則可扣除於該課稅年度內該物業的按揭利息,然後可再按薪俸稅的累進稅率秤稅。 根據《税務條例》第 4 1 ( 4 )條,個人入息課税所指的「永久性居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的個人。 若要計算應繳的薪俸税款或個人入息課税税款,請按有關課税年度的連結, 然後在輸入頁選擇你的婚姻狀況,輸入總入息等資料。 完成輸入後,按底部的「計算」按鈕,另一個畫面便會出現,並列出你的估計應繳税款。
個人入息課税: 個人入息課稅的好處
不過, 納稅人須向本局提供佣金開支的性質和佣金收受人的詳盡資料。 這項寬減會減低納税人在2022/23課税年度的應繳税款。 納税人只須如常填報2022/23課税年度利得税和個別人士報税表,待有關法例通過後,税務局便會在評税時作出寬減。 至於在法例通過前已發出的2022/23課税年度税單,税務局會在法例通過後安排重新評税,納税人無須提出申請或向税務局查詢。 你還可使用在「香港政府一站通」內提供的税款計算機,計算建議的税務措施實施後你應繳的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税款。
個人入息課税: 個人入息課稅申請條件
很多人業主都會問,究竟應否等到加息周期重臨才使用,但實情由於按揭供款是「息除本減」,所以更關鍵的問題是,息口上升較急、抑或本金遞減速度較快。 我們以一百萬貸款額做例子,若以息口2.375厘,拉到最長30年期供款,若供樓起首五年已採用「居所貸款扣稅」,累計有111,777元利息可申索扣減,拉勻平均一年22,355元。 去到第六年,剩餘本金供剩87.8萬,所以利息支出也有所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