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加開短途線751P線,在繁忙時間來往天逸及天水圍站。 721線改為761線,並延長至頌富、濕地公園、天悅等站,以天榮為天水圍端總站。 泥圍輕鐵站 天水圍本來只是一片漁塘,但於1980年代起開發為新市鎮。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18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 因此押後至1988年9月18日(農曆8月8日)通車。 《九龍南綫及柯士甸站今天公佈票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7月10日,蘋果日報。 為方便The Austin以及Grand Austin的住客出入,港鐵亦為車站加建連接上述住宅物業的B3、D3出口。
泥圍輕鐵站: 乘客人次
同時行人路同樣的收窄,令行人路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每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 近年有議員和市民要求該路段儘早架空化,徹底解決「人車爭路」的情況,兩鐵合併後的港鐵已經陸續展開有關車站的改善工程,例如大棠路站的工程已於2015年6月底完成。 ),代號385,位於香港新界元朗青山公路洪水橋段,鄰近洪天路及洪福邨。
- 置樂支綫杯渡站以東曾擬建立短程支綫,於杯渡站沿青山公路向東南行,連結至三聖站作總站,以應付屯門置樂花園一帶人口發展。
- 根據香港政府最新資料,部分預留土地會用來興建單車徑。
- 為方便市民往返戲曲中心,港鐵亦在車站加建E出口連接戲曲中心,該出口位於大堂層南面通往F出口通道的盡頭轉角位,並設有扶手電梯、樓梯及升降機,而E出口已於2021年3月21日啟用。
- 自此以後,往屯門碼頭方向的輕鐵615綫永久經兆康站2號月台上落客,而不再途經兆康站4號月台和麒麟站(兆康站–麒麟站–青松站)方向。
- 2015年5月底,港鐵宣佈將為輕鐵系統購買10輛列車,以應付新界西北人口增長。
- 2008年10月30日,一輛往天逸站的751綫列車(編號1093),途至接近友愛路的燈口時,疑因有汽車衝紅燈橫過輕鐵交匯處,751綫列車緊急煞車,但尾隨一輛往田景站的507綫列車(編號1071)收掣不及,從後猛撞751綫列車,27人受傷。
)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並設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的兩條香港輕鐵循環路綫,屬港鐵一部分,主要服務天水圍新市鎮的居民,循環往返天水圍各區和港鐵天水圍站,方便市民在該站轉乘屯馬綫。 705綫及706綫採用同一路綫,但行駛方向相反:705綫為行走逆時針方向;而706綫則為行走順時針方向,而兩綫的開辦日期也各不同。 自1988年起,輕鐵一直是新界西北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隨著新市鎮的建設,輕鐵網絡亦不斷擴展。 自2003年天水圍支綫通車後,輕鐵網絡擴展至36.15公里,共有68個車站。 輕鐵既服務新界區日益增加的人口,也為港鐵提供接駁交通服務。
泥圍輕鐵站: 使用情況
警方曾派出談判專家勸喻示威者離開,但之後向示威者發射多枚胡椒彈、催淚彈及橡膠子彈。 但就如香港其他地區一樣,都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很多香港人已將車站周圍稱為太子。 位處官涌的佐敦站、長沙灣的荔枝角站、大角咀的奧運站也有類似「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乘客需要出示有效車票(例如但不限於單程車票、八達通、屯門-南昌全日通或港鐵認可的車票)以供查閱(但實際上,客運助理亦會向在月台行經的人查票)。 泥圍輕鐵站2025 泥圍輕鐵站 此外,乘客乘搭輕鐵,其實是不能夠自由搭乘路線的,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所有循環路線及同一收費區),單程票更只可於所選收費區內完成車程,不得跨區乘車(原因請閱下文)。 輕鐵系統(第1期)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時政府所制定有關於輕鐵專區的法例亦正式生效。 通車初期的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
泥圍輕鐵站: 月台牆壁字樣顏色
銀圍站主要位於青松觀路近澤豐街,在澤豐花園和卓爾居之間,主要為澤豐花園、卓爾居及周邊地區居民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此站與澤豐站是行駛距離最短的輕鐵車站,只有約210米。 乘客必須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在指定輕鐵車站確認出站後30分鐘內到指定屯馬綫車站轉乘屯馬綫或在屯馬綫車站出閘後30分鐘內到指定輕鐵車站轉乘輕鐵方可享有轉乘優惠。
泥圍輕鐵站: 路線資料
該月台只會在輕鐵服務受阻時使用,讓乘客在該月台轉乘緊急接駁巴士以便繼續行程。 1997年6月21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總站的615綫列車(編號1019)在兆康站前右轉時與對面路軌往天水圍(現天榮站)的720綫列車(編號1035)迎頭相撞,29人受傷。 事後九鐵公司為避免意外發生,在九廣西鐵(今西鐵綫)兆康站進行工程期間,輕鐵月台暫時封閉、並使用較北位置興建的臨時車站。 自此以後,往屯門碼頭方向的輕鐵615綫永久經兆康站2號月台上落客,而不再途經兆康站4號月台和麒麟站(兆康站–麒麟站–青松站)方向。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架空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行人天橋連接行人路,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 當中也有同時設立天橋和輕鐵過路處,但很大部分車站只設有輕鐵過路處。
泥圍輕鐵站: 車站週邊
2015年4月13日中午近12時25分,一輛行走614綫往元朗總站的列車(編號1021)在何福堂站附近,撞倒一名26歲男途人,送院傷重不治。 泥圍輕鐵站 2011年8月9日早上近10時20分,一輛行走615綫往元朗總站的列車(編號1115)在亦園路路面平交道(泥圍站及鍾屋村站之間)攔腰撞及一輛左轉入亦園路的七人車的右邊車身,七人車被推前十多米至路軌上,女司機傷重死亡。 2011年5月8日早上近10時,一列行走706綫拖卡列車(編號1027及1062)在天水圍近天悅站與一輛貨櫃車相撞,輕鐵首節車廂出軌,22人受傷。
泥圍輕鐵站: 輕鐵及巴士服務
1027列車因此於2013年報廢,其後改作特殊用途。 2008年10月30日,一輛往天逸站的751綫列車(編號1093),途至接近友愛路的燈口時,疑因有汽車衝紅燈橫過輕鐵交匯處,751綫列車緊急煞車,但尾隨一輛往田景站的507綫列車(編號1071)收掣不及,從後猛撞751綫列車,27人受傷。 泥圍輕鐵站2025 1996年3月11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站的615綫列車(編號1017)在兆康站以北的青麟交匯處與貨櫃車相撞,貨櫃車司機死亡,列車則衝前40米全車出軌;1017事後被修復妥當。 另外,曾有團體要求輕鐵在月台上加裝月台閘門以提高月台上候車乘客的安全,但由於加裝閘門同時,需要同時加裝自動列車運行裝置或自動列車停止裝置,對於由人手駕駛、沒有獨立路段、與其他車輛共行和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的輕鐵而言,這一要求可能難以實現。
泥圍輕鐵站: 服務
從2011年中開始,所有輕鐵車站加入列車到站廣播,提示乘客即將進站的列車路線、方向及停靠的月台編號,以及提示乘客不要超越黃線和小心月台與車廂間的空隙。 沿線各站月台均設有自動售票機,供乘客購買單程車票。 單程票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環綫時),年齡12-64歲(包括學生/殘疾人士/「樂悠咭」)必須使用成人票,如客運助理查票時確定乘客違反此項規定,即可向乘客罰款甚至檢控。
泥圍輕鐵站: B2 深圳灣口岸 > 元朗港鐵站
由於路軌分支多,並非單純直線,輕鐵班次設計成多組路線,方便乘客到達目的地。 乘客必須登上正確路線列車方能到達目的地,有時要轉車方能到達,這跟巴士有點相似。 輕鐵現時共有13條路綫(包括兩條只在繁忙時間行走的路綫),大部分車程都最多只需轉一次車即可完成。 泥圍輕鐵站2025 為配合廣深港高速鐵路興建,由於柯士甸站位於香港西九龍站旁,故港鐵亦加建三個出入口連接高鐵站。
泥圍輕鐵站: 元朗港鐵站
另外輕鐵司機對第4期列車也劣評如潮,有司機投訴第4期列車駕駛艙的擋風玻璃視野較舊款車窄,阻礙視線,而列车控制加速及減速亦較困難[來源請求],令乘客感覺此款列車行駛時較其他列車搖晃劇烈。 506:屯門碼頭-友愛,1988年9月23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安定為總站,1992年2月2日改以友愛為總站,2002年7月14日因杯渡路架空工程停駛,由506臨時巴士取代,至2003年8月31日峻工,由於輕鐵列車不足,永久改以巴士行駛。 已確認之八達通/智能車票,乘客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重覆車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環綫時),職員查票時如被發現乘客違反此項規定,則即可向乘客徵收附加費290元或被檢控。
泥圍輕鐵站: 太子站
但由於需求不足,而接駁巴士可應付需要,故沒有興建。 2007年1月嶺南大學有意徵用其中部分土地作教學及宿舍用途,然後九鐵表示放棄使用該土地,為項目開綠燈。 現時該处已興建樓高20層的新教學大樓暨學生宿舍,新教學大樓命名為「郭少明伉儷樓」,宿舍分別命名為「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三者於2012年落成。 輕鐵是全香港唯一採用開放式收費(又稱信用乘車方式)的鐵路系統,月台上不設閘機。
第4收費區,位於元朗的田廈路以東、朗天路以西、天水圍天華路以南之間的區域,可視為天水圍南區。 其一共有1個終點站(天水圍站)以及12個中途站,其中天水圍站可與屯馬綫交匯換乘。 泥圍輕鐵站 第1收費區,主要為屯門以南區域,可視為屯門南區,也是輕鐵覆蓋範圍最南邊的收費區間。 輕鐵的另一特色是優先過路權,顧名思義,即輕鐵擁有較其他道路車輛和行人高的優先權。
泥圍輕鐵站: 洪水橋輕鐵站
由巴士轉乘輕鐵,再轉乘巴士:必須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建議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並於建議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但首程和尾程須為不同巴士路線。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從屯馬綫轉乘輕鐵或從輕鐵轉乘屯馬綫,只要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不超過HK$5(特惠適用的免費車程與成人相同),即可豁免輕鐵車費;但如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超過HK5.8,或在同一個屯馬綫車站出入閘,這項轉乘優惠便會自動失效。 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屯馬綫連接。
泥圍輕鐵站: 泥圍輕鐵站
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輕鐵,可享有特惠車費優惠,優惠相等於小童車費,如需使用單程票,則必須繳付成人車費。 使用「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亦可以免費無限次乘搭輕鐵,但車票須有港鐵車程紀錄(機場快綫、輕鐵及港鐵巴士除外)方可免費乘搭輕鐵,而輕鐵車程須於車票有效期結束前完成。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前者與港島區電車系統相似,後者是全香港獨有。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西鐵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 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包括來往元朗總站(721線,來往天瑞至元朗總站),及來往屯門的722線(天瑞至兆康,後來與612重組成720線)。
而太子站月台與其南端行車隧道位置被上方的花墟道明渠由東北至西南方所橫跨。 雖然建造當時曾以灌漿工程解決污水滲漏問題,但是因長年累月藏在花崗岩裂隙的臭味及污水以毛細管作用滲出至車站及行車隧道,導致月台經常出現異味,直至車站完成安裝月台幕門工程後氣味問題才有改善,而月台的柱身及牆壁上亦裝設空氣清新機。 編號1013、1027的車輛因意外而退役;而編號1112的車輛已完成修復並於2016年11月14日重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