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標靶藥物透過阻止血管生成,而令癌細胞凋亡,但這有機會導致皮下出血或凝血機制出現問題。 如果病人發現嘔吐物及糞便中帶血或呈現黑色,就代表有可能是胃部或腸道有出血跡象。 嚴重:皮膚大範圍出現皮疹、痕癢、酸痛、紅腫,有機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及睡眠質素,嚴重的話更有可能導致細菌感染。 除了使用處方藥膏和抗生素之外,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和需要,調較標靶藥物的劑量,舒緩皮膚問題。 但如果癌細胞帶有KRAS基因變異,便只可以使用抗血管增生標靶藥 。 標靶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對正常的健康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但傳統的化療在殺死癌細胞時,也同時殺死活躍的正常細胞,因而引起不同的副作用。
- 而等腸道癌從0期到IV期,便錯過了最早的治癒時期,因此腸道癌的人一經查出便是晚期,而等病變至晚期腸癌,則無治癒藥物,只能通過藥物輔助來延長生命。
- 他形容患病後每一天都特別珍貴,現時會特別與親朋慶祝生日,感恩又多賺一年。
- 它們會影響治療疾病的進情,包括腫瘤是否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以及復發的可能性。
-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水腫情況,處方利尿藥物,幫助排走體內水分,舒緩水腫的情況。
- 現時,透過歐美科研的腫瘤藥敏測試(Chemosensitivity Test),可提供更多癌症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有助專業醫護團隊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現在,晚期肺癌治療並非單單要病人苟延殘喘,僅僅保命而已,而是要他們活得有質素,在尊嚴和盼望中與癌共存。 他兩年間試了六組不同的治療組合,坦言當時已有心理準備,去年試新藥後病情暫受控。 靶藥 他形容患病後每一天都特別珍貴,現時會特別與親朋慶祝生日,感恩又多賺一年。 抗癌標靶藥多由西方藥廠製造,原廠藥動輒數萬元一瓶或一劑,因負擔不起的病人可能會轉而考慮購入仿製藥(Generic Drugs,坊間又稱副廠藥),原本仿製藥其他藥廠待原廠藥專利期過去後,循合法途徑製造的複製藥物。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兩個資助計劃,只要是香港居民,符合臨床條件,並經資產審查便可申請,惟資助方式及項目各有不同。
靶藥: 不同癌症患者接受標靶治療時成效存在差異?
而等腸道癌從0期到IV期,便錯過了最早的治癒時期,因此腸道癌的人一經查出便是晚期,而等病變至晚期腸癌,則無治癒藥物,只能通過藥物輔助來延長生命。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邱宗祥指,第4期大腸癌主要以標靶藥和化療控制病情,假如無效,不少病患只能放棄或重複之前的治療。 現時,透過歐美科研的腫瘤藥敏測試(Chemosensitivity Test),可提供更多癌症治療的重要參考依據,有助專業醫護團隊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果癌細胞上沒有「靶點」,就不適用標靶治療,而即使癌細胞上帶有「靶點」,亦不代表有對應的標靶藥物,或標靶藥物一定會產生正面反應。
高先生試過多種藥物,在2013年,醫生建議他嘗試美國一種新藥,但基因測試結果指他不合適,連當白老鼠的機會也落空。 現時常用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包括PARP抑制劑、CDK4/6抑制劑、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拉帕替尼(Lapatinib)等等 。 如閣下有任何關於本公司藥物的查詢 (除了價格、訂貨和購藥的資訊),請以電郵聯絡我們的藥物資訊服務。 研究發現,新藥令亞洲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升到8.8個月,較用安慰劑的多出2.2個月。
靶藥: 晚期肺癌 標靶藥接力續命
有份參與研究的邱宗祥稱,新藥屬公立醫院自費藥物,病人每月要付三萬至五萬元,當第一、二線治療無效,醫生才會處方。 此藥副作用輕微,一般只有腹瀉、高血壓和皮疹等,可用其他藥物紓緩。 標靶藥物亦有可能令面部、眼周、四肢出現腫脹,一般在完成治療後,水腫問題會慢慢減退。 靶藥2025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水腫情況,處方利尿藥物,幫助排走體內水分,舒緩水腫的情況。
藥物的成效和副作用可能因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及個別症狀而有所不同,詳情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後者除了有相同效果之外,有些單株抗體會挾帶毒物,直接攻擊癌細胞,或是將變異的細胞標記,讓免疫系統可以辨認,並加以消滅。 此外,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一個針對細胞內物質做標記,而另一種則是對細胞表面物質標記,根據所標記物所處的位置,選擇使用小分子藥物或單株抗體進行治療。 高先生再次嘗試不同的化療組合,但均發現無效,醫生因此推斷他只剩約2年的壽命。
靶藥: 接受標靶治療的方式-口服藥、靜脈注射、皮下注射
標靶治療的確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但癌症治療範疇中牽涉不同的環節,例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外科手術、免疫治療等,醫生或會根據病人的病情,搭配其他治療方案,從而提升療效。 除了有可能令舊有傷口再次裂開、新傷口無法順利癒合之外,亦有機會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所以如果病人有需要進行外科手術,便要預先暫停服用這些標靶藥物,以免影響手術傷口的癒合過程。 另外,出血及凝血機制出現問題的話,也有可能引致血液在血管中形成血塊,增加患上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若果病人有四肢腫脹、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該立即告訴醫生並作出詳細檢查。 雖然類固醇藥膏可以解決痕癢、乾燥、紅腫等不同症狀,但長期使用的話有機會引起其他皮膚問題,或者造成細菌感染,所以病人應該遵照醫生吩咐,避免過量使用類固醇藥膏。 中度:乾燥及皮疹的範圍變大,甚至出現痕癢、刺痛的感覺,不過沒有受細菌感染的跡象。
靶藥: 大腸癌末期口服標靶藥續命-瑞戈非尼(regorafenib)平均多存活8.8個月
除了基因變異之外,部分細胞中的異常蛋白亦會負責發送及接收信號,幫助癌細胞生長。 這些助長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特定分子,包括特定的突變基因和蛋白,正正是標靶藥物所針對的「靶點」。 標靶治療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 靶藥 由於標靶藥主力攻擊癌細胞,大大減低對身體傷害,副作用及後遺症等亦較傳統化療為輕,患者對治療的耐受程度提高,因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醫學發展,現時能夠應用標靶治療的癌症越來越多,特別在乳癌、大腸癌及肺癌的應用上,標靶治療的技術越趨成熟。 前者是煙中致癌物導致大量基因突變,因此標靶治療的成效有限,但不吸煙的病人基因突變相對單一,亞洲病人近五成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標靶藥正好對症下藥。
靶藥: 醫生難追蹤療程,亂食恐令病情惡化
惟現時標靶藥的選擇較少,治療費用也相對較高,他們仍然會擔心治療成效、副作用等問題。 由於部分標靶藥物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所以有機會令病人的免疫系統對健康細胞作出攻擊,令肺部、肝臟、皮膚、腸道等不同部位出現嚴重不適,所以病人在進行標靶治療期間,最好清晰紀錄自己的身體狀況,方便醫生評估病情。 由於癌症的種類繁多,且早期發現跟晚期發現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在確診癌症的情況下,醫師會針對該情況判斷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療程,如果患者對於標靶治療有疑問,應詢問醫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邱宗祥表示,若大腸癌患者在接受第一、二線治療後無效,患者就只能選擇放棄治療,或是重複接受之前的治療,別無他選,因此是次研究的口服標靶藥瑞戈非尼就適用於擴散性大腸癌的第三線治療。 新藥使患者平均整體存活期提升至8.8個月,而平均疾病控制率達51%。
靶藥: 常見的標靶治療副作用
在技術上來說,標靶治療也是化學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兩者同樣都是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但傳統化療是針對所有活躍細胞,包括健康的細胞,而標靶治療只會以干擾癌細胞上的「靶點」為目的,對正常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副作用亦因此較化療少 。 標靶藥顧名思義,以癌細胞的特定突變基因和蛋白為「靶點」,藥物成份只會針對性地攻擊癌細胞,猶如箭或子彈準確擊中癌細胞,再令其消失。 靶藥2025 標靶治療望要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雖然標靶藥物的效果可能比傳統癌症療法還要有效,而且副作用更低,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癌症都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而且也不是每個患者都能接受標靶治療,加上較為昂貴的醫療費用,標靶治療通常會做為一種輔助而非主要的治療方式。 香港大學於一一年聯同中國、台灣、南韓等亞洲地區的專家進行研究,分析新口服標靶藥「瑞戈非尼」於二百名華裔末期大腸癌患者的效用。 結果發現服用新藥一組,平均整體存活期提升至八點八個月,而對照組僅得六點三個月,即死亡風險減少四成半。
靶藥: 癌細胞中特定物質
他指出,不少末期患者得知第一、二線治療例如化療加標靶藥等均無明顯效果,以為已無藥可醫,失去希望而放棄。 靶藥 欲知道更多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詳情,可參考香港風濕病基金會網頁。 靶藥 另外若患者有財政困難,不妨向主診醫生或醫務社工查詢撒瑪利亞基金的藥物資助計劃,符合資格者便可獲得藥物資助。
靶藥: 相關文章
據統計,約兩成三大腸癌患者於確診時已屆末期,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患者接受第一、二線治療無效後,多數感到絕望甚或放棄治療。 香港大學有份參與的國際研究發現,新口服標靶藥可延長末期腸癌患者壽命,平均整體存活期提升至近九個月,個別患者最長可存活兩年,可作為現有化療或標靶治療無效之後的第三線治療,為末期患者帶來曙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導致慢性炎症,令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 若不及早接受治療,關節長期受到侵蝕,可能對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與傳統好壞細胞通殺的化療不同,標靶治療透過將癌細胞解析並研究之後,得以針對每種不同的癌症細胞擬定不同的作戰策略,予以治療。
靶藥: 個人工具
不過,由於前者大多數為針劑,需要定期注射,對於要上班、上學或害怕打針的患者而言,可能帶來不便。 醫生及藥劑師均警告,未經註冊仿製藥來歷不明或混有雜質,胡亂服食恐令病情惡化。 現時購買抗癌標靶藥須由香港註冊醫生向病人直接供應藥物或憑醫生發出的處方,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在註冊藥房購買。 在專業守則下,醫生不會協助服用來歷不明藥物的病人完成療程,換言之,病人需要自行決定藥量,影響療效,即使藥物成分與原廠藥完全相同,病人在服用後亦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病人難以自行判斷情況。
靶藥: 測試提升個人化癌症治療成效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二○一二年有四千五百多宗新症,約一千九百人死亡,是第二位癌症殺手。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邱宗祥稱,大部分大腸癌患者屬初期,若及早發現,可做手術切除腫瘤;但約有四分之一新確診患者的病情已屆末期,並擴散至肺、肝等器官,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很多市民以為,標靶藥只適用於治療癌症;其實科技逐趨成熟,現時亦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口服標靶藥(tsDMARD)。
香港文匯報訊 (實習記者 林嘉敏) 大腸癌為香港第二大癌症殺手,但現時的治療對晚期患者並無太大效用,更有患者在確診後坦言「玩完」。 近日有研究指新口服標靶藥能夠提高患者存活率,為擴散性大腸癌的第三線治療提供新方向。 針對EGFR的第一代口服標靶藥「吉非替尼」是公立醫院的常規藥物,2012年更納入關愛基金的安全網。 服用此藥的無惡化存活期約十個月,然而,約一半病人服用九個月至一年左右,癌細胞會產生T790M的抗力基因,導致吉非替尼失效。 假設晚期肺癌病人先後有EGFR和T790M,依次服用第一代和第三代標靶藥,便可延續平均約兩年壽命。
靶藥: 不同癌症所需標靶藥物每月支出費用估算
標靶藥透過針對致病細胞或追蹤細胞上的獨特標記,從而作出攻擊;新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口服標靶藥正正透過抑制患者體内過多的發炎因子,去控制炎症。 由於口服標靶藥只以發炎因子作為目標,所以對其他正常細胞構成較少傷害。 傳統的化療藥物會對新陳代謝活躍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及一些正常細胞)產生作用。 而標靶治療與化療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針對各種癌細胞生長及存活的特性,能更準確地抑制並消滅癌腫,同時減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靶藥: 癌細胞中特定物質
目前大部分的標靶治療以小分子藥物和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為主要治療方式,前者利用其極小的體積,能夠輕鬆的進入癌細胞內部,抑制其他的分子,如變異的蛋白質的生長,或是直接攻擊癌細胞使其死亡。 特別介紹了口服標靶藥JAK激酶抑製劑,能夠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潛在的成因,有效的阻斷8種以上引發相關炎症的細胞因數訊息傳導路徑,隻需要兩個星期便可以有明顯效果。 風濕科醫生陳柏濤還表示,該藥物的副作用相比於傳統藥物少,使用起來更安全。 治療癌症最重要是破壞癌細胞,當患者接受一連串治療時,大多數的癌細胞會被消滅,但有些則仍然會殘留在體內。 在治療的緩解期間,體內剩餘的癌細胞有機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靶藥: 常見的標靶治療副作用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仿製藥雖能令藥物價格下降,但質量不一定與專利藥一致,療效上或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因各地的法規和實行情況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仿製藥藥商有沒有遵守保持質量標準的相關指引,是藥廠所生產的仿製藥療效的關鍵。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尋找和攻擊癌細胞中的特定區域或物質,以檢測和阻斷癌細胞內部發出的生長訊息,癌細胞中特定物質會成為療法的「靶點」。 購買危疾保險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障患病時失去工作能力期間的收入。 危疾保險是直接賠付一筆過現金,假如自己有家庭負擔,或者不希望原有的理財規劃可能因患病而受影響,便需要考慮危疾保險。 而香港最常見的危疾主要為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大多數年輕人都以為自己患上危疾機會不高,沒有購買危疾保險的必要,但其實這些危疾可於任何年齡人士身上發生。
如果病人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難、體重增加、頭暈、昏厥或腿部腫脹等症狀,有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應盡快求醫。 無論是剛確診癌症,還是不幸復發的癌症病人,面對徬徨無助,其實都非常需要各方面的支援,包括金錢、癌症資訊、心理輔導等等。 尤其曷標靶藥費用不菲,如市民難以負擔,便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因此政府以至社褔界都有各種援助,幫助有需要人士。
標靶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如片劑或膠囊)及靜脈注射劑,近年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如抗HER2型標靶藥)亦發展了皮下注射的方法。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至於乳癌,第二型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乳癌為例,研究顯示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成功令其12個月無惡化存活比率到75.8%,較第一代的34.1%大輻提升,而12個月整體存活期比率同樣比第一代高近一成。
HER2乳癌是其中一種常見的乳癌類型,約佔整體乳癌的百分之20至25 。 HER2是指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蛋白會接收刺激細胞生長的信號,而HER2乳癌就是指癌細胞上的HER2蛋白過多,促使癌細胞活躍生長。 標靶藥物透過減低這種蛋白在癌細胞上的活躍程度,從而截斷HER2蛋白接收生長的信號,令癌細胞停止繼續生長,繼而凋亡 。
研究顯示,由於人體基因和身體狀況的差異,各類癌症治療方法產生的個別治療成效亦有所不同。 癌症藥物(如:化療藥、標靶藥)應用於不同患者身上,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療效。 常用的癌症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等等,也有不少患者會考慮接受較新式的治療方法,例如以標靶治療作為單一治療方案,或考慮將標靶治療和其他傳統療法併用,希望有助控制病情及減低復發風險。
不過拜醫學發展之賜,癌症的治療方式也推陳出新,除了常見的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和手術切除外,標靶治療(Targeted 靶藥2025 靶藥2025 Therapy)的出現,也帶給了癌症病人新的希望,以下將為你介紹標靶治療的種類以及治療方式。 現年61歲的高先生在2009年年底被確診為第三期大腸癌,得知消息後,由於身邊曾有數個朋友因大腸癌去世,高先生坦言覺得「玩完」,對病情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不過在2011年初的檢查中,醫生發現高先生的癌指數突然飆升,癌細胞更擴散至肺部,確認大腸癌出現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