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亭旁沿着麦理浩径牌楼后的石级路上走,登上一大段较费力的石级后,山径转趋平缓,林荫道也渐转为开扬。 两旁绿草欣欣,后方亦可回望第八段所经过的草山。 此处的右方有一道小径下引,可通往梧桐寨。 由此继续沿急斜的水泥径上走,便可抵达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
前往浪茄最便捷的方法是乘的士直接到達萬宜水庫東壩,再走一段水泥徑下降該海灘。 遊人亦可循麥理浩徑第一段走經萬宜路或西灣亭起步,再翻越西灣山下降而至。 预算行程所需时间可使用拿史勿夫定律(NAISMITH’SLAW),定律指出成年人每小时可走平路五公里,另登高六百米加一小时。
浪茄仔: 西貢美食:【西貢慢活!海邊和式喫茶店 自家製彈牙烏冬 必食日式雞肉魚白湯烏冬】- Neko 熊穴
由此随着麦理浩径指示牌右转入山径,路线虽往上走但不需太花力气,在高点可下瞰见葵涌邨。 浪茄仔 稍后便可沿径往下走,途中亦可远眺狮子山。 最后下降一段山径,便可抵达城门郊野公园的烧烤场,即城门道,完成麦理浩径第六段。
麦理浩径第四段的起点位于西沙路的水浪窝。 浪茄仔 由黄竹洋方向的马路上行,然后在分支右转,走至黄竹洋村前左拐踏足山径。 由石级上走,时而山径,时而水泥梯级,不断攀升至马鞍山之南嵴,途中可仰视其高峻巍峨的山势。 此后是一段下坡路,可从另一角度感受万宜水库之宽广及碧清水色。 西湾为大浪湾其中一个沙滩,游客在畅泳之馀,亦可在多家士多休息或补给。
浪茄仔: 香港100公里麦理浩径十段全攻略!珍藏版!
在针山之颠,从高处俯瞰城门水塘蜿蜒的塘畔曲线,别有一番韵味。 两番遇上支路都应靠右走,续依循马路直抵草山。 走上标高柱,远方的八仙山岭及大埔市区尽皆入目。 麦理浩径第三段的起点在远足集散地北潭凹。 在往黄石码头方向的巴士站下车后,后方数步竖立着麦理浩径标志。
- 在针山之颠,从高处俯瞰城门水塘蜿蜒的塘畔曲线,别有一番韵味。
- 香 港 郊 野 公 園 現 設 有 四 十 一 個 露 營 地 點 , 讓 市 民 享 受 郊 野 樂 趣 。
-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依着水牛山及黄牛山的山腰而建,与自然融合,极具韵味。
- 越過山坳,已看到萬宜水庫及其堤壩,左方排列著六角形柱石的山坡,隨後來到東壩的涼亭。
- 途中要上行到高314公尺的西湾山到西湾村,并经过大浪村和赤径村,最后到达位于北潭路的终点北潭凹。
- 在凉亭旁沿着麦理浩径牌楼后的石级路上走,登上一大段较费力的石级后,山径转趋平缓,林荫道也渐转为开扬。
再沿山徑行走一段,留意左方的分支,先後似有兩道支徑可以下降,選取較後一道較清晰的小徑,便可直接下降至浪茄沙灘。 在沙灘的後方接上麥理浩徑第二段,前往萬宜水庫東壩結束行程。 浪茄仔 麦理浩径第十段的起点位于田夫仔营地的入口。 在林务车道依照大榄涌水塘的方向行走,走经田夫仔村便可到达永吉桥。 最后下降石阶,再接上马路,在分支处右走便可抵达麦理浩径第七段的终点铅磺坳。 而道分三途,分别可上登大帽山,下走大埔碗窰及左走通往城门道。
浪茄仔: 香港國際設計獎項贊助計劃,讓香港設計師走向世界
於西灣亭下車後,依指示牌進入往西灣的水泥路沿山腰蜿蜒而行,沿途可眺望萬宜水庫一帶的景色。 緩緩上行至吹筒坳後,於路口右走接上麥理浩徑的泥路往浪茄方向登上西灣山。 由西灣亭依西灣方向往吹筒坳,右轉踏麥理浩徑上西灣山(左下西灣)。 降至一平地處,可向前走一小段觀賞浪茄仔景色。 在海灘走著,近戒毒所旁見路往山上走,跨過小山坳後便到水庫東壩。
- 由此便要下降深谷,继而急升陡峭艰辛的山径至鸡公山。
- 浪茄仔是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的一個細小沙灘,與浪茄灣相鄰。
- 由石级上走,时而山径,时而水泥梯级,不断攀升至马鞍山之南嵴,途中可仰视其高峻巍峨的山势。
- 西湾为大浪湾其中一个沙滩,游客在畅泳之馀,亦可在多家士多休息或补给。
- 路线的起点在大帽山与草山的山坳铅磺坳。
- 及后在主坝尽头的梯级上走数步,横过马路,便开始漫长的上坡路。
路线:大老山–基维尔营地–沙田坳道–沙田坳(狮子亭)–鸡胸山–狮子山–笔架山–鹰巢山–大埔道。 浪茄仔 绕行大金钟后,开始渐降,踏足昂平高原,感受广阔的平原地带。 到达打泻油坳后,山路转接一道平整的石磴古道。 登临鸡公山,眼下是企岭下海的泥滩海岸,不远处耸立着马鞍山。 路线最后沿山径下降,后段转入林荫下的山径,最后下走至水浪窝完成麦理浩径第三段的行程。 路线先绕行岩头山至嶂上,饱览群峦葱木后,再登上画眉山。
浪茄仔: 浪茄仔
润楠的果梗鲜红,酱果紫黑,在这较单调的路段上甚是抢眼。 其后也多见白揪、山稔、地稔及毛稔等郊野常见植物。 麦理浩径第九段的起点在荃锦坳的郊野公园管理站。
浪茄仔: 浪茄仔 Long Ke Tsai
浪茄仔路線以萬宜水庫作前奏;艱苦一段過後,浪茄仔與浪茄以其純淨慰行程之苦;最後以萬宜東壩作結。 路線部分路段非常茂密,艱苦難行,亦須攀爬,只適合富行山經驗者前往。 浪茄仔2025 沿着麦理浩径的指示牌行走,会遇上多条支线,可分别通往白石桥、莲花山、柴湾角、河背及青龙头等地。 路旁主要为相思树,次之为润楠属的树木。
浪茄仔: 香港100公里麦理浩径十段全攻略!珍藏版!
沿水庫旁的萬宜路行走,最後便可走至萬宜西壩。 浪茄仔是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的一個細小沙灘,與浪茄灣相鄰。 前往浪茄仔路線大致有二:可由長岩頂西北方小徑下降;或由浪茄走經過兩灣之間的小岬角,再循崎嶇山徑下達。 惟兩道路線難度都較高,故甚少行山人士到訪。 麦理浩径第八段的主要线路攀越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 路线的起点在大帽山与草山的山坳铅磺坳。
浪茄仔: 香港國際設計獎項贊助計劃,讓香港設計師走向世界
在闸口后的林务车路起步,先会见到一些低矮的海芋。 随径上走不久,便见一些没有背靠的木製座椅可供休息。 这些简单的座椅状甚天然,而且没有涂上颜料,在郊野较为少见。
浪茄仔: 西貢美食:【西貢慢活!海邊和式喫茶店 自家製彈牙烏冬 必食日式雞肉魚白湯烏冬】- Neko 熊穴
起点交通:72号巴士(由九龙或大埔开出),81号巴士(由佐敦或沙田开出),或86B巴士(由美孚或沙田开出)。 沿径往笔架山进发,稍作上落后便要随径急升,到达笔架山的发射站。 在此右转随山径下降,途中两度横跨马路。 及后在凉亭右走林荫山径至大埔公路,完成麦理浩径第五段。 (2)在慈云山北巴士总站旁的山路拾级上山,约半小时后到达沙田坳(狮子亭)接上麦径第五段,但会略过基维尔营地至沙田坳的路段。
浪茄仔: 浪茄仔 Long Ke Tsai
走到高处的郊游地点后,续沿金山路下降,在支路左转下走至位于马路旁的另一个休息点。 续沿沙田坳道前走少许,在马路的转角处,踏上地图资料牌旁的山径,往狮子山方向上升。 路径初段多是梯级,经过攀登狮子山顶的支路后转为平缓。 走过一段林荫小径后,便会到达香港回归纪念亭。
浪茄仔: 浪茄仔
在香港预算行程,可採用每小时走平路四公里,另每登高五百米再加一小时。 浪茄仔 浪茄仔2025 再沿着车道下降至水坝,再走一段,便见右方的郊游地图牌。 由此右转,转走引水道(沿车道下走可往扫管笏村)。 此处竖立着一系列的指示牌,由此再沿麦理浩径指示行走(其他路线可往圆墩、青龙头及马鞍岗等地)至吉庆桥的休憩处大休。 吉庆桥建于1868年,50件代在兴建大榄涌水塘时曾重修,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走过雷达站后,便是一大段迂迴的下坡路。
山徑沿山脊而起伏,及後,走至近頂的西灣山景觀亭,遠望壯觀的大浪灣及其崇山峻嶺,可惜著名的蚺蛇尖被雲層遮蓋。 陽光照耀下,萬宜水庫的一泓淺綠,碧水粼粼,像漂染出來。 每逢假日,浪茄灣都會吸引眾多本地及外籍人士前往游泳和露營,人流不絕。 在右方茂密灌叢間的山徑前進,接上較清晰的山徑。
及後返回涼亭,續循麥理浩徑下降至浪茄灣。 路線方面,昔日在長岩頂西北下降浪茄仔的路線現時茂密非常,可嘗試在長岩頂之北另覓小徑前往。 幸在路上發現由山友安上的木製路牌,為行山人士引路,筆者也受惠 (其他以塗鴉方式的方向指示,筆者極為反對)。
浪茄仔: 香港100公里麦理浩径十段全攻略!珍藏版!
走過山頂的涼亭後續走麥理浩徑一小段,便見左方有一道較隱蔽的小徑。 由此下降,稍後見隱約左右兩條小徑,選取左方小徑,走過草叢後下落至較空曠的草坡。 由此上走一段,风景随即变得开阔,只见新界的大刀屻座落于右侧,而观音山则在身后。 若在春日合适时间到访,树叶泛红添绿,色彩满坡。 此后随山径下降,树荫渐増,随后经过渔农自然护理署的管理站后,很快便可抵达荃锦坳的荃锦公路,完成麦理浩径第八段。
再上攀一段,接上水泥径后,是欣赏浪茄湾及浪茄仔的最佳位置。 续沿山径攀至最高点,当可在建于西湾山顶的凉亭中停步大休。 第二段途经香港多个风景迷人的美丽海滩,包括浪茄、大浪西湾、咸田湾等,沿途满眼尽是难得一见的海光山色。 途中要上行到高314公尺的西湾山到西湾村,并经过大浪村和赤径村,最后到达位于北潭路的终点北潭凹。 第一段的起点位于北潭涌游客中心附近,终点在浪茄沙滩前,途经万宜水库。 此段路程颇长,而且大部份都是平坦的马路或石屎路,不过在尾段可以一睹宏伟壮观的万宜水库东坝(M018)和蔚为奇观的破边洲。
沿着蜿蜒曲折的车道下降,途中可观赏大帽北坡的丛林。 走过青年旅舍施乐园的路口后,再下行一段,便见右方车道旁的休息点。 浪茄仔2025 此处是麦理浩径第八段改道后的新路段,而旧有的路段是沿大帽山道一直下走至荃锦坳。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依着水牛山及黄牛山的山腰而建,与自然融合,极具韵味。 走过一段丘陵后,复又上走,到达麦理浩径第四段的终点飞鹅山道。
浪茄仔: 香港100公里麦理浩径十段全攻略!珍藏版!
麦理浩径第五段的起点位于大老山近基维尔营。 由马路左转入林,在林荫中行走,往后续走一大段上坡路,抬头便见大老山。 沿径续走,便会接回沙田坳道的凉亭,在此可以观赏飞鹅山的景色。 沿着沙田坳道缓缓下走,左方放眼尽是九龙市区的石屎森林。 如此一直行走,便可到达位于慈沙古道的沙田坳。
浪茄仔: 浪茄仔
遠眺太平洋,海闊天空,數艘遊艇已停靠灘邊,左方罾棚角的岩岸也可看到海蝕洞。 於沙灘旁有一露營地點,部份營帳扎了起來。 及後,走回麥理浩徑,踏上登山石級上行至山腰後蜿蜒,在山坳的景觀亭,可遠眺浪茄灣及罾棚角一帶的海岸,景色怡人。 於西灣亭下車後,在地圖資料牌側的水泥徑往吹筒坳,在分岔口右轉接麥理浩徑上登西灣山(左方可下走西灣)。 浪茄仔 過設於山頂涼亭後,繼續沿麥理浩徑下降。 走至半山的涼亭,可先向前走數步,觀賞浪茄仔的景色。
浪茄仔: 香港國際設計獎項贊助計劃,讓香港設計師走向世界
游人在此需续走第五段或乘的士离开,又或沿飞鹅山道下走至新清水湾道离开。 位于西贡东郊野公园内的万宜水库,于1971年开始动工,并在1979年完工,存水量达2亿多立方米。 浪茄仔2025 东坝的围堰坝上有7,000多块重20吨的「工」形溷凝土锚形石,作用是在减少颱风时被海浪冲击。 隨後沿山徑下行至浪茄,兩邊青葱下,不少蝌蚪棲息於清澈的小溪裏,未受污染。 走出沙灘,藍天碧海、水清沙幼,像幽谷裏的世外桃園,自然而優靜,唯假日遊人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