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十九世紀中葉,淺灣的居民認為此名意境不佳,因而改名「全灣」;到二十世紀初,有秀才建議以「荃」代替「全」,遂稱「荃灣」,沿用至今。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入更多藝術和多媒體元素,以嶄新、創意的方式重新演繹本地傳統文化,讓觀眾深入認識香港非遺的內涵,以及三棟屋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特色。 三棟屋博物館佔地約2,000平方米;建築佈局有如棋盤,左右對稱,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和祠堂,中間有四間獨立房舍,並由左右兩旁的橫屋和後方的排屋圍攏而成。 三棟屋邨 帶領青少年遊走社區,訪問地區人士,探索荃灣掌故歷史及特色之處。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三棟屋邨 2016年6月,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 辦事處在三棟屋博物館設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作為其展示和教育中心,透過多元化的教育和推廣活動,包括舉辦展覽、講座、研討會、傳承人示範和工作坊等,提升公眾對非遺的認識和了解。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遊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
三棟屋邨: 參考文獻
同時,此墟的設立使青衣島居民可以自給自足,不需依賴對岸的荃灣舊墟市,但到了1982年,政府因發展青衣大街一帶,於同年8月清拆整條大街,其後在該處興建公共房屋為紀念此墟而命名為「青衣邨」。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但由於荃灣的工業用地並非預先規劃,因此散佈得較為混亂,很快便不敷應用。 三棟屋原是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葉從廣東移居荃灣,並在瀕海地方築礐,開墾耕地,其後才大興土本,建成三棟屋博物館。 據說在1227年(南宋景炎二年),宋端宗逃到廣東淺灣,有考察認為此淺灣即今荃灣。 荃灣附近有一地名「城門」,為今「城門水塘」的所在地。 據聞,當地鄉人築石城助張世傑抗元軍,此城也傳於清初時被鄉人用以抵抗清兵,後來城牆被拆,只剩城門,因此得名「城門」。
三棟屋邨: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香港地少人多,不少人都嚮往居住在低密度發展區域,享受寧靜、舒適的環境。 House730搵樓大本營網羅各區的村屋租盤,讓租戶可以根據出租村屋的面積、租價、房間數目等等進行篩選,每個出租村屋盤的資訊均清晰列明於網頁上。 随著时代变迁,公屋类型推陈出新,楼层也越来越高。 在1960年代兴建的公共屋村大多都只有16层,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楼宇大约有30、40层。
- 1953年圣诞夜深水埗发生石硖尾寮屋区大火,令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
- 荃灣區第一個公共屋邨—福來邨則在1963年入伙。
-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
- 第一代為長形設計, 後來出現了V形、W形設計,並改用類似Y3型中房的單位設計,部份大廈更設有可間三房的大單位。
荃葵青區在戰前算是全無社區設施可言, 即使是消防局、郵局等,都是在戰後才陸續啟用,社區服務落後,初時也僅有兩間戲院。 雖然如此,荃葵青區在社區發展中,仍領先於新界各地,如在1974年於福來邨成立了新界區第一間公共圖書館。 現時荃葵青區內社區設施齊備,葵青區更在2003年成為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安全社區。 屯門公路是香港第三長的道路, 連接屯門藍地及荃灣北端的柴灣角, 是香港最早成立的高速公路之一, 更是全港首條限制進入的快速公路。 此路的建成舒緩了在1973年發展為新市鎮的屯門的交通配套嚴重不足的問題。 在早期的公路中, 最重要肯定是青山道和大埔道。
三棟屋邨: 屯門公路
不过,持相反意见者认为,香港过去数十年来正是因为地产商透过不断抬高地产物业的售价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已经使香港的物业超过一般人可以承担的范围。 若不是政府一直插手干预的话,地产市场早已崩溃。 在顶层设有天台小学,方便住在徙置区的儿童上学。 后来,政府不断加建学校,天台小学被淘汰,共改建为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 首先落成一批係南面山腰三棟,即係青槐樓,青榕樓,同青葵樓,全部1977年入伙。 響青葵樓同青榕樓之間,重有長青邨商場,包括街市同停車場。
三棟屋邨: 屯門區
House730搵樓大本營網羅香港各區村屋出售資訊,買家可根據村屋出售的面積、售價、位置進行篩選,每個村屋售盤的資訊均列明於樓盤詳情內,心水村屋一目了然。 香港村屋大多座落新界各區,遍佈元朗、大埔、粉嶺、西貢等不同地點。 三棟屋邨 三棟屋邨2025 香港村屋是不少人的居所選擇,除了因為買村屋的價格相對較分層樓盤便宜,也因為村屋多數都比較靠近大自然,居住環境亦相對舒適。 荃灣區的荃灣半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9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380人。
三棟屋邨: 荃灣新市鎮
香港村屋大多距市中心有一段距離,若住客為自駕人士,可方便到市中心購物娛樂,滿足日常所需。 而且不少村屋售盤附有停車位,或附近有充足停車位,可免卻泊車的煩惱。 選擇租住村屋有很多好處,大部份村屋出租盤地點都遠離凡囂, 環境清幽寧靜,沒有市區的焗促感之餘,空氣較為清新,能減少患「城市病」的機會。
三棟屋邨: 荃灣三棟屋村
第一代嘅舊樓喺1995年6月起逐步清拆,其中最早清拆嘅第7及8座,就喺原址重建成為而家嘅松樹樓同埋葵樹樓,喺1998年8月22日落成。 皇后山邨鄰近粉嶺龍馬路,位於粉嶺皇后山的前軍營用地。 房署表示,屋邨七幢樓宇全部以「皇」字頭命名,分別為「皇溢樓」、「皇頤樓」、「皇順樓」、「皇盛樓」、「皇滙樓」、「皇樂樓」和「皇澄樓」。 房署指,已諮詢各有關政府部門,全部都對命名沒有異議。
三棟屋邨: 香港樓宇目錄
2018年,從讀書時期開始走遍香港二百多個屋邨,並拍下了二十萬張照片的梁瑋鑫以一張拍攝沙田乙明邨最為特色的「外露式樓梯」獲得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香港地」組別佳作獎,再次把屋邨的美帶到國際。 麗安邨和諧二型Harmony 2長亨邨亨怡樓、秀茂坪邨秀康樓、秀樂樓、天耀邨耀豐樓外型呈Y字型,每層18-21個單位。 電梯大堂採用半開放式設計,每3層的電梯大堂上下貫通,上層電梯大堂可以向下望見低層的電梯大堂。 峰華邨和諧一型Harmony 1厚德邨、梨木樹邨、天悅邨、秀茂坪邨外型呈十字型,每層16至20個單位。 此等樓宇一般高38層(不計地面層),較新版本高41層。 大興邨雙塔式Twin Tower華富邨、愛民邨、彩雲邨、竹園南邨、秀茂坪邨秀明樓、順利邨、順天邨、長青邨、麗瑤邨、象山邨秀山樓、樂山樓、湖景邨、友愛邨、廣福邨、隆亨邨、新翠邨及禾輋邨高低兩塔相連,高座約24至28層高,低座約21層高。
三棟屋邨: 荃灣 綠楊新邨
House730搵樓大本營網羅大埔村屋售盤,買家可根據售盤的面積、預算、地理位置進行篩選,每個大埔村屋售盤的資訊均列明於網頁上,心水樓盤一目了然。 金坪邨(圖左)康和一型Concord 三棟屋邨 1天恆邨、富泰邨、逸東邨呈十字型,每翼2個單位,每層8個單位,樓高41層。 此大廈類型原為居屋計劃而設計,後因提高公屋供應而改作公屋出租。 所有單位設有梗房,三房單位更設有主人套房連套廁,因此租金較高。 另外,香港房屋委員會設有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每年年中均會開設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推出部份較爲不受歡迎的公屋單位予輪候者選擇,縮短輪候時間,提早上樓。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三棟屋邨: 元朗區
荃灣大會堂於1980年落成啟用,是新界區首個演藝場地,其設計仿照香港大會堂為藍本。 荃灣大會堂曾於1990年及2004年分別進行小型及大型翻新,現在會堂設備完善,適合作展覽、講座及酒會用途。 荃灣大會堂還提供演講室及會議室,也是舉行會議、訓練班及研討會的理想地點。 三棟屋邨2025 大欖隧道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是新界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其興建目的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並將新界各地與港九市區、香港國際機場,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
三棟屋邨: 荃灣半山 @中原樓市片區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村民最初靠步行在區內來往,而荃葵青區內的陸路交通尚算完善,但與其他地區的陸路連繫相對較差,再加上路途遙遠,荃灣舊街又可讓區內居民購買日用品,因此和其他地區接觸不算頻繁。 華達製片廠是一間於荃灣札根的大型片場,由新加坡光藝製片公司投資興建。 「光藝」與「邵氏」、「國際」同列為三大院線,華達製片廠亦培育了例如謝賢及嘉玲這等有名的大明星,是當時無人不知的片場。 戰後,大批工業在荃灣發展,初期進駐的大多數是輕工業如紡織廠和搪瓷廠等。
錦田是青山道和大埔道的交匯處, 但初時要由荃灣駕車到達錦田,卻需要繞一個大圈,而在1951年至1952年間所興建的荃錦公路連接起新界南北, 省下了由荃灣去錦田或元朗的時間, 也讓錦田納入當時新界地區的交通樞紐。 鴉片戰爭後,香港島被割讓予英國,其發展卻為荃灣的農產品及手工業製品帶來出路,並帶動了荃葵青區的經濟活動,進一步刺激該區的早期商業發展。 三個墟市都很興旺,有賣日常用品的店鋪,也有服務性行業如理髮店和酒樓等。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三棟屋邨: 荃灣三棟屋
现时香港在市区(港岛、九龙和新九龙)的可建公屋用地已几乎完全饱和,市区的空置公屋单位也因近年来的经济问题而不断减少,即使日后在市区有新公屋落成,通常也只会分配给受市区重建影响的徙置区和唐楼居民。 所以现时一般要求申请公屋的用户或家庭,一般只能可以被分配至新界一些比较远的公共屋邨。 1960年代,香港政府,將原本響港島同九龍市區嘅重工業,遷入青衣島南部同西部。 同時間,島上幾間大商家同政府達成協議,由商家夾錢起橋,起好之後交畀香港政府。 香港政府亦計劃將荃灣衞星城市範圍,擴大到青衣島。 而喺第9至12座原址上面,就喺2002年1月1日重建為榮、翠、樂、健、康樹五座樓宇(梨木樹邨第三、四期),同埋梨木樹商場,由林陳簡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已經喺2005年3月10日落成入伙。
三棟屋在200多年前由陳氏家族興建,20世紀80年代被列為文化遺蹟併成立博物館,大部分古建築得到修繕和良好的保護,曾經的宗祠如今仍然屹立,而周圍的獨立居室則用來陳列客家民俗文物。 1949年後,香港出現大規模的難民潮,荃灣迅速出現不少的木屋區。 這些區域擠迫又毫無規劃可言,再加上因填海工程的關係使地勢改變,造成區內經常因雨成災。 因此,火災與水災在木屋區時常出現,每次都一發不可收拾。 相較之下,荃葵青區的水路交通顯得較為利便頻繁。 由於青衣島乃島嶼,居民經常需要到荃灣的墟市,以及到位於「三百錢」(現今荃灣墳場)的天后廟拜祭,因而要依賴水路交通。
男童岑浩賢被斬案2005年8月25日傍晚,7歲男仔岑浩賢喺補習之後由嫲嫲接返屋企途中,喺第5座對出馬路,俾兩個16歲嘅刀手用菜刀狂斬右手,案件轟動全香港。 岑浩賢經接駁手術後康復情況理想,佢同屋企人獲房屋署安排搬到區外嘅公屋單位。 三棟屋邨 三棟屋邨 佢繼母孔敏儀就因為透過前男朋友買兇,而被要坐監12年。
到2016年3月,4個承建商開始為11個受食水含鉛超標影響的公屋邨,更換在公用地方不合規格的喉管。 1992至1993年間曾經所發生全港轟動的屯門色魔事件,引起當時區內居民大為恐慌,有街坊亦曾經自行組織互助小組,護送女士歸家。 1985年,577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着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三棟屋邨: 屯門色魔事件 引致公屋入口大堂加裝保安電閘
至1954年止,荃灣區共有七間配備先進技術的大型紡織廠和五間大型的搪瓷廠。 三棟屋邨 於1971年,荃灣已成為最大的工業區,佔全港工業產值的兩成,1991年更達37%。 在1961至1976年間,荃灣的就業人口有六成受僱於製造業。 紡織廠主要位於荃灣舊墟市西邊,沿著青山道的新填海地帶。 紡織業中包含不同的環節,據知荃灣區的紡織業佔全港的三成,其中紗廠的規模更佔全港紗廠接近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