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只能以傢俱間隔,但物件亦不能貼近天花,房署職員更表示會經常巡查單位。 改建前,柴灣工廠大廈為H型工廠大廈,公共走廊開揚,各層設置公共廁所,樓梯以英泥製造,設有斜路供予手推車運輸用途。 舊樓離不開收購、清拆、重建三部曲,工程漫長,有時水盡鵝飛,長草餵蚊;有時噪音轟隆、地殼震動,在圍板外呆望,難免一邊好奇一邊緬懷。 最後來一個選秀大賽,由各方組成評審團,選出最美的地盤想像。 華富邨由下而上沿山發展,此山坡對面的華翠樓及華景樓於土地平整後在1970年加建,2000年代再開鑿連接域多利道的華翠街和華康街,他猜想大部分二戰遺址已在這些工程中破毀。 華富邨平面圖 令他費解的是,工程為何獨留下這山坡,之後還「夾硬」開個小公園(即華翠街休憩處,下稱「公園」),他印象最深的,是公園那條200米不到的緩跑徑。
- 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10]。
- 黎熙琳和姚先生則較記掛這裏的二戰歷史,希望他日設立文物徑或在原址展示相關舊物。
- 改建工程耗資高達3.3億港元,平均每戶改建成本為176萬港元,改建成本較興建新公屋單位更為昂貴[5]。
- 他見山坡被夷平前一直有軍事迷上去撿拾,希望盡量保留,「難得大家可以用雙手、親身接觸到二戰。不然通常要在博物館或要像二戰迷Craig Mitchell那樣在山中搜索」。
他解釋當時體育設施使用率約為五成,故沒參照市政局計劃,轉而提議建公園。 住在華富27年的街坊陳小姐解畫,指公園是整條邨最「年輕」的地方,它和巴士站均是鄰近居民為數不多的公共設施。 它由前華富二(後為華富北)區議員柴文瀚申請興建,故老街坊常稱作「阿柴公園」,有該區少有的標準緩跑徑。 雖然造福了居民,但陳小姐形容公園屬「蚊型」,因當時華富僅剩這幅閒置用地可供規劃:「山坡的一邊曾削走,擴建華富北巴士站,再削另一邊,變成公園。當局好似為滿足建公園的訴求,就多削一邊出來。」於2004年上任的柴文瀚憶述,山坡原意是充當民居與域多利道間的隔音牆。 由於本邨的位置鄰近啟德機場,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大部份樓宇便使用了外觀較長而窄的相連長型樓宇設計,而本邨其中的宏光樓及宏顯樓,採用了相連長型樓宇類型中較少使用的「L」款的樓宇,相連長型L款樓宇全港公共屋邨中只有4座,還有大窩口邨的富秀樓及富平樓使用相連長型L款樓宇。
華富邨平面圖: 重建華富邨
街坊知道華景街地盤將建兩幢公屋,但聽到的規劃說法不一,有指是兩座L字形樓宇,中央會有公共空間;有說是以平台連接域多利道另一頭,同時可供休憩。 陳小姐擔心這小小地盤只夠放下樓宇,並沒為居民預留休憩用地。 幾名前區議員指房屋署雖未有實際圖則,但曾確認將來華富居民的休憩用地總面積,不少於邨內現有的面積。 惟5幅地面積不一,最大的是雞籠灣(北),有約3.2公頃;最小的是華樂徑,只有約0.3公頃,嚴駿豪相信是否設有綠化空間,也受到地段大小規限。 華富邨平面圖2025 市政局本來依據居住人口數字,擬在該地建多層體育設施,但1999年遭「殺局」後,計劃擱止,柴文瀚擔心該處會插針蓋樓,故聯絡康文署申請上限為1500萬的市區小工程計劃,希望省卻立法會審核的時間。
- 居民只能以傢俱間隔,但物件亦不能貼近天花,房署職員更表示會經常巡查單位。
- 2020年仙遊的華富街坊蔡彼得是香港保衛戰的炮兵,他在炮台擊落日軍偵察機的事迹,早在華富家喻戶曉。
-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令屋邨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可自給自足,邨內設有獨立的商場,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創舉。
-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 由於富蝶邨第一期設施較少,需依靠富亨邨的設施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富亨邨設有富亨鄰里社區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富蝶邨地區網絡支援計劃以協助將遷入居民之需要。
-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佈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
- 商場名為華貴商場,樓高2層,原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持有,2005年售予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
2018年山竹吹襲後,他和同事上山查看居民所種的橙樹,卻發現另一斷樹下散落皇室藍和啡色的玻璃瓶。 他憑着瓶底線索請教朋友,才知那是二戰英軍藥瓶,相信之前一直長埋泥土。 這事勾起了他研究雞籠灣炮台的興趣,「好多人講,但都不知在哪」。 他比對以前的地圖,又多次上山,發現石牆和兩級石梯,覺得正是炮台遺址。 研究華富歷史的專頁「邨新富華」版主陳艾倫也查過舊地圖和到現場勘察,估計那裏曾有軍事建築物,而巴士總站的車長室及華景樓,則可能是從前炮牀的所在地。 姚先生在那收集到約20個英軍玻璃瓶,「整個山頭都是,有個地方泥機一直挖下去都有,裏面埋了好多」。
華富邨平面圖: 華貴邨
而於1989年後才開始重建工程的樓宇,皆使用與外型與相連長型較相似的和諧三型樓宇設計。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岩(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佈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華富邨平面圖2025 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 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38]。
橫頭磡邨最後兩座徙廈第23、24座於1991年拆卸,同年樂富中心、地鐵樂富站上蓋的六幢樓宇改屬樂富邨。 2014年,林子峰以5.18億港元購入華貴商場和停車場後。 2016年,華貴坊近300個車位被拆售,業主共套現約2.9億港元。 其中一個車位以108萬港元成交,刷新全港最貴公屋車位紀錄。
華富邨平面圖: 華貴邨 近期成交
茵翠苑有兩座舊十字型樓宇,悅翠苑則有一幢新十字型居屋大廈,先後於1983年和1999年落成。 2012年8月30日,行政長官梁振英推出十項穩定樓市措施,其中第5項短期措施涉及將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於2013年年中提供180小型公共房屋單位[8][9][10][11][12][13][14][15][16][17]。 居民見地盤移除山坡,擔憂重建會改變華富的山勢,換上更多並排而立的住宅。 黎熙琳和姚先生則較記掛這裏的二戰歷史,希望他日設立文物徑或在原址展示相關舊物。 前華富南區議員黎熙琳也說:「華富最美麗的地方,是整條邨接近被公園包圍。」華富與其他依山而建的公共屋邨相似,樓宇高低錯落,以多個平台接駁,許多街坊在此伸展走動,似不乏活動空間。
華富邨平面圖: 單位平面圖/屋苑規劃圖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大約只有6-10MPa),但遲至1990年代初才被揭發,其中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於1996年加裝鋼架作鞏固工程以延長壽命。 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華富邨平面圖 華富邨平面圖2025 直到2020年11月,有近54年歷史的華富邨,房屋委員會宣佈重建華富邨、分五期進行清拆,現時尚未有公佈重建計劃;一直至到了2043年便完成重建香港仔華富邨的新公屋興建項目共有15幢住宅大廈,再增設南港島綫(西段)的華富站連接(華安樓及華樂樓之間)[18][19]。
華富邨平面圖: 樓宇
到了2012年11月,香港報章引述消息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重建華富邨,同時期望增加單位供應,從而舒緩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情況[12][13]。 華富邨在落成之初,並未吸引太多市民申請,原因是該邨在當時位處偏遠,交通非常不便,對外交通如前往中上環,僅能夠依靠一條狹窄的薄扶林道,即使來往最近的社區香港仔也要乘車,加上屋邨原址為雞籠灣墳場及香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使不少迷信的市民不願意申請入住。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華富邨平面圖2025 於1979年命名時,擁有7座徙置大廈,分別為第17、18、20及22座為第一型,第16、19及21座為第二型。 華富邨平面圖2025 華廈邨住戶在單位進行裝修工程,必須符合《柴灣工廠大廈(現重新命名為「華廈邨」)文物影響評估報告》要求擬備的《營運及保養手冊》所載的規定。
華富邨平面圖: 設計
華貴邨位於田灣西南部;華富邨東南部,嘉隆苑以北的華貴道3號,面向火藥洲及鴨脷洲,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 2021年8月13日,富蝶邨一期率先開始預派予合資格公屋申請人,並於同年11月1日開始入伙。 同年10月,富蝶邨二期其中500伙,獲列入2021/22年度公務員公屋配額,將優先分配予基層公務員。 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當時不少歐洲商船來往唯一對外通商城市廣州時,都會在瀑布灣取水補給,「鼇洋飛瀑」更成為《新安縣志》中選出的「新安八景」之一。
華富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將於1961年屋委會宣佈興建華富邨,是當時計劃興建的10座廉租屋邨之第8條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設計。 而根據1967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周年報告,提及項目會以「市鎮中心」概念發展。 在樓高5層的大樓內,會設商場、街市、冰室、一間酒樓、銀行、一間社區會堂、郵政局、市政局的公共圖書館、各類醫療服務、青年中心,以及大量其他商業、文化及娛樂設施。 邨內亦有3座多層停車場,各座天台均設有兒童遊樂場,並會成為屋邨的心臟。
華富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他見山坡被夷平前一直有軍事迷上去撿拾,希望盡量保留,「難得大家可以用雙手、親身接觸到二戰。不然通常要在博物館或要像二戰迷Craig Mitchell那樣在山中搜索」。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大埔區內現時共有7條公共租住或租置計劃屋邨,當中最大型的是廣福邨,租住單位數目達約6,200伙。
華富邨平面圖: 興建期間圖片集
華富邨重建工程於去年中展開,此範圍被劃為5幅遷置用地之一,也是當中最近民居、街坊最常踏足的地方。 此際,山坡已成平地,似在向居民正式宣告,華富邨要揭開新一頁。 然而,在不少市民眼中,華富邨位置偏遠兼且交通不便,再加上屋邨昔日用作墳場,以及日治時期的亂葬崗,令不少市民卻步;政府於是拍攝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短片在戲院播出,入住的市民才逐漸增多。 不過,在1980年代哄動全港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令當局發現全港有577座公屋出現問題,當中部份問題公屋正位於華富邨。 由於混凝土不合標準使樓宇結構產生問題,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用大鋼架支撐,上述樓宇部分樓層須永久封閉,用以安放巨型鋼架,並進行大型維修工程,更換樓宇鋼筋及混凝土,確保結構安全。 環翠邨(英語:Wan Tsui Estate)是香港島上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東區柴灣,港鐵柴灣站現址附近一帶,前身為柴灣邨16至27座,第一座重建後的大廈於1979年落成後,房委會便將柴灣邨16至22座重新命名為環翠邨。
華富邨平面圖: 清拆及重建計劃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明報專訊】建築師廖本懷說過,自己想用「雕刻」方法保留華富邨的山勢輪廓與地貌,故為其設計了高底鑲嵌的雙塔式大廈。 這裏本來有座山坡,一側有休憩處;另一側有巴士總站,提供居民所說的「主要生活機能」:市民清晨在此乘車到區外上班;晨運客和跑友就以公園為一日起點。
接任柴文瀚的前區議員嚴駿豪卻說平台與公園始終有分別:「我收到超過八成的噪音投訴都是在平台。」公園位置有山坡和馬路阻隔,可減少對居民的滋擾。 商場於2014年被領展以5.18億港元出售後,商場改名為「華貴坊」。 華富邨平面圖2025 新業主原本聲稱翻新街市,但2015年6月突然在沒有通知下將街市結業,20多個商戶頓失生計,街市盛傳會改建成大型超市或特賣場。 華貴邨業主立案法團指有近2萬居民受影響,長者和輪椅住戶現只能光顧超市「捱貴菜」,促盡快重開街市,盼政府介入協助[8]。
華富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現時的商場樓高4層,LG1層設髮廊,LG層設街市、華富米行雜貨、華富米行、榮記文具、榮記五金建材、惠康超級市場、佳寶食品和廣泰百貨。 地面設多間商店,主要包括金發行 茶葉、華美眼鏡、OK便利店、惠美皮鞋公司、卓越視力、美心西餅、鴨記電子家居雜貨店和中銀櫃員機等。 餐廳包括華富冰室、意樂 Itamomo、大快樂餐廳和大快活。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5]。 茵翠苑(英語:Yan Tsui Court)及悅翠苑(英語:Yuet Chui Court)均是香港東區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之一,在環翠邨發展計劃之內。
華富邨平面圖: 問題
有關地盤屬於《柴灣分區計劃大綱》之綜合發展區[21],預計於2015年年底前竣工[22]。 房屋署計劃拆去屬於一期的中座以騰出空間興建電梯、機電房、庭園及展覽場地等,用以介紹該大廈的發展歷史;此外,因應地區人士要求,房屋署亦計劃撥出地舖作為特色商舖,租出予年青創業者。 屆時,住宅單位為內向式設計,客廳及睡房窗戶向內園為主,廁所及廚房等設施向外[23][24]。
華貴邨近海邊設有一個圓形水飾廣場更是一個遊樂場與嬉水池雙結合的嶄新概念設計,可惜除更衣室及洗手間之外,其餘設施因屋邨管理問題而停用至今。 富蝶邨共分為三期興建,設有10座樓宇,提供8,461伙,可供約19,900人居住[12][13]。 華富邨平面圖 當中第一期佔655伙[1],第二期佔6,776伙[2],第三期則提供1,030伙單位[3]。 房屋署於2007年8月開始就華富邨進行全面結構勘察,並已於2008年4月完成,證實所有樓宇結構安全,毋須拆卸重建;為了繼續保存樓宇使用達至少15年,署方會在各座樓宇多處地方進行結構修葺和改善工程[6][7]。 屬於第二期工程,和華珍樓於1967至1968年期間落成。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華富邨平面圖: 華貴邨 (華富)
當中,鄰近第二期的36班小學於2019年9月由五旬節聖潔會投得[14],將命名為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有利建築承建,預計2023年第四季連同富蝶邨二期竣工。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亦慶祝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第25,000個單位落成(位於華美樓9樓)。 在橫頭磡邨內的富強苑(英語:Fu Keung Court)、嘉強苑(英語:Ka Keung Court)和德強苑(英語:Tak 華富邨平面圖2025 Keung Court)是居屋屋苑,由房委會總建築師(3)設計,於1991年至2001年期間落成。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成交價高的屋苑之一[1][2][3],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