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於8月25日凌晨3時至4時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總部之西南偏南約190公里掠過。 25日午夜過後香港轉吹東南風,離岸多處受烈風影響,高地間中吹暴風。 隨著馬鞍遠離香港,香港風力逐漸減弱,天文台在凌晨5時45分表示會視乎香港風力的減弱程度,考慮在上午9時至11時之間改發三號信號;隨後在上午8時45分表示即將改發三號信號。 天文台最終在上午9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馬鞍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280公里。 天文台隨即表示會視乎香港風力減弱的程度,考慮改發一號信號,或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在下午1時45分表示即將改發一號信號。 天文台於下午2時1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馬鞍集結在香港以西約380公里。
天文台就此回應,「本港每小時雨量並未達到發出較高暴雨警告的標準」,至早上11時左右,本港東南面始有強雷雨區集結和趨匯聚合併,預料會移向本港並影響廣泛地區,雨勢可能持續,方才於早上11時20分及11時45分,先後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 原因:與「西北→西南」及「東北→東南→西南」相似,但熱帶氣旋較接近並帶來烈風時,香港已轉吹西至西南風,導致天文台直接發出八號西南信號。 原因:與「東北→西北→西南」相似,喬治亞在香港東南面接近,以西北偏北路徑接近香港、在香港東面掠過,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的風向改變,而轉吹西南風時,風勢已減弱至烈風程度以下,導致天文台改發更低信號。
上次8號風球: 最高瀏覽
市面橫風橫雨,惟上周五(8日)天文台於上班時間後才改掛「紅雨、黑雨」,打工仔大肆批評天文台預估不準,未有充足時間予市民應對惡劣天氣,抱怨反應過慢。 根據香港天文台於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報告,位於天文台總部以東25公里雖沒登陸,但位於香港東部水域,可視為進入香港境內。 原因:當發出信號後,風暴突然急劇減弱或大幅改變路徑,又或者香港境內風力遠遜預期,導致天文台放棄改發其他方向的八號信號及改發更低信號。 原因:熱帶氣旋在香港東面接近,掠過香港境內,移至香港西面,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旋風及東南風的風向改變。 由於公眾經常誤會五號至八號烈風信號之間的風力強弱有別,因此於1973年1月1日開始,五號至八號風球分別由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及八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
- 氣象局預料周二至周四在尼格與東北季風持續共同影響下,風勢將會增強,間中有驟雨。
-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在上午1時30分發出。
- 按照現時路徑,暹芭下午會在湛江附近登陸,8號風球將於下午4時前維持。
- 隨著離岸風勢開始增強,天文台於下午12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40公里。
- 若警告信號於稍後時間取消,博物館將會在信號取消三小時內開放。
- 以往在香港東面掠過之颱風能夠引致發出十號信號的例子不多,只有1964年10月的一次。
【本報訊】颱風「圓規」襲港,天文台於前日下午5時20分發出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直至昨日下午4時40分取消,歷時逾23小時20分。 翻查紀錄,天文台對上一次在10月懸掛8號風球最長的一次,已是1950年10月4日的颱風「奧西亞」,當時8號波歷時31小時,故今次「圓規」已創下逾半世紀以來、在10月襲港並發出8號波最長的紀錄。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預料本港今日普遍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三號強風信號會在今日維持。 另一熱帶風暴艾莎尼則集結在馬尼拉之東北約950公里,預料移動緩慢,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徘徊,但隨後亦有機會移向呂宋海峽並進入南海北部,惟路徑和強度仍有變數,天文台會密切監察艾莎尼的動向。 根據香港天文台最新預測,今日本港日間風勢逐漸增強,海有大浪及湧浪,密雲,間中有狂風驟雨,稍後驟雨較為頻密,氣溫介乎18至22度;展望明日初時風勢仍然頗大,海有湧浪,稍後雨勢逐漸減弱,隨後一兩日短暫時間有陽光。
上次8號風球: 發出紀錄
而天文台提醒市民隨著馬鞍移向廣東沿岸,24日晚上香港風力將會增強。 強烈熱帶風暴「圓規」逼近香港,三號強風信號現正生效。 天文台表示,隨著「圓規」逐漸靠近廣東沿岸,其外圍雨帶會在今晚為本港帶來驟雨及狂風,本地風勢亦會進一步增強,天文台會在下午5時20分或以前發出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8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現正生效,表示本港吹東南風,平均風速每小時63公里或以上。 在今日(10日)上午2時,熱帶風暴獅子山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570公里,即在北緯20.3度,東經109.1度附近,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15公里,橫過北部灣。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部門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
- 天文台更料其會穿過台灣與菲律賓呂宋島以北之間的呂宋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北部,並由熱帶風暴增強至強烈熱帶風暴,在本港以南400公里內掠過,暫料本港將吹7級東至東北風。
- 天文台就此回應,「本港每小時雨量並未達到發出較高暴雨警告的標準」,至早上11時左右,本港東南面始有強雷雨區集結和趨匯聚合併,預料會移向本港並影響廣泛地區,雨勢可能持續,方才於早上11時20分及11時45分,先後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
- 離岸海域及高地風力通常較強,不當風的地區風力較弱。
- 警務處、消防處、民眾安全服務隊人員亦會在有需要時,協助受影響的居民到臨時庇護中心或其他安全的地方暫避。
- 已購買今日入場門票的市民,原訂上午10時和11時入場的訪客,可使用原有門票,於明日上午9時或原有時段入場參觀。
- 不少網民都認為其實要聲住在日間時段落波最大原因便是「開市」,對商家人士來說,股市唔開一日都會影響好多,不過網民就斥:「開市咪又係跌」。
3號強風信號現正生效,預料本港平均風速每小時41至62公里。 上次8號風球 熱帶風暴尼格已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已在珠海登陸。 強烈熱帶風暴圓規逼近,天文台今午(12日)5時20分改發8號風球。 今個8號風球一掛,與獅子山8號風球於周日(10日)凌晨4時40分轉3號風球約只隔2日半、約60.6小時,刷新本港因不同熱帶氣旋而帶來二度8號風球的相距最近時間紀錄。 舊紀錄於1966年創下,保持了55年,當年兩個氣旋令香港相隔3天又3.5小時,兩次懸掛8號風球。 她又稱,天文台是以數據作為科學基礎,當8個參考風站中有4個達到烈風或暴風程度時,就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上次8號風球: 生效時間最長
天文台強調,不能把這些氣候的短期波動,與氣候變化的長期趨勢混為一談。 天文台指,吹強風程度東至東南風,晚間風勢逐漸增強。 • 以7月2日為例,博物館在星期六的閉館時間為晚上8時,如8號警告信號於下午4時前仍未取消,博物館將不會開放。 上次8號風球2025 • 如8號警告信號在博物館開館時間(即早上10時)前兩小時懸掛或仍然懸掛,博物館將不會於原定時間開放。
上次8號風球: 最高人氣 TOP 5
鐵路及港鐵巴士服務班次正逐步加密,以應付增加的乘客量。 但是乘客請預留額外乘車時間,如天氣瞬間轉壞,有機會能影響鐵路及港鐵巴士服務。 天文台於稍早時候將是次最新的熱帶低氣壓改名為「馬𩣑」。 「馬𩣑」一字亦即代表馬𩣑山,亦是香港內的一個山名稱。
上次8號風球: 馬鞍逼港|呂宋干擾由直襲大改趨粵西 前天文台長:電腦預報可集體錯
「獅子山」之後,跟着來了一個「圓規」,圓規周而復始,八號風球走了又來,好像冥冥中註定。 上次8號風球 這天女兒提早回家,說公司在八號風球前把員工都放走了。 但提前回家不等於提前下班,不過是把公司的會議放到家裏開了。 這也是網絡時代的特色,不打風不一定要回公司報到,打了風在家裏也沒得清閒。
上次8號風球: 尼格風球|風暴減弱存變數 天文台:監測動向發展評估改掛8號風球
預料三號風球在日間維持,風力將會增強,晚間改發八號風球機會高,改發九號風球的機會低。 上次8號風球 下午5時25分,氣象局表示將在晚上9時至12時改發八號東北風球。 上次8號風球 另一方面,考慮到「馬鞍」有機會進一步增強,最高水浸高度會達0.8-1.2米,因此氣象局將於晚上8時將風暴潮警告升級為橙色。 由於未來數日正值天文潮高位,而在疊加風暴潮及持續降雨影響下,預計8月25日凌晨3時至中午12時低窪地區及沿岸會出現顯著的水浸。 天文台指,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現時本港普遍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
上次8號風球: 天文台視乎風力情況 下午初時考慮改發三號
翻查天文台資料,本港平均一年有約兩個「8號波」,一般會在7月發出當年首個8號或以上颱風信號;個別年份會有一年5次遇上8號風球或以上颱風的情況。 上次8號風球 上次8號風球2025 上次8號風球 同時當局更提醒未來數日正值天文大潮,加上「尼格」漸靠部華南沿岸,料11月2日及3日凌晨至清晨內港地區會因風暴潮而出現水浸,提醒市民留意最新資訊。 後日(11月3日),東至東北風力達5至6級,初時離岸達7級,高地達8級。 根據天文台資料,在今晚8時,尼格的烈風圈約為222公里(120海浬),意味着最近香港時,烈風圈很可能覆蓋本港全境。
上次8號風球: 相關文章
雖然該物體沒有構成軍事威脅,但它位於20,000呎(6,100米)的高空飛行時,可能會干擾國內的空中交通,而且它可能具備偵察能力。 上次8號風球2025 五角大樓表示,認為該物體跟最近在蒙大拿州敏感軍事地點附近發現、曾促使美國短暫關閉領空的物體相同。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司令、空軍上將范赫克(Glen VanHerck)表示,軍方將設法找回在休倫湖被擊落的物體,以獲得更多資訊,又指該物體很可能落入加拿大水域。 根據紀錄,天文台至今發出的8號風球中,以1960年6月6日颱風「瑪麗」的生效時間最長,達35小時35分鐘。
上次8號風球: 懸掛時間最長的十號颶風訊號 – 約克
圓規引致的風暴潮和大雨可能令低窪地區水浸,市民應做好防風防水浸措施。 海面有大浪和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並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天文台在考慮發出3號和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時,會參考由8個涵蓋全港並接近海平面的參考測風站組成的網絡所錄得的風力資料。
上次8號風球: 強烈熱帶風暴馬鞍 (2022年)
天文台在11月2日下午1時40分改發8號風球,尼格11月3日凌晨2時一度移至天文台西南約40公里,凌晨時份本港南部橫風橫雨。 天文台在早上5時20分改發3號風球,但指與尼格相關的狂風驟雨會影響本港。 運輸署今日早上已經宣布,往來屯門-東涌-沙螺灣-大澳渡輪服務已經停航,而往來愉景灣及梅窩的渡輪服務已經暫停服務,直至另行通知。 另外,香港領港會公司表示因熱帶氣旋關係,將會由今日(12日)上午11時起暫停。 在過去一小時,長洲、大老山及長洲泳灘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80、78及75公里,最高陣風分別超過每小時110、98及101公里。
天文台會密切監測其動向和發展,評估屆時是否需要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與獅子山相關的一道外圍廣闊雨帶正影響珠江口一帶,並預料會維持一段時間。 受該雨帶影響,預計本港持續普遍吹強風至烈風,西南部高地達暴風程度,因此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會在午夜前維持。 當本港風力有跡象緩和時,天文台會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天文台今晚更新尼格預測移動路徑圖,料明日下午5時會進入香港400公里防線,並升格成颱風,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20公里,屬颱風下限(118公里或以上)。 天文台料在周三(2日)下午5時,尼格移至香港正南約180公里的南海之上,但會減弱變回強烈熱帶風暴,周四(3日)逐漸向海南方向移動並再減弱。
上次8號風球: 路徑最曲折颱風 韋恩
根據勞工處《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列明,僱主應履行在《僱傭條例》、《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 《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僱員補償條例》及《最低工資條例》下的法定責任及遵守相關的規定。 上次8號風球2025 對於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自去年以來,美國高空氣球未經批准十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柯比否認,他說:「我們沒有在中國上空飛行監偵氣球。」 在2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幾小時,… 11月2日(星期三)北至東北風6至7級,離岸及高地間中8級。 1964年除成為第三多十號信號紀錄外,還同時刷新多項記錄,包括最多九號或以上信號(與1923年共同創下3次之記錄)及二戰後第二多熱帶氣旋襲港記錄(共10次,僅次於1974年的11次記錄)。
當半數或以上錄得或預料錄得的持續風速達到有關的風速限值,且風勢可能持續時,則會發出3號或8號信號。 3號風速範圍為每小時41至62公里(6至7級),而8號則為每小時63至117公里(8至11級)。 十號颶風信號的發出,表示香港的風力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上次8號風球: 圓規襲港|天文台機場預報料晚上間中吹烈風 持續至周三下午2時
十號颶風信號的發出一般表示颱風的中心已經正面吹襲(一般來說是颱風中心在香港天文台100公里範圍內),甚或預料將會橫過香港。 香港任何近海平面地區之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220公里。 十號風球的發出,表示香港的風力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颶風的範圍,主要是在繞著風眼附近的環形地帶,因此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是需要一股颱風或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在香港近距離(大約100公里)內掠過,也就是一般所謂「正面吹襲」香港。 2012年的韋森特及2018年的山竹於天文台約100公里掠過,兩者均是自1946年以來導致天文台發出10號颶風信號距離香港最遠的熱帶氣旋。 【天文台颱風消息】香港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颱風「納沙」續靠近華南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