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線全程收費為$9.9[1],並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19],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96線的車資,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20]。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21]。 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12歲以下小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的乘客,以現金繳付車資,亦可享半價優惠[22]。 九龍巴士96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區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營辦,於2022年12月12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康盛花園及大埔工業邨。 路線取道將藍公路、觀塘繞道及大老山隧道,沿途在寶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麗港城、香港科學園、白石角、運頭塘、大埔中心、太和及富亨邨設站,全程收費為$9.9。 本線由觀塘/九龍灣車廠派車行走,初時使用利蘭亞比安Victor VT17AL / Victor VT23L 型單層巴士行駛。
城巴用车以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空调巴士(81XX-84XX)为主,有时更可能派出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空调巴士(70XX)、Enviro 500 MMC 11米空调巴士(91XX)。 原路折返至十字路口,往上經石砌古道而行,在林蔭中不太困難,10分鐘內到達小夏威夷瀑布(Little Hawaii Falls)。 不過不論小夏威夷或蓮苑臺,水質為香港瀑布之中可算劣質,水面不時泛起泡沫,絕對不宜落水或嬉水。
690巴士: 九龍巴士X42C線
直至1990年代後期,該款巴士逐漸被淘汰,本線改用利蘭奧林比安9.5米非空調巴士(BL)及丹尼士巨龍9.9米空調巴士(ADS)服務。 隨着超低地台巴士開始普及,本線加入了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後因行走繁忙路段的路線需要採用符合排放要求的巴士,改派配上Duple Metsec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0.6米巴士(ATS)行走本線。 此路線收費雖較港鐵昂貴,但憑直接定線、「一程過」直達等優勢,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前客量高企;卻受制於繁忙地區的巴士限額而難以加班,服務經常供不應求。 幾經區議會與運輸署之間的角力,此路線終於在2017年7月提早頭班車開出時間及加密班次,而九巴及城巴亦先後加入運載力較高的12.8米巴士,以接載更多乘客。 火炭(駿洋邨)開經:桂地街、火炭路、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沙田正街、橫壆街、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圍路、沙瀝公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將軍澳道、將軍澳隧道、將軍澳隧道公路、環保大道、寶邑路、唐俊街、將軍澳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唐德街、唐俊街、寶邑路、環保大道及駿日街。 可是将军澳线通车后,由于本线除康翠外与铁路几乎完全重叠,即使乘搭港铁需要在北角站转车,但时间仍比本线快捷(此线只计算由宝琳至北角段的行车时间比铁路长约5分钟便不利与其竞争),使本线客量急剧下跌及大减班次,难以与昔日相比。
- 支線690P為康盛花園、翠林邨和寶林居民提供特快往灣仔及中環的服務,但受到將軍澳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塞車影響,仍不及港鐵快捷。
- 在收集地區人士意見後,運輸署修改有關方案,除修訂開車時間外,更同時增設黃昏繁忙時間回程服務。
- 1個月後加入直梯巴士,用車為兩輛原屬5號線的Enviro500 12米(ATE)。
- 2020年1月:690線繁忙時間載客率為55%至59%,非繁忙時間為25%;690P線平均載客率為70%。
不過,該線在途經啟田道後隨即駛入東隧,相比鄰近於平田開出,需繞經碧雲道及油塘的603系列路線直接,吸納了該區的客源。 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此路線不論在班次、票價和行車時間遠比鐵路遜色,客量自此長期偏低。 運輸署及巴士公司一度提出把此路線改為只在繁忙時間行走,甚至取消服務,惟因區議會反對而擱置。 新都城第二期將近落成之際,位處物業基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於1999年6月26日啟用[5],巴士路線翌日遷入新站,寶林總站每隔三五載搬遷一次的命運正式告終。 至於第三代寶林總站用地,隨後闢為地鐵(今港鐵)將軍澳支綫工地,用作興建寶琳站,將軍澳綫已於2002年8月通車。 九龍巴士290E線是290線的特別班次,來往荃灣西站及將軍澳工業邨,經日出康城、百勝角、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將藍公路、麗港城、觀塘道、彩虹邨、黃大仙、葵芳、葵興、大窩口及荃灣市中心,只在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服務,是290線系列路線中唯一不經寶琳路至清水灣道的巴士線,雖途經觀塘道但不設車站。
690巴士: 港鐵巴士
至於專綫小巴、非專營巴士與其他車輛,須由欣景路將軍澳警署對面的入口進入相關總站,所有車輛一律在欣景路出口離去。 2023年,因應假日龐大客量,令新巴的短身巴士短缺,新巴需要向城巴借用部分Enviro400行走此路線。 [28]隨着城巴新巴專營權合併,加上Enviro400 690巴士2025 Euro V矮車身巴士獲優先安排行走有高度限制的山頂路線,該車款將陸續成為主力用車。 2016年,隨着矮車身版的丹尼士三叉戟(33XX)車齡漸高,新巴訂購60輛車長10.4米,高度只有4.17米的Enviro400 Euro V(38XX)取代前者。 試路完畢後,3827於2017年4月28日首次服務此路線,[23]並陸續成為主力。
港鐵將軍澳線最終於2002年8月18日全線通車,本身以高效率及合理收費,把巴士乘客大批搶走,首兩日有約五成的原有將軍澳過海隧巴乘客轉投鐵路陣營,其後數天跌幅更達七成,故此691及693線的重組計劃,提早於2002年8月28日起實施,該兩線合併成692線(即本路線),期望能和鐵路競爭及讓居民有所選擇。 定線則以693線為藍本,但總站改在坑口(北),往坑口方向取道軒尼詩道及怡和街。 由於總站設於交易廣場,車程較前往港澳碼頭的691線為短,因此得以隨著路線重組而調低票價,由$15.30減至$12.80。
690巴士: 巴士起火
中巴在1978年開辦此路線及262兩條服務赤柱的豪華巴士路線時,派出當年新近落地的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雙層巴士(MC)行走。 該等巴士車廂配置高背座椅,不設企位,跟當年一般巴士不同,因而被標榜為「豪華巴士」。 中環(交易廣場)(Central (Exchange Square),城巴地點代號為EXS[註 690巴士2025 1])[註 2]巴士總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康樂廣場8號交易廣塲[註 3]地下,屬內地段第8668號範圍,乃一室內平行式月台巴士總站。 *:由九巴B1線往天慈方向轉乘龍運巴士A43P線往機場方向,次程可獲回贈第一程實際繳付之車資,惟B1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否則只可享用一般(即最多$6.0)轉乘優惠;由龍運巴士A43P線往聯和墟方向轉乘九巴B1線往落馬洲方向,次程可獲免費轉乘優惠,惟A43P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其後亦不可享用B1線的其他轉乘優惠。
- 過海隧道巴士690S線是香港一條過海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與城巴有限公司聯營,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坑口及中環(交易廣場),屬過海隧道巴士690線之特別班次。
- 荃灣西站開經:大河道、青山公路(荃灣及葵涌段)、昌榮路迴旋處、葵涌道、呈祥道、龍翔道、觀塘道、偉業街、茶果嶺道、將藍公路、環澳路、環保大道、百勝角路、環保大道及駿日街。
- 後來,此線於星期六及假日改以雙層巴士行走,並於2010年12月提升至全線雙層巴士行走,但載客率仍然非常高,即使在非繁忙時間,抵達寶琳時也很多時已經滿「窗口位」。
- % 因應大老山公路交通情況,車長駛至上址後可繞經石門交匯處、大老山公路及小瀝源路,然後經巴士專綫返回大老山公路,以避開交通擠塞。
- 專營巴士從佳景路近浩明苑的入口駛進總站,前方設有以「新都城二期」(Metro City Phase II)為名之落客站,不遠處為兩組車坑,每組配備4個鋸齒形乘客候車月台。
由本路線往將軍澳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坑口方向(296M)/調景嶺方向(798),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乘搭上述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296M)/一小時內(798)轉乘本路線往中環方向,第一程車費可獲回贈。 由2013年1月6日起,九巴引入兩部配置歐盟五型引擎的10.5米Enviro400空調雙層巴士(ATSE29/RV2511、ATSE30/RV3327)替代兩部12米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成為繼過海隧道巴士973及698R線(兩線均為城巴獨營,後者已取消)後,兩條引入該款巴士作常用車款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一(另一條為已取消的692線)。 2016年3月28日傍晚,AMC1/SY4050行走本路線期間發生交通意外,左邊下層玻璃損毀,經修復後於同年4月23日復出。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干諾道中(東行)、支路、干諾道中(西行)、域多利皇后街、德輔道中、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英皇道、民康街、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鯉魚門道、將軍澳道、將軍澳隧道、將軍澳隧道公路、寶順路、寶琳北路、佳景路、欣景路、寶豐路、寶琳北路及林盛路。 2002年8月18日,港鐵將軍澳綫正式通車,本線和692線因與港鐵重叠,而被運輸署建議取消,但遭受居民反對,最終692線於2013年11月30日被取消,而本線獲得保留,並成為將軍澳目前僅有的兩條全日專營過海巴士路線之一(另一條為694線)。 金鐘(東)開經:樂禮街、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英皇道、民康街、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鯉魚門道、觀塘繞道、大老山隧道、沙田圍路、小瀝源路、大涌橋路、石門交匯處、亞公角街、恒信街、馬鞍山路、恒康街、西沙路、馬鞍山路、錦英路及利安邨通道。
690巴士: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為配合將軍澳隧道轉車站(往將軍澳方向)於2020年10月2日起啟用,本路線當日起往將軍澳方向加停該處,方便乘客轉乘將軍澳各區,往返藍田(康華苑、興田)及上秀茂坪的居民亦同樣受惠,但初時不設轉車站的轉乘優惠,為將軍澳居民及地區人士所詬病。 直至2021年5月1日,將軍澳隧道轉車站(九龍方向)正式啟用,本路線往市區方向亦加停該處,同時應將軍澳居民及地區人士要求,增設途經將軍澳隧道轉車站的九巴及新巴非過海路線轉乘優惠,方便將軍澳各區居民(尤其過海隧巴692線取消後的坑口、將軍澳南及之前一直未有任何過海路線服務的百勝角、峻瀅、日出康城及將軍澳工業邨)透過轉乘優惠往返港島北岸。 2022年5月,大埔區議會跟進區內巴士路線的開辦和改動進度時,要求運輸署盡快落實此線的服務和將路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將軍澳創新園[6],而運輸署則表示會按一貫做法進行路線營辦商的揀選工作,並再指出新路線會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啟用而投入服務[7]。 同年6月,運輸署把此路線經營權批給九巴[8][9],編號為96[10],並在同年12月12日起配合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而投入服務[11][12][13][14]。
690巴士: 巴士路線數目
另一方面,本線於2021年6月往火炭方向獲准於途經的沙田站載客後,亦為路線提供更多的客源。 根據計劃,此線於開辦初期只提供上午繁忙時間前往尖沙咀和下午繁忙時間前往清水灣半島的服務,並建議於2023年第三季提供上午繁忙時間前往清水灣半島和下午繁忙時間前往尖沙咀,繞經將軍澳工業邨之班次,以配合乘客往返將軍澳工業邨通勤的需要[3]。 另一方面,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線在1999年動工興建,並在2002年8月18日通車。
690巴士: 使用車輛
將軍澳—藍田隧道通車後,成功分流將軍澳隧道的車流,令困擾將軍澳多年的交通擠塞情況得以改善。 690巴士 多名西貢區議員認為將軍澳—藍田隧道具備直達東區海底隧道的優勢,要求開設前往港島區的巴士路線。 在居民及地區人士不斷爭取下,運輸及物流局與運輸署在2023年2月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及與巴士公司研究試辦行走將軍澳—藍田隧道的特別班次,並大致敲定服務細節,可望在3月試辦有關班次。
690巴士: 行車時間
九巴為隆重其事,特意在開線當天於康盛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舉行首航活動,提供道具供乘客於當天與相關全車身廣告巴士拍照留念,並向乘客送出精美禮品[15]。 2023年4月29日起,此線增設星期六及假日日間雙向服務,星期一至五亦增加早上往大埔方向及傍晚往將軍澳方向的班次[16][17][18]。 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镇,其後人口不斷上升。
690巴士: 路線資訊
過海隧道巴士690S線是香港一條過海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與城巴有限公司聯營,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來往坑口及中環(交易廣場),屬過海隧道巴士690線之特別班次。 690S線途經西貢區之百勝角及日出康城,和港島區之灣仔及金鐘(回程亦於銅鑼灣設站),並取道將藍公路、東區海底隧道及東區走廊往返,只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全程收費為$16.7。 由於此線定線直接,特快來往將軍澳及沙田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深受將軍澳及沙田居民歡迎,成功吸引不少港鐵乘客轉乘此線,由開線初期的每日1000人次急升至現時日均7000人次使用率,預期載客量仍會繼續上升。 除了通勤需求外,不少乘客利用此線到沙田站接駁東鐵綫往馬料水、大埔區及北區,亦有部分乘客於大老山隧道使用轉乘優惠轉搭682線往馬鞍山新市鎮方向;另外,逢沙田賽馬日當日亦會有不少居住在將軍澳的馬迷乘搭此線來往火炭村(步行來往沙田馬場),而不選搭收費較高昂之九龍巴士893線。 此線亦成為寶林往坑口、將軍澳市中心和調景嶺的另一交通選擇(乘搭港鐵由寶林前往調景嶺使用成人八達通需$5.6,成人單程票更需$6,而本線只需$5.5),吸引部份乘客乘搭。
690巴士: 巴士轉乘優惠
有傳媒實測此線車程較同樣往返清水灣半島和佐敦之新巴795X線略快[11],而往返日出康城和尖沙咀的車程則較新巴796P線有明顯優勢[12]。 通車初期,將軍澳隧道公路外的迴旋處由於需要應付來自三個方向的車輛,導致形成瓶頸,為了應付交通擠塞的問題,有關方面在1990年代後期,落實了計劃良久的分層交匯處建造工程,利用行車天橋、公路和引路,把前往不同地方的車輛分開。 於東頭灣道聖士提反書院登上此路線、6或6X線之乘客,可在赤柱村巴士總站用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登上此路線、6或6X線往中環方向之班次,首程所付車資可獲全數回贈。 本路線投入服務後,成為首兩條取道將軍澳—藍田隧道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之一(另一條為新巴694S線),也是首條及唯一一條投入服務的將軍澳—藍田隧道聯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也令坑口一帶自2018年9月24日過海隧巴692P線停辦後,相隔五年再次開辦直達港島的過海巴士服務。 此外,乘客凡以同一張成人或學生八達通卡於同一星期內(週一至週五)繳付全程車費乘搭此路線滿十程,可在指定日期內免費換領單程車票一張。 購買或換領車票地點為屯門市中心巴士總站顧客服務中心,換領適用日期可參閱九巴發出的乘客通告。
690巴士: 隧道歷史
九年後,當局在2009年10月展開巴士總站改善工程,站內車坑與月台由西至東起逐步增設無障礙通道[4];由於改建設計失誤,導致西面早已偏短的月台在工程完成後,竟容納不了一輛巴士,車門低地台位置無法對準月台,被網民批評「得啖笑」[5]。 此外,原本15線的雙坑改建成單坑,增加排隊空間,並改為供590線使用,工程於2011年2月1日完成。 置地其後宣佈地皮發展為交易廣場,其中1及2座於1985年率先落成,位於地下的小巴總站於1985年2月1日正式啟用,而位於1及2座地下的巴士總站稱為「中區巴士總站」,啟用時只有赤柱及山頂路線遷往站內僅有的三條車坑,其餘路線仍留守在舊有中環總站或泊街[2]。
九巴在《1987年至1991年的五年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一條來往將軍澳及中環(港澳碼頭)的190線。 東區海底隧道於1989年通車後,改為建議開辦途經東隧的490線,最後編號定為「690」[1],原擬於同年11月將軍澳隧道通車後才投入服務。 690巴士2025 惟地下鐵路彌敦道走廊在繁忙時間過於擠迫[2],加上居民、政務處及區議會強烈要求[3],最後提早開辦,並臨時取道寶琳路進出將軍澳,往中環方向另繞經啟田道。 將軍澳隧道和大老山隧道均是接連東九龍和新界東之主要幹道,在2001年將軍澳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已達7.2萬架次,在隧道出現擠塞時,交通督導員會進行間歇封閉。 2002年8月18日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啟用後,將軍澳居民轉向使用鐵路交通前往香港島,巴士及小巴公司重組或取消部分前往市區路綫,使車輛流量大大減少,將軍澳隧道在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曾有所紓緩,但仍有往東區海底隧道車輛的龍尾。 不過將軍澳人口的持續增長令隧道流量逐步回升,2007年已回復至地鐵通車前的水平,後塞車情況日漸惡化。
2021年9月,此路線加入前屬龍運巴士的Enviro500 MMC 12米(E5T,已撤離)行走,同年11月,加入配置歐盟五型引擎的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已撤離)行走。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油塘開經:高超道、鯉魚門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葵青路、葵青橋、青衣路、青康路、涌美路、青衣鄉事會路、楓樹窩路、青衣西路及寮肚路。 2002年8月18日,港铁将军澳线正式通车,本线和692线因与港铁重叠,而被运输署建议取消,但遭受居民反对,最终692线于2013年11月30日被取消,而本线获得保留,并成为将军澳目前仅有的两条全日专营过海巴士路线之一(另一条为694线)。
途經:林盛路、寶琳北路、佳景路、寶琳公共交通轉車處、欣景路、寶豐路、寶康路、將軍澳隧道公路、將軍澳隧道、將軍澳隧道公路、將軍澳道、啟田道、鯉魚門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民康街、英皇道、高士威道、伊榮道、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文咸東街、禧利街、干諾道中及港澳碼頭通路。 但隨著東區走廊塞車情況改善,部分前往灣仔及中環的乘客改為乘坐特快支線690P,使本線上午繁忙時間客量大幅流失。 中巴專營權結束前使用4輛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2米(ML)及3輛空調丹尼士禿鷹11米(DA)。
九巴使用14輛富豪B9TL 12米(AVBWU)、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輛12米ATENU及1輛12.8米3ATENU)及1輛富豪B8L 12.8米(V6X)雙層空調巴士,均屬沙田車廠。 主要服務清水灣道沿線居民來往九龍市區、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及教職員,以及前往沿線泳灘和郊野公園遊玩的市民。 此路線在2005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為主,2006年改派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行走。 至1988年寶琳邨入伙後,加入11米三軸巴士行走,用車以都城嘉慕威曼都城(S3M,配備康明斯引擎及改良版Voith波箱)、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丹尼士巨龍11米(S3N)及非空調富豪奧林比安11米(S3V)為主。 在307線開辦初期,九巴及中巴運用的車款皆以丹尼士巨龍、丹尼士禿鷹(九巴:AD;中巴:DA)及利蘭奧林比安(九巴:AL;中巴:LA)為主。 兩巴在1994年至1995年,開始派出富豪奧林比安(九巴:AV、3AV;中巴:VA)至此路線。
利安開經:利安邨通道、錦英路、馬鞍山路、西沙路、馬鞍山市中心公共運輸交匯處、西沙路、恒康街、馬鞍山路、西沙路、恒德街、亞公角街、石門交匯處、大涌橋路、小瀝源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鯉魚門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民康街、英皇道、高士威道、禮頓道、摩利臣山道、天樂里、軒尼詩道、盧押道、告士打道、夏愨道、紅棉路、金鐘道、添馬街及德立街。 九十年代中區填海時,巴士總站再度擴建應付交通需求,新落成部分稱為「港景街已擴大的巴士總站」(Harbour View Street Enlarged Bus Terminus);總站舊翼亦轉為公共小巴和過海的士使用,並修改車坑闊度。 歷經多年建造的大型總站中環碼頭巴士總站1995年落成,原有以交易廣場為總站的港島半山路線全數遷走,交易廣場總站的飽和狀態終於得到紓緩。 首條服務該區的巴士路線九巴93A線於當年9月開學日投入服務,位於寶琳北路校舍對面的第一代「寶林巴士總站」在同月19日正式啟用[1],成為將軍澳新市鎮首個巴士總站。 寶林公共運輸交匯處(Po Lam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城巴地點代號為POA),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寶林欣景路8號新都城中心二期地下,毗鄰港鐵寶琳站,屬於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新都城中心免費穿梭巴士候車處、的士站及私家車上落客區。 2002年8月18日,港鐵將軍澳綫正式通車,本線和692線因與港鐵重疊,而被運輸署建議取消,但遭受居民反對,最終692線於2013年11月30日被取消,而本線獲得保留,並成為將軍澳目前僅有的兩條全日專營過海巴士路線之一(另一條為694線)。
690巴士: 路線數目
惟當時行走本路線的巴士為原796B線的單層巴士,可見此線的客量比新巴初期的估算更高。 後來,此線於星期六及假日改以雙層巴士行走,並於2010年12月提升至全線雙層巴士行走,但載客率仍然非常高,即使在非繁忙時間,抵達寶琳時也很多時已經滿「窗口位」。 為配合龐大的客量需求,新巴於2015年開辦輔助路線798A及798B線以擴展覆蓋範圍,並於2020年修改兩線於將軍澳區內的走線。 690巴士 根據新巴資料顯示,798A線加經坑口後客量由35%提升至40%;而798B線改道不再途經坑口後,客量由25%下跌至20%。 [23] 本線隨著駿洋邨陸續入伙,於2020年延長至駿洋邨;並於新啟用鄰近興田及秀茂坪的將軍澳隧道轉車站設站,為該區居民提供沙田特快來往秀茂坪的服務[24],預期此線需求將會繼續上升。
可幸的是,本线服务的康盛花园、翠林邨均远离铁路车站,同时亦有不欲逼上列车的乘客选择乘坐本线,但疏落班次令大部分康翠居民宁愿乘搭小巴到宝琳站转乘港铁。 繁忙时间客量仍然偏低,全日大部分时段“吉车游街”,因此经常派出单层或两轴双层巴士行走。 690巴士 过去曾能够吸引蓝田启田道沿线或以北的居民乘搭此线,但自从先后于2018年开办603A及2019年本线减班至全日20-30分钟一班(比前往非商业区的694线更要疏落),使靠近启田道的乘客宁愿徒步至蓝田公共运输交汇处乘搭既便宜又频密的601、619线。 即使将军澳隧道转车站九龙方向在2021年5月启用并提供跨公司转乘优惠,但由于班次疏落和港岛走线迂回,至今仍未受乘客欢迎,只有居于转车站旁的康华苑乘客撑场。 支線690P為康盛花園、翠林邨和寶林居民提供特快往灣仔及中環的服務,但受到將軍澳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塞車影響,仍不及港鐵快捷。
690巴士: 行車路線
經過「此段一百米」及將軍澳上村路牌時,左方常有車輛停泊位的小徑可登小夏威夷徑。 巴士站鄰近港鐵炮台山站、炮台山行人連接系統(the Fortress Hill Pedestrian Link)、康澤花園、怡安中心、北角城中心、Shama Fortress Hill、英皇大廈、六合商業大廈、七海商業中心、富薈炮台山酒店。 早於中華巴士年代,交易廣場巴士總站閣樓設有車長休息室及茶水站,內有洗手間。 1998年中巴被政府收回專營權後,上述佔地112平方米的設施改由新巴以短期租約形式承租及管理,2023年7月1日再移交城巴。 在專營巴士總站東面,設有公共小巴和專綫小巴總站、的士站及公眾上落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