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預算時應為這些項目設一個「封頂位」,不能任預算支出無止境地加大。 婚禮當日固然是人生中最甜蜜的一天,然而在婚禮策劃的過程中,新人們往往真是「有苦自己知」,特別是在數之不盡的「$$$」開支之上的種種計量,都讓不少新人打爆算盤! 婚禮固然有「價」, 更有許多不同的「公價」例如人情、利是、過大禮禮金等,這一眾「公價」對新人在制訂預算時又有怎樣的參考價值呢? 我們邀請了香港著名婚禮統籌師、婚宴及活動司儀劉智仁 (Tim 婚禮支出2025 Lau) 跟我們剖析一眾「公價」。 最重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該公司以往的作品、道具種類選擇是否夠多和適合自己的風格,以及該公司是否有佈置不同類型場地的經驗,以減低婚禮當日出問題的機會。 價錢當然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新人應留意套餐所包含的項目,以及額外道具的收費。
結婚之際,有大量事務需要處理,而當中最重要嘅程序就係「申請註冊」。 到「婚姻登記處」辦理手續會較平,大約千幾蚊就得;但如果想方便啲,都可以請律師到場證婚,價錢大約由兩千去到七千蚊不等,視乎所請律師嘅名氣。 隨着婚禮市場出現新需求,不僅有像朱晴那樣接散單的伴娘,「出租伴娘」中介也紛紛出現。 21歲的吳茜(化名)也是大學生,她當伴娘的經驗非常豐富,跟過50多場婚禮,已經「升級」做中介,在社交平台上經營着一間伴娘工作室,提供普通、中級和高級伴娘,收費358元至488元不等,收費越高,伴娘的經驗和可以提供的服務越多。 婚禮支出2025 例如有高級伴娘曾任婚禮管家,除了跟婚禮流程,還可以幫忙聯繫主持人、秘書和攝影師。 然而事件未有結束,新郎表示,婚禮3天後,表姐致電問婚禮當天他們到底何時離開,新郎無奈告訴對方「我們提早離開了,因為沒有人注意到或關注我們」,而表姐聞言說「好」便掛線。
婚禮支出: 結婚開支調查報告一覽
如果要我重新選擇一次,我會覺得應該要把這個錢省下來,因為平常戴的是都是對戒,鑽戒的出場機率太低了,又是一個非常昂貴的配件,平常戴出門好像也怪怪的。 金融大小事,什麼都聊,什麼都不奇怪,本節目是由金融商品比較平台「袋鼠金融」製作播出,從小資最關心的生活金融理財出發,探討最熱門、討論熱度最高的時事議題。 行禮時除了一紙婚書,簽字作實,還要交換結婚戒指,作為定情信物。 不過,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如果「老婆本」不足夠將夢幻成真,可以想辦法在不同細節慳錢,不求奢華,卻畢生難忘。 而對於現金緊拙的新人,可以target 婚禮支出2025 婚禮支出2025 設有無限次3個月0息分期的信用卡,如渣打Smart卡,不但於首2個月內消費滿$4,000,可享高達$1,000現金回贈,更設無限次3個月0息分期,及可享5%現金回贈。
- 酒席是婚禮中花費最多的一環,農曆吉日、周末、大節日等「旺日」都會較貴,平日晚宴會較平。
- 婚禮當中,有不少項目可以慳,但唯獨婚紗照及婚禮當日的攝錄,最好不要慳。
- 樓主憶述,當天伴郎致詞時,突然轉口向在場女朋友跪地求婚,即時獲女朋友答應,賓客注意力瞬間被吸走,之後「一切就亂了套」,「從那刻起,就沒有人關注我和我丈夫,也沒有人關注婚禮環節時間。賓客早早就開席吃飯了」。
- 無論如何安排,只要雙方共同參與,兩口子有商有量,就可以為婚姻生活建立穩固財政基礎,令金錢不致成為幸福婚姻的絆腳石。
- 一些可以慳得就慳的婚禮item,如回禮、喜帖、結婚蛋糕等,可免則免。
婚展中有很多參展商會推出多款優惠套票,大家可以從中選擇自己適合的package,更可同時比較不同參展商的價錢及服務。 有不少婚紗店都會收取試身費,建議準新娘可以先選擇免試身費的婚紗店選擇切合自己身型剪裁的婚紗款式,接著才到收取試身費的婚紗店試穿心儀的婚紗。 你可以先按照優先順序分配預算,如場地租用和飲食可能佔據大部分預算。 確定每個項目的預算後,你需要確保在所有項目的預算總額等於預算總額。 新人籌備婚禮時經常為金錢、規模、形式等問題各持己見,雙方不妨在婚前討論大家對理財、儲蓄和借貸方面的看法,了解彼此對策劃家庭財務的期望。
婚禮支出: 結婚使費慳錢第四步:買樓要用Mortgage Link
不是禁止你買鞋,而是建議你挑一對性價比高一點的,將來可重穿為佳。 婚禮支出2025 迎新獎賞 婚禮支出 – 高達60,000里數由2023年9月28日至2024年1月8日(包括首尾兩天),全新信用卡客戶成功申請渣打國泰Mastercard及符合相關要求,可享高達60,000里數。 結個婚有很多事情可以規劃,通常大家會說:「一起規劃很幸福呀!」但其實事情一多就會開始有紛爭的產生,所以首先 兩個人 & 雙方家長 婚禮支出2025 婚禮支出 先有共識才是最好的。 在婚姻登記處註冊只需最少$1,020,如聘請證婚律師則要過千元,假如時間、行程許可不妨在婚姻登記處註冊,可節省至少數百元。
不過要記住,婚禮必需要穿新褂鞋出嫁,所以新買的紅鞋子要等到婚禮出門後,才可作平日日常穿著啊。 婚禮支出2025 蜜月旅行 婚禮支出 (預算:$40,000-$80,000)咁辛苦籌備完婚禮,新人們梗係要去個蜜月旅行輕鬆返。 話曬係度蜜月,梗係想住好啲食好啲,所以幾萬預算必不可少。
婚禮支出: 結婚戒指二、三千元有交易
以一圍12人計,合理預算是每一枱可為新人帶來約10,000港元「收入」,這可為新人大大減輕負擔。 「2021年結婚消費調查」訪問了1,003位於2021至2023年間結婚之新人,了解一眾準新人的結婚開支及消費模式。 疫情一度打亂準新人的結婚計劃,調查顯示,新人的結婚平均開支微跌2%至港幣$351,823。 此數字反映即使婚禮受到一定限制,但有結婚計劃的新人仍會維持消費。 但是,婚禮只是婚姻生活的第一步,規模可大也可小,除了要滿足伴侶或雙方父母的期望,更須實事求事,量力而為,因開支太大甚至借錢結婚,可能會為婚姻生活帶來沉重負擔。
參考同時期結婚的新人所花費的婚禮開支洗費,了解每個婚禮項目的支出比例,以免在非必要的項目上愈花愈多。 一些可以慳得就慳的婚禮item,如回禮、喜帖、結婚蛋糕等,可免則免。 婚紗攝影公司大多會遊說你購買所有婚照原檔,並且再hard sell 你多做幾本婚照相簿、油畫相框、婚照簽名簿等等。 然而大多數製成品只在婚禮當天「亮相」,之後大多埋藏櫃裡,不見天日。 建議大家考慮清楚婚照相簿的需要才付錢,或者可以只入手婚照原檔,自己DIY 婚照相簿更划算。 新人以往用心準備個人化回禮,配襯婚禮主題及酒席,當然是bonus。
婚禮支出: 結婚使費慳錢四步曲:擺酒/婚紗攝影/度蜜月/買樓
也有網民建議樓主反擊,「給伴郎寄1張婚禮費用一半的賬單」、「當伴郎結婚時,我希望你和你的丈夫抓住這個時刻,告訴觀眾你們的婚姻是多麼美好」。 結婚有分淡旺日子,在「好日」擺酒,酒席、攝影、化妝、租車等支出都會昂貴不少。 如果男女家都並非迷信之人,可考慮用拍拖周年代替「好日」擺酒,既有記念價值,亦能減省大筆支出。 根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的全年結婚宗數為27,863宗,以2021年第三季結婚宗數的11%升幅作本年第四季推算,2021年全年結婚宗數約為29,749宗,預期比去年升7%。 隨著婚宴人數上限放寬至240人,調查顯示,有8成7新人表示疫情下會堅持擺酒,相信來年婚宴將會繼續升及逐漸恢復規模。
婚禮支出: 結婚首飾及戒指開支升2成
中國:隨地區相對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據早前國內投資理財交流平台錢堂社區的數據調查指出,浙江、上海做「人情」的規格最高,平均達1,000元人民幣;北京、江蘇次之,達到800元人民幣;廣東、雲南等地就索價最低,僅需100元人民幣。 台灣:台灣人封「紅包」(人情)相當視乎與新人的關係,可低至600新台幣(不熟悉的朋友)至6,000新台幣(親兄弟姊妹)不等。 如果往台灣赴宴,相信也有一定的交情,建議「紅包」金額約 3,000至4,000新台幣(折合約800至1,066港元),但尾數盡量避免為「 8」,因同國語「拜」同音,不太吉利。 結婚一生人一次,當日嘅精彩梗係要拍低之後重溫,所以攝影團隊點都唔少得。 攝影團隊由朝跟到晚,工作一啲都唔簡單,預算亦都要一萬或以上。
婚禮支出: 結婚場地:平日 / 自助午宴
目前他們被雙方親戚斥責幼稚不夠成熟,又稱他們應該高興,「因為我們的婚禮讓人們變得如此浪漫」,令新郎相當委屈,求問「我是個渾蛋嗎?」。 婚禮支出2025 樓主憶述,當天伴郎致詞時,突然轉口向在場女朋友跪地求婚,即時獲女朋友答應,賓客注意力瞬間被吸走,之後「一切就亂了套」,「從那刻起,就沒有人關注我和我丈夫,也沒有人關注婚禮環節時間。賓客早早就開席吃飯了」。 聘請具名氣的專業婚禮司儀,索價可達數萬至逾十萬港元,值不值得見仁見智。 但如果想慳錢,您不妨考慮在親友中邀請一名口才出眾擔當司儀角色,一方面節省支出,另一方面亦使在場賓客更有親切感。
婚禮支出: 婚禮預算表格
不過疫情下很多人都未必出席婚禮,或前來影相道賀就完事,沒有太大需要準備回禮禮物,或不用花太多預算於這環節。 婚宴酒席 (預算:$ 150,000-$250,000)婚宴酒席都係其中一項「大數」,而根據調查,新人投放最多預算嘅就係喺酒席上,平均每對新人會擺20圍,花費18萬。 如果唔想花費太多預算喺酒席上,雞尾酒派對或者午間婚宴都係唔錯嘅選擇。 還有一間大型伴娘公司表示,擁有上萬名職業伴娘伴郎,為全國各地新人提供婚禮服務。 婚禮支出2025 該公司旗下的伴娘伴郎需透過培訓考核,與新人談好合作後還會簽署租賃合約。
婚禮支出: 結婚花費一覽
婚紗店不定時會推出限時的sample 婚禮支出 sale,但是sample婚紗大多沒有試穿及度身服務,所以難有完全合身的情況出現。 即便買了也不會最貼合身型,最後也要再找人剪裁修改,很多時效果也未如理想,只會造成浪費。 婚禮支出2025 即使平日很少穿幾吋高跟鞋,很多新娘為了一生人一次,也特意入手4位數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