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居屋業主過身 第三個參考因素,是居屋與私樓的日常開支差距,以及換樓時涉及的大筆支出。 私樓租值較居屋高,自然承擔較高的差餉和地租;此外,居屋實而不華,絕大部分只提供兒童遊樂場及花園等基本設施,因此管理費較相宜,按實用面積計算,每呎約一至兩元。 反觀私樓會所設施眾多,需要人手營運及保養,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徵收的管理費自然較高,以近年落成的項目為例,每呎5元管理費可說是「基本盤」。 因為作為香港的居屋業主,最大優勢是以大約30%至50%的折扣率購入這種資助房屋,以將軍澳站旁邊的居屋寶盈花園為例,其折扣率是39%,因此持有綠表或白表的買家,等同以61折購入屋苑單位。
- 署方在接獲投訴個案後會盡快處理,目標在十天內給予回覆。
- 如果申請七成或以下的按揭,擔保人未必需要為直系親屬,其他親友亦可以成為擔保人。
- 也因此,即使項目提供逾1,900個住宅單位,位置上屬於市區,但對於用家來說的吸引力度,理應是新居屋的尾選。
- 裝修後,單位會殘留很多剩餘物料、垃圾和污漬,師傅會幫你安排好「基本清潔」工序。
- 對於政府,讓公屋戶買居屋,無疑須提供「一次性樓價補貼」,卻可省下「長期公屋租金補貼」,某程度上「長痛不如短痛」,福利承擔差別不大,這正是該機制「免資產審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 在居屋第二市場賣,亦可自行訂價售予綠表人士及合資格的白表買家,毋須補地價。
然而,倘在現行機制上針對每年數以萬計「綠表買居屋」個案引入資產審查,一來肯定增添行政成本,二來可能打擊公屋家庭「升呢」意欲。 此外,現時全港有約80萬戶公屋家庭,涉及200多萬人口。 根據現行機制,公屋戶主須在兩個時間點接受資產審查,首先當然是申請公屋之時,其次為入住公屋滿10年之際。 在第二次審查(住滿10年)後,則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一次,當局將進行抽查。 鑑於公屋戶數量龐大,港府這套「審查加抽查」機制難免掛一漏萬,偶爾被傳媒揭發違規「富戶」個案。 居屋單位的轉讓限制期是從房委會首次將單位售予業主的轉讓契據簽署日期起計。
居屋業主過身: 按揭計算機
不過,星星地產購入地盤後卻申請改動圖則,包括把項目改劃為一座物業,提供450個住宅單位及49個私家車車位,於2018年申請輕微放寬地積比率,但卻被城規會否決,認為會開設不良先例。 項目於2012年曾申請興建為兩座樓24層的住宅項目,共提供276單位及44個私家車位。 居屋業主過身2025 兩座物業一字型向山貝河方向伸展,各座每層設六個單位,全屬兩房及三房戶型,設計全為梗廚設計,另在地盤範圍內增設一幢會所。
這個建議引起網民正反兩極意見,有人認為啟動換樓鏈、搬入私樓能協助戶主「上流」;反觀有網友力勸他三思,因私樓涉及的開支較大,而且賣樓所得的金額不多,再買私樓會供得較吃力。 居屋業主過身2025 很顯然,報告背後的精神,無疑是設定了政府能夠掌握未來的需求變化,據此而定出一個供應來來滿足的需求,是典型大有為政府思維。 換言之,政府以自身能夠預測未來發展作為前提,據此制訂未來十年的供應量,去來滿足所估算的需求量,若然政府估算錯誤,問題便很大,加上建房需時,房策基於錯誤的估算可能維持一段時間之後才被發現,做成深遠的影響。
居屋業主過身: a.買家入息不足或是入息不穩定
有客人問:「如果遇到情況一,即家庭成員的配偶有樓,那麼配偶馬上把層樓轉名,能不能保留資格?」答案是不能。 居屋業主過身 因申請資格是需要業主及家庭成員㨂樓前24個月沒有擁有物業。 因此,就算家庭成員的配偶馬上把層樓轉名,由於到㨂樓時應未過冷河期,因此應不符合㨂樓資格。 如果申請抽新居屋時,加入家庭成員,入息和資產審查便以總家庭計算。
隨着經濟漸趨成熟,本港上流階梯放緩,就像中環至半山行人扶手電梯變成0.5倍速。 公屋家庭「暴富」僅屬極少數例外,即如今次倫常命案疑兇,名下擁有7000萬豪宅源於意外因素(或也關乎「辣招稅」界外效應),這種奇緣比電影更誇張,現實裏萬中無一,不代表普遍情況。 受惠於白居二政策,由2013年至2020年,第二市場成交平均每年錄得2,000宗以上水平。 首11個月第二市場成交共錄得3,491宗及161.38億元,宗數及金額齊創歷史新高。 料全年錄約3,800宗及170億元,將較2020年的2,422宗及108.76億元,分別按年上升56.9%及56.3%。 估計2022年後,綠置居二手買賣陸續増加,第二市場成交量將會高企。
居屋業主過身: 裝修後除甲醛及深層清潔
在傢俬方面,預算較高的可選擇訂造傢俬,如定制櫥櫃,也可以直接選擇現成傢俬。 而傢俬根據材質、來源地及檔次的不同,價格亦會有很大差異。 一般來說,櫥櫃價格組合大約為$10,000至$25,000,如果是追求更高品質或特別設計的話,價值可達每呎$30,000以上。 房委會表示截至3月16日下午5時,收到7,100份「居屋2022」及「白居二2022」的紙本申請表,居屋網上申請則收到146,000份「居屋2022」和73,000份「白居二2022」申請表。 沙田愉德苑距離港鐵石門站約3分鐘路程,附近有安群街京瑞廣場、碩門街市、鮮薈市場,生活配套完善。 售價由HK$174萬至HK$337萬,預計提供543伙。
居屋業主過身: More in 最新:
據成交資料,寶盈花園3月首七天已連錄4宗成交,全部均為實用面積484平方呎的兩房戶,成交價介乎448萬至495.8萬元,呎價約9,256元至10,244元。 單位於去年1月以市價放盤,當時叫價580萬元,惟一直未獲承接。 近一年整體樓價回落,早前業主亦下調叫價至480萬元,終獲綠表客洽購,並以468.8萬元易手,成交呎價9,686元,累積減價111.2萬元,減幅達19%,但仍屬市價。 樓市交投轉活躍,將軍澳居屋寶盈花園3月暫錄至少4宗成交,其中一伙低層兩房單位獲綠表買家以468.8萬元買入,成交價較去年初放盤時大幅減價近30%,但仍屬市價。
居屋業主過身: 裝修奇難雜症:不見光位、牆身不直的爭議
由於地理位置鄰近大欖水警基地,故有關單位住戶,主要均為來自水警分區的警務人員。 而2020年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字,現時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7,000元,意味一個收入中等家庭,即使只想找屬中游價格的居屋單位,已須付出近五成收入用作住屋開支。 韋志成稱,數據反映,很多在結構安全上有需要進行改善工程的業主,未有充份利用津貼涵蓋住用單位室內維修工程的用途,為單位內部做好結構上的維修保養。
居屋業主過身: 慎防「聯名長命契」陷阱!居屋長命契除名程序
在二○一八年底,房委會進一步收緊了新推出資助出售單位(包括居屋和綠表置居計劃)的轉讓限制。 據《日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全球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幣安最近在港聘請了一名負責人員,為獲得香港證監會許可的人士,另正物色一名政府關係總監。 在港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必須聘用至少2名負責人員,才能獲得經營許可證,市場揣測幣安的舉動或部署在港申請虛擬資產服務的牌照。 FYI,「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目的是幫助家庭月入港幣13,000元或以下的家庭上車,不過當年發售時樓市逆轉轉好,市民對屋苑反應不熱烈。 部份未能售出的單位,後來改為售予財政司法團,還以政府警察宿舍形式出租。
居屋業主過身: 毋須補地價 業主勁賺
抽中的業主,只需支付首期:白表10%及綠表5%,揀樓及簽定買賣合約。 搞地產要睇長線,當發展商積極去庫存、待批預售項目達19486伙之時,長和已部署「製造」新社區,將青衣聯合船塢發展為大型公私型住宅項目,提供1.5萬伙單位。 上述個案的居屋業主賣樓後,大約套現200萬元,與高昂的樓價比較,金額其實不多。 有網民便直言,如果認為購入私樓等同「向上流」,可能未考慮現實情況,特別是換樓後的每月供款金額。 如今政府強調置業「房屋階梯」,但居屋恰恰就是「房屋階梯」的最大障礙。 至於47萬個供應量之中,六成為公屋,四成為私人樓宇,筆者不知道這個比例是通過什麼衡量指標計算出來。
居屋業主過身: 每月供款額
筆者建議他們回購家姐權益,避免資產流失,但他們手頭上未有太多現金,亦不能申請按揭,難實行這個方案。 遺憾地,筆者必須告訴他們,如果長女真的是遺產執行人,法律上她的確有權操作先人遺產,甚至變賣物業。 上月家庭會議當日,三兄弟拒絕家姐出售物業建議後,家姐卻突然出示遺囑,指雖然物業業權由四名子女平分,但自己是遺產執行人(Executor),有權賣樓,並解釋急於套現是因為近排生意非常差,需要現金周轉,望弟弟能夠見諒。 準買家睇樓時,如看到單位改裝成開放式廚房,就要向業主了解改建是否已獲屋宇署批准及符合消防條列,若是擅自改建,買入後可能會被屋宇署要求還原,買家要自行負擔費用。
居屋業主過身: Q9: 擔保人與借貸人一定要同住嗎?
但在特殊情形下,房屋委員會 (房委會) 可根據個別情況酌情批核業權轉讓之申請。 私樓動輒過萬呎價,與薪水睇齊;公屋入息上限嚴謹,薪水一下子打破。 隨着2020年新一批居屋將推售近7,000伙,包括火炭彩禾苑、粉嶺皇后山山麗苑、馬鞍山錦駿苑及鑽石山啟翔苑,對夾心階層又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居屋業主過身: 裝修需要額外收費的情況
屋苑最平售價僅為HK$124萬,不過是186呎納米單位,如是小家庭或1人申請者,不失為上車好選擇,啟欣苑售價為HK$124萬至HK$479萬,預計提供1,840伙單位。 居屋2022截至2022年3月24日下午5時,收到約25.1萬份申請,包括網上收到居屋2022的22.4萬份申請及白居二2022的10.9萬份申請。 親身遞交給樂富的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就收到2.7萬份居屋2022或白居二2022申請,未計收到郵遞申請。 【借力買樓】協助家人買樓2大方法 居屋業主過身2025 香港年輕人上車要靠「父幹」? 買入上車盤至少要數百萬,香港入息中位數只有2萬元,恐怕連壓力測試也未能達標,如果有逼切的自住需求,家人以借貸力相… 居屋業主過身 物業的買入價與銀行估價往往不同,而最終批出的貸款是根據銀行估價而定的,所以銀行估價愈高,對最終批出貸款額愈有利。
居屋業主過身: 長者提早「轉名」 避爭產劫數
因此選擇此方位的準買家,以為選擇16、17樓已經很穩陣,實情若此幢工廈重建,除非揀到極高層,否則其景觀未必有長遠保障。 親身前往 各公共屋邨辦事處、 房屋署申請分組(地址:香港九龍橫頭磡南道3號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第二層平台)、深水埗房屋事務詢問處(地址:九龍元州邨元州商場二樓平台)或 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區諮詢服務中心免費索取。 反過來看,現時80萬戶公屋家庭若有一部分能靠自身努力打拚,從而晉身「富戶」,全社會都應樂見,政府宜為他們提供「去公屋化」的合理路徑,促進基層上升階梯流轉,而不是額外潑一盆冷水。
一般而言,無論綠表,抑或白表,一人申請者的揀樓次序必定排列最後。 對於焦急的上車客而言,不妨考慮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或可獲優先編配居屋單位。 計劃的條件頗為嚴格,具有綠表資格的二人或以上家庭,或白表核心家庭且為夫妻、父母子女、祖父母與孫兒(孫兒父母均去世)的家庭組合申請人,家庭成員中有一名年滿60歲的年長親人,便可選擇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 值得留意的是,曾受各項資助置業計劃的前業主、聯名業主或前借款人及其配偶,均不合資格申請。
樓主坦言自己的情緒很反覆,「今日我可以好積極好有信心,聽日我可以完全起唔到身。呢排無信心嘅日子多過有信心。」現時只想住多幾年,有穩定收入才搬走,「我都唔想霸住間屋,但而家無能力搬」。 該女網民近日在連登討論區以「老豆過咗身,而家係優先寬敞戶」為題發文,指父母多年前離婚,媽媽帶住她和妹妹租樓住,後來因負擔不起而再搬回父親的公屋單位,她自己則在外租屋另組家庭,但一直沒有讓媽媽加名到公屋戶籍上。 直至父親一年前過身,妹妹亦已除名準備買樓,公屋戶籍只剩下樓主一人。
(一)房屋署在最近五年(即2006年至2010年10月期間)分別共接獲56宗及17宗有關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屋苑業主就物業管理及不被樓宇結構安全保證涵蓋的維修的投訴個案。 相比之下,早年入伙的大型居屋,例如將軍澳欣明苑,全盤有5座,提供1,750個單位,實用面積介乎370至590平方呎,現時每月每呎管理費約1.5元,即一個401平方呎的兩房單位,管理費大約600元左右。 [只適用於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房屋署簽發「保證書」的綠表人士]「綠表資格證明書-祇適用於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正本/房屋署簽發的「保證書」正本。 一般會由繼承人負責還款,除非遺囑另有安排,如由其他遺產作還款之用例如保險費。 如果物業有租金收入,業主去世後就算業權未轉,遺產執行人也須就租金收入報稅及填寫物業稅報稅表,而業權繼承人則須就租金收入交稅。 要找出物業的真正市價,可向銀行或公證行申請物業估價,以最低者作為近親轉讓物業的售價。
至於白表申請人若在居屋計劃中被DQ,則不會對日後的申請造成影響,符合條件的申請人仍可於來年的居屋計劃進行申請;惟務必要留意,申請人若於24個月內曾簽署樓宇或物業買賣協議,就代表不符合居屋申請資格。 清拆工程是裝修工程的第一步,開工前,戶主應確保已購買保險,並向屋苑管理處申請裝修、搭棚等。 工程會拆除不要的舊裝修,如磁磚、地板、入牆傢俬等;如有間隔改動,拆牆後師傅可選擇在此時砌牆,或留待水電後才砌。 除了推薦室內設計公司及裝修公司,Toby 提供免費上門度尺、平面圖、專業工程顧問服務、報價單審核、完工驗收等,無論公屋、居屋、村屋、私樓裝修,由報價、上門度尺、工程開始到完成驗收我們都會為你貼心跟進,以防工程「爛尾」!
居屋業主過身: More in 按揭指南:
如果使用按揭保險把按揭成數提升至八、九成,那麽擔保人必須為同住人士。 男女朋友一般需要提交文件證明(如擬結婚通知書),銀行才會接受其男女朋友關係及擔保人資格。 理論上,除了未滿十八歲人士、弱智人士及破產人士,任何人都可以出任擔保人。 身爲按揭擔保人須要注意的是,閣下的 “擔保人身份”不只是擔保借款人在上會未能承擔的貸款,而是整筆貸款數目。 這是一個可能長達30年的擔保期限,它根據的是銀行所批核的按揭年期來計算。
公屋之所以吸引,在於其廉價租金,而且承租後,只要在入息及資產上,符合富戶政策的規定,並遵守屋邨管理守則,基本上可以平租一世。 房屋署會定期與業主代表會面,解釋法團的功能及成立程序等。 如業主決定籌組法團,房屋署會協助業主舉行業主大會及委出管理委員會(管委會)。 居屋業主過身 居屋業主過身 房委會文件表示,考慮到多項相關因素,例如物價指數、潔淨和護衞服務合約價格的趨勢,以及下年度維修和改善工程的項目。 在14個維持現有管理費水平的屋苑中,5個屋苑預期會因營運開支變動而出現預算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