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英段原先在大埔墟設有旗站(即早期之訊號站),後於1913年改為正式車站-大埔墟車站。 火車尾 另外,位於尖沙咀的九龍終點站於1914年3月1日動工,亦於同年4月啟用車站月台,並於1916年3月28日全面啟用車站;而九龍車站旁的尖沙咀鐘樓則於1921年3月22日下午正式開始運行[9];而臨時紅磡車站則於1921年6月15日關閉,並改建為編組站、調度場及修車廠。 自2021年起,東鐵綫訊號系統升級為西門子Trainguard MT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 該系統使用歐標感應子(英語:eurobalise)校正列車位置,通過Wi-Fi連續地傳送ATP資訊,實現移動閉塞。
此外,信號系統會更換成德國西門子Trainguard MT CBTC(合約編號:1152B),同時月台亦進行加固工程,以便加裝月台閘門。 港英政府為了興建這條跨境鐵路,罕有地發行債券,在1907年舉債150萬英鎊,每張100鎊[4]。 同年7月九廣鐵路香港段率先展開工程,而廣東段則在1909年動工。 香港境內的路段(「九廣鐵路(英段)」)屬英方建造、管理及營運;而由深圳起到廣州的一段(「九廣鐵路(華段)」)是由中方建造、管理及營運,華段線路在1949年改稱廣深鐵路。
火車尾: 服務時間
因應現有12卡列車車齡已高,且性能上亦未能應付過海段之斜坡及頻密之班次,列車亦需更換成全新的韓製9卡列車。 12卡中期翻新列車會安裝新信號系統,並於新系統啟用後陸續由9卡新列車取代。 近畿川崎列車則因其無法應付新路段之坡道以及香港島路段大彎位,不會安裝新系統,並會全數調往屯馬綫,不再行走東鐵綫。 火車尾2025 火車尾2025 全新電氣化火車於1981年至1982年間陸續運抵本港,每列通常以6卡車行駛,另外亦有9卡車及12卡車。 為配合新列車的車門高度,沿線各站月台需加高至1.2米,多個車站亦進行全面改建。
- 再者,工會開始按章工作時正值日本財政年度完結及學校的期末考時期,而按章工作令繁忙時間的列車停駛或又進一步延誤(例如將本次事件涉及的急行型列車,延誤至繁忙時間的尖峰期行駛),使乘客未能準時上班或上學,結果將乘客對日本國鐵及工會的不滿推至極限。
- 2008年,運輸及房屋局(運輸及物流局前身)前局長鄭汝樺宣布沙中綫改以金鐘為終點站,前往中環站的乘客須轉乘港島綫或荃灣綫[142]。
- 曾於東鐵綫行走的中期翻新列車及SP1900型列車,以及現時行走的現代Rotem電動列車也設有頭等車廂。
- 現時東鐵綫北行(往羅湖/落馬洲方向)分別有三班頭班車由金鐘、紅磡、沙田及金鐘、紅磡、旺角東開出,而南行(往金鐘方向)亦有四班頭班車分別由羅湖、落馬洲、上水及沙田開出。
- 東鐵綫過海段原本可望於2021年12月啟用,但沙中綫工程因被揭發偷工減料醜聞,通車日期而被延遲。
- 過海段計劃增設會展站,並於金鐘站與地鐵系統交匯,是為第四條過海鐵路。
而自東鐵綫過海段通車以及邊境車站重開後,其最繁忙路段再度回復為大圍站至九龍塘站,載客率約83%[74]。 1949年10月15日,和合石支線通車,每日由紅磡公眾殮房運送棺木前往和合石墳場;而和合石車站亦於1950年9月11日啟用。 而和合石支線改於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提供客運服務,以方便接載掃墓人士。 1949年,因中國國民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利,該年10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成功佔領廣州,隨後國民政府遷往台灣。
火車尾: 貨運服務
1993年,為了響應環保及提高車票耐用程度,九鐵公司引入了膠質磁性車票,新車票只能用於單次車程[來源請求]。 而在兩鐵合併前,九廣東鐵屬於九廣鐵路(東部)票務系統,接受八達通及九鐵單程車票。 火車尾 火車尾2025 票務系統與香港地鐵以及九廣西鐵所屬的九廣鐵路(西部)鐵路系統並不互通,乘客在九龍塘站及尖東站轉乘地鐵不能使用同一車票。 其後九廣鐵路的票務系統在兩鐵合併時逐步併入港鐵票務系統,東鐵綫亦改用港鐵車票。 火車尾2025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英段通車,由九廣鐵路局管理。
因為新界東人口急速上升,九鐵於80年代初期電氣化,並逐漸發展為通勤鐵路。 1983年2月1日,九廣鐵路局正式脫離政府架構,改組為九廣鐵路公司,繼續營運貫通新界東與九龍市區的鐵路;到1996年易名為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簡稱東鐵/East Rail/ER)。 2021年10月6日,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東鐵綫計劃增設白石角站,為改善白石角與科學園一帶公共交通接駁,香港政府將會邀請港鐵進行研究,研究以現時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東鐵綫白石角站[131]。 原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港鐵應變手法差劣,過去立法會曾多次討論港鐵在緊急事故提供接駁巴士的安排,但今次事件反映港鐵仍然準備不足。
火車尾: ‧ 爸自信上前幫女兒綁頭髮 完成後滿臉得意驕傲炫耀
第一期電氣化在1982年5月6日通車,來往九龍車站(現紅磡站)及沙田車站,鐵路服務正式走入新時代。 火車尾 火車尾 火車尾2025 1983年4月7日,符合電氣化規格的全新大埔墟車站啟用,大學車站亦緊接於4月26日完成翻新。 來往沙田車站至大埔墟車站的第二期電氣化工程於1983年4月26日完成,大埔滘車站在當日起永久停用。
- 在此之前,連接米蘭(Milan)與杜林(Turin)的鐵道8月31日曾發生5名鐵路工人於夜間維護作業期間遭列車撞上而當場身亡。
- 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港鐵概括指出加裝月台閘門的困難包括月台結構的限制、現有信號系統和列車的限制以及月台空隙較闊帶來的安全風險,綜合各個因素後港鐵公司認為同步進行沙中綫計劃及在東鐵綫加裝自動月台閘門的工程是較理想的方案[114]。
- 2018年1月11日上午9時25分,由於負責控制東鐵綫TBL 2訊號系統的伺服器運作不暢順,轉換使用AWS後備系統,以及由工程人員改用人手操作重新啟動伺服器,但仍不成功。
- 通車時設有七個車站,分別為九龍臨時車站、紅磡臨時車站、油蔴地車站、沙田車站、大埔車站、粉嶺車站及羅湖臨時車站,全線為單線鐵路,除九龍臨時車站為單月台車站外,其餘車站均設有兩個月台。
- 由2020年2月4日起,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羅湖站、落馬洲站及馬場站關閉,而城際直通車亦同樣停駛。
- 1號機車事後獲修復並重投服務,在1931年4月20日下午再次發生同一事故:當日新界中部天氣惡劣,而在下午5時前後,豪雨更引致22號橋(現大學站南面)旁的溪澗決堤,將22號橋與3號隧道之間的路基沖毀。
- 港鐵事後發現涉事路軌有4處出現斷裂或裂紋,將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過去九廣鐵路仍未電氣化前,由於那時的柴油火車速度慢而且班次疏,很多人會直接橫過路軌,雖然九廣鐵路局已在路軌旁竪立警告牌,警告市民切勿貪一時之便在路軌上行走,但仍無阻人們違規橫過路軌。 火車尾2025 據當時報章報道,在1977年有10人死於火車意外,25人受傷;在1978年的9個月內,有4人被柴油火車輾斃。 隨着1970年代末新界東部多個大型新市鎮急速發展,人口增長迅猛,老舊的柴油火車服務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再加上舊式鐵路的安全問題,火車電氣化已經逼在眉睫[110]。 港鐵公司配合鐵路警區、邊界警區之行動對長期逗留月台之水貨客採取屢勸不聽後處之以罰款港幣2,000元。 同時港鐵在車站加派職員在入閘機前監視[106],並聘請了廉政、申訴專員公署和紀律部隊退休員工成立逃票罪行防治組[107][108],而加強執法以來港鐵錄得了更頻密的職員執勤時遇襲數字[109]。 火車尾 東鐵綫全綫在2022年5月全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後,單向每小時載客量減少近兩萬人次,較舊信號系統少約18%[73]。
火車尾: 上水站及羅湖站乘客衝閘問題
警方表示,被告是來自北方邦班達區(Banda)的22歲男子庫許瓦哈(Kamlesh 火車尾 Kushwaha),最近才剛搬到卡特尼區(Katni),目前已將被告移交給該地區警察進行調查。 火車尾2025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虎尾糖廠還有生產獨特三溫糖,這幾年縣府協助地方店家研發多項三溫糖甜點、飲品,成為虎尾特色商品,縣府明年度編列一四五萬元做為三溫糖的行銷與推廣,讓大家感受糖都的甜甜蜜蜜。 雲林縣精緻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謝萬來表示,當天也會表揚百名有機農人,虎科大農業研究推廣中心、台灣農業經理人協會、雲林虎尾溪社區大學、虎尾全人關懷中心及雲林在地小農一同來共襄盛舉,民眾可逛雜糧市集、放風箏、觀賞夕陽美景、家庭野餐、體驗糖鐵甜蜜之旅。
火車尾: 香港境內客運服務
九鐵時代尖東站、大圍站和落馬洲站已經存在,而上水站在九鐵開通樂園快線後有一部分月台翻新亦隨之加設,乃藍底白字並以蒙納黑體及Casey表示,與西鐵車站站牌同款。 兩鐵合併後,港鐵在其他東鐵綫車站加設,這種站牌底色為車站色系,白色字,較底部分畫有白色線及車站圈。 其後,上水站和大圍站[44]及原屬東鐵綫之尖東站直式站牌亦港鐵化,唯羅湖站於2013年5月初才後期加設直式站牌,落馬洲站則在2015年2月17日才更換。
火車尾: 爸自信上前幫女兒綁頭髮 完成後滿臉得意驕傲炫耀
2019年尾,有三列中期翻新列車分別因出軌(E81/E21)及被嚴重破壞(E82/E24、E92/E70)而暫停服務,導致可用列車數目減少,並間接令港鐵削減東鐵綫於繁忙時間的班次。 有兩列經過重組車卡後能重投服務,但仍有一列需提早退役,有關車卡於2020年2月起陸續由貨車運離何東樓車廠。 首列新列車已於2015年第三季付運到港進行測試,新車已全面取代29列中期翻新列車及已調往屯馬綫的8列近畿川崎列車。
火車尾: 訊號系統
工務局在駐港英軍協助下,在40天內重建11號橋,鐵路服務終於同年10月4日回復正常。 東鐵綫在停止貨運業務前所提供的主要貨運業務有貨櫃運輸、一般貨運(平板拖卡)及牲口運輸,來往香港與中國大陸,最遠至烏魯木齊。 在上水屠房於2000年1月運作之前,載着牲畜的列車(俗稱「豬車」,因運載的牲畜以豬隻為主)經過車站時留下的氣味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由於中港鐵路貨運在靈活性、時間及成本上遠不及水路和公路,從2000年代起,中港兩地的貨運量上升時,市場對中港鐵路貨運需求卻急劇下降。 火車尾2025 2009年10月29日,港鐵公司宣佈經仔細研究後,決定於數個月後停辦中港跨境貨運市場佔有率僅為0.08%的鐵路貨運業務。 2010年6月15日,隨着最後一班北上郵政貨運列車由國際郵件中心開出,港鐵跨境貨運服務正式終止。
火車尾: 事件背景
同年12月25日起香港淪陷,日軍立即維修英段鐵路[11],於1942年4月完成基本的整修,故鐵路可投入軍事運輸用途,其後復辦往返香港至廣州的直通車。 由於原屬英段的列車及設備被日軍運到中國大陸應用,直到1945年8月香港重光時,英段只剩下2台機車及幾卡車廂可以使用。 根據2021年立法會財委會文件,東鐵綫於2018年至2020年共發生111宗乘客進入路軌事故。 而早在2013年,當時港鐵稱準備為東鐵綫安裝幕門,並需更改月台結構、更新列車及更新訊號系統。 原預計施工期預計約3年,並於2019年完成,不過由於過海段工程及轉用新列車的進度緩慢而多次推遲。
火車尾: 車站周邊
1981年4月26日,雙軌設計的新筆架山隧道正式啟用,九龍(現紅磡)至沙田之間的九廣鐵路(英段)亦於4月27日開始雙軌行車,舊筆架山隧道內的路軌則被拆除,改為供水隧道。 火車尾2025 同年5月4日,九龍塘車站及重建後的電氣化規格旺角車站(現旺角東站)啟用。 東鐵綫部分車站月台設計非常狹窄,導致相關月台(往金鐘方向)經常成為的人流瓶頸位「重災區」[119][120]。
火車尾: 乘客事件
翌日早上約8時25分,上游城門水塘溢出的洪水夾集著沙石,將橫跨城門河的11號橋橋躉沖毀,一隊鐵路職工剛巧路過,即時通報上級,將鐵路封閉。 封閉期間,鐵路分為紅磡至大圍、沙田至羅湖兩段,之間乘客需靠巴士接駁,當局在大圍搭建臨時車站;貨運方面,牲口轉往和合石站,蔬菜及雞蛋轉往粉嶺站,其他貨車則分別轉往何東樓車廠或大埔滘站。 火車尾 當時香港依賴鐵路從中國大陸進口糧食,當局對此極為關注,港督亦有親臨現場視察。
火車尾: 車廂等級
到1996年,九廣鐵路公司將原有近郊規格的電氣化火車翻新,把舊有列車載客量增加18%。 火車尾2025 九鐵公司為了清楚劃分現有九廣鐵路及將來西部走廊兩種服務,在同年將「九廣鐵路(英段)」易名為「九廣東鐵」,九龍車站亦改稱「紅磡車站」。 電氣化後的九廣東鐵經歷3個標誌,同樣以當時新列車外觀來描繪。 雖然黃頭列車於電氣化中期已被翻新,部份車站依然有黃頭列車標誌存在。
東鐵綫(英語:East Rail Line),前稱九廣東鐵(英語:KCR East Rail),在香港街坊俗稱為東鐵、火車,是港鐵一條營運中的鐵路路綫。 其路綫色為淺藍色,連接位於北區的羅湖站、元朗區的落馬洲站及中西區的金鐘站,並大致呈南北走向,路綫全長約47.5公里,共設有16個車站[4],是香港境內第二長的重型鐵路客運綫,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5]。 在開出尾班車後,乘客無法使用鐵路服務前往目的地,直至翌日服務開始為止,屆時乘客需要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例如通宵巴士、的士)來前往目的地。 火車尾 火車尾2025 在尾班車開出前後,更會有廣播提醒乘客,以免錯過尾班車或提示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此外,港鐵亦呼籲乘客在尾班車開出前5分鐘(鰂魚涌站及博覽館站為7分鐘)請勿入閘。 1989年,九廣鐵路公司曾有興建過海鐵路的計劃,計劃提及把九廣鐵路-英段由旺角車站延長,以地底隧道方式跨越維多利亞港海底連接位於香港島的炮台山站,再連接維多利亞公園及中環至灣仔填海區,為當時的「第三條過海鐵路」計劃[135],預計在1998年前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