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需要,聽障人士可向房屋署申請免費安裝有閃燈的門鈴,方便應門;也可申請免費安裝火警視像警報系統,以便在火警發生時提醒他們逃生。 網上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以最新版本的谷歌Chrome,微軟 Edge,Mozilla Firefox及蘋果Safari 瀏覽器效果最佳。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人士即場購買一日門票可享七折優惠,即標準門票票價為港幣$433,小童票價為港幣$320。 我對主題樂園興趣不是那麼濃厚,加上我已經獲批「兩元乘車優惠」,那些交通優惠我只要直接在入閘時拍八達通卡就可以。 當然,若真的有人比我更需要坐,我是會讓坐的(除非對方是那些態度欠佳的「廢老」)。 持證人須填妥申請表格(CRR3),連同一封陳述補領理由的信件,以及用以繳付補領費用港幣 58元的支票或本票(見第 V部),一併寄回。
2003年,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在檢討殘疾人士登記證時,考慮到臨時傷殘人士的殘疾情況有機會痊愈,故建議為他們的登記證加上有效日期和續期機制[4]。 新證件在2005年7月開始簽發,次年5月開始為持有舊證件者換發新證[5]。 至於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登記證》上的個人資料/殘疾類別,則須繳交港幣58元補領費,收費會按時調整。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登記證2023|殘疾人士登記證收費
‧ 為年滿11歲及18歲的持證兒童及青少年換領印有近照的登記證。 申請表格可向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簡稱「檔案室」)、勞工處展能就業科各區辦事處、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或各區民政事務處索取,亦可從勞工及福利局網頁()下載。 然而,倘若申請人未能提供所需的個人資料和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則檔案室可能因而未能處理有關申請。
- 此外持證人不一定受惠於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和傷殘津貼[11]。
- 發出此證的目的,是讓持證人在有需要時出示《登記證》以證明其本身的殘疾身份及類別。
- 檔案室會收集及整理有關本港持有《登記證》的殘疾人士的統計數據,以供策劃及研究康復服務之用。
- 2023年起,普通傷殘津貼每月為港幣2,005元,而高額傷殘津貼則為每月港幣4,010元6。
- 《登記證》並非一張優惠證或信用咭,亦不得轉讓或出售予他人。
若戶籍內有殘疾人士,如聽障、視障、行動不便(依靠輪椅活動)、四肢癱瘓、需要在單位內洗腎,或有長期病患並需要特別照顧的人士,租戶可選擇接受房屋署提供的特別通知服務。 戶主需提供緊急聯絡電話及有關資料,並授權屋邨辦事處職員,於暫停食水/電力供應/升降機服務或遇有緊急情況(如火災)時通知聯絡人,以及在緊急情況下轉交有關資料予其他部門,例如警方、消防處等,作聯絡用途。 房屋署(本署)在編配公屋單位時,會考慮殘疾人士和長期病患者的需要,並提供適當協助。 為方便非短暫性室內倚靠輪椅活動的公屋申請者及/或其家庭成員(輪椅人士)出入,本署會盡量為他們編配有升降機到達的樓層單位。 另為照顧他們的特別住屋需要,本署會在正式編配前,預先讓該輪椅人士及其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作實地視察,以使其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可就單位的裝置提供所需改裝的意見。 假若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認為該單位適合輪椅人士居住,而單位的裝置亦可按其建議作改裝,本署會發出配房通知信予相關公屋申請者辦理入伙手續。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津貼及福利
但若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個人資料,則須繳交費用,收費會按時 調整。 各類殘疾人士,包括聽覺受損、視覺受損、言語障礙、肢體傷殘、 自閉症、精神病、弱智及器官殘障/長期病患等,均可申領此證。 2005年,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殘疾人士登記證對殘疾人士的作用不大,故較少人申請該證[15]。 此外Google表示,殘疾人士登記證的俗稱「白卡」在2022年為香港第5多人搜尋的字眼。 香港01解釋指,當地網絡文化套用了持證人等同精神病人的觀點,故網絡上會以其批評或取笑別人「瘋狂」[17]。 倘若申請人符合以上的簽發條件,《登記證》便會以郵遞方式發出。
檔案室保留向申請人簽發、註銷及收回《登記證》的權利。 房屋署在設計公共屋邨時,會盡量為殘疾人士提供一個暢通易達的居住環境,讓他們在使用屋邨設施及進出屋邨時更為方便。 在現有的屋邨,房屋署會繼續進行改善工程,持續優化屋邨內的無障礙通道及設施。 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的香港居民可於天際100 香港觀景台選購「残疾人士標準門票」 及「傷健同行套票」,殘疾人士門票,即場票價為港幣 84;傷健同行套票,殘疾人士可以優惠價購買套票 ,與一位親友一同暢遊天際,即場票價為港幣 190。 電動輪椅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殘疾人士來說是一大福音,但價格不菲,未必人人能負擔。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優惠- 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 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假若該單位被認定為不適合輪椅人士居住,是次安排不會視為一次配屋建議,本署稍後會再安排另一單位給申請者視察。 申請成功後,持證人出示殘疾人士登記證便可享受相關福利,證件有效期為 2年,持證人須於白卡有效日期屆滿前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 雖然政府宣稱殘疾人士登記證並非一張優惠卡,但不少機構都為殘疾人士登記證持有人提供優惠,以表明自己作為企業公民,有負上企業社會責任,例如香港境內的大部份渡輪半價、政府文娛康樂設施入場費優惠等,該證件甚至可以免費乘坐深圳地鐵。 如欲以電子支票繳交費用,申請人亦可以電郵方式送交電子支票至 。 俗稱「白卡」的「殘疾人士登記證」是殘疾人士重要的證明,以便他們在有需要時出示此證來獲得快捷、適切的協助。 本文將為你一一解答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的資格、方法、所需文件及費用等詳細資訊。
申請人須以書面說明申請豁免補領費用的原因及提交有關證明文件(例如由社會福利署向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發出的有效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的副本)。 「白卡」指的是殘疾人士登記證,也稱殘疾證,是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為香港居住的殘疾人士提供的自願登記證件。 殘疾人士登記證是由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發出的「殘疾人士登記證」,可作殘疾人士身份證明,有關資料作該局統計之用。 證件外觀及特徵 ‧ 登記證印有持證人的相片,方便識別身份。 ‧ 在身體機能暫時受損的持證人的登記證上附註有效期限。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登記證優惠
並寄往:「香港黃竹坑業勤街 23 號 The Hub 10 樓 1001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室 勞工及福利局 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 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的目的是讓持證人在有需要時出示此證,以證明其本身的殘疾身份及類別;登記證上印有持證人的相片,方便識別身份。 殘疾人士是指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的人士,包括聽覺受損、視覺受損、言語障礙、肢體傷殘、自閉症、精神病、弱智及器官殘障/長期病患等。 殘疾人士本人可提出申請,或由其他相關人士(例如殘疾人士的 親友、有關政府部門或非政府機構的職員)代為提出申請。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登記證申請方法及所需文件
與一般八達通持有者不同,使用殘疾人士八達通可以以 $2 元票價,使用上述提及的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 公屋單位內業主之固定裝置及設備(門窗之玻璃除外)如因正常損耗而需要維修或更換,房委會將承擔相關的責任。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2025 至於非正常損耗而引致的維修或更換問題,租戶(包括有殘疾人士成員的租戶)可委託房屋署代為處理,但費用由租戶支付。 另外,租戶自行安裝的裝置,需由租戶自行處理其維修或更換事宜。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
由2005五年開始,所有白卡證件均附有持證人照片及有效日期。 未滿18歲的殘疾人士可由其父母、監護人或委任人士代為提出申請白卡。 申請人或其代理人需填妥《殘疾人士登記證》申請表(CRR3),連同證明申請人為殘疾人士的文件、身份證副本、一張彩色近照一起交至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7]。 證明自身為殘疾人士的證明書可由醫生等專業人士簽發[7];若申請方已領取傷殘津貼或喪失全部謀生能力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亦可授權勞工及福利局向社會福利署查詢有關詳請,以證明自身為殘疾人士[10]。 申請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登記證》上個人資料/殘疾類別的持證人,如有經濟困難及/或其他合理原因(例如殘疾情況有所改變),可申請豁免補領費用。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有效期
所有個人資料將會按照《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有關條文保密處理,不會向其他人士或機構透露,而向外披露的資料僅為一些綜合統計數字。 持證人須以書面提出要求,並填妥申請表格(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2025 CRR3),連同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適用於更改個人資料)/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適用於更改殘疾類別) (註2),以及用以繳付補領費用港幣 58元的支票或本票,一併寄回。 《殘疾人士登記證》(簡稱《登記證》)的簽發對象是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的人士。 發出此證的目的,是讓持證人在有需要時出示《登記證》以證明其本身的殘疾身份及類別。 《登記證》並非一張優惠證或信用咭,亦不得轉讓或出售予他人。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定義
如殘疾人士 未滿 18 歲,則應由其父母、監護人或委任人士代為提出申請。 該聾人所住的地方由某物業顧問有限公司承辦,安裝門鐘的工作則由房屋署的外判公司處理。 房屋署回應說,屋邨辦事處會聯絡有關租戶,跟進其個案。 聾人機構「龍耳」的創辦人邵日贊長期以來一直為聾人爭取權益,他強烈批評外判公司要求聾人提交轉介信的做法毫不彈性。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他指出,這就像我有身份證,卻仍需要向入境處證明我是香港人一樣荒謬。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登記證是什麼?
Gofever高燒編輯以下整理了白卡申請資格、方法及享有福利供大家參考。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2025 申請人提供的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與申請及簽發《登記證》有關的用途。 檔案室會收集及整理有關本港持有《登記證》的殘疾人士的統計數據,以供策劃及研究康復服務之用。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查詢及聯絡資料
有見及此,自強協會設立「電動輪椅助你自強基金」,資助低收入的非綜援殘疾人士購買電動輪椅及相關配件,減輕其經濟負擔。 本文將為你詳述申請電動輪椅資助的資格、金額及注意事項。 傷殘津貼可分為普通傷殘津貼及高額傷殘津貼,是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引起的特別需要。 然而,他仍需要遞交轉介信,讓一眾聾人感到困惑不解[18]。
該證件自1999年起發行[2],初期為一張無個人相片的證件,並於2005年起逐步更換為具防偽特徵並註有個人相片的證件。 殘疾人士登記證俗稱「殘疾證」、「殘證」,「白卡」,由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發出,以證明持證人的殘疾身份及類別。 部分殘疾人士在外觀上可能不容易被識別,例如患有聽障、言語障礙或精神病的殘疾人士,為他們簽發登記證,有助醫療人員等為持證人盡快提供所需協助。 每當提及白卡時,不少港人都會聯想到是精神病患者身份,但大家又是否了解甚麼是白卡呢? 其實,白卡的正式名稱是「殘疾人士登記證」,即是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的人士,包括肢體傷殘及精神病患者等,而白卡正是他們殘疾身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