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鄉之「迎王」歷史已有百餘年,但王船信仰則遲至民國六十年前後才形成。 琉球人常說:「天公、地公、觀音媽、母舅公」由此可看出觀音媽在琉球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已屬「萬能之神」了,所以是琉球人的信仰中心。 除了上述兩種之外,當漁民在面對險惡環境時,觀音媽往往成為其精神支柱,撫慰漁民不安的心靈,並且指點迷津;又因鄉民與台灣本島往來不易,資訊較不發達,教育也較不普及,因此面多諸多難題,勢必要求神問佛;而觀音媽對於鄉民所求之事,都能指點方向,所以能奠定其在琉球的崇高地位。 琉球人把碧雲寺的開基觀音稱為觀音佛祖,而鎮殿觀音稱為觀音菩薩,又把兩者稱為「觀音媽」,意謂視觀音為母親的意涵。 觀音早已成佛,但祂曾誓願:「眾生未成佛之前,我不願成佛」,所以道駕慈航,化身為菩薩,在婆娑世界中,實際擔當普渡眾生的工作。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古代的英雄人物,在動盪的時代中更顯突出。 三府千歲 像是三國的關羽、張飛,抗金名將岳飛;有些人甚至後世還受人供奉,江西廣東等地區,有座延續千年的古廟,供奉著一位唐朝時期的猛將。 他的名號響亮,人們會叫他雷府千歲、騎虎尊王,或是雷霆驅魔大將軍,他叫做雷萬春。 根據「五府千歲略傳」一書裡提到的內容,可以知道五府千歲本是隋末唐初時的人,那時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而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這五人因其意氣相投,便結拜為異姓兄弟,而後便投身於唐高祖李淵的陣營。 因其熟武藝兵法,軍功不凡,歷經了高祖、太宗二朝,皆居文武要職。 而這五人相繼過世後,即受玉帝的封敕,成為了王爺,並下降於人世間,乘坐王船「代天巡狩」,巡遊各地來為民消災解厄。
三府千歲: 習俗百科/三府、五府千歲 王爺組合為何都是奇數?
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領兵平定廣州,受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 何時升化已無資料可查,玉帝也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三府千歲 本三隆宮於民國七十一年農曆四月一日增塑朱府千歲金身安座入祀。 五府千歲信仰在國內相當興盛,明華園戲劇總團今年新作《鯤鯓平卷》,就是以台南沿海地區的南鯤鯓「五府千歲」其傳說為藍本。 (圖/報系資料庫)「鯤鯓王先鋒官台北代府殿」(代府殿)主委高俊雄指出,根據古書記載,誕辰為農曆九月十五日的吳府千歲,本名吳孝寬,江蘇吳縣人,其人「志烈秋霜,嫉惡如仇」,對地理風水非常有研究,還會觀星望斗,文德武功受到敬仰。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神興宮廟地是神安廟土地公所擁有的,所以之前土地公金身是安奉在第二排的中間位置,這是與一般廟宇土地公在虎邊配祀供奉最不一樣的一點。 保興宮位於海安路上,吳府老爺是從大陸漳州移民攜帶香火而至台灣後才雕塑成金身,後因日據時代海安路重劃,廟拆後吳府老爺移入神安廟與土地公併祀。 牛磨後 檺林宮是在蕃薯港口邊(位置是在神興宮廟後正興街榕樹旁),最先恭奉李府千歲,而邢府千歲則是公界內的邢王系統,朱府是最後才來坐鎮,(並非是五府千歲的 朱府),後來日據時代也因重劃的問題廟拆而移入神安廟一同併祀再改成神興宮。 自此後,屏東公園再也沒有傳出鬧鬼事件,恢復一片寧靜,甚至後期還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到訪,這也讓范王爺的威名散布開來。 神粉們有沒有聽過范王爺顯神蹟的不同版本或是其他著名的事件呢?
三府千歲: 鳳凰來儀 祝壽商品
富美宮《王爺信仰探源》:民間相傳,宋朝皇帝夜裏召見張天師,打算測試他的法術,於是命令進士三百六十人躲在地窖,演奏樂器。 皇帝急著令宦官把地窖打開,結果三百六十個人都七孔流血而死了,皇帝非常哀痛,命令把他們以禮合葬,天師流淚離開了皇宮。 天師說:「這些冤死的人,都聚集在宮中,等待發落,應該要把他們封王,讓他們去巡遊天下,宮內才能平安。」皇帝於是照做了。 王爺信仰的系統非常繁雜,如甲乙兩廟皆供奉李府千歲,但造像來歷不一定相同,蓋因兩位李府千歲並非同一神,很有可能只是同姓而已。 戲神系統:「西秦王爺」亦為王爺信仰的一種,是為戲劇界的守護神。 八日至十日每晚八點有南管國樂演奏;八日至十一日每天上午九點至晚間十點有社區傳統美食展售;八日至十一日每晚六點半放映電影;九日晚間七點起有知名歌手詹雅雯等影歌星演唱與大摸彩;九日晚間七點到十點向王爺借發財金,也有供信眾懸掛在廟內的「財利燈」。
- 根據記載,清王宮祭祀的「三府千歲」分別是大千歲朱府千歲(鄭成功),二千歲謝府千歲(萬年縣知縣謝岩),三千歲清府千歲(楊大陣)。
- 後來兩聚落因故而要分開奉祀,喜樹地區分得葉朱李三府千歲之金身,而灣里地區則是分得王船,後來兩聚落在各自建廟奉祀。
- (圖/翻攝自南鯤鯓代天府粉專)大部分的信眾若在家中供奉神明,多以三尊、五尊為常見情形,也就是奇數組合,是因為受古時候《易經》的陰陽觀念影響,一、三、五、七為陽,二、四、六、八為陰,因此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神明屬陽,故在安奉神明時,都以奇數為單位,一尊、三尊、五尊等等,不管是廟宇或是民宅內的神明廳皆如此。
- 天上聖母、觀音佛祖、三奶夫人,茅府千歲、池府千歲、李府千歲、范府千歲、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千里眼、順風耳、中壇元帥、五營兵將、虎將軍。
- 朱王爺的聖誕日剛好就在八月十五中秋節,若您心中有惑待解,或是家中經商需要王爺指點,不妨趁著中秋節前夕,到廟中向朱王爺祝壽,也許那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 早期當地的王船祭並沒有製作王船,而是在迎王的最後一天,把瘟王像送到東港,再一起乘東港的王船遊天河(燒王船)。
相偕回鄉之後拈香跪叩,佛祖竟然筊示;必須立刻住在寺中,不能回塩埔,否則會沒命。 當年的他是蠻鐵齒的,對神佛的靈驗沒有深信,只希望找個醫生打打針把病治好,何況有二個幼小的孩子在家中,親子之情要他把孩子的教養全託付給高年的母親,是他極不願意的事。 三府千歲2025 可是無論如何叩問,佛祖均指示:若不留下:老命鐵定不保,非她所能救拔。 當時老廟正剋日重建不能住人,就透過關係借住右前方的媽祖廟,說好只能住一個星期,但是佛祖指示他一週後必須回住本寺。
三府千歲: 奉祀神明與祭典
潮州人則尊稱揭陽「巾山、獨山、明山」三座山的山神「三山國王」為王爺,是當地潮汕人和客家人的守護神,如新竹縣新埔鎮的「廣和宮」因主祀三山國王,當地人稱為「王爺宮」。 「王爺」本來是對親王、郡王的尊稱,其位階僅次於皇帝;在民間信仰裡,就把尊重的男性神尊為「王爺」。 在地方鎮守時,受人民百姓尊崇為「王」,一般被認定是直屬天庭的神祇,受玉皇上帝之命令(奉玉旨)下凡巡察人間、獎善懲惡、為百姓驅除瘟疫與魑魅等,此即所謂之「代天巡狩」,類於古時的巡按、欽差大臣,今日為人伸冤的司法官,亦有成為地方境主、負責地方行政類似古代知事者,脫離最早的瘟神、厲鬼範疇。 其所在王府稱為「代天府」,並配屬有天將天兵、地將地兵、直屬中軍等。
三府千歲: 王爺信仰由來
邢府千歲信仰清朝中國移民所帶入台灣,日治時因市街改正、西來庵事件、皇民化運動之影響,台南邢王廟宇遭拆毀,以致信徒四散;光復後各地紛紛建立廟宇,並於民國七八十年達到巔峰,至今邢府千歲信仰越盛。 大廟大多會祭祀中壇元帥 – 三太子,三太子負責調動五方兵馬,統領宮廟堂寺之五營神將的中央,是廟中主祀神的好幫手,維持地方功不可沒。 但在南鯤鯓代天府中卻沒有三太子的身影,這背後也有著一則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三府千歲: 可愛迷你小壽龜套組【 祝壽烏龜】
「王爺信仰」(千歲信仰)尤其盛於南臺灣,與臺灣中部的媽祖信仰並稱,俗曰:『南王爺、中媽祖』,又另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顯示民眾狂熱的程度。 信徒對於邢府 千歲的想法是多元而充滿變化性的,會隨著個人感應心理不同而賦予不同的身分,促成信徒個人對信仰對象產生聯結關係,這也是王爺其彈性的角色,能有讓信徒想 像發揮的空間。 對於邢府千歲身分之說法大多出現在民國六、七十年代左右,顯示近代教育普及以後,各類圖書資訊流傳取得容易,才漸次累積堆疊出來的,過去對 神明僅止於乩童或鸞堂的「神示」、信眾口耳流傳的傳說的認知,轉而成為知識的爆炸後,推動對不知其名的神明「溯源」、「考證」,已經是各取其說、各自描 述、自由心證的新階段,顯示現今台灣民間信仰豐富而多元的內涵。 在神明聖誕的差異上,邢府千歲竟然都是以八月二十三作為其聖誕日,身世背景不同,不分唐宋,卻都以此日作聖誕,造型上也都是青壯年武將的造型,這顯示雖稱 為邢府千歲,眾善信對其身分的解釋認知不同,對金身造像及聖誕日仍然延續古例,保持相當高的同質性。 另有客神ˍˍ高雄甲仙靈隱寺濟公師父降駕濟世~~因池府王爺救世無數,庄民倡議集資建廟,民國73年甲子(公元1984年)左右落成安座。 日本明治年間在經歷蕭壠事件後,時任北門郡守酒井正之,追荐死難靖安,配合地方耆老及保正。
三府千歲: 觀音佛祖遶境琉球文化祭路線圖1、2
此後,庄民為感念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及南鯤鯓代天府吳府三千歲當時前來協助佳里庄的恩情,每逢金唐殿主神聖誕之際,由金唐殿神明乘座八抬轎前往迎請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及南鯤鯓代天府吳府三千歲來作客看戲,以答謝當時協助之恩。 三隆宮俗稱王爺廟,供奉朱府、池府、吳府三姓王爺,俗稱三府千歲。 清乾隆初年,福建省有一叫陳明山的,攜帶供奉的三千歲王爺,乘一小船平安抵達小琉球,即搭建草廟一間,是為三隆宮之始。 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擇「祖峰回顧、雙鳳朝陽」之地以為廟址,並名「王爺廟」,「迎王」是迎接值歲瘟王之意,他是奉天帶「玉旨」下凡奏准陽介「王爺」可以「代天巡府」的神祇,也就是說每三年一次,特准三隆宮的池、吳、朱等三府千歲,可以辦理案查出巡。 三府千歲2025 最早是漁福村的池隆宮,繼之是本福村的水仙宮與大福村的華山代天宮,唯庄廟及私祀的王船信仰,皆因只祀不送而始終未能形成系列性的王船活動;三隆宮則至民國七十一年建造王船之後才有王船信仰。 早期當地的王船祭並沒有製作王船,而是在迎王的最後一天,把瘟王像送到東港,再一起乘東港的王船遊天河(燒王船)。
三府千歲: 民國時期
有一次在廟庭烹天方,爐上擺了一支茶壺,爐火正紅,茶壺上插了一枝香,半壺水正開,忽來幾個嬉笑追逐的孩童,其中一個的腳踢到火爐,頓時爐上的茶壺跳上一丈多高,翻了一圈,巧的是落地時又正確無誤的掉在火爐上,壺中的天方一滴都沒有外溢,見聞者莫不詫異。 老廟拆除後,鎮殿的佛祖金尊,廟方以大陽傘遮風雨,黃主委坤和特別准他在傘旁設一榻起居,誦經團每日為他誦經回向祈福,那段時間佛祖有指示,也常向吳三王借其乩子陳清山先生授意,需要扶輦問事,也有許多好友義務襄助,濃濃的友情是支持陳先生住下來的勇氣。 僅管如此,思家之情以及聽到一些熱諷、冷嘲,甚至連母親都不諒解。 好多次陳先生也常大發雷霆,好想放棄,夫人總是百般勸慰,偷偷跑到廟後號啕大哭,這樣渡過二年,厄運已了精神來了,臉色開始紅潤,佛祖筊示可以回家了。 二年的煎熬,陳先生特別感恩佛祖的救拔,他從死地回生,內心的感觸特深,佛恩浩蕩、友情深濃,他比別人身受心銘特別多。
三府千歲: 佳里金唐殿
有的版本是包公判錯了,觀音大士於是顯靈,幫助包公收服了大鵬鳥,並帶回南海普陀山繼續修道。 三府千歲 時空背景不同勸人向善之心仍不變,如同小小萬善堂香火裊裊環繞堂內匾額書寫『萬民行善』正是如此! 神明有靈不在於故事歷史的精采程度,而是在於學習其真誠正向之路。
三府千歲: 王爺千歲信仰
我知道是佛祖無邊的法力,使他起死回生的,今年元月十五得他回寺參拜之便,請他道出昔日獲救的緣由。 忽然一場胸悶、心悸,人也暈了過去,不久復甦,當時懷疑是心肌梗塞,送到高雄長庚醫院檢查,經多種儀器反複檢查,醫生言道:「你不是心肌梗塞,身體的情況很好。」要求住院再檢查,醫生不悅的說:「沒有病住什麼院?」後來輾轉至各大醫院檢查,都是相同的答案。 可是相同的病況,不多日就再發生,人的精神也逐日萎靡,病發就找鄰近的醫院打針救急。 某日有一略諳陰陽的密醫告訴他夫人洪氏:「你先生卡到陰了,冀望有救,應該求救法力高強的女神。」因為夫婦均生自琉球,對觀音佛祖的靈感是耳熟能詳的,當下夫人就想到回琉球禱求於佛祖。
三府千歲: 觀音佛祖遶境琉球團拜時間
其中「五府千歲」中排行老三的吳府千歲,是眾家兄弟間最年輕的戰神,個性善惡分明,凡是幽冥擾亂陽間的棘手情事,都可以委請祂居中化解。 依此可知台灣自延平郡王入台後,所有地方祀奉忠貞義烈之神靈廟宇,皆曰代天府。 至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者:乃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範府千歲。 其事蹟來歷,據南瀛文獻第十二卷代天巡狩考,引古閩史貽輝之五府千歲傳略雲:“蓋聞有功德於民則祀,惟聰明正直者神。 本廟(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神威遠播,威靈赫濯。 稽諸史乘,神生於隨唐之季;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式,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範公承業。
三府千歲: 臺灣王爺總廟之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
事件後雷府千歲指示雕吳府千歲金身,引帶玉旨官吳府千歲入座,同享香火,蕭壠香科封為香科軍師,稱為南巡吳府千歲。 王爺信仰在台灣屬於強勢信仰,走訪台灣各地都可看見王爺廟,尤其是主祀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七府千歲的廟宇,遍及四方,但有人曾納悶為何王爺的組合都是三、五、七的奇數組合嗎? (圖/翻攝自南鯤鯓代天府粉專)大部分的信眾若在家中供奉神明,多以三尊、五尊為常見情形,也就是奇數組合,是因為受古時候《易經》的陰陽觀念影響,一、三、五、七為陽,二、四、六、八為陰,因此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神明屬陽,故在安奉神明時,都以奇數為單位,一尊、三尊、五尊等等,不管是廟宇或是民宅內的神明廳皆如此。
三府千歲: 民間傳說
琉球人把碧雲寺的開基觀音稱為觀音佛祖,而鎮殿觀音稱為觀音菩薩,又把兩者統稱為「觀音媽」,意味視觀音為母親的意涵,觀音早已成佛,但祂曾誓願:「眾生未成佛之前,我不願成佛」,所以道駕慈航、化身菩薩,在婆娑世界中,實際擔當普渡眾生的工作。 而鄉人稱為「觀音媽」是一種暱稱及敬稱,意為觀世音佛祖是琉球主母之義。 「李、池、吳、朱、范」五姓組成的「五府千歲」,因排行的關係,吳府千歲也被稱為「吳三王」。 三府千歲 代府殿的神明代言人高水順表示,吳府千歲於何時昇天為神,古書並無記載,但五府千歲的神像中,只有吳府千歲沒有留鬍鬚,民間傳說因為祂在五兄弟中年紀最年輕,且戰鬥力最強。
信眾請示萬皇宮三府千歲,得知是誤殺修行多年的龜精,此後廟方每年會辦「龜醮」普度、祭拜龜神與好兄弟;10月中旬將辦龜醮文化季與喜事集文創市集活動。 “台灣通史”雲;“延平郡王入台後,闢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 ”及亡,中國民間建廟以祀之,但當時在清廷統治下“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所謂“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 因此王爺廟,代天府,或“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均由此而來。
三府千歲: 台南喜樹萬皇宮特有「龜醮」 爭列無形文化資產
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 山神系統:閩南人、客家人都有尊稱山神為王爺的現象,如泉州惠安人將信仰的青山之神青山靈安尊王稱為「王爺公」,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青山宮亦俗被稱為「王爺公館」。 此外,福州人信仰的武夷山之神武夷王,也常被被尊為「王爺」。
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擢金川司馬,池、吳、朱、範四公,亦並授都尉。 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沉毅剛直,吳公嫉惡如仇,朱範二公則皆守正不阿,並稱於世。 升化之後,超授顯秩,代天巡狩,樓船邁賀,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也”。 三府千歲 綜計台灣廟宇中,奉祀王爺台灣廟宇中,奉祀爺的代天府數量為第一,但代天府奉祀的王爺數目及來歷都不相同,有隻奉祀一位的,也有奉祀二位、三位、五位、七位,甚或更多至三百六十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