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期望各位來年繼續支持及參與這個極具意義的活動,一同推廣閱讀風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傳承昌明教育,弘揚文化的理念。 承蒙學界多年的支持,今年本地賽繼續收到近3,000份的參賽作品,超過270間學校參賽,反應相當熱烈。 經過嚴格甄選後,約300份的優秀作品由20位初選評判選出。 經過由學者、教授及顧問組成的總選評判評分後,各組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共40名已挑選出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總選評判認為參賽作品顯示出學生取材能以小見大,透過寬廣的閱讀視野、豐富的聯繫和想像能力,取書中的話中啟示或一些章節內容,深刻思考下寫出個人的感受和體會,寓意深遠。
為加深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教育局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華萃薪傳─第二屆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營造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氛圍。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秉承一直以來推動閱讀風氣以及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信念,與香港教育圖書公司連續二十九年主辦「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 各場比賽分三個回合進行,包括常識問答、睇片考腦筋及虛擬競技賽。 而晉身決賽同學更會走入社區,進行四個回合的競賽,經過學術必答題、虛擬挑戰賽、實力挑戰賽及常識搶答題,爭奪冠、亞、季軍殊榮。 小學校際通識大賽源起於1977年一項以中學生為主的校際時事及學術常識問答比賽,起初定名《國學常識問答比賽》,內容以國學及中國歷史為中心。 1980年改名《校際學術常識問答比賽》,內容除國學常識外,並兼及中學課程之各科問題,備受教育界之注意,不少中學組隊參加,並指定專人訓練,成為學生課外活動項目之一。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競技藍紅綠
每組派出兩位同學蒙上眼罩再抽問題紙,然後運用手扙跟隨指定路線兜個障礙物,將問題紙傳送畀指定位置嘅另一位同學,由對方喺箱內搜尋同配對正確答案。 每次只可抽一條問題,完成傳送同配對之後,再由另一位蒙眼罩同學接力抽取新嘅問題同傳送。 競技名稱︰速度•電•競賽 第一關:各組學生抽出不同型號的電池並接力運送,限時內成功運送指定數量的電池可加30分。 第二關:各組利用電池、電線及開關掣駁通電路,最快成功開着燈泡及風扇的組別為之第一名。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小學常識挑戰賽2020」比賽將延期至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舉行,比賽時間及模式不變。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現正接受報名。 比賽旨在鼓勵小學生增加中文閱讀,提升他們對學習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以達致推廣中文之目的。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是次比賽的顧問團陣容鼎盛,著名學者、澳洲南洲國學社社長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陳耀南博士出任首席顧問,他將專程從澳洲返港並擔任總決賽首席評判。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詳情
大會將以抽籤形式決定各隊伍的比賽次序,冠、亞、季軍將由9埸初賽、3場複賽及決賽選出。 所有參與該自學平台和學生活動的學校均會自動競逐年度大獎,無須報名。 總得分最高的十間學校將獲頒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
- 研究範圍包括民族文化、性文化、道教及民間宗教、華南地區史、香港及東南亞史、海外華人史、政治史、隋唐史、明史等;任教範圍亦多涵蓋上述項目。
- 競技名稱︰環環相扣
-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全球約有五分之一25歲以下人口在印度。
-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現正接受報名。
第一關:參賽學生頭戴特製頭盔運送蔬菜到終點區,完成任務可加3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競技名稱︰拆穿鞋帶Go Go Go 第一關:參賽學生合作拆開及接駁鞋帶,再利用鞋帶運送一對鞋,完成任務可加30分。 第二關:各組合作穿綁鞋帶之後打結並掛上鞋,最快掛上最多鞋子的組別為之第一名。 競技名稱︰真假生熟蛋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關於「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1」
第二關:參賽學生須計算一條數學題,並以扣衣服鈕扣的方式表示答案。 競技名稱︰麵團大作戰 第一關:每組三名學生輪流將麵團擲入與手帶顏色相同的方格內,擲入9個或以上麵團的組別完成任務,可得30分。 第二關:參賽學生在限時內須計算三條數學題,並按要求製作出相應數量及形狀的麵餅或湯圓。 答中最多數學題,所製作出的麵餅和湯圓又合格的組別勝出。 競技名稱︰粒粒粟米皆辛苦
- 編著作品有《香港話劇論文集》、《廿一世紀的華文戲劇》等。
- 主要學術著作包括《洪亮吉左傳詁斠正》、《爾雅義訓研究》,並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同時,期望各位來年繼續支持及參與這個極具意義的活動,一同推廣閱讀風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傳承昌明教育,弘揚文化的理念。
- 比賽由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教育局邀得多名學者擔任學術顧問,以及各學校議會和校長會作為支持機構。
- 第二關:考驗地理常識同團隊合作,每組同學須於90秒內,喺大灣區地圖上正確位置寫上11個城市嘅名稱,清楚寫啱每個城市名稱同位置可得10分,寫錯唔扣分,限時之內最快寫啱全部11個城市額外加30分。
- 已經報名參加「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的學校,並在「小學常識挑戰賽2018」成績最好的27間小學入圍比賽[2],27隊參賽學校需經歷初賽、9隊晉級複賽、最後有3隊進入決賽,以爭奪冠亞季軍寶座。
第二關:隊員用特製膠板,逐一繞過障礙,運送最多數量的網球到終點區。 中學方面,「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旨在通過推廣自主學習和電子學習,鼓勵學生多認識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表揚積極推動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的學校、教師和學生。 網上比賽簡介會在2021年1月13日下午4時30分舉行,有意參加簡報會的學校請於兩個工作天前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報名 。 請注意:有意參賽的學校即使沒有出席網上簡介會,也可報名參賽,並不會對參賽資格構成任何影響。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第一集
每隊由10位四年級至六年級小學生組成,每隊派出3人擔任正選出賽,其他隊員擔任智囊團。 每支隊伍可以在不同比賽中,從10位隊員中挑選不同人選擔任正選。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全球約有五分之一25歲以下人口在印度。 聯合國2022年估算,印度2023年每100名勞工,受養人數(長者、兒童等非勞動人口)為47。 187國以受養人數比率從少至多排序,印度現排第43位,2048年將升至第23位;中國則由現時第30位跌至146位。 這意味印度勞動力大而 (2) (8分) 少於中國。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參賽形式: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其後分別於約克大學及多倫多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教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前主任。 編著作品有《香港話劇論文集》、《廿一世紀的華文戲劇》等。 英譯及中譯作品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The Other Shore(《彼岸》)、Of Mountains and Seas(《山海經傳》)、《等待果陀》、《推銷員之死》等。 考驗智力同觀察力,三組同學同時參與線上密室解謎遊戲,限時五分鐘內用電腦答啱預設問題並且成功離開密室,限時內最快完成嘅可得100分,第二名完成可得60分,第三名完成可得30分,限時內未完成唔扣分。 競技名稱︰齊心入球準準準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
三組同學輪流報數,由1數到50,在指定數字或它的倍數,要做出相應動作,否則會被淘汰出局。 考考大家的理解及分析能力,同學先看一段短片,然後回答問題,首五題是搶答題,答對加30分,答錯扣2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星期六
第二回比賽共18隊參加,分為6組,進行6場比賽,每場3隊角逐,成績最佳的1隊晉級,產生6支晉級準決賽的隊伍。 本年度的中文主題閱讀組以「讓愛動起來」為主題,透過閱讀希望人們從書中感受生命中的愛,並將愛轉化為動力。 考驗觀察力同團隊合作解難,同學先睇一段動畫片,然後喺指定賽道分別進行競技環節。 喺限時三分鐘內跟隨路線兜個障礙物答問題,每答啱一題加30分,答錯唔扣分,犯規扣5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比賽流程
因對香港的語文教育多所貢獻而於2015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勛章。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競技名稱︰今日我大「曬」 第一關:每組三名學生合作運送指定顏色及數量的衣服,完成任務後可得3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校際通識大賽2019
從本屆作品可見同學的英語水平比往年提高了不少,不少作品融合生活及時事,觀點獨特。 第二關︰路路尋謎 三組同時進行,每組依據手上的「尋謎指南」,分別前往四個港鐵站完成指定任務,最短時間完成最多任務的組別為第一名。 競技名稱︰合力傳球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第一關:隊員合力用羽毛球拍運送20個網球到終點區,完成任務可加3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
近年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包括〈再論香港殖民地色彩詞語的廢存 ── 從「太平紳士」到街道名稱〉及〈英華書院與《伊索寓言》的國學化〉等。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主修中國歷史)。 1988年起在香港大學執教,現任中文學院名譽副教授。 研究範圍包括民族文化、性文化、道教及民間宗教、華南地區史、香港及東南亞史、海外華人史、政治史、隋唐史、明史等;任教範圍亦多涵蓋上述項目。 本計劃希望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透過參加常識問答比賽,提高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在老師指導下準備參賽,群策群力爭取好成績,從而培養出團隊合作精神。
為提高比賽趣味性,比賽內容以通識為主,易名為「小學校際通識大賽」。 第40屆比賽開始跳出錄影廠,到訪香港國際機場、港鐵沿線及香港警務署總部及香港警察偵緝訓練中心接受連串考驗。 比賽採用隊制,同隊伍的參賽者須互相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取勝,使學生在過程中重視人際關係。
第一關:參賽學生需從生蛋和熟蛋之中要揀選出並運送熟蛋以及運送熟蛋,完成任務後可得加30分。 第二關:參賽學生需合作剝雞蛋殼,在限時內完整地剝得最多完整雞蛋的一組勝出為之第一名。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香港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於198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分別擔任過中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中文及雙語學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孔子學院院長,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 她自1992年開始即參與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項有關中國語文及普通話課程的規劃與改革工作,並於2009至2015年擔任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成員。
香港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退休後移民澳洲,繼續弘傳中國文化,現任悉尼南洲國學社社長。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獲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歷任英華書院副校長、理工學院高級講師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客座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及台灣中興大學。 1975年至1995年的20年間,幾乎每年均任學校朗誦節評判。 陳教授著作等身,包括《典籍英華》、《應用文概說》、《中國語文通論》、《學術與心術》、《文鏡與文心》、《唐宋八大家》、《詩聯與朗誦》、《唐詩新賞》、《陳耀南讀孔子》等。 中華文化燦爛多元,薪火不熄,代代相傳為加深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教育局主辦、中國文化研究院協辦問答比賽,營造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氛圍,歡迎全港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參加。
1983年,更改名為《校際時事及學術常識問答比賽》,問題除了中學課程知識外,要求學生放眼世界,注意社群,關心社區建設及推廣公民意識。 加入教大前,曾任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 研究範圍以漢語語言學、國際漢語教學及中華文化為主。 專著有《語言與文化》、《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台灣、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 曾任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及香港中國研究生會創會會長;現兼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及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等職務。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創校校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 著作包括《人鬼神》、《詩詞曲格律淺說》、 《粵音正讀字彙》、《粵音平仄入門》、《文匯文選》、《周易知行》、《漢唐詩雜說》、《談學習,憶名師》等。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整個頒獎典禮順利完成,各個獎項經已塵埃落定,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葉佩珠女士祝賀各位得獎同學,並希望同學能在書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小學校際常識大賽2021
三組同時進行,球枱上有15個黑色球和3個顏色球。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2025 參賽截止報名日期為2021年2月8日下午6時,請填妥報名表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搶答環節10分鐘,參賽隊伍須按動搶答器,按鍵後待主持叫出隊名方可作答,5秒內不作答當作棄權。 若首先搶答隊伍答錯或棄權,其他隊伍可補答,答中可得20分,補答答錯或棄權扣10分。 小學常識問答比賽 每隊作答10條問題,每題有10秒作答時間,答中可得20分,答錯或棄權不扣分,不設補答。 第一關︰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