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右轉沿石級下降 ,在分岔路口左轉(右方為自然教育徑,可通往松仔園入口),走回四色林徑的起點。 由馬路上走少許,在左側設有地圖牌,顯示四色路徑。 大埔自然教育徑 除汽水機外中途不設補給,到訪當天買齊水及乾糧才由大埔墟出發。
- 若然平日少做運動,初段石級路可能會有少少吃力,慢慢行克服咗,之後輕鬆好多。
- 沿路冇開揚風景,主打睇樹睇植物,幾位有備而來的山友專注影植物同蝴蝶。
- 港英政府自1926年起在新界進行植林,護理區當時原稱「大埔滘植林區」;由於當時栽植的主要為馬尾松,故又稱作「松仔園」。
- 唯一可惜的是一片林木也阻隔不了來自吐露港公路的車輛噪音。
- 回到路口繼續向北的「黃路」走,此處的樹林茂盛,石級上青苔與及臨近香港中文大學方向的路況變窄,宜多加注意小心叉錯腳。
乘28K小巴至松仔園下車,至安全島過馬路到達大埔滘自然管理區入口,開始緩緩上斜。 經過公廁後,去到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起點,感受林蔭處處,即使中午也不怕曬,較入口涼快不少。 原路折返到大路,較難看清絲帶,迷路了一會後終回到正途。
大埔自然教育徑: 地圖
回到路口繼續向北的「黃路」走,此處的樹林茂盛,石級上青苔與及臨近香港中文大學方向的路況變窄,宜多加注意小心叉錯腳。 經過乾坑一帶後,鹿山的東南方有一條小徑通往往大埔尾,入口為一個地圖及黃路標示之間(若想減低難度可沿黃路走1.5至2小時回大埔滘松仔園)。 進入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後,只有一條大直路行步上山,第一站會看見「大埔滘自然自然教育徑」的入口。 徑裡多是梯級,雖路面平坦,但有點窄斜,比較適合初小以上的小朋友。
- 徑裡多是梯級,雖路面平坦,但有點窄斜,比較適合初小以上的小朋友。
- 走到新娘潭石橋時記得留影,石橋建於1906年,方便昔日村民往來烏蛟騰和涌尾村,別具歷史意義。
- 螢火蟲大致可分為水生和陸生兩大類,水生的螢火蟲,其幼蟲必須生活在水中,而陸生的螢火蟲,其幼蟲則生長於陰涼、地面略潮濕的草或山區內的落葉。
- 照鏡潭瀑布高達35公尺,比新娘潭瀑布還要高,氣勢磅礴。
- 撤退期間,路旁有長木櫈供休息,啱晒坐定定,望住前方溪流食飯糰,飲埋特備的凍咖啡,好歎呀。
- 每隔數米發現下一條絲帶,加上前人行出來的路徑較其他方向實在,一路向東北方向行,10分鐘內即到達鹿山三角網測站。
港英政府自1926年起在新界進行植林,護理區當時原稱「大埔滘植林區」;由於當時栽植的主要為馬尾松,故又稱作「松仔園」。 紅梅谷自然教育徑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每年5、6月滿谷都會佈滿嫣紅的楊梅,因而有「紅梅谷」之稱,沿途綠樹成蔭,空氣十分新鮮,行完自然教育徑後更可順路欣賞望夫石。 向赤泥坪方向的下坡路十分闊落,路徑清晰,5至10分鐘後繞過山墓後出現一間相信已被荒廢的村屋。 沿路見到竹林,即代表來到疑似沒有人運作的福壽農場。 此處有一條溪流要小心踩過石頭過河,有雨時不宜通往。 少年你太年輕了,綠湖村水泥路斜度較落山路高,急彎即使未令人想折返,但行山者需要不停使用四頭肌「剎車」,幸好不久便到達因意外重建的大埔尾巴士站作結。
大埔自然教育徑: 交通:台北車站去基隆八斗子
分叉路沿左方「黃路/啡路」上斜,遊人變少,緊接數條斜度不低的石級,約45分鐘內上升到海拔300米。 於鹿山西南的髮夾彎分叉路,選上斜的黃路,路況更見原始,約4-8分鐘留意右方樹幹一條粉紅絲帶,乃登鹿山最後之路。 區 內 林 木 茂 密 , 樹 木 一 百 多 種 , 種 植 多 年 的 樹 木 與 較 近 期 種 植 的 品 種 , 交 錯 生 長 。 雖然這天陽光猛烈,但沿途樹林較多,遮擋了部份的陽光,行起來倒不太辛苦。 見到湖面之大,可想像興建工程之艱巨,數條鄉村的居民也因為興建這個水塘而要搬遷別處。
路線:荃威花園➡石龍拱➡田夫仔➡清快塘➡深井新村 難度:★★★☆☆ 大埔自然教育徑2025 大埔自然教育徑 時間:約3小時
大埔自然教育徑: 基隆八斗子喺唔少台北人的心水郊遊地點,坐台鐵最快的列車「自強號」由台北車站出發,大約 80 分鐘就到達八斗子站。奇怪喎,朝早有一班快車「區間快」,唔使一個鐘就去到八斗子,車費平過自強號幾十蚊台幣添(下同)。咁吸引,當然要坐呢班車啦。
另再加上如森林結構、樹木品種、附生植物及亞熱帶植物特性等都一一詳述,使學習的遊人對香港森林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徑的終點為一大片紅膠木植林區,往右邊梯級小徑向下走,可接回大埔滘三條遠足徑之一的紅路,逆走可回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入口處。 新娘潭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面的船灣郊野公園內,四周樹木蒼翠茂密,景色秀麗。 風景如畫的瀑布美景,讓人逃離煩囂,亦是打卡熱點。 前往新娘潭的方式很簡單,登上新娘潭自然教育徑便可輕鬆到達。
交通:乘坐巴士39M、30、30X至荃灣港安醫院巴士站,再步行20分鐘往荃威花園。 大埔滘以自然生態聞名,晚上應該更加熱鬧,皆因有螢火蟲。 在港鐵大埔墟站可以乘28K小巴在松仔園下車,若乘的士也只是30元,所以不等小巴了。 需要爬升約100米海拔,腳邊的蕨類帶來不少麻煩,穿上長褲即可解決。 每隔數米發現下一條絲帶,加上前人行出來的路徑較其他方向實在,一路向東北方向行,10分鐘內即到達鹿山三角網測站。 鹿山山頂被高大的樹木包圍,沒有特別景觀,勝在環境清幽,花近一小時休息。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一般遊人貪便,大多行走捷徑,略過繞行鹿山的小徑。 唯一可惜的是一片林木也阻隔不了來自吐露港公路的車輛噪音。 408米的鹿山沒有開揚景色,不難理解人氣較附近的針山、走馬崗等低,勝在是炎夏之選。
大埔自然教育徑: 新娘潭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是香港其中一片最成熟的次生林,護理區內擁有草地、 淡水河溪及水池等多樣生境,是觀賞林鳥和蝴蝶的上佳地點。 大埔自然教育徑 香港政府於1926年開始在新界進行植林,護理區當時原稱「大埔滘植林區」;由於當時栽植的主要為馬尾松,故又稱作「松仔園」。 行畢整條自然教育徑需時約45分鐘,就會遇到林徑指示牌。 大埔自然教育徑2025 紅、藍、棕、黃四條行山路線在此交匯,紅藍一條路,棕黃另一條路。
大埔自然教育徑: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惟人氣不高的前提下,蜘蛛網及雜草叢生是預計之內,帶備手套及穿長褲可以減少難度及受傷危險。 在這個面積達四百六十公頃的植林山谷區域,有全港最茂盛和最完整的次生林。 除了有二十年代種植的松樹、白千層、紅膠木等外來品種外,更混雜生長了不少的本地樹種如樟、榕、柯樹等,針葉林和闊葉林交錯生長,生物多樣性特別高。 樹林由大埔道的集水區開始一直伸延至西南面海拔六百多米高的草山山頂處,為學習植物的最佳地點。 野外研習園內有介紹牌向遊人介紹常見的植物,亦設有數個大型傳意牌,介紹包括蝴蝶、鳥類、哺乳類等生物的習性和生態。
大埔自然教育徑: 香港機場食早餐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西南邊連接城門郊野公園與及大帽山郊野公園,因此區內間中有猴子出沒,以及到達大埔公路大埔滘段覓食,遊客要份外留意,以防受襲。 新娘潭瀑布是香港著名的瀑布,涓涓細流順山勢而下,在光滑的岩石上輕輕散開,編織成美麗雪白的蓬蓬婚紗裙,隨風飄逸。 新娘潭的名字由來,源於一個淒美傳說,相傳有位新娘在出嫁途中,因轎夫失足滑倒令新娘跌下瀑布溺斃,因而得名。 大埔自然教育徑2025 由自然教育徑的起點出發,沿著石級而下,不久便會看到燒烤場。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值得一提是有人在三角網測站上寫上「鹿山」及「407」,但官方地圖顯示鹿山為408米,一米差異,這麼近那麼遠。 睇返 官方資料,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人工林有幾十年歷史,住咗超過 100 種樹木,最常見係馬尾松,所以呢頭叫做松仔園。 教育徑設有傳意牌介紹植物、地貌或地理知識,可惜部份傳意牌已變黑或發黃,睇唔到內容。 穿過自然護理區閘口上斜路,到達自然教育徑起點後沿石級上行,隨後進入平緩區,尾段踏石級樓落坡返回低地。 大埔滘公園──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松仔園停車場出入口斜對面,大埔滘新圍以南山上。 公園內設有兒童遊樂場、羅馬式花園雕塑小型噴水池、停車場、休憩亭。
大埔自然教育徑: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自然教育徑長0.7公里;而四色林徑——紅徑、藍徑、啡(棕)徑及黃徑則分別長3公里、4公里、7.5公里及10公里,四條皆為環迴路線。 大埔自然教育徑 自然教育徑長0.7公里;而四色林徑——紅徑、藍徑、啡(棕)徑及黃徑分別長3公里、4公里、7.5公里及10公里,四條皆為環迴路線。 政府在1977年將大埔滘460公頃的土地劃作特別地區,是香港首個特別地區。 有別於郊野公園,特別地區以保護自然生態為主,康樂設施相對較少。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啡徑
教育徑連接另一名勝照鏡潭及有逾百年歷史的新娘潭石橋,兩者都是受歡迎的拍照勝地。 假若走完教育徑還有時間,不妨到訪附近位於船灣淡水湖主壩旁的大美督。 這裡海天一色,風光旖旎,你既可在海濱燒烤,亦可在龍尾泳灘漫步,悠然寫意。
潭邊翠綠掩映,吸引不少遊客乘涼休息,靜觀大自然美景並拍照留念。 城門水塘一向是一家大小假日的好去處,路線全程平坦易行又有絕美風景。 其中水塘旁邊有一大片白千層樹林絕對是美景之最,無數白色斑駁的樹幹極有特色,遇上水塘水位夠高的話,更可以拍攝到水浸白千層的唯美畫面。 城門水塘亦是香港野生猴子主要棲息地,行山時記得不要隨便餵飼和挑釁猴子。 從起點上行數分鐘,經過春風亭,這是紀念1996年2月10日,馮堯敬中學的四名老師及40多名中學生在這條路徑遠足時,遇上山火,兩名教師及三名學生不幸葬身火海。
大埔自然教育徑: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在鬱蔥山林中暢遊瀑布步道
小編K選擇了藍線,時間約1.5小時,沿途景色是原始森林風情,走在哪一個位置都有巨樹,地上的石頭也通通布滿地衣,空氣清新,彷彿進入了宮崎駿的動畫《幽靈公主》中的那邊森林。 土木工程拓展署公布,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已經開通。 署方表示,這段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長約900米,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 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野外研習園
大埔滘有紅、藍、啡和黃四條不同長度和難度的路線。 在預計時間時,個人覺得將路牌上寫的時間乘一倍便差不多了。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設有4條路線,是夏天避暑理想行山熱點。 然而藏在大埔滘之中408米的鹿山卻成滄海遺珠,有意登上香港最高150座山峰的行山友不妨一試。 大 埔 滘 自 然 護 理 區 , 在 大 埔 滘 村 附 近 。
在松仔園巴士站行約5分鐘即可到護理區的入口,最近是杜鵑花開的好時節,路旁開滿了花,清新舒適。 政府於1926年在大埔滘一帶進行植林計劃,種植的品以馬尾松為主,所以該地又稱松仔園。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滿有唔同高度、品種的樹木,綠色色調千變萬化。 綠色有護眼、淨化心靈的神奇力量,每逢想安靜身心,即走呢段簡易路徑。 昔日大埔滘碼頭是轉乘街渡往塔門、吉澳、西貢半島及東平洲等偏遠地區的主要碼頭,九廣鐵路亦於此處設大埔滘站。 隨著交通進步和馬料水碼頭的落成,大埔滘碼頭使用率大不如前,大埔滘站於1983年停用,原址改為港鐵員工會所──策誠軒。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起點在通往管理站的行車路旁,距離大埔道不用五分鐘的步程。 初段斜度較急,及後路段稍為平緩,景觀亦較為開揚,能欣賞到層次分明,色彩多變的樹冠枝葉。 大埔自然教育徑2025 傳意站相隔若干距離便會出現,這些站點介紹主要環繞森林的生態系統為主,分別由物理現象如森林的光線、濕度、溫度和風速等帶出森林的特徵。
成蟲壽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這段時間主要為繁殖下一代。 呢度係一處分岔路口,向左走接入四色林徑的紅路,繼續行山去;揀右路,返出去坐巴士撤退。 大埔自然教育徑 撤退期間,路旁有長木櫈供休息,啱晒坐定定,望住前方溪流食飯糰,飲埋特備的凍咖啡,好歎呀。
園內更刻意種有不少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為學習蝴蝶和植物關係的最佳地點,而其中的印度馬兜玲,更是裳鳳蝶的寄主植物,要欣賞這漂亮而大型的蝴蝶,這裡是一個極佳的地點。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自然教育徑2025 由於山上天氣變化不定,建議在出發前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的「香港遠足路徑天氣服務」,以獲取更多天氣資訊。 即將會上幾堂植物課,希望可以好好學習,好知道它們的名稱、它們的特性、它們的生態,讓自己更懂得欣賞它們。 元荃古道是昔日居民往來荃灣及元朗的行山徑,元指「元朗」,而荃指「荃灣」,山徑兩旁樹木叢生。 經過石龍拱可飽覽青衣、藍巴勒海峽、汀九橋、青馬大橋及大嶼山的景色。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林徑 (啡路)
事件10週年紀念之後數天,我們經過春風亭,還可見到留下來的鮮花及悼念信。 螢火蟲知多點: 螢火蟲大致可分為水生和陸生兩大類,水生的螢火蟲,其幼蟲必須生活在水中,而陸生的螢火蟲,其幼蟲則生長於陰涼、地面略潮濕的草或山區內的落葉。 牠們在春夏季節出現,雄性螢火蟲較為活躍,不停閃亮及四處飛行來吸引異性; 雌性停在葉上等候適當時機才發出回應訊號。 雄螢腹部有2節發光,雌螢只有1節,亮燈是耗能活動,不會整晚發亮,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
大埔自然教育徑: 大埔汀角路早上發生交通意外 電單車司機受傷
徑的沿途都有導賞路牌,每行1約00米即可見一個介紹牌。 先是介紹森林為何物,再介紹降雨和幹流如果影響森林,讓你對林木有初歲認識。 再來介紹腳下常見的苔蘚,樹裡的秘密⋯⋯走著走著就上完了一堂生態課。 若以欣賞花鳥蟲魚者,則首推紅徑,路途較短,亦林陰處處。 漁農自然護理署管轄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有多條以不同顏色表示之山徑,以及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乙條,亦有野外研習園及大埔滘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