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留意是,八達通稱為感謝現有客戶對八達通一直支持,將向他們率先送贈5個印花。 另外,首次成功登記使用八達通卡領取消費券客戶,並將該八達通卡登記人八達通App,可賺30元現金獎賞作為「迎新獎賞」,不設限額。 八達通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透露,現時八達通商戶覆蓋點超過16萬個,形容優惠吸引及實際,有信心吸引新舊用戶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
- 只要使用樂悠咭「易轉服務」,將現有八達通内的服務或優惠(包括消費券、消費券計劃登記紀錄、合資格消費紀錄、自動增值服務、門禁系統等),輕鬆轉移到樂悠咭,令你可集中以一張樂悠咭支付日常交通及零售消費。
- 運輸署指,有短訊冒充「HKeToll」名稱發出,並附有超連結至偽冒網站(GOV.eTollHK.xyz),企圖欺騙收件人付款及騙取其車牌號碼及信用卡資料。
- 全新及轉會新登記客戶,更可獲高達港幣100元迎新及轉會獎賞。
- 【點新聞報道】消費券計劃接近尾聲,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的用戶須留意,尾期消費券攞咗未?
- 另外,「學生手機八達通」服務現已推出,合資格的人士可於6月5日起使用已登記的「學生手機八達通」領取消費券,以享隨時增值、領取優惠、賺賞及網購等方便功能。
- 若10月31日截數日或之前符合消費資格,最快便可在11月16日領取尾期,否則需要延至12月16日才可領取。
警隊網絡安全罪案調查科的facebook專頁「守網者」在11月1日發帖,過去一週,警方接報超過110宗網上投資騙案,總共損失金額逾$1億元。 日前便有一名女士誤信投資貼文並按下連結,進了了一個名為「KKR 環球財經交流群-68群」的群組,群內的「客戶服務員」游說她下載虛假投資App,最終損失超過600萬元。 中心指,騙徒除了假冒學校職員或老師外,亦會假冒公私營機構職員致電或發信息給商家要求墊付貨款代訂。 公眾不應單憑騙徒提供的電話號碼便相信其身分,應該在公眾網頁向相關機構查證,並留意銀行的「可用餘額」是否有該筆款項。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指,近日接到不同公私營機構報案,指收到自稱學校職員或老師的騙徒來電,訛稱需要訂購大量食物及用品。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領取安排及時間
騙徒為了減低賣家疑心,經銀行入票機將空頭或無效支票存入賣家帳戶,進行假轉帳。 首先,用八達通登記消費券的市民,如果已將八達通卡連結到八達通App,會看到連結好的八達通卡號碼後有一個綠色$5,000的圖案,表示此卡已登記成為8月1日開始領取消費券的八達通卡。 完成登記程序後,一般會於一星期內收到政府有關結果的短訊通知。 此外,八達通與港鐵、九巴、花旗銀行和 ZA Bank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等合作,為使用八達通登記消費券的市民預備獨家禮遇,可賺最多2,200元的現金回贈。
- 明愛醫院收到市民通知,指收到以錄音形式發出聲稱來自明愛醫院的電話,要求他按指示提供個人資料領取文件,院方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
- 值得留意是,八達通稱為感謝現有客戶對八達通一直支持,將向他們率先送贈5個印花。
- 有市民使用Android手機登入毒App購物,結果被盜取銀行存款。
- 警方facebook守網者表示毒App最近以「嘉壹百貨」名稱出現。
- 在消費券發放當日,你可於收到政府的短訊通知後,使用已登記消費券計劃的八達通卡,透過不同途徑以八達通拍卡領取或以手機八達通於八達通App一按即取。
- 應天麒未有具體透露新計劃,不過現場的片段展示,未來可以免拍卡出入車站閘機及停車場,市民在外國及內地可以用手機八達通程式掃瞄二維碼支付。
- 政府提醒以八達通收取兩期消費券的市民,如他們因合資格消費累積總額未達3,000元而尚未能領取第二期2,000元的消費券,須在本月31日或之前達到要求,方可在下月16日領取第二期消費券。
此外,我們聯同城中廣受歡迎的好賞嘟商戶,加推連環快閃現金賞派發合共一百萬張現金券,更夥拍不同商場及大小商戶推出總值超過港幣一億元的商戶優惠券,讓新舊客戶「易使啲,賺多啲」。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另外,「學生手機八達通」服務現已推出,合資格的人士可於6月5日起使用已登記的「學生手機八達通」領取消費券,以享隨時增值、領取優惠、賺賞及網購等方便功能。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首次登記領取消費券的學生更可透過「學生手機八達通」,賺取100元八達通增值額迎新及轉會獎賞。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有市民使用Android手機登入毒App購物,結果被盜取銀行存款。 警方facebook守網者表示毒App最近以「嘉壹百貨」名稱出現。 其中兩名男受害人早前在社交平台看到平售燒乳豬的贊助貼文,經WhatsApp與賣方查詢訂購。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領取消費券及查閱領取紀錄
另一方面,八達通聯同大家樂、OK便利店、日本城、麥當勞等商戶,於消費券派發期間,一連四個星期推出連環快閃現金賞,透過八達通App以先到先得形式,送出共100萬張現金券。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現金券不設最低消費要求,即拎即用,讓客戶盡情享受購物樂趣。 警方facebook守網者發文指出,港人熱衷炒股,騙徒便看中股民心態,在社交平台假扮名人、財經分析師、藝人發出投資貼士帖文,引人入局後便叫股民安裝投資App,轉帳款項作投資本金,結果股民無法提取款項。 警方短短一星期內,便接獲逾150宗網上投資騙案,合共損失高達1.1億元,包括八旬婦人被騙走逾300萬元。
金管局及八達通公司今日(21)分別指出,網上再出現假冒八達通卡公司發出的欺詐短訊,內附連結讓市民點擊至未經授權網站或流動應用程式,要求客戶輸入手機號碼、驗證碼及其他個人資料。 金管局並提醒市民,若曾向有關網站、流動應用程式或短訊,提供個人或戶口資料,或進行任何交易,應向警方報案。 (香港,2023年5月31日) 為配合2023年消費券計劃(第二期)的派發,八達通卡有限公司(八達通)準備了一系列精彩優惠及豐富獎賞予新舊客戶。 全新及轉會新登記客戶,更可獲高達港幣100元迎新及轉會獎賞。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消費券計劃(第二期)消費券迎新及轉會獎賞高達港幣一百元八達通增值額另有百萬張現金券及總值逾億元商戶優惠券讓現有及新客戶繼續易用易使
當中最高單一受騙款項超過910萬元港幣,自稱銀行數字資產高級分析師的騙徒在網上以租樓名義,接觸一名80歲女退休人士,取得信任後要求受害人匯款,得手後卻不知所終。 應天麒未有具體透露新計劃,不過現場的片段展示,未來可以免拍卡出入車站閘機及停車場,市民在外國及內地可以用手機八達通程式掃瞄二維碼支付。 上周政府表示消費券所發放的資金毋須計入八達通3000元一般儲值限額。 八達通技術總監甘志深回應稱,正著手提升消費券儲值限額工作,當中涉及八達通內部系統、商戶系統升級開發工作等,料最快年底完成,又稱屆時政府若再派發消費券,八達通將有能力一次過派發3000元以上消費券。 消費券適用於本地零售、餐飲和服務業商戶的實體及網上店舖,例如零售店、街市攤檔、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店、餐廳、快餐店、咖啡店、娛樂設施、美容院、公共交通、的士、停車場等。 騙案無休止,幾乎每日都會收到詐騙來電,「入境處最後一次通知」、「消費券提醒你」、「順豐多次未能聯絡你」、「大灣區地產有樓盤介紹」,即使cut完線,但轉頭又響過不停。
第二期消費券已在周日(16日)發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曾表示,有近100萬人由於未達消費額度要求,未能取得第二期消費券。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佯稱透過手機按掣就可賺取佣金的「刷單騙案」套路,至今仍然有人中招。 CyberDefender 守網者最新上載《刷單受害人.中伏七部曲》,提示「搵錢之餘都要識睇路」。 若10月31日截數日或之前符合消費資格,最快便可在11月16日領取尾期,否則需要延至12月16日才可領取。 打開手機睇facebook,充斥不少假專頁,「六叔」、「青姐」、「沈大師」、「十優港姐」、「女明星」,齊齊教你「投資必勝法」;就連不少高官名人都被挪用身份,成為了廣告主角,「失去了一切」、「證實了這個消息」、「他不知道正在錄影」。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消費券|查詢消費券領取及消費紀錄
中國銀行(香港)公布,已暫停個人及企業手機銀行在Android裝置的螢幕截圖及錄影功能,直至另行通知。 中銀香港解釋,近日市面上發現有騙徒以不同藉口欺騙用戶於其流動裝置安裝附有惡意軟件(Malware)的手機應用程式,取得客戶網上銀行登入資料,新規定為保障客戶利益,該行提別提醒用戶切勿用Jailbreak(越獄)或Root機等手法改裝流動裝置。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只要使用樂悠咭「易轉服務」,將現有八達通内的服務或優惠(包括消費券、消費券計劃登記紀錄、合資格消費紀錄、自動增值服務、門禁系統等),輕鬆轉移到樂悠咭,令你可集中以一張樂悠咭支付日常交通及零售消費。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在消費券發放當日,你可於收到政府的短訊通知後,使用已登記消費券計劃的八達通卡,透過不同途徑以八達通拍卡領取或以手機八達通於八達通App一按即取。 八達通公司強調,這些網站與該公司無任何關係,並已通知香港金融管理局。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新客戶及轉會領消費券可獲100元增值額
最後一個截數日10月31日或之前,若達到「合資格消費」滿3000元,則可於在11月16日起領取尾期消費券。 【點新聞報道】消費券計劃接近尾聲,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的用戶須留意,尾期消費券攞咗未? 若今年10月31日截數日符合消費條件,則可於明日(11月16日)起領取2000元尾數。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
他又透露,會研發新一代八達通讀寫器,讓客戶擁有個人化的支付體驗,進一步連繫客戶;八達通亦會繼續發展跨境支付方案,讓旅客和港人均能在香港以及其他地方使用八達通消費。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八達通行政總裁應天麒在典禮上表示,目前有2,000萬張八達通卡流動,三分一港人有手機八達通。 他介紹八達通未來發展方向,其中會擴展手機八達通至更多手機品牌及平台,而不止限於蘋果iPhone及部份Android手機,進一步普及手機八達通和流動支付的應用, 並繼續優化客戶體驗。 政府早前曾公布,約100萬名使用八達通領取消費券的市民,由於6月30日或之前合資格消費未滿3000元,而未能第一時間領取尾數。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服務站
賣方隨即提供連結要求二人先下載毒app「嘉壹百貨」,並在App內搜尋貨品及支付運費25元。 他們不虞有詐,經App展示的虛假銀行登入頁面,輸入銀行登入名稱、密碼及理財PIN碼。 及後兩人發現其銀行戶口在不知情下被轉走1.2萬元及9,000元。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手機程式將擴至更多手機品牌 繼續發展跨境支付方案
八達通行政總裁李俊明指,2021 年消費券計劃八達通約有七成市民選用,2022年第二階段消費券計劃適逢八達通將踏入 25 週年,故準備超過 2.5億元現金獎賞。 李玉兒則稱,公司推出的獎賞非常實際亦可輕易獲得,且有充裕的名額。 政府昨日公布新一輪、第二階段5000元消費券計劃詳情,八達通宣布將準備超過2.5億元現金獎賞,現有及新客戶只須用八達通卡消費均會自動參加「易用易賞」推廣,達成消費目標即可賺取200 元的現金獎賞。 推廣期内,市民只須用已登記消費券的八達通卡,單次零售消費滿200元或以上,即可獲「易用易賞」印花1個,首100萬名集齊8個印花的客戶,可賺取50 元現金獎賞,再有100萬名額讓集齊12個印花的客戶可賺取150元現金獎賞。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現有客戶率先獲贈5個印花
商場及信和集團商場等,將涵蓋電器及電子產品、時尚服飾、餐飲,甚至網購消費。 社交媒體冒起兩個聲稱出售「香肉」的專頁,警方接獲漁農自然護理署轉介,經初步調查,懷疑有騙徒開設社交專頁,藉出售「香肉」之名要求顧客轉賬繳付訂金,或傳送連結誘使顧客下載懷疑虛假手機應用程式訂貨。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假app誘騙顧客輸入銀行登入名稱、密碼及理財PIN碼,騙徒其後登入銀行其戶口轉走存款。 政府提醒以八達通收取兩期消費券的市民,如他們因合資格消費累積總額未達3,000元而尚未能領取第二期2,000元的消費券,須在本月31日或之前達到要求,方可在下月16日領取第二期消費券。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電子消費券|八達通商戶優惠開箱!HKTV Mall網購全場額外9折!
八達通董事局主席暨港鐵香港客運服務常務總監楊美珍致辭時表示,指經過近26年的發展,八達通由一張實體卡,發展成最多香港市民使用的電子支付平台,已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居於支付市場的領導地位。 八達通透露會夥拍商場及大小商戶推出電子優惠券,包括新鴻基地產 (00016) 商場、港鐵 (00066)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查詢消費券領取及消費紀錄
港鐵董事局主席歐陽伯權致辭說,指港鐵作為八達通的股東,同時亦是八達通的業務夥伴,一直與八達通合作無間;除了公共交通服務外,合作更延伸到市民日常生活各個層面,港鐵未來亦會繼續支持八達通的發展,以迎合數碼化生活、電子商貿及數碼支付勢等大趨勢。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如有疑問,可瀏覽八達通網頁或致電其熱線查詢(按此查詢八達通聯絡方法)。 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產品部總監葉勁生(左)及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署理行政總裁甘志深(右) 介紹2023年消費券計劃(第二期)的推廣優惠。
如市民在本月31日後才達到要求,其領取第二期券額的日期將順延至達到要求後的翌月16日。 至於獲取半額券額人士,其合資格消費總額的要求為1,500元,第二期消費券的券額則為1,000元。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2025 運輸署指,有短訊冒充「HKeToll」名稱發出,並附有超連結至偽冒網站(GOV.eTollHK.xyz),企圖欺騙收件人付款及騙取其車牌號碼及信用卡資料。 警方觀塘警區拘捕一名「彈票黨」成員,37歲被捕男子在社交平台,經一個「搵快錢」廣告被詐騙集團招攬,多次透過銀行匯入與交易不相符金額的空頭支票,試圖欺騙賣家寄貨。
八達通消費券廣告女主角: 八達通消費券優惠|八達通推出獎賞+商戶優惠!附查詢/網站/發放時間
八達通重申,絕對不會透過短訊或其中所載的超連結,要求客戶核實個人或賬戶資料。 為配合2023年消費券計劃(第二期)的派發,八達通準備了一系列優惠及獎賞予新舊客戶。 全新及轉會新登記客戶,更可獲高達100元迎新及轉會獎賞。 明愛醫院收到市民通知,指收到以錄音形式發出聲稱來自明愛醫院的電話,要求他按指示提供個人資料領取文件,院方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 八達通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表示,將會在稍後時間陸續推出各類商戶優惠及獎賞,市民可透過手機App及網頁獲取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