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說了,田景邨的對面就是良景邨,中間則是輕鐵站。 輕鐵是屯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認識的屯門朋友對輕鐵都沒有很高的評價,更覺得是被迫使用的交通工具而已。 我想當中的一大問題是香港的輕鐵是一個相對過時的設計。 現在流行的是低地台的現代化電車,車站設計要輕巧得多,上落也更方便。 住宅大廈沒有甚麼特別要介紹,倒想說一下屋邨商場。 大興邨重建 建生商場採用半室內半室外的設計,以自然通風的方式降溫而不設空調,十分環保。
- 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分三期進行重建,第一期興建的兩幢新大樓已於2021年落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
- 目前商場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萬寧、日本城、OK便利店、新日尚士多、樂聲爐具燈飾中心、祥龍五金家庭用品、華昌文具、金龍工程室內設計裝飾、少年警訊會所、乾洗店和多間教育中心等。
- 橫過欣田邨後面的村落和建築地盤後,便來到了寶田邨。
- 問到公屋單位改動上是否有甚麼限制,一般都不可為其廚房作任何改動;至於廁所則因為避免出現滲水問題,一般亦不會多作改動。
- 初期大興街市由榮華冰室(即現今漁樂餐廳)位置開始至食環署停車場(即現今寶興(大興)安老院)位置一帶,於傍晚至凌晨有多個流動熟食小販,曾經吸引知名藝人鄧麗欣經常光顧。
- 不過我也得承認,所謂最熟悉其實也只限於商場而已。
我們的重建或復修目標是提供更合時宜的設備及配套,讓住戶享受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並盡用屋邨地皮的發展潛力。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大興邨重建2025 我們的策略是以雙軌模式,透過復修及重建改善這些舊邨的居住環境。 大興邨重建 沒有見識到各個高歌娛人的隊伍,原來是疫情下表演地點都被關閉了。 喜歡唱歌不是問題,唱歌收錢也不是問題,但在公眾地方唱歌收錢而有影響到其他使用者,把整個公園據為己有就是問題了。
大興邨重建: 樓宇
當局宜考慮民間提倡多年的建議,包括回購公共屋邨物業,或使用《收回土地條例》賦予的權力回收屋邨物業設施,掃平重建公屋的障礙,及早終結這場賤賣公共資產、殘害市民生計的鬧劇。 政府更應盡快就拆售屋邨展開政策討論,釐清當年與領匯簽訂的《銷售賣買協議書》是否仍適用於後來購入物業的財團,否則當局或要和所有投資者「又傾又砌」,費時失事,令日趨老化的公眾屋邨永無重建之日。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重建2025 為推動漁光村的重建工作,房協已動工興建位於石排灣道附近的安置屋邨,預計於2024年落成後可提供600個出租單位。
自從開始了這個走遍全港所有公共屋邨的計劃後,不少區議員或前區議員朋友也好奇問道:幾時會來探訪我的那一區? 其中一位前區議員朋友強力推介,說記得到屯門的時候要留意屯門的綠化做得不錯。 大興邨重建 有理性網民解釋,公屋編配只是電腦派位,「不關人事」,最大原因是舊樓大家都不喜歡,「現在沒什麼新樓,所以會循環把一些舊樓發出來」。
大興邨重建: 海麗邨 – 蝴蝶園
繆先生指,該單位屬大興邨一個中層單位,面積只有200呎,屬房署新派單位之一,即俗稱的「清水房」,故裝修時毋須進行任何拆卸工序,因此裝修費因而大減。 受重建/屋邨清拆計劃影響的商戶在局限性投標中,只可競投面積不大於現時所租用商業單位兩倍的街市檔位或室內樓面面積不超過30平方米的街市檔位,以面積較大者為準。 積極處理邨務,與互助委員會保持緊密聯繫,落實屋邨街市附近的行人路的改善工程,便利居民;疫情期間,協助居民強制檢測。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重建2025 屋邨某單位鹹水管爆裂,令部分單位鹹水供應暫停,期間耐心向居民解釋事件,又迅速安排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工程。 現在稱之為蝴蝶邨的地方實是一整片相關發展的其中一部分,相連的還有湖景邨、兆山苑,和兆禧苑。
回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屯門區剛開發的時候,輕工業如製衣在香港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屯門本來的城市規劃假定了大量區内人口會在屯門工業區上班。 然而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大量工廠北移,屯門工業區雖然仍然存在,但卻少有勞工密集的輕工業,而變成僱用不了多少人的貨倉物流設施。 屯門居民在區内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到市區,於是屯門公路天天堵車。 城市規劃講的是數十年後的事,但香港社會變化快,而且受外在環境影響深,也就常常會追不上變化。 大興邨是屯門區内較早期的公共屋邨,多數大廈採用「大十字型」設計。
大興邨重建: 大興商場
預計整個明華大廈重建工程將於2035年完成,可提供合共3,919個單位,包括2,561個出租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和608個「長者安居樂」單位,較原有屋邨提供多700個單位。 房協部分的出租屋邨,例如深水埗上李屋、紅磡紅磡村、荃灣四季大廈、黃大仙啟德邨、北角健康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已經重建,提供更多設計完善及備用配套設施的單位,為居民和社區帶來裨益。 堅尼地城的觀龍樓第一期的重建工作已於2008年完成。 近月政府計劃斥鉅資興建簡約公屋,聲稱要向劏房戶提供「唯一救生艇」,至於重建老化屋邨,政府卻一直歎慢板,表示要考慮一籃子因素,才可決定會否重建。 領展作為眾多屋邨物業的一大業主,最近向股東抽水集資,稱要落實「領展3.0戰略」【註1】,未來會積極投資境外物業之餘,又和財團聯手投地、興建新商場,積極轉型做發展商。 然而公共屋邨日益老化,重建迫在眉睫,持有大量屋邨物業的領展卻無動於衷。
- 領展作為眾多屋邨物業的一大業主,最近向股東抽水集資,稱要落實「領展3.0戰略」【註1】,未來會積極投資境外物業之餘,又和財團聯手投地、興建新商場,積極轉型做發展商。
- 1998年後由於警方、食環署及房屋署加強監管下,此特色已經消失多年。
- 如果商戶決定放棄參加局限性投標,可申請領取一筆過的局限性投標替代津貼。
- 因為人口足,所以蝴蝶邨的商場也蓋得明顯較有規模。
- 但由於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佔地較其他型號大,不利屋邨規劃,所以房屋署建築師在設計大興邨及順安邨之後也沒有再採用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設計。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5月24日宣布重建轄下四個工廠大廈,包括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和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並為受重建計劃影響的租戶作出一系列的清拆安排。
該項目需要進一步規劃,包括輕微放寬高度限制並重新調整樓面面積,以配合政府有關的政策,必須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以作福利設施。 大興邨重建 除了進行重建,房協亦會於部分結構良好的高齡屋邨進行復修,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荃灣滿樂大廈於2006年完成全面復修工程,包括加建升降機、提升保安系統及消防系統、以及改善外牆及大堂外觀。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大興邨重建: 協助直接受重建項目影響人士以解燃眉之急
問到公屋單位改動上是否有甚麼限制,一般都不可為其廚房作任何改動;至於廁所則因為避免出現滲水問題,一般亦不會多作改動。 如有客戶要求為單位改做「暗線」,繆先生指裝修費就要大約加多2至3萬元;要改動單位的窗戶,價錢則視乎窗戶數目而定,收費一般介乎1萬至2萬元。 設計師為了用盡空間,以木櫃當作牆身,間隔出睡房,床下甚至另設木櫃,利用有限的單位面積增加收納空間。 美中不足的是,單位的木門仍然保留房委會傳統的公屋格調木門,單位內更保留明線,令整體感覺減分。 與此城共渡過十年,我們更明白自己時代的角色與位置:扎根本土發掘原創可能,切入城市議題打開缺口,提供批判視野的公共論述。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
橫過欣田邨後面的村落和建築地盤後,便來到了寶田邨。 香港的公屋建設一直都追不上需求,過去曾經有大量等候入住公屋的市民要住在政府興建的臨時房屋區中。 這些安置區的環境極為惡劣,住戶均在屋外生火煮食,亦需要使用公共廁所。 原初的中轉屋以組件興建,只有6層高,其實就是多層版的安置區。
大興邨重建: 蝴蝶邨 – 松竹園及葵園
要變成生意的,自己去酒樓包場喜歡怎樣都可以,不要佔用公家資源。 它的位置處於避風塘邊,四週有漁船,好像有點鯉魚門的感覺。 事實上三聖邨的興建正是為了安置受屯門開發影響的漁民,大廈的名字也和漁業相關:進漁樓、豐漁樓,還有滿漁樓。 步進田景邨,感覺有點怪:四處都是圓形石柱,使我懷疑自己走進了某個風水陣之中。 不知道當初設計師放置這些石柱的時候,是否有何風水師傅高人指點。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 – 洋紫荊花園
重建後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將提供超過5,800個資助房屋單位,較原先增加約一倍,包括出租、資助出售及「長者安居樂」單位,以配合市民的需要。 重建的第一步是為受影響的居民物色調遷地點,以原區或附近社區最為理想,現正著手開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香港仔的漁光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 離開山景邨後,因為距離關係,我終於也坐上了輕鐵前往下一條邨。 不過因為不懂得路,我下車後還是繞了一大個圈才找到我的目的地:龍逸邨。
大興邨重建: 蝴蝶邨
本土研究社最近分析了房委會「全面結構勘察計劃」中42條高齡屋邨的業權狀況,發現22條「具重建潛力屋邨」全屬「非拆售屋邨」,即所有設施均由房委會管理。 而其餘20條不考慮重建的高齡屋邨之中,有17條屋邨的公共設施早於2004年拆售予領展。 再翻查該17條屋邨的物業業權,發現其中6條屋邨的物業近年已易手予其他財團,新業主包括曾向領展大手購入29個屋邨商場的「基匯資本」。 如果政府下定決心要重建公屋,就應該在適當的地方「提速提效」,制止業主再轉售屋邨的公眾設施圖利。
大興邨重建: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入邨的通道設計相當糟糕:與兆康苑相隔的青麟路有很多大型車輛行駛,不設地面過路處,道理上居民應用行人天橋過路。 但我在現場見到大多數居民都直接在路口橫過馬路,險象環生。 富泰邨應該是我最熟悉的屯門屋邨,因為嶺南大學就在旁邊。 過去數年斷斷續續在嶺大客串教學,有時也會去富泰邨吃飯。 不過我也得承認,所謂最熟悉其實也只限於商場而已。
大興邨重建: 香港出發要飛幾耐
後來隨政策改變,這些多層中轉屋大廈又紛紛變成正規公屋。 大興邨於70年代尾期落成,大部分樓宇都採用了舊十字型的設計,為屯門區最舊的公共屋邨。 大眾觀感上可能會以為公屋單位十分殘舊,不過從專頁上載的照片可見,裝修後的單位採取開放式設計,傢俱以白色色調為主,視覺上令空間感大增,整個感覺現代化。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公屋大改造 全屋裝修連傢俬9萬元
房協亦同時為多個屋邨安裝升降機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居住環境。 不過,當初興建多層中轉屋大廈的時候,規格是比正規公屋要差一點的。 寶田邨部分單位改為正規公屋後,單位廁所狹小的問題一直為人垢病。 大興邨重建2025 結果政府的設計師搞盡腦汁,決定日後遇有單位空置的時候,轉租前會把内部重修,犧牲屋内其他空間來讓廁所可以略為改大一點點。 我沒有機會參觀邨内單位,但僅僅是在公共空間走動,也感到這兒的配套明顯比其他公共屋邨要差一點,確實有點另類安置區的感覺。
大興邨重建: 走遍香港252條公共屋邨 — 屯門
而屬舊長型大廈(第七型徙置大廈)的興偉樓則樓高6層,採用單向設計,每層共47伙。 此大廈本來不設升降機,直至2005年,房委會才為興偉樓加添升降機甚至覓地加建升降機塔,讓邨內的年長居民免受爬樓梯之苦,已於2007年啟用。 自1995年12月7日起,同一期重建/屋邨清拆屋邨內擁有超過一份租約的商戶,其名下每份租約可獲得一個參與局限性投標機會或一筆過局限性投標替代津貼。 受影響的合資格定期租約商戶,除獲發特惠津貼外,亦會獲得參與局限性投標以租用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檔位的機會,成功投得者可獲得三個月的新租用街市檔位免租期。 倘若商戶成功投得某一街市檔位,不可再參加之後的局限性投標以競投另一檔位或放棄所投得的街市檔位以領取局限性投標替代津貼。 一般而言,合資格的定期租約商戶會獲發特惠津貼,金額相等於該商戶在宣布重建/屋邨清拆時租約所載的每月淨額租金的15倍。
其後觀塘區順安邨的安頌樓和安逸樓也採用相同圖則下闊上窄的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此設計目的是使低層住戶有較多採光面積,因為低層單位的進深較高層單位為深。 但由於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佔地較其他型號大,不利屋邨規劃,所以房屋署建築師在設計大興邨及順安邨之後也沒有再採用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設計。 東九龍區物業管理服務小組和牛池灣分區保養工程團隊,獲姚柏良社區服務處、平田邨社區事務促進會和安田邨社區促進會來函嘉許,讚揚他們樂於聽取居民意見和妥善處理屋邨維修事宜。 啟田邨巴士總站旁的行人路是平田邨和鄰近屋邨居民前往啟田商場和藍田港鐵站的主要通道。
大興邨重建: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因為人口足,所以蝴蝶邨的商場也蓋得明顯較有規模。 穿過欣田邨,踏上一條未命名的新建道路,向寶田邨出發。 這一帶本來是原居民村和非原居民村交錯的地方,政治上不是每一片土地都可以動,規劃難度十分之大。
自新發邨因興建西鐵綫屯門站於2002年拆卸後,大興邨成為屯門區內最舊的公共屋邨。 大興邨(英語:Tai Hing 大興邨重建2025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中部,是屯門新市鎮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77至1980年間入伙,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2],現由房屋署直接管理。 屋邨原址是山崗,曾作為青山陶業的採石場,1970年代中,政府將山崗平整以興建公共房屋,並以山崗南面的大興紗廠命名。 該計劃需進一步微調,以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的空間用作福利設施。 而作為配合重建計劃的定安街安置屋邨已於2021年動工,預計2025/26年落成,屆時可提供約370個出租單位。 房協針對位於香港仔的漁光村重建工作,進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正待啟動。
友愛邨人口超過25000人,算是香港人口比較多的一條公共屋邨(第一名是葵涌邨,38674人),不過走在邨内卻不覺得焗促。 大興邨重建2025 離開屯門南,我又一次跨過屯門河,還特別在橋上拍了張照片。 政府剛宣布會將西鐵綫南延,並在圖中央屯門泳池的位置設站。 沿路上見到尚在興建的屯門54區1及1A號地盤和屯門54區3及4號(東)地盤,不知道未來會叫甚麼名字。 不過按屯門西北部公屋群的命名格式,估計都會是「田」字輩的了。 不過,樓主認為關鍵問題在於她們是三人家庭,「問題係3人…派2至3人單位…」,3人分25平方米是太小,仍決定拒絕。
大興邨重建: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該段行人路狹窄,曾出現地磚老化、防滑度不足等問題。 為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東九龍區物業管理服務小組和牛池灣分區保養工程團隊派員到場視察,並與平田邨和啟田邨的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保持緊密溝通,積極監督重鋪該段路面工程,令維修工程得以提前竣工,居民出行更安全。 團隊對是次嘉許深感鼓舞,並承諾貫徹房委會的精神,繼續為居民服務。 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分三期進行重建,第一期興建的兩幢新大樓已於2021年落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
大興邨重建: 樓宇
先前發展欣田邨的時候,已引發原紫田村居民的不滿。 這後面當然又涉及原居民本身在香港的特殊地位,如果規劃師可以忽視原居民村和非原居民的不同地位,把這片土地當作是白紙一張的做規劃,把土地利用的效率放在首位,做法肯定會完全不一樣了。 樓主在小紅書發文,等了7年終於等到編配單位階段,她9月2日一派是蝴蝶邨24.93平方米的單位,拒絕後9月30日收到二派信,是大興邨25.36平方米的單位。 配房信顯示,樓主獲派大興邨興昌樓一個17樓高層單位,月租為1200元。 大興邨重建2025 她認為樓齡大不是問題,早前親身去看,「有一說一,交通環境都很好,就是舊,真的沒毛病」。 例如九龍東的彩雲(一)和(二)邨,(二)邨被評為房委會具重建潛力,而(一)邨則被剔除在外。
我自己就十分喜歡這個設計,雖然我懷疑當地商戶可能還是覺得:你都是給我裝空調吧。 另外,曾有區議員建議將建築結構狀況惡劣的大興邨列為「具重建潛力的屋邨」,但房委會指重建該邨「涉及較為複雜因素」。 本研社發現,大興邨的公共設施早已成為領展物業,質疑政府似乎已經失去重建該屋邨的主導權。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 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大興邨重建: 大興邨
無論原意為何,來到今天這些石柱肯定十分之不受管理公司歡迎。 我在邨中的這些石柱上都見到漆上了「嚴禁攀爬」的字句,似乎管理公司相當擔心萬一有人爬上去後跌下來受傷,以及一系列的責任問題。 大興邨重建 另一方面,欣田邨内的設計卻可能是我見過新蓋公共屋邨當中規劃得最好的。 之前說過倒模式設計和街舖的消失使公屋生活變得乏味,欣田邨明顯在這方面下了功夫。 大興邨重建2025 欣田邨以中央露天購物街為主軸,兩旁住宅大樓高低錯落,走進邨内每一步都有層次有景深,整體佈局很能促進社區凝聚力,設計師應該獲得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