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砲兵觀察所的中央位置,Sunny指這裏以前曾放置着一支測距儀,用來觀察敵軍行蹤。 雖然守軍在城門碉堡陣地激戰不到兩天後便宣告失守,決定放棄醉酒灣防線,撤退至港島區防守,惟城門碉堡每寸地方仍保留了昔日激戰的痕迹。 縱使當中部分建築物如城門棱堡獲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但保育及維護狀況依然乏善可陳。
水 塘 長 約 兩 公 里 , 但 沿 塘 畔 而 建 的 曲 折 小 徑 則 是 這 長 度 的 多 倍 。 這 一 帶 有 不 少 值 得 探 索 的 地 方 , 其 中 最 令 人 心 曠 神 怡 的 是 沿 東 岸 漫 步 一 趟 。 路 徑 始 自 主 壩 的 北 端 盡 處 , 小 徑 貼 近 水 畔 迂 迴 前 進 , 風 光 旖 旎 。 夏 日 有 粉 紅 的 野 牡 丹 , 莎 草 倚 山 溝 而 生 , 潮 濕 低 地 蔚 然 成 林 。 繼 續 由 山 徑 上 攀 , 經 過 一 些 大 型 河 道 , 然 後 下 行 , 可 穿 越 由 昔 日 城 門 村 落 的 風 水 林 逐 漸 蔓 生 而 成 的 茂 密 樹 林 。 於1923年開始興建,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是郊遊好去處,及攝影熱門地點。
城門戰地遺跡徑: 活動時間:
然而該處遺跡分散,政府卻未打算設教育徑,2014年更有報導指窰爐雜草叢生,未有保育。 尋訪遺跡後,接下來可走到同為法定古蹟的樊善宮,這是附近村落的主要廟宇,供奉陶匠的守護樊仙大師,廟內保留着1790年清朝的木牌匾。 從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松仔園出發,置身林木之間,可享受都市以外的幽靜 ,尾段可至法定古蹟碗窰遺址。 大埔碗窰早在明代時已是製瓷中心,生產青花瓷器,20世紀初期因內地窰場競爭,1932年終告停產,此前製瓷400多年,最興盛時年產量更達40萬件。 碗窰遺蹟包括礦坑、水碓作坊、碾磨作坊、淘洗池及龍窰等,顯示了當時完整的製瓷工序。 步道旁有一條小路,現時已豎立了「水畔千層」的指示牌,是通往水塘邊觀賞「白千層」的地方。
- 由樓梯畫出發行了一段菠蘿壩自然教育徑,沿途你可看到水塘的景色,遇著風平浪靜及天朗氣清時,不難看到水平如鏡的水面及雲與山的倒影,可媲美流水嚮水塘的「天空之鏡」。
- 於1923年開始興建,由於落成年是當年英皇登基25年,上城門水塘亦被名為銀禧水塘,是郊遊好去處,及攝影熱門地點。
- 戰爭古蹟研究學家高添強指出,這是亞洲現存最完整的防禦系統。
- 不 過, 溪 澗 中 亦 曾 發 現 受 保 護 的 兩 棲 類 動 物 香 港 瘰 螈。
- 由九龍水塘至金山路高點,近2公里爬升120米不算急上,一般人都可應付。
我們一行人先從港鐵荃灣站附近的兆和街乘搭82號專線小巴,到城門水塘菠蘿壩小巴總站下車,沿城門道上行,繞過城門燒烤區3號場,便到達第1個checkpoint:上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於1930年代建成,為慶祝英王喬治五世登基25周年,故被稱作「銀禧水塘」。 1960年代港府於針山以南擴建水塘,擴充部分稱為「下城門水塘」;而原來的銀禧水塘則稱作「上城門水塘」。 醉酒灣防線經常被簡化為一條延綿不斷的軍事防線,但更準確是指英軍沿九龍山脊設下的四個防禦區域,阻止敵軍從新界入侵九龍半島。 前往菠蘿壩自然教育徑:於港鐵荃灣站B1出口,越過青山公路的人行天橋並步行至兆和街,搭乘82號小巴直達城門水塘。 出門時又遇上大雨,但看過天文台的雷達圖像,知道稍後會沒雨,所以沒打算取消活動。
城門戰地遺跡徑: 金山孖指徑.盡覽360度美景
這 裏 保 存 了 不 少 本 土 的 稀 有 及 瀕 危 植 物 , 對 植 物 的 存 護 極 為 重 要 。 燒 烤 設 施銅 藍 鶲 ( 雄 性 )城 門 郊 野 公 園 在 入 口 處 設 有 資 料 告 示 板 及 指 標 , 供 遊 人 參 閱 。 水 塘 以 南 及 東 南 一 帶 近 水 壩 處 , 設 有 燒 烤 設 施 。 園 內 並 設 廁 所 、 茶 水 亭 、 避 雨 亭 、 緩 跑 徑 、 菠 蘿 壩 自 然 教 育 徑 、 觀 景 台 等 。 鉛 鑛 坳 附 近 亦 設 有 露 營 場 地 。 公 園 內 並 設 有 標 本 林 , 供 遊 客 觀 賞 各 種 植 物 。
由此為起點,東往城門、金山、畢架山、大老山、飛鵝山,終點為西貢之牛尾海。 香港保衛戰系列,上一篇(《[舊日足跡] 大潭郊遊徑 紀念香港保衛戰》) 談到,日軍1941年12月發動對香港的戰爭,並在月中登陸北角,港島隨即失守,一星期後,港府投降,香港淪陷。 起步點與上次遊馬騮山4水塘一樣,先經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然後接上山徑向金山進發。 走過早晨樂園後,上次轉往石梨貝水塘,今次直走前往金山無線電站,部份路段較陡峭,建議穿防滑鞋。 初段無甚風景,接近山頂始能於樹叢間窺見荃灣至大帽山一帶景色。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水塘半日遊行山路線 穿梭優美白千層樹林
金山一帶至今仍遺留不少戰時遺跡,當中以孖指徑北麓的城門碉堡陣地最為人熟悉。 除此以外,該地還保存了機鎗堡、軍事座標和地道等設施,部分地道更以英國倫敦街道命名,如Oxford Street、Regent Street和Shaftesbury Avenue。 在主壩回小巴站途中有一個燒烤場及公厠,這裡有一個「城門戰地遺跡徑」指示牌,你可從麥理浩徑第六段出發上山尋找城門碉堡的遺蹟,不多久便可見到「城門戰地遺跡徑」的介紹石柱,上面有QR Code,你可掃苗觀看。 有些石柱指明「已損毀的隧道」,請不要內進,以免發生危險。 上次帶大家由城門水塘出發,經主壩到針山及草山,落鉛礦凹到大埔,在主壩一覽歷史古蹟,包括城門水塘紀念碑、主壩的鐵橋、水掣房及鐘形溢流口(可參閱《遊情》3月21日的〈城門主壩上針草〉)。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戰地遺迹徑 歷史古迹遊【晴報】
「麗晶皇宮酒店」外有電話線、電報線的痕跡,相信是用作向「斯特蘭德皇宮酒店」及其他駐點溝通之用。 現時醉酒灣防線的遺跡其實不多,防線部份路段,亦被政府開發為麥徑浩徑 (大概為第四至第六段)。 此外,漁護署將城門、獅子山及馬鞍山的遺跡,分別規劃了兩條「戰地遺跡徑」。 原來當時隧道均以倫敦街道命名,例如牛津街、查寧坊等,讓士兵不會感到陌生。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水塘簡易短線遊 醉酒灣防線「速戰速決」
在砲兵觀察所內,筆者還發現有指揮部、廚房等等設施,嘗試從外面窺看通往廚房的幽暗地道,已不禁令人不寒而栗,一幕幕戰爭場面彷彿在腦海中浮現了出來。 離開觀察所後,循小徑登上孖指徑,左望針山、城門水塘及城門峽,右看則是葵涌及青衣一帶,這裡確是一個佔盡地利優勢的重要據點。 孖指徑屬金山郊野公園範圍內的一個山峰,又稱「走私嶺」,高377米,其原意為途經該山峰的路徑。 孖指徑接連城門戰地遺跡徑,該地帶是香港保衛戰時醉酒灣防線中的重要據點,稱為「城門棱堡」,現時還保留了不少戰時遺跡。 由菠蘿壩開始,途經燒烤區到麥理浩徑第六段,孖指徑山坡可見二次大戰爆發前的碉堡,再到金山路直達金山郊野公園及九龍水塘,有燒烤場及郊遊場地,公園內可見野生馬騮。 本年3月,在資深歷史老師帶領下,小太空人之友遊歷位於荃灣的城門戰地遺跡徑,親歷當年香港戰亂時的遺址。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戰地遺迹徑 歷史古迹遊
注意,踏進郊野公園範圍沿途都有機會遇上猴子,牠們三五成群,雖然十分可愛,但切勿餵飼牠們。 為方便乘車及不走回頭路,今次由金山郊野公園起步,先走之前去過的九龍水塘及孖指徑,才來到官方遺迹區。 首先到訪的是城門碉堡,它是30年代香港保衞戰時醉酒灣防綫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由隧道、觀測台及機槍堡等組成,除了頂部崩塌外,目測內裏結構似乎尚算完整。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水塘:欣賞白千層樹林,在山水間享受如畫風光
留意麥理浩徑不會登上金山山頂,只會在金山山腰而過。 城門水塘、荃灣和大帽山景色愈來愈近,抵達城門戰地遺跡徑。 標距柱M123在孖指徑(337米)山腰,麥理浩徑6段的最高點為城門梭堡一帶約280米。
城門戰地遺跡徑: * 難度及路程時間因人而異,所有資料僅供參考。
要數新界區的軍事遺蹟,不得不提由駐港英軍建於1930年代尾,防禦日軍從北面陸路侵襲九龍及港島區的一道重要屏障——醉酒灣防線。 防線全長18公里,由葵涌一帶橫跨金山、城門水塘、獅子山、大老山、飛鵝山、沙田至西貢牛尾海,以多個機槍堡、戰壕、觀測台、掩蔽體等組成,是參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防線的常用模式而建,例如馬奇諾防線。 位處大帽山和金山郊野公園之間的城門水塘,是親子登山郊遊的好去處。
城門戰地遺跡徑: 金山孖指徑:水塘x戰時碉堡
防線主要沿分隔新界和九龍之間的多座山的山脊和山峽而建,在山上建有瞭望用的偵察堡,而在較容易行軍穿越的山坳則成為防禦重點,在此建有多個防禦工事,包括地堡、戰壕、機槍陣地及炮兵觀測站等。 今天由城門水塘菠蘿壩起步,行約20分鐘到達麥理浩徑第6段;花約50分鐘行至金山郊野公園,在上山途中遇上大雨,避雨好一段時間。 城門戰地遺跡徑2025 隨後花約1小時10分鐘至石梨貝水塘,最後行經九龍水塘及九龍副水塘至大埔道乘車離開,花約50分鐘,全天行約3小時40分鐘。 漁護署在城門水塘郊野公園內的麥理浩徑,樹立新的指示牌「城門戰地遺跡徑」,穿過麥理浩徑第六段的牌坊,上山約10分鐘可看到碉堡機槍堡的遺址,再上多10 城門戰地遺跡徑2025 分鐘,碉堡的各入口清晰可見。
城門戰地遺跡徑: 金山郊野公園
親子行山 | 因新冠疫情關係,大家都被困在香港兩年多。 有媽媽在個人專頁《山系小達人﹝雞丁暟遊天下﹞》分享,近日自組行山團帶小朋友行孖指徑。 平日會在港鐵大圍站乘小巴或巴士至美田邨,沿下城門道行上來。 城門戰地遺跡徑 今天太熱,在大圍站乘的士至此,省去一段悶人的車路。 壕地形跟英國倫敦某小鎮的著名街道名方向相近,為讓英軍容易記認,故全以之命名,並將指揮總部取用英國歷史大酒店號認。
戰地遺跡徑 (獅子山及馬鞍山)
及後隨山徑稍作上落,經過一座軍座標後,便可接回衛奕信徑第六段。 循徑經過走私坳的石級走回城門水塘主壩,最後左走返回城門小巴站。 簡介顯示還有些機槍堡遺迹,但需走小徑方能於山頭中找到,因此未有探訪,建議遊人遵循官方路徑走。 城門戰地遺跡徑 而不少隧道雖然貌似完整,但部分其實已經倒塌或有崩坍危機,切勿亂進。
城門戰地遺跡徑: 醉酒灣防線
反觀當時日本軍隊,在華北勢如破竹,以超過十倍軍力南下,英軍難以扭轉劣勢。 吉澳和鴨洲位於新界東北部,之前交通不便較難前往,但自9月起有船公司開辦逢周末及假日航綫,雖然每天只有一班,但去行山已經方便得多。 吉澳常住人口不足50人,鴨洲只有3人,但兩島均有鋪得正好的行山徑,適合一家大細輕鬆前往。 這次介紹的是西灣河後山一條往郊野公園的神秘行山小徑,最適合一些生活忙碌的都市人抽少許時間散步一下,花少許時間就可以感受到城中後山的謐靜呢! 雖然說是神秘,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隱蔽,只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會才比較清楚知道。
當年日軍由深圳進攻,只有約30名士兵駐防的城門碉堡便一夜失守,令醉酒灣防綫很快便瓦解,及後連帶其他佈防均陸續失守,繼而踏入日佔時期。 最近,筆者因為要寫專欄和參與一些關於水塘設施的拍攝工作,接觸了很多相關的歷史和古蹟資訊,才驚覺到我們走過的山路上,遺留了很多珍貴的產物。 當中有幾多珍貴寶藏被埋沒在這石屎土牆背後,而我們卻寧願選擇不聞不問,或選擇匆匆走過呢? 事實上,這些東西是成就今天香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應該被我們遺忘的。 不 過, 溪 澗 中 亦 曾 發 現 受 保 護 的 兩 棲 類 動 物 香 港 瘰 螈。
透過小組活動,認識昆蟲的生命周期及保育生境的重要性。 學生更可遊覽菠蘿壩自然教育徑,欣賞郊野風光及認識各類有趣的植物。 城門碉堡中,保存得最完整的地面建築物是「炮兵觀察所」,三合土及鋼筋造成牆身,厚度為15至18吋,正面向外有一個大窗, 頂部有通風用的氣窗,經過同層的軍火庫、會議室、兩個厠所,沿著樓梯向下落三層樓,便會抵達兩個相連的廚房。
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香港保衛戰,詳情可閱讀鄺智文與蔡耀倫合著的《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Shaftesbury Avenue入口右面牆身,有一個「若林隊占領」刻字,經過數十年洗禮,仍十分清楚,要繼續好好保護。 當年興建九龍水塘時發現周圍有很多有毒的馬錢,於是在1910年代引入,由不怕馬錢毒素的馬騮吃掉果實。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碉堡遺址-2
餵飼野生動物破壞生態平衡,間接引致馬騮搶奪或襲擊人類。 城門戰地遺跡徑2025 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列明禁止餵野生動物,最高可罰款1萬港元。 遇到馬騮應變︰切勿餵飼、盡量不帶膠袋或發出膠袋聲,食物放入背囊內、不在馬騮前進食、不盯視馬騮、不向馬騮拋擲東西、不要發巨聲、不要走近和接觸馬騮。 經過一整天探索大自然與香港歷史的豐富行程,不妨以地道美食作結。
城門戰地遺跡徑: let’s go hiking
城門水塘一帶至九龍水塘沿途有很多馬騮出沒,牠們或會搶走大家手提的食物,切記不要在牠們面前進食及請勿餵飼馬騮。 草 山電 蛺 蝶城 門 一 帶 最 茂 盛 的 樹 林 , 位 於 水 塘 北 側 朝 鉛 鑛 坳 逐 漸 收 窄 的 城 門 谷 , 這 裏 堪 稱 全 港 數 一 數 二 的 優 秀 林 區 。 舊 日 的 石 牆 布 滿 青 苔 , 而 層 層 的 梯 田 則 逐 漸 隱 沒 在 野 草 間 。 村 民 曾 在 附 近 培 植 的 風 水 林 , 至 今 形 成 了 植 林 區 本 地 品 種 再 生 的 大 本 營 。 大 片 幾 乎 完 全 成 熟 的 亞 熱 帶 森 林 , 既 有 高 聳 的 樹 木 , 亦 有 半 懸 於 樹 林 中 層 的 蔓 藤 , 綠 意 盎 然 。 沿 衞 奕 信 徑 第 七 段 , 由 城 門 水 塘 主 壩 至 元 墩 下 , 輕 鬆 地 踏 着 山 徑 , 途 中 便 可 欣 賞 此 番 好 風 光 。
透過參與工作坊和參觀戶外展區「岩石學園」及香港地質公園遊客中心,讓學生認識香港的岩石和化石,藉以提升地質保育意識。 透過討論碳足跡,讓學生了解氣候變化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藉以鼓勵學生實踐低碳生活。 學生更可漫步麥理浩徑第八段,欣賞郊野風光及認識各類有趣的植物。 往石梨貝水塘有多條分岔路,記緊帶地圖或開App跟著行。 我們走的這條路會經過澗,卻沒有濕腳,但不建議在雨天行走。
城門戰地遺跡徑: 活動回顧
【香港行山路線】 之前曾遊金山四水塘,於孖指徑山腳走過,緣慳一面。 是次決定登頂,才頓覺此山頂處極為開揚,風景優美,東瞰城門水塘及山景,西眺葵涌荃灣一帶城景,能同時間感受大自然與城市的融合。 惟登孖指徑的路較隱密,部份較陡峭,全程超過9公里,上落較多,適合有經驗及體力較佳山友。 難度5級 [中級路線] 短評2018年12月8日,正是香港保衛戰爆發第77週年,故當天特意選了行走參觀位於孖指徑的城門棱堡,希望能從中加深對這場香港重要戰役的了解。 在戰壕的入口還能清楚地看見刻了街道的名字,看似簡單的街道名稱刻字,除了是守軍對家鄉的思念外,相信還存在他們面對逆境時一份堅守的信念。
由樓梯畫出發行了一段菠蘿壩自然教育徑,沿途你可看到水塘的景色,遇著風平浪靜及天朗氣清時,不難看到水平如鏡的水面及雲與山的倒影,可媲美流水嚮水塘的「天空之鏡」。 今天由下城門道起步,花約一小時行至城門隧道下方,看瀑布及小休花去半小時。 回程沿車路返回下城門道,再經樓級往美田邨約個半小時。 已行過下城門水塘數次,試過由美田邨起步,城門水塘離開;也試過像今天簡單繞一圈。 此路線有樹蔭,路況好,個人覺得在夏天走也不會辛苦。
城門戰地遺跡徑: 城門
Sunny帶我們往城門燒烤區5號場方向走,來到分岔路選取左道前行,沿路走了約10分鐘,終於來到「城門戰地遺跡徑」的入口。 一行人走上麥理浩徑第六段入口,從右邊梯級上山,經過標距柱M 124、屬於醉酒灣防線一部分的已損毁隧道及隧道通風口後,很快便來到checkpoint 2:麗晶街、舒佛畢利巷隧道出入口及露天戰壕。 戰壕連接多個以倫敦地方命名的隧道出入口,由各隧道均可通往城門碉堡的砲兵觀察所及4個機槍堡。 惟Sunny提醒,由於隧道日久失修,加上隧道或因天雨而積水淤塞,大家切勿內進。 醉酒灣防線於1936年開始興建,為了保密防衛計劃及防線的佈局,所以英軍建造防線時利用同期興建的城門水塘第三期工程作為掩飾,當時發刊的地圖也不會顯示防線的位置。 雖然在1938年因為英軍調整防務計劃,改為集中保護香港島,醉酒灣防線因此被停建,但防線的基本建築物已大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