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台,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核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此外,場內將開設極限運動用品專門店,提供租售及維修服務,並聘請區內青年,增加青年就業機會,鼓勵創意工業,培育青少年全面發展,活出精彩燦爛人生。 首間正式青少年服務單位,「博愛醫院慧妍雅集新Teen地」於天恒邨停車場大樓A翼5樓2號單位,總面積約五千五百平方呎,設有電腦室,舞蹈室及活動室,可舉辦多元化的體藝及職志課程,讓青少年盡情發揮創意。
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區)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一眾康復者提供中醫復康治療。 博愛醫院門診引入長者抑鬱普查計劃 – 悅滿計劃,為所有在博愛醫院家庭醫學診所求診的60 歲以上長者作抑鬱評估。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新界西醫院聯網統籌專員 – 梁峻醫生就有關計劃接受九份報章專訪,並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廿一日刊登。 無線電視翡翠台節目”東張西望”及新城電台亦分別於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及廿四日就有關計劃專訪梁醫生。 計畫於兩年前推出,透過特別設計問卷評估到訪家庭醫學部的長者情緒,作出跟進及轉介。 醫管局日前(25日)公布更新康復者接受中醫復康治療的要求。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本院致力為市民大眾提供專業、全面、可靠的中醫藥服務,預計本年度服務人次將超越六十萬,當中近七成病人接受醫藥優惠,切實滿足弱勢社群的需要。 醫管局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自2020年4月推出,一直為已康復出院的確診病人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復康治療,康復者可以在出院或完成隔離後6個月內接受最多10次的中醫治療(每次包括不多於5劑中藥)。 首次應診掛號人士需出示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香港公立醫院出院證明、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證明等,方可安排診症服務。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2025 博愛醫院自創立已開始提供中醫診療服務,2004年開始設立綜合中醫專科診所;2006年開辦流動醫療車服務,並於同年及2009年與醫院管理局及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營辦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2025 本中心是由博愛醫院與醫院管理局及香港浸會大學三方合作營運,以循證醫學為本,由專業顧問及資深醫師駐診,配備中醫醫療資訊系統支援,為市民提供專業優質的中醫診療服務。
- 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區)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一眾康復者提供中醫復康治療。
- 當局更設立免費「中醫諮詢服務」熱線,由註冊中醫師解答隔離人士及公眾人士有關中醫藥的相關問題,加速病後恢復。
- 本院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九日接受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訪問,並於翌日的六點半新聞播放有關片段,片段內容包括介紹早期風濕診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個案及醫生訪問等。
- 醫管局日前(25日)更新康復者接受中醫復康治療的要求,擴展至所有新冠康復者均可享醫管局10次免費中醫門診。
- 大病初癒都需要好好調理身體,更何況是2019冠狀病毒的康復者呢 ?
服務範圍遍及港九新界超過 170 個地點,博愛首創以 32 部中醫流動醫療車,諮詢及建議均由參與旅行社提供並全權負責。 為增加小數族裔居民對醫院服務的認識,本院於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九日舉辦了兩節健康講座,並設有即場翻譯,以加強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族裔參與者的認知。 講座首先由醫院行政總監李振垣醫生致歡迎辭,然後由急症部資深護師講解關於輕微受傷時要注意的事項及簡介病人約章,令參加者更了解使用公立醫院服務時應有的權利及責任,有利促進與醫療護理人員的關係及醫療護理的成效。 講座完畢後亦設有健康檢測站及健康資訊展覽,以家庭為單位的參加者均踴躍接受由醫護人員提供的健康檢查。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POH)是香港的一間地區的慈善醫院,位於元朗區的凹頭。 博愛醫院現時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李振垣醫生。 博愛醫院新大樓開幕典禮於2008年2月14日(星期四)舉行,並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為主禮嘉賓。 嘉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醫生,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先生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先生亦有出席。
亞洲電視亦於八月廿三日派員訪問本院風濕科評估中心主管-莫志超醫生及其病人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及影響。 董事局成員及博愛醫院行政總監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廿三日聯同天主教牧靈部、基督教院牧部、聖誕老人及義工到五樓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報佳音,並為病房同事和病人送上心意卡及小禮物,以答謝員工不辭勞苦地照顧病人及為病人送上關懷與祝福。 內容:此課程源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病人教育服務,讓病人掌握自我管理的法則、知識和技巧,提昇自我疾病管理的信心。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2025 除了服務廣大市民,這些診所亦是中醫學生進行臨床見習的基地,此外學院的專家學者亦利用診所提供的條件進行臨床研究,以循證醫學闡述中醫藥的療效。 如經醫護人員評估符合使用條件,可獲免費安排非緊急救護車接送,往返住所及本院。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醫院梁之潛夫人綜合中醫專科診所 ⭐⭐⭐⭐⭐
由於新界西北人口日增,為舒緩屯門醫院的壓力,博愛醫院的重建計劃於1998年10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撥款,在原址進行重建。 第一期大樓建築工程已完成並於2006年4月21日移交。 2007年剛完工的擴建工程主要是興建醫院新翼,該計劃在1998年落實,2001年動工,2007年完工。 大樓於2008年2月14日由行政長官曾蔭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等主持開幕。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07-15 – 博愛義工青年團-義工迎新及訓練
天水圍天華邨華祐樓B翼地下2-3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號 診所,博得好人緣。 在診療室裏,增添診療設備,五間綜合中醫專科診所,推動中醫藥服務發展。 作為社會企業,專業顧問,並得到社會各界和地區團體的支持和肯定。 此外,歡迎各界機構與本中心合作舉辦中醫中藥推廣活動,例如中醫健康講座,中醫體質檢查及義診服務等,詳情請與本中心職員聯絡。 為了方便長者及上班一族,車上提供中藥配方顆粒(免煎中藥)的配藥服務。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仁愛堂 – 香港中文大學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牀服務)李立業在疫情記者會表示,以往出院病人才可接受相關跟進服務,但考慮到第五波疫情,大部分病人未必有入院,現擴展至新冠康復者,即使未入院,亦可享醫管局10次免費中醫門診。 免費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只適用於曾在本地確診感染 2019 冠狀病毒病、在香港公立醫院經治療後出院或完成隔離,但仍有相關新冠病徵的合資格香港居民。 博愛醫院早於1919年成立,由元朗各鄉的鄉紳集資籌組,主要目的是為元朗墟及附近眾鄉村的村民提供醫療服務。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2025 後來香港政府資助部分原本服務鄉村地區的醫院,升格為區域性的醫院並由政府管理,博愛醫院就是其中之一,為元朗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屯門新市鎮、以及新界西和新界北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博愛醫院創立於1919年,迄今已有一百載,一直本著「博施濟眾,慈善仁愛」之精神服務市民。 此外,歡迎各界機構與本中心合作舉辦中醫中藥推廣活動,例如中醫健康講座,中醫體質檢查及義診服務,機構員工/義工中醫保健學習班等,詳情請與本中心職員聯絡。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醫院
2021年10月11日早上,警方接獲博愛醫院職員報案,一名35歲麻醉科女醫生於院內自殺身亡。 現場的手機留有遺書,提及自己今年拯救病人最終失救,因而感到自責有輕生念頭。 院方發現病人身旁發現已開封的針筒,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新界西聯網對事件感到十分難過,向其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首間社會企業「博愛Café」,為元朗及天水圍區內青年製造就業機會,旨在培訓年青專業咖啡師,投身咖啡師專業行業,提昇工作技能和就業能力,加強社會競爭力。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Café提供各類精品咖啡及特色小食,設有優閒茶座,提供免費Wi-Fi服務、悠揚音樂、各類桌上遊戲及潮流雜誌。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於農曆新年假期的服務安排
2022年12月4日,博愛醫院聯同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聯合舉辦「新冠病毒病的中醫臨床實用技術研討會」,並於於同日進行博愛醫院與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 簽署儀式由博愛醫院董事局林群主席和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任勇院長代表簽署,並獲得濟南台港澳辦的見證和支持,開啟新的合作里程。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元朗區議會轄下文康、社區服務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於二零一二年二月廿四日到訪博愛醫院。 他們分別參觀了新界西乳腺專科中心、眼科及耳鼻喉科專科門診、社區健康中心、術前檢查服務部及日間手術中心。 參觀期間,各負責人分別介紹其單位服務及設施,以加深到訪者對有關單位運作的了解。
博愛醫院社區中醫診所: 博愛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
新界西乳腺專科中心開幕典禮於2010年12月3日舉行,由香港癌症基金會創辦人及總幹事羅莎莉女士及博愛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黃帆風先生主禮。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開設共十七間中醫藥診所,當中十間為直屬,另外七間則與醫院管理局及其他非牟利機構合作。 應診方法:致電中醫診所預約,填妥及簽署登記表格,並於首次應診掛號時交予中醫診所登記處,首次應診須帶同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香港公立醫院出院證明、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證明等)。 合資格康復者可致電中醫診所預約,填妥及簽署登記表格,並於首次應診掛號時交予中醫診所登記處,首次應診須帶同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香港公立醫院出院證明、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證明等)。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