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站原計劃名為「馬頭圍站」,2010年11月,政府憲報刊登嘅沙田至中環線鐵路方案中,則繼續顯示其原稱馬頭圍站。 以其所在的馬頭圍道而得名,唯車站實際上遠離馬頭圍邨,加上鄰接嘅宋皇臺站更接近馬頭圍邨,以馬頭圍作為車站名稱並唔能達至指向作用,更被區內人士指出將會誤導乘客同公眾,引起爭議。 為配合荃灣綫通車,修正早期系統在1982年4月26日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C出口的行人隧道設四個出口,平均分佈於龍翔道兩邊路旁,皆獲港鐵編配出口編號(C1、C2、C3、C4),並悉數設有出口目的地指示牌。
- 想知哪個屋苑交通及生活配套方便,哪個將來賣得好價錢?
- 除現有鐵路線外,該圖還包括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沙中線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等尚未通車的三條新鐵路線。
- 「馬頭角十三街」,鼎鼎大名,是舊區土瓜灣的著名地帶。
- 體育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和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工程,車站主體結構於2016年12月大致完成。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興建馬頭圍站。 另外,當初建議興建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的位置,都比現時建議的偏東。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車站用途
車站名稱亦有改動,沙中線東西走廊的兩個新建車站「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分別改名為「土瓜灣站」和「宋皇臺站」,過去有意見指「馬頭圍站」位於土瓜灣街市附近,從地理角度而言應命名為「土瓜灣站」。 關注團體指,港鐵為新鐵路線車站命名時,最適宜諮詢地區居民意見去集思廣益。 以黃色為車站主要基調的宋皇臺站,位於啟德發展區西南方,毗鄰九龍城區世運道及宋王臺花園。 宋皇臺站為地底車站,設有3大主要出入口,其中B出口直達九龍城核心的南角道,巿民前往食肆、醫院、學校,以及九龍寨城公園等,十分方便。
各出口裝潢風格一致,地面亦無明確顯示站名,卻僅有C2出口之斜道屬港鐵附例適用的鐵路處所。 C1、C3、C4出口之樓梯或斜道以及穿越龍翔道下方的行人隧道均由政府管理(道路構築物編號KS7),不屬車站範圍,從隧道中之嚴禁吸煙標貼(C2出口使用港鐵標貼,其餘部份則張貼控煙辦提供之標貼)可見端倪。 彩虹站(Choi Hung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地底中途站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牛池灣村及牛池灣市政大廈地底。 馬頭圍選區前議員曾健超指出車站的連接設施不足,四個出入口都只設有上行扶手電梯而未有下行扶手電梯,並且只有A、C-D出入口才有升降機,故對長者行動不便;而B出口更要步行80多級樓梯才能到達大堂。 2018年6月12日,港鐵被揭發於車站連接月台及大堂的扶手電梯與樓梯之間的分隔牆疑未依照圖則進行,結構牆兩層鋼筋的其中一層被剪走,全幅牆身大約高20至30米,但港鐵的監工未有上報。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馬頭圍站」在土瓜灣
往荃灣乘客可於差館里(觀音街)及下鄉道(天后廟)免費乘搭本線到土瓜灣終點站,再轉車往荃灣。 綜合服務總條款私隱政策聲明綜合投資服務條款互聯網私隱政策聲明保安資訊 © 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月台幕門1996年,地鐵已開始着手研究在地底車站安裝月台幕門,並在本站中央月台加設第一代的月台幕門,於1997年完成安裝。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地鐵公司於2001年重新在此站中央路軌進行加建月台幕門的研究,其後再於2號及3號月台加建月台幕門。 2019年8月24日:有示威者陸續進入彩虹港鐵站,站內擠滿示威者。
但在2007年7月嘅運輸及房屋局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採用原來方案,分別興建本站及宋皇臺站。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本行各網點均歡迎導盲犬進入,並提供無障礙設施供有需要人士使用,包括聽覺輔助系統、鳴鐘設施;部份網點更提供升降機及斜坡通道。 2020年2月14日:彩虹站淡水冷卻塔被發現退伍軍人桿菌超標,港鐵宣佈該站車站冷氣供應需要暫停,以便安排承辦商進行全面的清潔及消毒。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街道及位置
既然一個名字的份量如此重要,港鐵又是根據什麼命定車站名? 港鐵公司回覆《01社區》查詢時,稱以名稱的代表性、車站的地理位置、地區特色、與地區的關連、歷史及社區意見等納入考慮。 港鐵正收集馬頭圍站名稱的意見,新車站正式啟用才會落實站名。 荔枝角站在長沙灣,銅鑼灣街市要在天后站出,荔枝角公園在美孚站,先不要大叫「媽呀我好亂」。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更亂的是,港鐵指「馬頭圍站」工程完成,網民看過位置圖,指「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調轉,笑言日後會出現「我住土瓜灣,你在馬頭圍站落先啱」或「我住馬頭圍村,你記得在土瓜灣站落呀」。 沙中綫九龍城段,即此站及宋皇臺站的車站及隧道土木工程合約於2012年8月1日批予「三星—新昌合營」。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月台類型
而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總經理黃智聰表示,已指示承建商鑿開涉事兩幅牆壁總約320平方米牆身,以確保符合圖則。 直到同月18日,路政署接獲港鐵通知,以公眾假期為由推遲至翌日提交,署方表示失望及不滿。 時任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表示,港鐵延遲提交報告的做法並不理想。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車站大堂
馬頭圍道在江西街一段被漆咸道北截斷,車輛不能直接往返啟明街以南的一段馬頭圍道,此段馬頭圍道南行車輛須途經浙江街才可進入馬頭圍道紅磡段,反之由該段北行須使用新柳街前往此段馬頭圍道北行。 「馬頭角十三街」,鼎鼎大名,是舊區土瓜灣的著名地帶。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十三街歷史悠久,這一帶的樓宇樓齡逾半世紀,龐大的唐樓群外表並不光鮮,但七彩顏色勝在夠特色。 樓上民居,樓下車房遍地,左右有茶記、小店,共冶一爐,湊成香港舊區獨有的味道。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小巴77M
港鐵昨日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網民「Dong Ho Leung」在現場拍攝到一張港鐵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並上傳至Facebook專頁「香港鐵路迷討論區」。 除現有鐵路線外,該圖還包括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沙中線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等尚未通車的三條新鐵路線。 圖中所見,沙中線南北走廊將命名為「南北線」,採用原有東鐵線的淺藍色為代表顏色;而沙中線東西走廊則命名「東西線」,採用原有馬鞍山線的棕色為代表顏色。 衙前塱道前的一幢戰前唐樓,於1932年起成為「大和堂蔘茸藥行」,其後更成為不少港產片取景拍攝的地方,藥行裡的老醫師離世後,亦因後繼無人而結業。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西九文化區M+】詳細交通方法,九龍站走過去,小巴,巴士路線,水上的士開了(2023.1更新)
一日後,夜晚10點幾,一名21歲喺港鐵任職電子工程學徒4年嘅青年因生活問題唔開心而跳軌,被一列往紅磡嘅列車捲入車底車死。 同年7月27號又再有人墮軌,九龍塘至沙田站服務一度暫停。 2009年5月21日,香港多份報章報導港鐵推出馬頭圍至啟德一段走綫之修訂方案,本站將改設於馬頭圍道落山道遊樂場及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對出位置。 彩虹站於首份提議香港興建地鐵的報告《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967年發表)中已建議設置,其後於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亦有提及。 須使用同一張八達通進出停車場及泊車期間乘搭港鐵或機場快綫 (輕鐵、港鐵巴士及港鐵接駁巴士除外)。 港鐵稱樓宇結構安全,但只有兩頁紙以解釋事件而未有公開土瓜灣站沉降數據,亦無正面回應傳媒揭發的沉降問題是否屬實。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街道圖
2015年9月16號,有人喺facebook「大圍聯盟」群組發表一張圖片,一名着校服嘅女學生,孭住一個同佢身高相若嘅古箏喺港鐵大圍站。 當時佢俾3個港鐵職員包圍,疑攜帶體積好大深啡色古箏盒,而被截停查問。 有網友話,事件發生喺傍晚6點幾,個女學生被指古箏太大,唔可以入月台。 之後呢張相喺網上瘋傳,網民紛紛「洗版式」抨擊港鐵處理乘客攜帶大型物件嘅條例有「雙重標準」同「執法不公」。 網民以水貨客事件作比較,指港鐵對水貨客寬容,但就唔畀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上車。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當中有唔少音樂愛好者表示「身同感受」,要求港鐵檢討現行條例。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九龍城宋皇臺站好去處
南面是以爬蟲動物為主題,設置了不同高度及類型的攀爬架、滑梯等。 而北面就以水中荷花為主題,有玩水區、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區、彈床及音樂器材如敲擊樂趣及鼓等,完全就是小朋友的歡樂天地! 不過,目前因疫情關係,涉及水與沙的游樂設施暫停開放。 位於海旁的海心公園,原本是海中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座海心廟,後來政府在土瓜灣沿海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就將海心廟移至現在的海心公園,並保留大部分原有的自然景觀。 這裏能欣賞到一望無際的海景,亦是欣賞日落美景的好地方之一~其中,最推薦欣賞日落的位置之一,就是走過九曲橋才能到達的海心亭,坐在這裏吹著海風,感覺超正! 另外,公園內著名的「魚尾石」,不少人都慕名而來睇下這塊奇石。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大廈資料:環凱廣場
佛光街體育館位於何文田牧愛街18號(毗鄰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90年12月啟用。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2025 相傳南宋末代皇帝趙昰和他的弟弟趙昺為逃避元軍追殺,曾躲藏於九龍城的山丘上。 趙昰死後,當地村民在他避難的山丘上取了一塊巨石,將其做成了名為「宋王臺」的紀念碑。 1943年1月9日,日本人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爆破炸毀了整塊巨岩。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戰後工人在機場客運大樓附近的殘石中,切割出現今的宋王臺石碑。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巴士
上層月台為上行綫(往屯門)月台,設置三條扶手電梯與四條樓梯連接大堂;底層月台則為下行綫(往烏溪沙方向),設有兩條直接連貫大堂而不停上層月台的扶手電梯,並以一條扶手電梯和四條樓梯連接上層月台。 土瓜灣站採用側式疊式月台設計,兩個月台分置於上下兩層。 在港鐵網絡之中,側式疊式月台於港島綫以外相當罕見,另一個港島綫以外的疊式側式月台車站為青衣站,港鐵宣稱如此設計是由於車站所在地的地下空間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站後,將由原屯馬綫一期(馬鞍山綫)所採用的右上左落,回復成原西鐵綫的左上右落。 此站月台牆身的搪瓷板及大堂的「智能客務中心」外圍貼紙印有由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是首批不在原地鐵系統上印有由他書寫的書法字的車站。 區氏將土瓜灣站名寫成「圡瓜湾」,其中「土」字多出一點,是跟從古字的寫法,並稱有助彌補字的平衡。
此外,車站興建時發現的宋元時代古井文物,站方已暫時妥為封存,並計劃會原址重置,乘客日後將可在車站大堂仰觀古井底部。 設施方面,宋皇臺站大堂將設有智能客務中心及設多個輕觸式屏幕,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車站付費區內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而新車站更會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在2010年11月刊登憲報的沙田至中環綫鐵路方案中,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是沙中綫九龍城段其中兩個車站,預計於2019年完工。 港鐵較早前建議須因應建造車站出入口而永久封閉的江蘇街,經聽取地區意見後,港鐵在詳細設計階段中修改了出入口設計,保留了一條行車綫,以便車輛由靠背壟道經江蘇街進入馬頭圍道,將工程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車站其中一組通風井設於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內;另一組位於炮仗街/落山道的通風井,經公眾諮詢後,港鐵已將其遷移至較遠離牧愛小學的土瓜灣市政大廈遊樂場內。
「保衞香港名字」版主張嘉麟研究香港地方多年,指完全不明白港鐵邏輯,以前馬頭圍道的終點為九龍城,因應馬頭圍邨的落成,馬頭圍道才改短。 道路會轉變,不應作車站名,他稱:「馬頭圍道並非整條路都在馬頭圍,如彌敦道、大埔道,怎可以使用條狀(道路)的邏輯去套用在一點(車站)的位置呢?」而「馬頭圍站」位於土瓜灣的核心,改為「馬頭圍站」使人更不解。 土瓜灣馬頭圍道沿途有兩大新盤,分別為已截止申請的政府首置盤煥然懿居,及由恒基發展的新盤啟岸。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彩虹站
兩個月後的12月13日,因應馬頭圍道站位重置第三階段實施,往大埔區及沙田區的路線加停此站。 :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6個轉線站為大圍、鑽石山、何文田、紅磡、南昌及美孚站,分別接駁至東鐵線、觀塘線、東涌線及荃灣線。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2025 位於紅磡寶其利街,隱藏於街市及燒味檔之中的寶石戲院,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曾是1970年代該區最大的電影院!
土瓜灣街市地鐵出口: 巴士站位數目
同時亦因這種香港獨有的舊式建築群設計,吸引不少港產片及荷李活電影在這裡取景拍攝。 由樓盤步行至聖公會牧愛小學對出之預定土瓜灣站出口,最快約3分鐘,亦不需要橫過馬路。 2019年8月5號三罷行動,大量戴口罩嘅市民喺朝早返工時間阻住列車閂門,引起部分無參與罷工市民不滿。 其後列車未開出,唔少人坐喺車廂地面等候,亦有人喺月台舉牌。 2015年9月29號,有網民發現大圍站月台見到有懷疑視障人士擺著一支杖求助,高叫「都冇人嚟幫我嘅」,其後先有一名女職員問係咪要搭車。 不過女職員入去月台室之後,一名男職員話呢支杖需要短過130厘米先最好,之後就擺出軟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