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祭拜統領萬姓幽靈的普渡真君(尊稱為「普渡公」),並焚燒四色金紙。 許多抽菸者,還會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雲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 一般普度法會,只透過招魂幡招引亡魂,但是地府冥王、城隍和酆都,都不會讓受罰的亡魂隨意出入陰間,以至於拔度的亡魂未能到場。 因此,台中廣天宮所舉辦的超拔法會,根據《道藏》古禮,恭請地官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調派神虎何喬二元帥(陽神大聖何昌、陰神大聖喬荀),前往陰陽兩界找尋指定亡魂,並手持如通行令的「攝召關文」,通知陰陽兩界各路關兵將放行,讓亡魂能確實到達蘭場安奉。 陽世報恩人及功德主參加中元超拔法會,都是發自對於亡魂的慈悲心與孝心,台中廣天宮財神爺感受到眾人的祈求,在法會蘭場的佈置上,無不悉心考究,不僅把多數人印象中陰森的法會現場,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還為所有受拔薦亡魂設置安奉牌位,以表對亡魂的謹慎與尊敬。
當亡魂有機會回到陽世,藉此機會享用一頓山珍海味外,更希望能夠被赦罪、超拔。 一般人農曆七月在家開設普桌祭拜,只有山珍海味供奉的「普」品,並沒有神明來「度」化,而亡魂依舊要繼續為自己所犯下的罪受苦。 中元普渡 |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節是一個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 但他們未必會到場觀看,導致該排座位經常空置,很多人就誤以為是留給「好兄弟」(鬼魂)的。
中元普渡法會: 臺灣中元法會
今日台灣東北角的頭城與西南隅的恆春、香港潮汕社群舉辦的盂蘭勝會依然有此儀式。 佛教有《八十八佛寶懺》、《梁皇寶懺》、《慈悲藥師寶懺》、《大乘金剛寶懺》、《慈悲三昧水懺》、《慈悲懺首》,最為主是《燄口施食要集》和《地藏菩薩本願經》。 道教有《太乙天尊接引浮生法事》、《呂祖懺》、《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
地藏法會:記載於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裡,地藏菩薩為救濟地獄眾生而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由於一般也認為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應化中國的涅槃日,因而七月也有地藏法會。 二、五方巡察使:擁有可在中元法會期間,夜審亡魂冤情的權力,讓亡魂可以在財神爺做主之下,重新審理,化解冤情,使亡魂早脫苦海。 適逢社區代天府8月21日舉辦法會的儀式,特別記錄法會過程並採訪宮主林敬三先生與專職誦經團念經文的師姐,在此特別感恩他們。 《2023德格版大藏經普渡大法會》即將報名截止。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法會的意義、由來 結合佛道兩教的思想儀式
斗燈又稱元神燈,相應於天上星斗,代表各信眾的元神,有趨吉避凶的功能。 一般在米斗內置白米(大地生生不息)、涼傘(蒼天作育萬物)、銅鏡(照妖)、寶劍(誅妖)、剪刀(翦除怪物)、尺(測量)、秤(權衡)、油燈(光明)、銅錢(富貴)等法器,希望祈福避邪。 中元普渡法會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的供品會插上彩色三角形紙旗,是為「普渡旗」,該旗以印刷印上「慶讚中元」、「一心誠敬」、「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公)」、「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也會寫上信士姓名、地址。
- 而基隆以老大公廟為主;「南恆春、北頭城」則為農曆七月臺灣搶孤文化的兩大文化觀光勝地。
- 經由多場法會修法加持,並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親自以不共密法加持,將密法殊勝加持於米中。
- 以高大的青竹上懸掛燈火及旗幟,晝夜升降,以便邀請眾神來監管法會,也是邀請放禁在外的眾家好兄弟共享法會的成果。
- 觀音山秉持佛陀教敕舉辦普施,得以報效祖先恩德、懺悔償還業債。
-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
神功戲是傳統戲曲,依照舉辦族群的不同而演出不同的地方戲種,如潮汕人舉辦的盂蘭勝會演出潮劇、廣府人舉辦的演出粵劇、海陸豐人舉辦的演出白字戲,閩南泉漳人舉辦的演出歌仔戲等。 盂蘭盆會的神功戲開始時會先演一些「例戲」(扮仙戲)如跳加官、張仙送子、八仙賀壽、福祿壽三仙會等寓意吉祥喜慶的戲齣,然後才演出正式劇目。 在閩南式中元普渡中,祭祀講經既畢,或請道士、藝師扮演驅魔真君鍾馗,是謂「跳鍾馗」。
中元普渡法會: 廟宇的普渡法會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為地官大帝的聖誕,由於祂掌管赦免亡魂罪過的權力,因此這天也被稱為「赦罪日」。 中元普渡法會2025 普度的用意在於超拔度化「有主亡魂」與「無主孤魂」,赦免其累世過錯,早日脫離苦海、投胎轉世或昇天得道,而透過此儀式讓亡魂可以沾領法會功德,也能讓陽世的報恩人及功德主累積福報,趨吉避凶、平安順利。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普渡主要有道觀和佛寺舉辦,信眾會為父母奉齋,又有放生等儀式。
而七月十五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若被選中,則永世難以超脫。 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期望地官赦罪,有普度之意。 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 閩南人地區在中元節有一特別儀式,稱為「搶孤」,將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將柱子塗滿油脂,令眾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勝。 中元普渡法會2025 不過這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時有傷亡,在清領時期,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
中元普渡法會: 道教中元法會
觀音山所舉辦之普度法會涵蓋佛法的所有功德利益,實為殊勝難得。 普渡完畢,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山神、土地神、護法神等眾神功德圓滿,寒林院、同歸所好兄弟也該回返陰曹,所以焚大量紙錢、冥鏹,號稱「金山」、「銀山」,送神返回天庭與地府。 法師開壇,爐主與執事人員朗誦疏文,向天地稟告普渡之意,並且發表,邀請三界神祇入壇監醮。 通知鬼神本地即將展開中元普渡法會,更請普渡公監管道場,不讓惡鬼凶神在此處擾亂作祟。 以高大的青竹上懸掛燈火及旗幟,晝夜升降,以便邀請眾神來監管法會,也是邀請放禁在外的眾家好兄弟共享法會的成果。 燈篙上以金紙包覆,上貼符咒,也有人以紙紮護法神守衛之。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普渡 慶讚中元
上午八時起,特聘 清微道宗高功法師 延道崇修「玄冥普渡大齋」, 同時啟建超拔法會,普渡祖玄、冤親債主、嬰靈、三塗五苦、無主幽靈。 為亡者解脫輪迴,為生者化解冤結,累德積功,消災植福。 中元普渡法會2025 在香港潮汕人盂蘭勝會中,這程序包括「發關」和「啟請」儀式。 「發關」儀式是化紙紮白馬到陰間,這是送出關文,表示 「值符使者」 接引孤魂。 「啟請」 儀式則是恭迎佛、菩薩、諸神來壇中希望承佛、菩薩、諸神的加持,孤魂能夠聞佛法。
中元普渡法會: 盂蘭盆會
總共為期五天的法會,除了由漢傳顯教60位僧眾修持《地藏菩薩本願經》,且接連五天由藏傳密教喇嘛誦持大藏經,合計共1057部經典。 中元普渡法會2025 中元普渡法會2025 不論是對佛法尊崇者,或對不一樣的普渡法會有興趣者,甚至是對西藏文化感興趣者,都適合親臨現場參與及觀摩。 中元普渡法會 此外,法會最後一日更有由西藏高僧們進行的金剛舞表演,金剛舞能降伏內心貪嗔癡慢疑,使人回歸到正能量滿盈狀態,這不僅是文化藝術的體現,更將帶來殊勝能量的祝福,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觀賞。
中元普渡法會: 七月法會-豎燈篙
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各地不同,如:《三元滅罪水懺》意義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請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賜福寶懺》是為先人求取冥福;廣東一帶則有《呂祖無極寶懺》,是全真道儀式,藉由度人無數的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威力,廣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臺灣今日由於商業社會,幾乎皆以罐頭、泡麵、零食、白米等能久貯之物為主,而牲禮、五味碗也愈來愈少見。 也有人認為「中元節」根本就是「中元劫」,是劫了無辜動物的生命,所以有不少人以素肉或以其他植物製品代替肉類。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普渡 – 冤親債主
雖然兩者起源不同,但都具有生者藉由宗教的法會,表達敬天法祖,普渡眾生離苦的意義,也有感念七世父母的義涵;所以,台灣的中元節除各佛寺、宮廟舉辦普渡法會之外,家家戶戶也有拜祖先的習俗。 根據民間信仰,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陰間開放的時刻,亡靈有機會暫時回到人間,與親人團聚。 為了讓這些亡靈得到安撫,人們會舉辦中元普渡法會,將食物、金錢等供品供奉給他們,以解除他們的冤屈,使他們安心歸去。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普渡 – 地基主
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三寶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佛像放置高台,貼出榜文,硃筆簽押,昭告鬼神共來聽經聞法,領受功德,享得冥福,脫離惡道。 民眾設置各樣供品,祭祀往來的孤魂,使眾家好兄弟共襄盛舉,獲得飽餐。 在中元普渡中,全台有六大中元祭,分別為「雞籠中元祭」、「宜蘭頭城搶孤」、「竹塹中元城隍祭」、「虎尾中元文化祭」、「民雄大士爺文化祭」和「恆春搶孤」,其中號稱「北基隆,南虎尾」這兩地最為熱鬧盛大。 中元普渡法會 雲林縣虎尾鎮有分為東、西、南、北、中、德興、福德等七區域進行普渡。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節普渡法會
放水燈儀式見於華人、日本本土及朝鮮半島的盂蘭盆會,是祭水幽儀式的一種。 中元普渡法會 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迎接到來的亡魂,幫亡魂照路,邀來同享香火,號稱「水燈」。 水燈的形狀依地區和族群不同而有變化,有簡單以紙糊成可浮在水面的形狀,也有製成蓮花形,還有以紙糊如宮殿形者,中有蠟油點火。 台灣的水燈內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字樣,並寫上自己的姓名,讓好兄弟(對孤魂的敬稱)知曉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寫在燈上而不用旗者。 閩南人、海陸豐人的盂蘭勝會送大士後有一特別儀式,稱為「搶孤」。
中元普渡法會: 農曆七月「鬼門開」 中元普渡的由來與目的
燈篙的高度,亦即招引範圍的廣度,如燈篙豎立過高,祭品不足,則會引發好兄弟不滿甚至作祟,一般以十二尺(約360公分)為限。 中元普渡法會2025 台灣民間信仰認為燈篙是請神招鬼最重要器物,大部分普度及法會都視豎燈篙為最重要起始科儀。 中元普渡法會 燈篙需在普度或法會正式進行前數天便先豎立完成。 中元普渡法會2025 【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根據道藏記載,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居住於「東極宮」,職掌超拔所有亡魂並度往東方,所有道教陰科法會,也必會恭請太乙救苦天尊到場度化亡魂。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普渡 – 嬰靈
道教中元普渡法會通常在道觀或廟宇中舉行,由道士主持儀式,並進行祈禱、燒香、燒紙錢等儀式。 人們會準備各種豐盛供品,如水果、糕點、餅乾、糖果、三牲四果等,供奉給亡靈,以示敬意和孝順。 【在佛教中】 中元普渡被稱為盂蘭盆會,寓意為盆中蓮花,象徵著亡靈從苦難中得到解脫。
中元普渡法會: 中元普渡癸卯年祈安普渡法會個項目~已截止登記~感謝各位善信對本宮的護持~明年再會~👉 尚未來得及報名者,請親洽本宮服務台現場報名👈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2]。 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中元普渡法會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3][4],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祭祀講經既畢,或請道士、藝師扮演驅魔真君鍾馗,是謂「跳鍾馗」。
中元普渡法會: 台灣中元法會
佛教認為中元期間的亡靈受苦,需要被超度以獲得解脫和平靜。 盂蘭盆會通常在寺廟或僧院舉行,由僧侶主持,並進行誦經、供養、放生等儀式。 中元普渡法會2025 供品包括食物、水果、素食和蓮花,象徵清淨和解脫。 雖然在儀式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道教和佛教都將中元普渡視為一種利益亡靈和修行的機會。
中元普渡法會: 七月必備小物
何謂度化超拔,恭請地官大帝赦免陰 陽兩界所有亡魂所犯之罪,並恭請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度化超拔所有亡魂,幫助祂們脫離苦海,早日昇天得道或是投胎轉世。 經由多場法會修法加持,並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親自以不共密法加持,將密法殊勝加持於米中。 有福報食用「佛王米」者,皆深結佛緣、身心清淨、招感健康長壽、善緣、招財、事業、智慧諸事平安吉祥,是非常珍貴之物。
觀音山秉持佛陀教敕舉辦普施,得以報效祖先恩德、懺悔償還業債。 陽世人誠心懺悔,彌補過去所犯過錯或免其亡者冥界苦難,藉由超渡法會得以安撫、脫化轉昇,使陽世人運勢提升,事事順心。 搭設好主普壇,設有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山神、土地神、護法神眾、大士山、寒林院(或作翰林院,供應官吏、士紳與陣亡將士休憩之處)、同歸所(供應一般的孤魂休憩之處),皆為紙紮。
近年一些寺院如京畿道富川市的釋王寺每年都會舉行「百中敬老盛會」,邀請老人參加,有午餐招待和表演、免費照相等。 首爾江南區的奉恩寺則有「生命解放」活動,在大雄殿演出踏路、靈山齋、六法供養、合唱、舞蹈、京畿民歌以及道場雜耍等節目,祀願一年來因各種天災人禍去世的靈魂極樂往生。 當地佛教界希望讓盂蘭節發展爲助人爲樂的節日以及與塵世鄰里共慶的活動[10]。
中元普渡法會: 活動專區
一種是將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在柱上塗滿油脂,令眾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勝。 另一種則是將供品放於呈圓錐體的棚架上,人們爭相搶祭品,認為這樣可以得到祝福。 不過這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時有傷亡,在台灣清治時期,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 今日台灣東北角的頭城與西南隅的恆春、香港海陸豐社群舉辦的盂蘭勝會依然有此儀式。 中元普渡法會2025 該經典中描述了陰間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開放的情景,並提到人們應該超度亡靈以緩解他們的苦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元節成為了一個傳統節日,並與道教的中元普渡法會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