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至1972年間,灣仔北填海及興建海底隧道入口工程時,海堤兩側均有填海,奇力島繼而發展成現在的模樣。 在銅鑼灣變成特式街市的構想成真之前,食環署的當務之急應是處理積累多年的「死場」問題,重新審視現時多少街市檔口遭到濫用,點算現時本港能出租的舖位數目,加快向有興趣營商的市民租出舖位,並要以更公平的形式分配不同街市檔位。 食環署不能再讓可以成為青年創業起點的舖位無端丟空,甚至淪為其他街市壟斷者的貨倉。 團體以灣仔燈籠洲街市旁邊的店舖單位平均呎租130元作為參考,指出即使政府是以市價四成租出舖位,政府每年已能收到近127萬,而燈籠洲街市自2010年起關閉一樓全層至今,近逾10年政府共計已少收了以千萬元計的收益。 同時間,幢嘢無咩花巧嘅裝飾,望落去簡約又實用,同當時工務局一系列嘅現代主義建築同出一轍。
撐基層墟市聯盟張延認為,食環署除了應重新開放招租街市檔位外,亦可開放空置檔位予團體舉辦活動,例如墟市或假日市集,讓基層可透過售賣自家製物品幫補家計。 他亦建議政府改劃檔位用途,例如用作社區廚房或食物加工場,「今年1月我哋曾經申請喺燈籠洲街市搞短期墟市活動,但被食環署拒絕」。 他認為長遠而言,食環署應與區議會商討如何活用空置檔位,而非任由它們長期丟空。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姚靈音指,由2016年起,全港公眾街市檔位空置率5年內不斷上升,其中元朗同益街市的空置率高達60%。 燈籠洲街市 姚批評政府自2018年起,一直以預留空置檔位予受街市現代化翻新工程影響的檔戶為名,凍結檔位,而翻新工程影響的檔戶只能安置於同區街市,不能跨區,但同時有八區不受翻新工程影響的街市檔位亦被凍結,認為當局政策矛盾。
燈籠洲街市: 建築師
她看昔日報道與建築界評語,對上海現代建築不乏讚賞,市政局主席杜德更在到訪當地後,促工務司署在重建中環街市時向上海參考。 燈籠洲街市 「當時上海街市是怎樣的呢?我搵極都搵唔到,發現內地不是叫作街市,而是菜場或市場,便找到了。」這是她為何會察覺香港人無論室內室外都叫「街市」的特別之處。 找出上海公共租界1930至1935年間興建的5座街市,對比之下,就會見到福州路菜場、小沙渡路菜場與中環街市擁有相似設計。 0 年代是香港建築的黃金時代,中西風格並存,百花齊放,很大原因與當時的政府工務局對香港的公共建設持相當開放的態度有關,當時工務局的建築師對於建築所用的物料、工藝和設計非常講究,希望透過設計各式各樣的公共建築作品,去展現當時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主義建築。
本港公眾街市的管理粗疏,2018年已遭申訴專員公署作主動調查,但是三年過去,租務管理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多個舖位持續丟空,甚至有整層街市關閉逾十年。 負責管理街市租務的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既是浪費公帑,亦無視市民對舖位的熱切需求。 燈籠洲街市 為增添趣味及與社區的聯繫,在活動舉行前的一個月內,PMQ還邀請市民參與「街坊街里手繪燈籠」工作坊,為這些即將被掛起點亮的月餅造型燈籠,繪畫節日回憶和社區故事,有興趣者別錯過了。 沒有了大澳的迷人花燈景色,今個中秋仍有不少賞燈好去處,像PMQ、中環街市及旺角T.O.P今年都有潮爆主題花燈活動應節。
燈籠洲街市: 燈籠洲街市
後來不少現代主義公共建築散落在香港各區,例如 1957 和 1959 年分期落成的前中區政府合署、 1962 燈籠洲街市 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以及 1976 年落成的第四代香港郵政總局等等。 訪問當天身處的燈籠洲街市,前身為掃桿埔街市,就是《街市條例》制定後興建的10個街市之一。 年代相當久遠,徐頌雯說研究其中一個困難之處是缺乏照片印證建築面貌,但從地圖、文字紀錄等可知當時至少有3種不同類型的街市,包括幾座建築組成的建築群、室內街市、開放式街市,如1858年重建的中環街市就是幾座長條形及金字頂的房屋平排而成;灣仔街市則是一幢鋪了瓦頂的室內街市;筲箕灣街市則沒有外牆、由方柱支撐屋頂,設30張枱。 「如果我們信政府的文件,由建第一個街市時他們已很強調收租要平,只想維到皮,市民能以相宜價格買到食物,此後管理方式不斷轉變,想解決各種問題。」她提及因衛生問題將露天市集搬入有蓋場地的做法,英國19世紀已開始出現。 在香港建街市對殖民地政府有幾個重要作用,除了想搬走街邊檔不要阻路影響城市建設,亦為監管食物安全及價格。
- 街市入面有156個劃妥界線嘅小攤位留俾持牌流動小販,另外有啲固定嘅就俾賣雞鴨肉類等,而出面都有唔少排檔圍住。
- 在銅鑼灣變成特式街市的構想成真之前,食環署的當務之急應是處理積累多年的「死場」問題,重新審視現時多少街市檔口遭到濫用,點算現時本港能出租的舖位數目,加快向有興趣營商的市民租出舖位,並要以更公平的形式分配不同街市檔位。
- 不過最貼近民生的事,引發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政府曾實行餉碼制度,將街市交給華人承包,卻造成壟斷局面,承包商人出租枱位只益親戚、任由檔主在街市居住睡覺,群毆、盜竊等亂象時有發生,於是1858年政府又推《街市條例》收回營運權力,也設立更多公眾街市應付人口增加。
- 她想寫出建築演化的脈絡,也由此勾出城市發展的脈絡,把資料羅列清楚,亦是盼幫助後來者繼續研究。
- 1991年香港遊艇會進行改建工程時,在其地底發現了一個盛載了2000多枚隋、唐及宋代錢幣的陶罐,顯示早於1000年前已有商船漁戶停居該島。
- 團體批評,食物環境衞生署未有採取適當改善措施,浪費公共資源及公帑,促該署重新開放招租檔位,或供團體舉辦社區市集等活動。
一九九一年,香港遊艇會改建,地底發現個陶罐,裝咗二千幾個隋、唐同理宋代錢幣,顯示過千年前,就有商船漁戶,停居島上,而家島冇人住。 由於好多舖位都吉咗,食環署決定1樓攤檔搬嗮落地下繼續做生意,咁1樓喺2010年開始空置到而家,所以有人就提議變成熟食中心,或者低啲價錢租出去畀人創業。
燈籠洲街市: 歷史
灣仔燈籠洲街市位處於銅鑼灣渣甸街,與銅鑼灣站只相距約數分鐘路程,到處商廈店舖林立、人流密集,可謂是港島區內的一處黃金地段,其空置率之高與當區的營商環境難言相符。 而同樣的街市「死場」情況,也不是燈籠洲街市獨有,其中元朗同益街市的空置率高達60%,榮芳街街市、流浮山街市空置率亦分別近三成。 燈籠洲街市 相反即使香港面臨疫情,世邦魏理仕發表的最新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數據指出,現時核心區的工商舖空置率亦只是17.8%。 街市舖位租金普遍低於同區其他舖位,但部分街市的空置率反而高於工商舖,食環署在租務管理上的問題實在值得反思。
燈籠洲街市: 建築設計
不過最貼近民生的事,引發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政府曾實行餉碼制度,將街市交給華人承包,卻造成壟斷局面,承包商人出租枱位只益親戚、任由檔主在街市居住睡覺,群毆、盜竊等亂象時有發生,於是1858年政府又推《街市條例》收回營運權力,也設立更多公眾街市應付人口增加。 燈籠洲街市 現代主義建築有便利城市人的日常生活的設計理念,但亦由於簡約、務實的外觀,讓我們容易在日常繁忙生活中忽略它們的存在,也忽略了它們其實也同時影響着一座城市的美學和質感。 一些街市的公共建設都帶有建築師採用現代主義的設計痕跡,於 1964 年建成的燈籠州街市便是其中鮮為人知的一例。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及撐基層墟市聯盟,於今年3至4月間,透過網上問卷訪問133人,發現86%受訪者有興趣租用街市檔位,主要認為街市租金成本較低,以及人流較多,有助帶動生意暢旺。 另外,有近90%受訪者認為政府可以短期租約方式,讓有意創業人士申請空置檔位。 位於中環的PMQ 元創方,今年中秋期間將帶來「方圓百里 點聚元創方」,焦點活動便是由9月3日至12日期間,點亮逾 300 盞月餅造型及街市紅燈罩造型紙燈籠。
燈籠洲街市: 燈籠洲
而家起咗香港遊艇會、香港警官俱樂部同理香港海底隧道港島入口。 一九五五年銅鑼灣避風塘嗰陣,已經有海堤由波斯富街駁去島度。 一九六三年,燈籠洲對岸香港島,起咗燈籠洲街市,喺渣甸坊度。
燈籠洲街市: 銅鑼灣渣甸街 59 號
1883年潔淨局成立後,中環街市再重建,「那時的街市設計者有畀心機去想每個檔的分別,如菜檔設很多層架放菜、肉檔就有鐵杆掛肉」,還為魚檔加水缸、增設為家禽去毛的房間。 香港亦開始引入多層街市,包括北便上環街市、南便上環街市(後改建為上環市政大廈)。 燈籠洲街市2025 要推介幾座現存的建築讓大家了解街市建築發展史的話,徐頌雯精選西港城、中環街市、灣仔街市及油麻地街市。 西港城就是昔日的北便上環街市,「西式古典建築只剩下這一幢」,對稱設計、外牆以廣州紅磚砌成、以紅白塑造對比強烈的外觀等。 知道了街市蘊含的實用設計、精巧功夫,亦會理解到政府並沒有當街市只是個買菜的地方,而是視為重要的公共建築。 如果這邊看古典味濃的西港城,轉頭就去看1937建成的灣仔街市,就會立即明白有多摩登。
燈籠洲街市: 燈籠洲街市評論
例如寶湖道街市便有不少買花、改衣的店舖,甚至曾有書店在街市開張。 燈籠洲街市位處核心位置,若然食環署有心,定可讓置舖位重返市場,這對食環署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問題。 若然在銅鑼灣市中心能有一個充滿特色商品的街市,不論是對創業者、藝術家、抑或只是假日遊樂的市民而言,都會是一件美事。 一九六九年,因為起香港海底隧道港島入口填海工程,燈籠洲沒入香港島。
燈籠洲街市: 中環街巿
基於減低經營成本、方便管理等眾多實際考量,近年政府都將新式街市都與屋邨商場一起捆綁經營,設計佈局愈趨千篇一律,上年紀五、六十年代般擁有鮮明建築風格的公共建築已漸漸少見。 新公共建築設計趨於雷同,保育舊建築又面對甚麼難題呢? 香港土地吋金尺土人所皆知,隨著時移勢易,50 至 60 年代的建築物開始老舊,不少本身具現代主義特色的建築物 (如前中區政府合署) 燈籠洲街市 都逃不過拆遷的命運或重建作其他用途。 燈籠洲街市2025 燈籠州街市正正位於銅鑼灣最為繁忙的核心地段,雖然暫時未被清拆,但當局既沒有向公眾推廣燈籠州街市本身的建築設計意義,街市內又只得攤檔寥寥,空置率之高,令民間不同持份者一直有改建甚至拆除燈籠州街市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