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洲除咗有岩石和連島沙洲睇之外,仲有貝殼灘和石英,整個灘岸聚集好多細顆石粒和貝殼,好多石粒都係靠海水的推動力運送到岸邊堆積,去這個地方的朋友要小心D行。 途中可見到像肥牛肉一樣的沙岩,以及奇形怪狀的岩石,擁有超過2.8億年歷史,另外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令人驚歎大自然的奧妙。 下車後沿斜路進入三門仔新村,一直走便到了三門仔碼頭旁的公廁。 左邊會有通往馬屎洲地質公園和大埔地質教育中心的路牌,前行幾分鐘會到達地質教育中心。
- 60年代初期,政府為了解決水荒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當時位置正是三門仔舊村,村民因而遷往鹽田仔,成立新村。
- 在鹽田仔的山嶺上,可眺望馬屎洲及連接的沙堤,踏進沙堤上將面向八仙嶺,背對馬鞍山。
- 潮汐漲退與萬有引力有關,潮漲時海水會淹沒部分馬屎洲沙灘表面,所以在潮漲不適宜走過馬屎洲沙灘。
- 切勿把手伸進水裡,垃圾也不要扔進海裡,以免影響馬屎洲生態。
- 只要一直沿着海岸線走,便能到達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終點。
- 三門仔馬屎洲面積雖小,但擁有數個具科學價值的地質層,見證香港一個個重要的地質時代。
涼亭右側的沙灘是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起點,沿岸設有傳意牌和路標帶領你走到終點,回程時可沿路折返。 由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約20分鐘,舊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都有站上車。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土木工程拓展署七月三十一日公布,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已經開通。
馬屎洲: 馬屎洲好玩嗎?
馬屎洲雖因島形似馬屎而得名,但它的地質及科學價值絕對是世界級珍貴。 通過連島沙洲前往馬屎洲的右邊,便是自然教育徑的方向。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位於小島東南邊,全長1.5公里,其中的沉積岩可追溯至2億8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部分呈斷層和褶皺構造。 馬屎洲 在山上可清晰遙望壯麗的馬鞍山、八仙嶺、慈山寺,兩旁為船灣海及吐露港,海中心分別可見羊洲及丫洲。
南面遠眺馬鞍山、丫洲及白石角一帶,又是絕然不同的人造風貎。 部分路段需沿岸邊行走,岸邊岩石比較濕滑,要注意安全。 三門仔 附近有一個公眾泊車位,就在聯益碼頭旁邊,但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要注意,由於前往聯益碼頭需落斜路,斜路亦較窄,附近亦多車,掉頭泊車都要很謹慎。 涌背營地環境寧靜怡人,而且鄰近八仙嶺、新娘潭及船灣淡水湖,讓城市人在大自然的擁抱下好好放鬆。 露營場地內設有廁所、晾衫架及大型燒烤場,只須自攜露營用品,從未接觸露營的你們也能初嘗露營的樂趣。
馬屎洲: 鹽田仔一日遊.山系潮人探秘之旅
馬屎洲地質公園 位處馬屎洲內,是香港交通最方便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馬屎洲地質 除了包否了不同的馬屎洲岩石 外,馬屎洲生態 也非常多樣化,適合各年齡層到马屎洲行山 及進行戶外考察 (Field Trip)。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馬屎洲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強烈建議大家在東南邊的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參觀過後原路折返,或留意海上艇家的付費街渡服務,以返回三門仔新村。
夕陽西下,金光灑落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適合遊客到訪「打卡」留念。 山路有一定起伏,但一路都有人工階梯,且有樹蔭遮蔽,不算太難走。 不過山間村莊裡先人的墓地相當密集,有一種不是從林間穿行而是在墓地中穿行的錯覺。 從自己的日常中跳出來,去打擾了別人的日常,這就是旅遊的本質吧。 沿路看到了一兩次這種五彩經幡,不知道是不是藏傳佛教相關。 馬屎洲 三門仔總站可以看到一座綠頂的涼亭和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三門仔堂。
馬屎洲: 三門仔
未幾便在三門仔尾部來到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可在此看有關岩石資訊才前往馬屎洲,但注意本月仍在進行翻新工程,下月才復開放。 三門仔與馬屎洲之間以一小山崗及「連島沙洲」連接起來,潮漲時沙洲便被掩路,大家可到政府網站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才決定前往時間,以本月來說建議於下午4時前完成並回程。 ▲三門仔及鹽田仔之間經歷好多年的時間,透過自然生態系統把兩個島連接起來,形成今日的連島沙洲。 如果想登上馬屎洲,就要事先check定潮退時間,大家可以睇政府網站去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決定前往時間。 呢個潮退先出現連島沙洲,令遊人輕易到達馬屎洲地質公園。
- 過了三門仔牌坊後,有個小小的「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當中一角布置成漁船上般,把昔日的艇家生活呈現眼前。
- 由於擁有不同的古老岩石及獨特的生態環境,於99年4月被列為特別地區而受到保護。
- 途中可見到像肥牛肉一樣的沙岩,以及奇形怪狀的岩石,擁有超過2.8億年歷史,另外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令人驚歎大自然的奧妙。
- 馬屎洲泊車 位不多,駕駛人士可以先把車泊在新達廣場停車場,停泊後步行2-3分鐘到大埔墟巴士總站,再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馬屎洲。
- 但如果提前兩站在三漁安街下車,一路沿著海岸線行走也只需十五分鐘就能走到三門仔新村,而路邊不知名的美麗花朵和一覽無遺的漁村風光絕對對得起這時間與菲林。
- 露營場地內設有廁所、晾衫架及大型燒烤場,只須自攜露營用品,從未接觸露營的你們也能初嘗露營的樂趣。
沿着路牌指示和樓梯,再經過不少墓地後,便能走出鹽田仔山抵達馬屎洲入口,全程約40分鐘。 要到馬屎洲,一般都會從三門仔村出發,在進入自然教育徑前,大家可先到村內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先了解馬屎洲的地質特色,若有需要,甚至可預約中心的導賞服務。 村內還有另一個救世軍新界北區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閣,有香港漁民的文化介紹。 如果回程時,經過地質中心附近的新發士多麵檔,不妨吃一碗他們的牛腩麵,因為連發哥(周潤發)也曾多次幫襯,如何好味也不用我多說了。 馬屎洲原是吐露港上的一個小島,因水流將沙泥堆積,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1999年,政府將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劃定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1]。
馬屎洲: 鹽田仔山頂
馬屎洲東南面的岩石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約2億8,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這個時期連我們熟識的古生物 —— 恐龍,都還未出現。 由於這裡的岩層代表了香港一個重要的地質時代,加上豐富的岩石種類和多樣的地質構造,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 步行前往馬屎洲,將會途經三門仔新村,那裡建有一戲棚供村民閒時休息之用,面向的三門仔碼頭一帶,停泊了不少船隻,令人深深感受到漁村氣息。 在鹽田仔與馬屎洲間沙堤的草木被清除,附近也放置著好些紅磚,另外在水茫田的涼亭側亦已似乎新闢了山徑(筆者走過,但後段仍未開通)。
馬屎洲: 馬屎洲行山
走過一點,還會見到「雪花肥牛」石,它其實是沙岩,但當中滲有抗蝕力頑強的石英脈,故在表面形成了「肥膏」紋。 再往前走,就是馬屎洲最生動的一塊石,名字叫「龍落水」,形狀真的像巨龍爬入海中,它其實是粗獷的沙岩,不少人更愛騎在龍背上拍照。 馬屎洲的岩層在形成後經歷多次大型地質運動,遭受嚴重變形和錯斷,並受到後期地下熱泉侵入的影響,形成了複雜的紋理。 一些如拉鏈狀、膝折狀的紋路和芝士拉絲般的岩石,均相當有趣。 此外,島上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還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也值得駐足細看。
馬屎洲: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官方資料指此處化石早在兩億九千多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即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前已形成,比侏羅紀還要早! 從前這裡是海洋,洲上常見的有泥岩、粉砂岩、砂岩、赤鐵礦等六種,有興趣的朋友要預留多點時間去看呢。 除不同種類岩石,地貌亦獨特,例如經年累月擠壓而形成的褶曲、經地殼變動及風化而形成的差別侵蝕,被稱為「龍落水」。 跟着教育徑入口的指示,可沿路步上鹽田仔的山徑,上山路段雖是泥路,但不算太難行,若慢慢走,可完全氣也不喘便上到山頂。 遠足不一定要往高處攀,有時「低低哋」仲多嘢睇,例如從三門仔經鹽田仔走到馬屎洲的一段自然教育徑,便有甚具特色的連島沙洲,水退有得行,水漲冇得行,本身已經夠神奇。 加上馬屎洲有大量超過2.8億年的古老岩石,當作戶外地質博物館看,也很不錯。
馬屎洲: 日本美食:【日本福岡輕洋食料理餐廳 打卡必去!人氣森系甜品桃子芭菲】- Cafe&Bar Toft トフト
回程時,則只需沿路返回三門仔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離開。 搭巴士可以直達三門仔總站,下車便是三門仔新村的入口。 但如果提前兩站在三漁安街下車,一路沿著海岸線行走也只需十五分鐘就能走到三門仔新村,而路邊不知名的美麗花朵和一覽無遺的漁村風光絕對對得起這時間與菲林。 沿著船灣防波堤1號梯台,從各種角度欣賞兩邊停泊在船灣海和吐露港裡的漁船,有一種平靜而炫目的美,這趟旅程還沒開始就已經滿足了。
馬屎洲: 香港好去處:【全球冠軍風景攝影師鏡頭下的西沙靚景!附行山路線+「探索西沙」巡迴展覽詳情!】
微風吹拂地徒步半小時路程,便會到達接駁馬屎洲的連島沙洲,毫不費吹灰之力,非常適合長輩及一家大小前往。 三門仔原址介乎今日的船灣淡水湖與吐露港之間,1960年當地漁民因應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遷至鹽田仔,即今日的三門仔新村。 「三門」之名源自三個港口出水道,「一門」指老虎笏半島西南面的伯公咀及銅鼓洲水道;「二門」指東頭洲與白沙頭洲的三門頸水道,「三門」指東頭洲與白沙頭洲的東角間水道。 馬屎洲 自宋朝起,三門仔一帶以盛產「珍珠」聞名,現時則有部分漁民仍以魚排形式養魚,屬香港少見。 馬屎洲位於三門仔以東,是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由沙堤相連。 由於擁有不同的古老岩石及獨特的生態環境,於99年4月被列為特別地區而受到保護。
馬屎洲: > 香港好去處搜尋
由於Google Map更改了使用條款,限制了每日的使用量,如上方的地圖不能正常顯示或使用,請參考圖片地圖代替,敬請見諒。 切勿把手伸進水裡,垃圾也不要扔進海裡,以免影響馬屎洲生態。 馬屎洲導賞地圖只有兩頁,精簡易明,亦有不少插畫,深受小朋友喜愛。
馬屎洲: 馬屎洲 Ma Shi Chau
另外,位於三門仔新村內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香港首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資訊和教育中心。 中心介紹三門仔漁民的生活文化、展示了三門仔新村一帶的生態和地質特色、及展出多件漁村文物和岩石標本,設導賞服務。 馬屎洲被譽為「戶外地質博物館」,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的地質景點。 三門仔村原是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的一個漁村,昔日白沙頭洲與伯公咀之間的兩個小島形成三道小水道,連接船灣海和赤門,因此被命名為「三門仔」。 馬屎洲是位處吐露港內的一個小島,因為外貌酷似馬屎,因而得名。 經過三門仔新村,在洗手間位置沿小徑攀上鹽田仔的小山丘前,你可以先參觀「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中心位處大埔三門仔新村,是香港第一所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教育中心。
沙洲是風浪日積月累將此處沙石堆積而成的天然沙堤,將兩島連接,並在1950年時有人為免下雨掩路未能通過,便於沙堤上堆了數塊花崗岩,加高加固,才形成今日沙洲模樣。 要到馬屎洲必須穿過三門仔新村,村口掛著「疫情嚴峻,如非必要,請勿進村」的橫幅。 但都到了這裡自然是不會走回頭路了,看著標語默念旅行散心有益心理健康。 三門仔沿岸的青山綠水和漁船令人舒服平和,瀰漫一陣舊日漁村氣息。
該段單車徑是新界單車徑網絡上水至大學站段的分支路段,長約900米,沿三門仔路由汀角路交界處延伸。 馬屎洲 周邊有八仙嶺、船灣海和吐露港圍繞單車徑,自然風景十分優美,遊人沿途可飽覽船灣避風塘景色。 此外,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第3站:觀奇石 認識二疊紀 此段路重頭戲當然是到馬屎洲觀地質岩石了! 馬屎洲是香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其沉積岩是本港第二古老岩層。
馬屎洲: 香港觀賞樹木彙編1 (作者︰歐陽卓立) Ornamental Trees of Hong Kong: An Omnibus Vol. 1 (Author: Au Yeung Cheuk Lap)
馬屎洲擁有本港最古老的沈積岩,也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石[2]。 島上的岩脈入侵、香腸構造及褶曲等地理現象,都使馬屎洲成為一個理想的地質考察熱點,更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門景區」。 如要遊覽此景區,可乘車至三門仔,再經連島沙洲走至馬屎洲。 馬屎洲地質公園是三門仔行山的必到景點,這個地質公園擁有具保育及觀賞價值的沉積岩,歷史更接近3億年。
馬屎洲: 三門仔、馬屎洲一日遊
馬屎洲其中一條交通路線,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往行人隧道口前往,在分岔口左轉便會到達大埔墟小巴站。 乘坐來往大埔墟和三門仔的小巴 20K,到了三門仔總站後下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在馬屎洲的東南面,不少行山人士都評論這條路線十分輕鬆,非常適合一家老幼遠足。 整段自然教育徑有超過10個不可錯過的打卡熱點,它們都是由大自然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地理面貌,例如貝殼灘、斷層、結核和海蝕平台。 透過實地觀察有趣的岩石,可以讓小朋友培養對香港地理的興趣。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馬屎洲: 香港好去處:【香港室内遊樂場通行證48折!低至$450!Melody主題遊樂場+攀爬樂園+抱石場+Lego中心】
在這個大埔好去處也可以進行不少陸上和水上的戶外活動,包括: 馬屎洲2025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行山、馬屎洲導賞團、馬屎洲獨木舟、馬屎洲釣魚、馬屎洲沙灘之潮汐欣賞和露營等活動。 從三門仔新村穿行,路旁的村戶半敞著門,門前都晾著剛洗的衣服和魚干,曬太陽的老人與貓,空氣中飽和著生活的氣息。 冒昧地從他們平靜和緩地的生活中穿過,匆匆去找尋地圖中的那一點。 村內有「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和「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供了解三門村及馬屎洲,目前因疫情暫停開放。
前 往 方 法:於大埔墟港鐵站乘74K巴士,或20K專線小巴,在三門仔總站下車。 下車後可沿教育徑入口的指示上山,經鹽田仔便可到達連島沙洲。 ▲行過連島沙洲,藍天、白雲、山與海都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吹來陣陣海風的確令人心曠神怡。 ▲馬屎洲的岩石類型以沉積岩為主,屬於香港第三古老岩石。 泥岩和粉砂岩均是馬屎洲常見的岩石,地質學家曾在岩石上發現有海洋古生物化石,證實它們是二億年前二疊紀時期形成。 ▲環島遊可看到八仙嶺及大尾篤一帶景色
馬屎洲: 馬屎洲 探二億年前岩石
只要一直沿着海岸線走,便能到達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的終點。 如果不想原路折回,可以留意三門仔街渡服務,由三門仔漁民經營,馬屎洲街渡不定時服務,價錢面議。 但於大雨或潮漲時,連接著鹽田仔的沙洲會被海水淹蓋,直至1990年代,於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連接的問題就得以解決,馬屎洲已基本上與大陸連接了。 順着蜿蜒的三門仔段單車徑,可飽覽整個船灣避風塘的景色。 馬屎洲2025 三門仔新村至今仍保留着濃厚的漁村風貌,避風塘上停泊着一艘艘舢舨船,防波堤外搭建了大大小小的魚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