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業主並無佔用有關物業,當然不能強求業主就其並不知悉或控制的損毁或問題負上責任。 作為慣例,並根據雙方的議價能力,一般的租約條款都會把很多責任加諸租客身上,包括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維修和保養工程。 這條款表面上可能是不公平的,但實際上是相當合理的,因為租客在租期有全部的權利持續佔用和處理物業。 自然地,租客能夠確定缺陷,並進行必要的維修工作。 複雜的渠務工程一般會使用投標方式競投工程項目,例如:地下污水渠、雨水渠勘測及維修工程,或許是建造、修葺、拆卸、改動大廈渠道等渠務工程。 香港法例第619章《競爭條例》已於2015年12月14日生效,旨在促進競爭及遏止圍標等反競爭的行為。
大廈的業主有責任維修及保養樓宇,若果是因為自己單位的問題而導致漏水情況,應該立刻聘請專業人士,例如工程公司、測量師行、註冊工程師進行修葺及處理,及早解決問題。 漏水會導致牆身石屎剝落、出現水潰、金屬老化等等問題,除了會影響住宅的外觀,更甚會出現漏電的情況,如果剝落情況涉及範圍廣泛,更會影響整體樓宇結構,嚴重影響住戶的日常生活,亦十分危險,必須立即進行勘察及維修。 一旦發生單位有滲水漏水情況,千萬不要忽略並及早找出源頭並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
將樓宇外牆改裝為大型玻璃嵌板或電視顯示屏屬改動的一種,有關工程須要拆除全部或部份樓宇上層單位的外牆,並安裝其他物料製成的構件取代。 由於建築物外牆有着其防止人或物體外跌及防止火勢在樓層間蔓延的功能,違例擅自進行有關改動工程可能會帶來如:導致他人受傷及財物損壞等嚴重的後果。 香港有「東方之珠」的美譽,而使得這顆東方明珠閃閃發亮的其中一個元素就是滿街的霓虹廣告招牌。 走過本港鬧市中的街道,抬頭一看,不難發現不少樓宇外牆均裝有各式各樣的廣告招牌。 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雖美,然而不當的安裝及缺乏維修的招牌均可能導致意外,危及途人的安全。
- (二)檢查、維修和保養樓宇以確保其安全是業主的基本責任。
- (三)發展項目在設計上如能顧及長遠建築物外部檢查及維修的需要,並提供所需的設施,有助改善在建築物外部進行有關工作的安全水平。
- 根據條例的規定,一手住宅物業的賣方須向公眾提供發展項目的售樓說明書。
- 大廈或屋苑按使用權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個別業主私有的地方,即個別單位的室內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公用地方,如電梯大堂、走廊、梯間等。
- 每份租約的協議款文皆有所不同,有關維修保養責任誰屬,以業主及租客所協議的條款為依歸。
你可進入此網頁查閱搜尋土地紀錄的方法,包括櫃位查冊及網上查詢服務、查冊程序和收費。 這文章羅列承租住宅物業時須注意的事項,由委託地產代理、簽訂租賃協議、繳交租金,以至續租或終止租賃等事宜。 透過此網頁,你可以了解有關大廈的財政預算、帳目管理、招標程序包括供應品、貨品及服務採購工作守則及第三者風險保險等。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責任源頭
部份有水份積聚的地方,會導致牆身溫度較低,所以顯示出來會是藍色。 但相關儀器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倘若單位牆身內部有空鼓,也會影響溫度變化,因此單靠「紅外線成像儀」並不能百分百準確知道是否漏水。 業主無須告知評税主任每年實際支出的物業修葺費用。 當評核物業税時,評税主任亦不會要求業主提供實際支出的證明。 公契 是一份對業主、發展商及管理公司有約束力的契約. 以WV為例,公契 等於業主與SHK及HY簽定的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任何人士如希望在大廈外牆安裝廣告招牌,應先徵求大廈業主及/或業主立案法團的同意,並取得有關電力供應商的批准。 此外,還要核實有關招牌並無違反批地契約的條款。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2025 除了屬於建築事務監督豁免的工程外,任何建築物或其他搭建物均不得在街道任何部分、其路面或上空搭建。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處理方法?
競爭事務委員會定義:圍標是在招標人士不知情的情況下,兩個或以上的競爭者同意在投標時不作競爭,讓其中一名合謀成員「中標」。 所以負責投標團體 (業主立案法團、渠務署) 都應該要求投標者在提供報價時,也要簽署不合謀報價及確認書。 至於大廈外牆上的其他已獲建築事務監督批准的構件或附加物,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及各單位業主亦有責任定期對之進行勘測、檢查及維修,以確保有關構件沒有損毀,保障大眾安全。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外牆漏水責任歸屬STEP 1 : 先找出漏水來源
太古城西區議員趙家賢則認為,大廈公契列明業主須分擔公共地方,包括外牆維修費用,但指《建築物管理條例》就有關信託人部分需釐清。 過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均有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樓宇維修的支援與協助,當中包括由屋宇署管理的「改善樓宇安全綜合貸款計劃(樓宇安全貸款計劃)」及由政府委託香港房屋協會推行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等。 為了強化屋宇署及各機構的合作及發揮更大的協同效益,政府計劃將有關機構的分工作仔細劃分,由屋宇署擔當監管和執法的角色,而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則負起按地區向業主提供支援的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2025 此外,政府亦有意把現行各項技術及財政支援計劃整合為一,以向有需要的業主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支援服務。 業主應妥善保養樓宇的公用部分,包括結構、外牆、排污渠管及消防設備。 業主如發現樓宇公用地方,如電梯大堂、走廊、大廈外牆等有失修徵狀,應立即聯絡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若大廈未成立立案法團則須與其他業主共同商議),以盡快安排合資格建築專業人士詳細勘察及合資格承建商進行維修。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修葺及支出的標準免税額
很多香港人買樓也鍾情頂層連天台單位,但天台單位也特別多滲漏。 假如你不幸地買入漏水屋,別以為透過「打針」把填補裂紋修補就可解決滲水問題。 我們將剖析漏水的處理程序、以及常見的檢測手法來協助業主了解漏水屋的問題。 除了上述提及的物業「正常損耗」,另一項較常見的租約條文亦會列明,「外部及結構性維修」由業主負責。 此類維修較常見於整棟大廈恆常維修或政府部門發出的修葺令。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外牆喉管損毀維修責任
所以,原告人可向註冊工程師、測量師或者公證行尋求協助,到單位進行檢查並確定漏水源頭。 循民事訴訟追討賠償的過程一般都比較耗時以及金錢,建議在有足夠的舉證情況下才進行。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漏水滲水問題的確好麻煩,要找到滲水源頭、安排維修、索償處理……過程中更可能要牽涉到公證行和律師,手續和程序應該如何安排?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外牆維修責任誰屬?
不過原告人要先證明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以及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並需自行進行舉證。 發現外牆出現狀況,最保障居住品質的做法,應是尋找專業廠商進行全面檢測,由內而外修繕才能一勞永逸,以免三年後家中又開始滲水,或是出現其它問題,得不償失。 WallPlus外牆更新專科工法,是採用一整套的工法為外牆修復、美化,不須全面敲磁磚即可進行修復。 從抑止混凝土中性化的核心工法,到兼具機能與美觀的外飾材,能讓建築物煥然一新,重獲新生。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建築物條例》(香港法例第 123 章) – 屋宇署
至於「內部及非結構性的部分」,常見的租約條文則會列明由租客負責。 然而,由於在香港以一至兩年的短期租約為多,冷氣機故障等非結構性損耗,有機會影響現任租客是否考慮繼續承租。 故此一般業主出於善意及長遠與租客的關係,都會同意支付全部或部分此類保修費用。 假如業主/法團不願意採取維修行動,根據《建築物條例》的《勘察令》,屋宇署可以發出命令給有損毀跡象的業主/法團,要求他們聘請認可人士進行勘測,然後提交補救方案。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新落成的物業所須支付的修葺費用並不多,至於樓齡較高的物業,業主須支付的維修費用 (如大廈外牆修葺費用)亦相對較高。 樓齡40多年、位於九龍灣港鐵站上蓋的德福花園,近期外牆出現「一撻撻」有礙觀瞻,引起居民不滿。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滲水問題
根據條例的規定,一手住宅物業的賣方須向公眾提供發展項目的售樓說明書。 售樓說明書須提供的資料包括大廈公契(或公契擬稿)的摘要,以及發展項目中的裝置、裝修物料及設備。 就發展項目的外部裝修物料而言,賣方在售樓說明書須列出外牆裝修物料的類型、窗框及玻璃的用料、窗台用料及窗台板的裝修物料、花槽裝修物料的類型,以及陽台或露台裝修物料的類型和是否有蓋。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維修保養責任
可是馬先生當下表示,他不會支付任何維修費用,同時亦不會支持由大廈所有業主共同承擔有關工程的開支,原因是出現裂縫及混凝土剝落的橫樑是在張先生門外,有關費用應由張先生獨自承擔。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2025 由天雨經大廈天台、平台、露台、外牆或窗戶所引致的滲漏,以及供水喉管破損引致滲水,在正常情況下,皆不會構成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聯合辦事處不會引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2025 章)採取執法行動。 儘管如此,聯合辦事處會勸喻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安排檢查其大廈天台或外牆的狀況及進行所需的修葺工程。 如有需要,聯合辦事處亦會把個案轉介屋宇署以處理樓宇安全的問題。
但是若果懷疑與鄰居單位有關,應該先與鄰居商討,並要求對方安排合資格的技術人員進行檢查及維修。 亦可向大廈的管理公司又或者業主立案法團求助,根據大廈公契條文要求相關人士負責,在必要時可聘請法律人士或建築相關專業人士要求對方作出賠償,提出民事索償。 (三)發展項目在設計上如能顧及長遠建築物外部檢查及維修的需要,並提供所需的設施,有助改善在建築物外部進行有關工作的安全水平。 為此,屋宇署已發出《認可人士、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註冊岩土工程師作業備考》,就建築物外部檢查及維修設施提供技術指引,鼓勵建築業界採納有關建議。 滲水辦會在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派人調查單位有否違反法例的規定。
土力工程處會在全港抽驗斜坡,若私人斜坡證實為危險斜坡,屋宇署便會發出危險斜坡修葺令,如果業主懶理,不但會被釘契,一經定罪最高更可判款罰5萬元及監禁一年,若依然不遵重修葺令,則可每天額外加判5000元罰款。 即或如此,筆者認為,物業管理公司亦只能是信託人而已,不可能是實益擁有人。 其一,從身份上管理公司對業主負有合約責任及信託責任,因此不能因為是管理公司而取得額外利益。 成為「物業把關易」的用戶,每當有影響你物業的文書交付土地註冊處註冊,本處便會向你發出電郵通知書。 此項服務有助業主及早發現涉及其物業但屬預期之外或可疑的文書交付土地註冊處註冊,以便他們迅速採取跟進行動及/或徵詢法律意見。
漏水和滲水成因,大多是由欠缺維修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可以參考《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規範來釐清外牆漏水責任以及修繕責任。 其中第十條就以專有、約定專有、共用、約定共用等劃分修繕費用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然而最常發生爭議的「外牆面」究竟屬於專有還是共用? 坊間說法不一,就連歷年法院判例都沒有一致的標準。
如果是大廈外牆石屎剝落,有關責任問題,業主可以查閱公契。 大廈公契是一份具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清楚列明業主、住客、租客及物業管理公司,就樓宇內的私人地方、公用部分及設施等的監管、行政、維修保養及管理方面的權利、權益及責任。 食環署跟屋宇署成立「聯合辦事處」協助處理相關問題,主要是透過《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賦予「聯合辦事處」權力,協助住戶有系統測試方法,找出滲水源頭,使業主能進行維修。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聯合辦事處」會提供「一站式」服務,在展開調查後,「聯辦處」人員會到懷疑滲漏單位進行調查及測試,測試工作通常於90天完成。 但如果在調查過程中,「聯辦處」人員被拒絕進入單位調查,可向法庭申請手令入屋。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防水工程:DIY 解決漏水可行嗎?
本司秉承傳統以專業、有良心及以客為本之獅子山精神服務香港市民,絕不花言巧話,賣弄專業。 希望讓客人能以合理之價錢享有優質服務從而解決煩惱。 石屎一樣有限期,由於石屎本身屬鹼性,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隨時間滲入及中和石屎,令其老化,若沒有定期維修,就會出現剝落的情況。 不過,如果涉及供水喉的滲漏問題,更換明喉的費用會由$8000起,如要更換供水藏地暗喉,費用則由$2,5000起跳。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港鐵:一直履行管理及維修保養責任
有關名單是由香港測量師學會所編製、備存和提供。 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參與編製有關名單,亦不會對有關名單的不準確之處,或超連結產生的錯誤或不完整資料,或因有關名單所載的服務提供者的資料或其表現而引致或所涉及的損失或損害負責。 有關服務提供者的名單,不應視為已獲屋宇署或香港特區政府認許或推薦,亦不應視為香港特區政府意味推廣其專門知識或其商業服務。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你知幾多?責任源頭何去何從?屋苑VS單棟樓費用參考
各持份者之間如果未能有效溝通,或由於欠缺有關專業知識等原因,便有可能產生衝突和糾紛。 總署一直協助及支援法團,幫助他們處理大廈的管理事宜,包括應邀列席會議,處理有關大廈管理的查詢,並就根據條例召開的會議的程序、以及涉及採購、維修、財務管理等程序提供意見作為參考。 一項在租約內常見的條款,就是租客維修保養的責任,不包括物業的「正常損耗」。 因此,租客毋須就因時間關係及平常合理使用物業而引起的損壞負上責任。 另一方面,妥善草擬的租約,亦應闡明業主對結構性維修保養的責任,當在業主知悉該等結構性損毁後方始產生。
香港置業
為確保有關小型工程符合《建築物條例》的規定,該署會對已完成的小型工程作出抽樣審查。 截至今年十月底,屋宇署已完成六百一十五宗小型工程的抽查,當中未有任何因工程質量欠妥而引致樓宇安全和衞生問題的個案。 至於業主委聘非訂明建築專業人士及/或非訂明註冊承建商進行小型工程的情況,屋宇署若接獲有關舉報,便會作出調查並採取適當跟進行動。 截至今年十月底,屋宇署共發現三十六宗涉及業主聘用不合資格人士進行小型工程的違規個案(涉及各類型小型工程),該署已就有關個案發出清拆令,並會考慮對涉案人士提出檢控。 日久失修的舊式樓宇,不時會因為外牆出現裂縫、破損而引致漏水,雨水可能經由大廈外牆直接滲入屋內,或經牆身、縫隙流至不同地方。
根據普通法,每一位樓宇業主均有責任維修及管理其物業。 一般來說,這些範圍包括樓宇結構、牆身及設施的保養及維修,以確保市民的居所安全及適合居住。 根據《建築物條例》的規定,所有私人樓宇及土地的建築工程,均須事先由認可人士向建築事務監督提交圖則申請審批,而僭建物則屬違例建築工程(違建工程)。 凡未經建築事務監督事先批准的樓宇改動及加建,如鐵籠、空調機冷卻塔的支承構築物、簷篷、平台搭建物、天台搭建物、結構改動等,均屬違建工程。 當局會向私人樓宇的業主發出命令,飭令他們清拆違例建築工程及將樓宇修復至原本經批准的建築圖則所示的一致。
大廈外牆維修責任: IX. 維修/保養的責任
一般會在懷疑漏水單位進行色水或紅外線測試,嘗試確定滲水源頭,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 視乎情況亦可能有機會需要作出多次測試、收集多個樣本,業主應盡量配合,否則滲水辦有權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單位。 每份租約的協議款文皆有所不同,有關維修保養責任誰屬,以業主及租客所協議的條款為依歸。 需要注意的是,在租盤供不應求的市況下,由於業主往往比租客更具議價能力,故此租約條款亦可能訂明將更多維修責任劃歸租客身上。 從法律角度,雖然業主才是物業的持有人,但由於租期內物業的持續佔用權及業權由租客擁有,因此由租客負責大部分的維修和保養責任屬合理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