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市中心巴士總站(Tung Chung Town Centre Bus Terminus)[1],位於離島區東涌第3A區東涌市地段第11號,東涌市中心達東路東薈城名店倉擴建部份[2](The New Extension of Citygate Outlets)基座,與其後落成之東涌站總站共用通往達東路的入口。 美東街新出入口開放後,城巴在S1線月台旁設置的指示牌卻將此站稱為「東涌市中心總站」(Tung Chung Town Centre Terminus)。 東涌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Station Bus Terminus,城巴地點代號為TUC,龍運地點代號為東涌)[1],位於新界離島區東涌第14區東涌市中心達東路20號東薈城名店倉地下,毗鄰港鐵東涌站和東涌纜車站,乃中央設有泊車處的大型室內鋸齒形巴士總站。 此路線由A43線抽調Enviro500 MMC 12米客車版(55XX)及其12.8米版本(15XX)雙層巴士行走。 東涌去上水巴士 經: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馬適路、馬會道、百和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屯門公路、荃灣路、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 政府在2012年推出東涌市中心總站所在的地皮作商業發展用途,經公開競投批予東薈城發展商-太古、恒基、新地、新世界及恒隆合組之財團,成為東薈城名店倉擴建部分。
- 兩鐵合併後,城巴及龍運分別改稱此站為「東涌站」及「東涌鐵路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Railway Station Bus Terminus);到了2017年8月下旬,龍運方去除站名中「鐵路」一詞,改至現稱「東涌站巴士總站」,與城巴命名大同小異。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美東街新出入口開放後,城巴在S1線月台旁設置的指示牌卻將此站稱為「東涌市中心總站」(Tung Chung Town Centre Terminus)。
有關事件的網上討論,請參閱香港網絡大典「九巴取消70號線事件」條目。 東涌去上水巴士2025 除北區居民外,於港鐵上水站轉乘東鐵綫,經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往返中國的過境旅客亦是此路線一大客源。 因香港國際機場航點繁多,航班選擇優於鄰近地區之各大機場,不少中國旅客出國時會選擇經香港國際機場出發,由深圳經陸路入境香港,再乘搭港鐵到上水站轉乘此路線往返機場,反之亦然,使此路線客量與日俱增,此客源於2003年中國政府准許部分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後尤為顯著。 另一方面,雖然E42P線新增回程班次往東涌如常途經青衣,同時提供由青衣島直接前往東涌北的公共交通服務,但青衣半山前往東涌北的乘客早已因城巴E21D線車費較便宜而被搶走,故乘坐此路線的青衣乘客以往來主路線未有服務的瀝源、禾輋及火炭商貿區一帶為主。 E42線自開辦起,一直都是大圍及車公廟一帶前往大嶼山的唯一日間巴士路線,客量持續高企,經常在到達大圍時滿座。
東涌去上水巴士: 轉乘陷阱
至於機場巴士「A」路線,乘客可前往巴士顧客服務及售票處購買車票。 東涌去上水巴士 其特別路線279A線由粉嶺(聯和墟)單向開往青衣站,起訖點與跟279X線相同,但途經天平邨一帶,不經祥華邨及粉嶺南,祇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政府建議自行斥資拆卸東涌市中心總站及興建東涌臨時總站,而發展商須在商業發展項目的地面層設計及建造公共運輸交匯處,費用上限為6,600萬元,政府會付還發展商實際支付的款項。 當時政府預計項目工程會於1999年12月展開,2002年12月完成;最後整個計劃卻不了了之。 部分以上水為總站的巴士路線途經新豐路,來回程皆會繞經龍運街及新運路。
自此,前往機場及逸東邨路線主要使用此站,而往返大嶼山各處的路線則在東涌市中心總站上落客,兩個總站共用連接達東路的出入口。 678線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分別提供往港島及往北區方向之服務,屬取道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大老山隧道及東區海底隧道往返兩地之特快路線,亦為自1997年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後,再度出現全新開辦而非由原有路線重組而成的聯營過海路線。 此外,678線亦為城巴首條服務北區的專營巴士路線,使城巴的專營服務範圍遍佈全港十八區。 因應地區人士建議,運輸署於2017年9月建議此路線來回方向加停東薈城及東涌纜車站,方便北區居民於東涌市中心轉乘S64線往返機場後勤區[6][7]。 在諮詢過程中,地區人士普遍對修訂方案表示歡迎,然而就落實細節上仍有意見,署方與巴士公司需時處理,致計劃一拖再拖。
東涌去上水巴士: 巴士總站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巴士總站啟用初期,城巴及龍運均以「東涌地鐵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MTR Station Bus Terminus)稱呼此站。 兩鐵合併後,城巴及龍運分別改稱此站為「東涌站」及「東涌鐵路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Railway Station Bus Terminus);到了2017年8月下旬,龍運方去除站名中「鐵路」一詞,改至現稱「東涌站巴士總站」,與城巴命名大同小異。 現時此路線與A43P線合共獲派19輛Enviro500 MMC 12.8米(14輛豪華版15XX、4輛半豪華版25XX)雙層巴士作掛牌車。 經歷多番推延,E43線最終落實於2021年5月10日投入服務,原定試辦六個月至2021年11月9日[8][9],後獲三度延長試辦期,其後成為永久路線。
東涌去上水巴士: 行車路線
同時,由大圍前往青衣的249X線班次疏落,乘坐此路線的乘客亦有一部分是前往青衣半山。 龍運巴士E42P線是E42線的特別班次,只在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服務,來往東涌(逸東邨)及火炭(山尾街),途經東涌北,不經東涌市中心。 與此同時,即使270B提供全日來往北區至深水埗以至九龍西的服務,但因其班次疏落,再加上北區一帶走線迂迴。 因此部份乘客(尤其是上水一帶)寧願付較多的車資乘坐此線往大欖隧道轉乘68X、69X、265B及268X線。 此路線是目前四條取道大欖隧道往返新界北區並於大欖隧道轉車站設站的全日服務路線之一(其餘三條為978線、A43線及A43P線)。 提升為全日服務初期,九巴以「試水溫」的態度對待此路線,只維持13至17分鐘的班次,而且使用的也是早期的空調雙層巴士,車齡偏高。
這些路線進入上水總站前,須從新豐路左轉入龍琛路,然後在上水廣場停車場出口對出的路口右轉入新都廣場對出的一段龍運街,接著於北區大會堂對出的路口右轉入上水站巴士站所在的一段新運路才駛入總站;離開總站時須先繞經新都廣場對出的一段龍運街,然後於北區大會堂對出的路口右轉入上水站對開的一段新運路,才可駛往新豐路。 與巴士總站相連的「上水站小巴總站」(Sheung 東涌去上水巴士2025 東涌去上水巴士 Shui Station Minibus Terminus)[1],位於新運路與上水廣場之間,提供區內接駁及往返屯門區的特快服務。 以往東涌站巴士總站與旁邊的東涌市中心總站共用設於達東路的車輛出入口。 東涌市中心總站重建工程啟動後,原有出入口納入工地範圍而封閉,有關方面另行在美東街設置出入口。 除了美東街車輛出入口旁的行人路外,行人也可以使用S1線車站旁的行人通道,往返港鐵東涌站及東薈城名店倉商場入口。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東涌去上水巴士: 路線數目
E43線在北區依次序途經聯和墟、天平邨及清河邨,再取道繁忙時間經常擠塞的吐露港公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回程更繞經青衣市中心,定線非常迂迴,行車時間動輒超過兩小時;加上遠離北區人流較密集的聯和墟內街及上水站一帶,以及過往一直不設與服務機場後勤區巴士路線的轉乘優惠[14][15],令不少北區居民不滿。 因此,有區議員及地區人士建議此路線改經大欖隧道或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以及增加轉乘優惠或甚至延伸服務範圍至機場後勤區[16][17]。 儘管如此,此路線仍獲運輸署批准以原有路線三度延長試辦期至2022年2月、5月及8月。 東涌去上水巴士2025 另外不少北區(尤其上水及石湖墟)的居民亦認為此路線來往荃灣、葵涌遠較278X線快捷,即使選乘此路線往返荃灣或葵涌途中需要轉車,但合共所需時間亦較直接乘搭後者低,尤其在繁忙時間278X線經常受到大埔公路-沙田段交通癱瘓所拖累,嚴重延誤。 此情況尤以回程為甚,因為在荃灣登上途經大欖隧道的各條「M線」只需付10.7元,到大欖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此線或過海隧道巴士978線再付優惠價4.1元,總收費14.8元只比278X貴1.1元,傍晚繁忙時間在該轉車站等候此線和978的乘客往往大排長龍;但去程則受到此線全程車費比278X貴2元影響,往返荃灣、葵涌的轉乘客較少。 但其後此路線大受青衣區居民及大欖隧道轉乘客歡迎,尤其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在港人北上的高峰期間,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東涌去上水巴士: 服務沿革
粉嶺(聯和墟)開經: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新運路、馬會道、百和路、置福圍、百和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青衣西路、楓樹窩路、擔桿山交匯處及青敬路。 註:因應最新疫情發展,往來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公共運輸服務及跨境客運服務已相應作出調整。 到2012年12月28日,地政總署公開招標出售巴士總站所在的商業用地[6]。 東涌市地段第11號的地盤面積約為10.79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約5倍,建築物限高70米,可建總樓面約54萬平方呎,指定作寫字樓、酒店等非工業用途。
東涌去上水巴士: 巴士時間表
用車於平日晚間會行走龍運巴士A41線柯打,直至編定時間後前往東涌站行走此路線。 為了照顧大圍居民,該線於沙田區的走線迂迴,來回程皆須橫越城門河三次。 青衣站開經:青敬路、擔桿山交匯處、楓樹窩路、青衣西路、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大欖隧道)、新田公路、粉嶺公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雞嶺迴旋處、掃管埔路、百和路、馬會道、新運路、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粉嶺樓路、和睦路、聯安街及和滿街。
東涌去上水巴士: 服務時間同班次
自嶼巴2014年7月更新電牌資料庫、測試新版本報站系統及使用新格式乳豬紙後,37線往映灣園方向車站亦已更名為「東涌市中心」(Tung Chung Town Centre),與其他路線一致。 城巴S56線由2008年7月7日起改以東涌站為總站,由於當時室內東涌站總站空間不足,加上該線其中一個定位是提供機場暢達路特快前往東涌站的服務,故站位設於露天總站,與S1線在正常情況下所使用的落客站相若。 與其他大嶼山北部對外路線不同,E11線沿途站牌上的路線貼紙為綠底白字(與其他西隧路線無異),並獲納入西隧轉乘優惠計劃,而同樣途經西隧的城巴機場快線及E11S線則不包括在內。 此站鄰近港鐵上水站,過境巴士文錦渡快線及沙頭角快線的香港總站亦設於此,其營辦商將此站名為「上水廣場」(Landmark North)。 九巴及龍運巴士稱此站為「上水轉車站-上水總站」(Sheung Shui BBI – Sheung Shui Bus Terminus),另城巴動態巴士站表則顯示此站名稱為「上水站」(Sheung Shui Station),而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上水、上水廣場」(Sheung Shui, Landmark North)。 上水巴士總站(Sheung Shui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北區上水龍琛路39號上水廣場地下,乃一室內巴士總站,採用平行式月台配置及逆時針行車設計,入口位於新運路,而兩個出口分別位於龍琛路及龍運街,並設有茶水站供職員使用。
東涌去上水巴士: 上水巴士總站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位處東薈城地下的東涌站巴士總站乃大型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鋸齒形設計,啟用時緣邊設有十個上落客位,中央則為泊車處。 發展商2014年動工,將毗鄰美東街的掉頭處改建為此站的新出入口。 新出入口於2015年4月20日上午十時啟用[4][5],所有進出此站的巴士皆繞道美東街。
東涌去上水巴士: 巴士起火
本路線於青衣段停站不多,但總站青衣站、長安邨及青衣西路的乘客對此線極為捧場,導致本線客量一直高企。 同時,本雖然此路線於北區服務範圍廣闊,走線頗為迂迴曲折,但上水站仍是此路線沿途最重要的巴士站,於該站上落的乘客往往佔全車乘客超過八成,足以載滿一輛空的巴士,當中不少是乘搭東鐵綫或過境穿梭巴士往來邊境管制站的過境旅客。 亦有往返東涌、機場或迪士尼樂園的乘客選乘此路線,因為A43線定價高昂,單程收費達$30.9,而在青衣站才轉乘東涌綫前往東涌或迪士尼樂園,總車資仍較A43低廉。 這個情況於周末下午及假日甚為明顯,因此在該時段的客量亦足以媲美平日繁忙時間。 每逢春秋二祭前後,九巴亦會安排短程特別班次,行走青衣站至上水站,以便乘客前往羅湖站的沙嶺墳場或北上掃墓。
東涌去上水巴士: 巴士路線數目
然而,北區區議員未有停止爭取開設直達機場巴士路線,並就此事與立法會議員舉行會議。 經運輸署檢討包括北區在內數個地區的機場巴士服務,最終批准龍運開辦機場巴士路線往來北區,編號為A43。 投得地皮的東薈城財團於2014年在東涌站總站興建新出入口連接美東街,以及將原有東涌社區苗圃改建成東涌臨時巴士總站[9],供受此站封閉影響而需遷出之新大嶼山巴士路線使用。 據賣地章程顯示,鑑於地皮原為巴士總站,在項目施工期間,發展商必須在地盤北面位置興建臨時公共交通交匯處,政府事後將以1,130萬元補償有關工程開支[8]。
東涌去上水巴士: 方向
投得地皮的發展商,需要為項目興建面積約10萬平方呎的公共交通交匯處。 同時,地盤內一條南北向的車輛和行人通道需要保留,令地盤分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面近道路的部分地盤,建築物高度限制下調至23.5米。 東涌去上水巴士2025 此路線於上午獲派10輛來自小蠔灣車廠(T)的空調雙層巴士,其中1輛每逢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會被抽調至S56線,亦有2輛於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需要分別支援962及969線;於下午則獲派7輛空調雙層巴士。 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於2013年8月開始實施,此站是「上水轉車站」一部分,以「A」標示轉車站代號。 作為大嶼山交通樞紐,多條往返南北大嶼山的巴士路線皆以東涌站巴士總站為起訖點,方便市民接駁港鐵或大嶼山北部對外路線往返市區。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2年11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