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肿瘤细胞自身的遗传特征、肿瘤内部的侵润淋巴细胞的分布特征、抗原递呈细胞的状态等等,均会对免疫治疗疗效、耐药性等产生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内在机制是让免疫治疗更有效的必要前提。 CAR-T 細胞在治療急性 B 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 簡稱 ALL)時效果非常顯著,對晚期患者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主要是 CAR 的專一性不夠,因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只有些微差異,為數眾多且活力充沛的殺手 T 細胞,常會錯誤辨認、攻擊到正常細胞。 CAR-T 細胞的「抗藥性、專一性與治療伴隨的副作用,都是未來要克服的難題。」陶秘華補充說。
- 雖然比起過去遠渡重洋求醫,患者在台灣治療,確實可省下食宿、翻譯等費用,但其實這樣的費用也不便宜,對大部分民眾仍是一筆負擔。
- 错配修复蛋白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结直肠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癌,约占总体的10-15%。
- 肿瘤细胞PD-L1和PD-L2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上的PD-1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因此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治疗靶标。
- 政府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高度重視為所有病人,包括癌症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同時確保病人在高補貼的公共醫療系統下,可公平地獲處方安全、有效和具成本效益的藥物。
- 免疫在癌症的重要性,早在2000年時就發現,癌細胞有些共同特徵,包括複製無上限、誘發血管增生、抗細胞死亡、失控的增殖、生長抑制失效等。
- 而隨著細胞培養技術愈來愈成熟,現在要在實驗室中擴增出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細胞已非難事,這些擴增細胞的純度也幾乎可達八成,甚至九成以上,大幅提升了細胞治療的效益。
抑制性检查点分子如PD-L1在这些细胞上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了它们的免疫抑制作用(Gordon et al., 2017)。 一些研究已证明通过抑制M2型TAMs的活性并调节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可以增强对ICB的应答(Rodell et al., 2018; Zhu et al., 2019)。 研究由倫敦癌症研究所(ICR)和皇家馬斯登研究所進行,共有約950人參與。
癌症免疫治療: 肺癌患者半數不曾吸菸?女生比男生容易罹癌?找到臺灣人肺癌關鍵成因
事实上,已证明肿瘤内新生抗原的分布和组成是黑色素瘤和NSCLC患者对治疗响应更有力的标志物(McGranahan et al., 2016)。 此外,遗传和表观遗传缺陷可诱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一些机制,进一步影响对ICB的应答。 例如,无论TMB如何,导致抗原呈递缺陷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可促进对ICB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Snahnicanova et al., 2020; Sucker et al., 2014)。 当考虑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的阻力时,需全面地考虑肿瘤和患者自身。 肿瘤本身包含多种组分,包括肿瘤细胞及其分泌物、非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以及微生物,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肿瘤免疫和对ICB的应答。
- James Allison教授發現的CTLA-4與本庶佑教授發現的PD-1分子,都是在腫瘤在逃避免疫系統追殺的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
- 目前主流的免疫治療旨在活化體內的免疫細胞,主要治療方法有三種,前兩種目前有比較多的實證研究證實效果。
- 该研究在多种肿瘤体内药效模型中,均证实了与PD-1抗体和非PD-1靶向IL2v单独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相比,PD1-IL2v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更强,具有更好的生存益处,并显著扩大了抗原特异性PD-1+TCF-1+干细胞样T细胞的数量。
- 随着肿瘤的发展,免疫逃逸机制可正向选择具有低免疫原性和抗原呈递中断的肿瘤亚克隆。
- 醫師除了病人癌症的類別與期別之外,未來可能還需要考量病人的基因表現、預測性生物標記、評估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來擬定多元的治療策略,提升臨床醫療決策的品質和效率。
-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亦使癌症治療方法愈來愈有多種的選擇,治癒的預後效果也愈來愈好。 近年出現的免疫治療被視為抗癌新星,標榜療效高、副作用低,甚至可以消滅癌細胞,但有調查指仍有33%人擔心會出現副作用,亦有30%人擔心治療無效。 有醫生表示,不少市民對免疫治療了解不足,指出新治療出現可解決以往傳統癌症藥物不能處理的問題,同時對黑色素瘤等部分癌症更有成效。 相較於手術、放化療透過外力來殺害癌細胞,免疫治療的概念就是利用自體免疫功能來攻擊並殺死癌細胞,人體細胞本有正常生命週期,逐步老化死亡,免疫系統也會協助清除體內老化的細胞。 由於癌細胞會透過特殊的機制躲避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透過藥物阻斷癌細胞的躲避機制,或者想辦法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性,重新刺激活化體內的免疫系統,發揮清除或毒殺癌細胞功效。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代表鄧樂詩藥劑師(左)、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右)。
癌症免疫治療: 晚期肝癌治療效果顯著
死亡已連續3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二〇一八年有4.8萬人死於癌症。 癌症的治療,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醫界一起努力研發,從外科手術、化療、放療到標靶治療,使罹癌症患者死亡率大幅下降,讓癌症有機會成為慢性疾病。 近來這個治癌方法的重大突破,為許多癌症病人延長生命,甚至可能有治癒的機會。 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范式转换及成功转化的治疗策略,已使治疗选择有限的癌症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然而,由于对ICB的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以及相关的毒副作用,从这些治疗中获得临床益处的患者数量仍然有限。 癌症免疫治療 为筛选能从ICB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研究者们已做出大量努力来开发诊断方法及增强疗效和消除毒副作用的治疗策略。
因此,新辅助免疫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肿瘤分期,而且可以降低复发转移率,改善长期生存。 尤其當病情穩定控制甚至痊癒時,中醫更強調「預防復發」,西醫僅透過定期回診追蹤,陳博聖說:「身體裡白血球有許多是有抗癌能力,我會讓患者去抽血,當發現淋巴球不夠時,利用中藥、營養的方式讓淋巴球比例上升」。 也利用相關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更精準提早在身體快癌化時介入處理。 在不同癌症階段,中醫及早介入都能提供不一樣的幫助,最常面臨該如何評估中醫療效? 陳博聖解釋:「患者會定期做西醫檢測,鼓勵將數據圖表化,縱向可以寫下做過哪些治療,可以立即反應出治療效果好壞」。 近年來,中醫治療腫瘤已經進入一個新領域,同樣能以科學、精準的角度來解讀,陳博聖表示:「從 免疫學觀點來看,癌症的產生源自 免疫系統無法清除癌細胞所致」。
癌症免疫治療: 肝癌末期|肝癌免疫組合治療納入安全網 病人家屬吐抗癌心聲
但免疫系統也存在盲點,因為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突變而來,可以欺騙免疫淋巴細胞﹐令免疫系統未能及時偵測,又或因為各種原因,免疫系統反應不足以殺死癌細胞。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表示,日本2014年起由厚生勞働省醫政局實施「再生醫學等安全性確保法」,對相關實驗計畫執行者的管理十分嚴格。 沒想到,就在一次回診時,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意外發現,邱太太的左右兩邊肺葉,都有0.3公分的肺腺癌。 去年8月,邱太太接受肺腺癌治癌,過程中還發現淋巴結也有一顆癌細胞。
癌症免疫治療: 肝癌|免疫組合治療延長晚期肝癌患者存活期 今年起可獲「安全網」資助 癌友家屬冀降低資助門檻
「認真說起來,其實腫瘤的生長歷程也是很艱辛的。」陶秘華打趣的說。 此外,TCGA数据库分析确定了血液中独特的微生物特征,其可用于区分健康者和癌症患者(Poore et al., 2020)。 这些发现带来了新的机遇,表明循环微生物群可作为肿瘤微创生物标志物。 癌症免疫治療2025 不幸的是,发生过irAEs的患者未来对免疫治疗的选择非常受限,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的预后。
癌症免疫治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体的免疫系统依赖于复杂的制衡系统来保障对病原体(或肿瘤)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同时保持对自身非肿瘤组织及一些共生生物的耐受。 ICB有可能打破这种稳态平衡,导致自身耐受性的丧失和异常的非肿瘤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图4)。 抗肿瘤免疫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提呈细胞(APCs)或肿瘤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接下来T细胞激活来对抗肿瘤细胞;此过程涉及众多共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包括CD28、CTLA-4及PD-1等。 多年来,研究者对抗肿瘤免疫的理解有了巨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在这些免疫细胞和其它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发现的多种调节分子。 错配修复蛋白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结直肠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肠癌,约占总体的10-15%。 目前在这一类型的晚期肠癌中,PD-1抗体已成为标准一线治疗药物。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治療:免疫療法的優點、種類、副作用
(三)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定期評估新藥物以及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按情況作出修訂。 檢討過程以科研和臨床實證為基礎,並考慮藥物的安全性、療效、成本效益和其他相關因素,包括國際間的建議和做法,以及專業人士的意見等,務求以公平有效的方式運用公共資源,讓病人得到適切的治療。 政府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高度重視為所有病人,包括癌症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同時確保病人在高補貼的公共醫療系統下,可公平地獲處方安全、有效和具成本效益的藥物。
癌症免疫治療: 三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阻斷與癌細胞結合
以 B 型肝炎疫苗為例,每個人接觸的病毒都一樣,所以疫苗成分也一樣;但以癌症來說,每個人癌細胞的基因突變不一樣,奈米癌症疫苗必須等到病患發病後,再為病患量身打造。 癌症免疫治療2025 基于研究者们对ICB的各种耐药机制越来越了解,已经开发了多种治疗策略来克服耐药性并促进患者对ICB的应答。 将“组学”技术纵向应用于大量患病个体中,将是理解环境暴露对健康影响的关键。 然而,这类努力的成功需要从医学到环境科学等领域专家的跨学科合作。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療法的4大種類
透過理解風水,江老師看到了天地之間運行的道理,看到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她更期待有機會與更多人分享所學,創建優勝空間,幫助生活或工作在其中的人,心平氣和、愉快友善,更進一步促進健康的身體、順利的事業。 《青囊經》成書於秦末漢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確立了中國「風水學」的具體思想和理論。 癌症免疫治療 「地球在廣大無垠的宇宙中,不過是⼀粒塵,那我們是不是更渺小?」江老師感慨道。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癌症免疫治療: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疫苗已被用作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方法之一,并已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其能引发肿瘤内T细胞浸润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Carreno 癌症免疫治療 et al., 2015; Ott et al., 2017)。 最近的临床前研究表明,在骨肉瘤和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用CD103+CDC1s疫苗联合CTLA-4抑制剂可高效诱导肿瘤消退 (Zhou et al., 2020)。 癌症免疫治療2025 此外,虽然对疫苗与ICB组合进行的初步试验看到了希望 (Massarelli et al., 2019),但仍需随机临床试验来评估这种组合策略的其它益处。
癌症免疫治療: 肺癌三期令治療增添困難
政策開放後,台灣癌友終於迎來一道曙光,這道曙光會不會愈趨明亮? 前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連續核准兩個才臨床二期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換言之等於認證了它的效果,也因此讓具高技術門檻的CAR-T,一夕暴紅,成為全球癌症治療的新顯學。 「NK是打群架的,只有幾顆NK細胞,對癌細胞毫無攻擊力。」為了更確認NK的療效,北醫已經針對肺癌,申請NK療法第一期臨床試驗。 食藥署提醒,癌症免疫治療已成為新興的抗癌手段,但根據不同癌症特性,其功效也不盡相同。 建議與醫師多溝通,找出最適合的治療,逐步控制症狀,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 同樣在實驗室人工培育,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簡稱 mAbs 或 MoAbs)也叫治療抗體,是一種免疫系統蛋白,它能和癌細胞的結構結合,使癌細胞容易被免疫細胞辨識,並將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