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長壽,享年七十有三,一生努力不懈,15歲便有志於學,至70歲更達至「從心所欲不踰矩」、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 教育局昨天宣布DSE照考,這決定也有道理,當然預計到時的疫情會放緩,今年是「多事之秋」,所以我相信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都會體諒你們的境況。 所謂驚蟄就是春雷一響,大自然的昆蟲便會甦醒,不再冬眠浪費生命和時光。
- 那天有幸與他對話,主要是因為他提到不只要「向人傳教」,更要「向文化傳教」。
- 在香港,有許多佛教團體,如香港佛教聯會不斷努力,推廣佛教。
- 原訂在今年2年親自教授六年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不同的國際議題,惟因疫情爆發而停課,和學生緣慳一面。
- 【大公報訊】還有數個月便到下學年,有私立和直資小學轉換校長。
- 這個博物館確是中央政府給香港一份珍貴的大禮,令到中國其他省市無不羡慕。
而陳家偉將於九月轉到德萃學校擔任德萃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工作主要負責品德教育、資優教育及家長教育。 香港的政局正是多事之秋,社會氣氛緊張,社會事件也直接衝擊了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影響了學生的情緒、老師和管理層之間的關係、學校和教育當局的關係。 希望仁校會在此時此刻能發放正面的訊息,發揮中國的包容和基督的寬恕精神,攜手合作,一起為「仁愛滿香江」而努力。 認識朱國強校長的時間不算長,最主要是我們都是仁愛校長會的成員,在籌備會議中認識。 朱校長是一位非常溫文爾雅的男士,原來他主修視藝,又是音樂老師和資深歷奇教練,不但懂得種花、繪畫、作曲,還懂得多種樂器,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校長。 自他在嶺英公立學校工作後,令學校「起死回生」,受到業界的普遍認識。
陳家偉校長: 校長的傳承
大埔是美食天堂,有許多老字號,如蔡潤記的粉麵、勝記滷水等。 其實除了廣福道一帶外,其他小區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小店如粉果佬等。 我校位於大元邨,鄰近大埔中心,那一帶的食肆林立,無論中午吃飯或3點3下午茶都有很多選擇,而且價廉物美,令人十分滿足滿意,難怪學校的男同事都增磅不少。 其實,我是愛花愛樹的「深綠」校長,但我去過不下幾十所中、港、台的中小學,坦白說未曾見過如此這麼漂亮的學校,只可以用「驚為天人」四字形容! 學校倚山而建,建築物融入了大自然,經一條小斜路便進入校園,校園的入口種滿各種色彩繽紛的奇花異卉。 那天參訪,修樹工人正在忙碌工作,朱校長說這裏有三位花王,其中一位年青花王由17歲幫他工作到30多歲,更因花藝精湛,有許多富豪名人都想以高薪羅致,他卻不為所動。
孩子們透過體藝,強健身體,發洩過盛的精力,音樂又可陶冶性情,經全校老師的努力,孩子不但乖巧,而且學生成績與日俱進,為人所稱頌。 本校已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近200萬修建兩個專室,分別設在地下,命名為「科學探知室」,以及設於三樓,命名為「創新科技中心」。 前者主要提供給小一至小三學生使用,後者則為小四至小六學生而設。
陳家偉校長: 一起為「仁愛滿香江」而努力
不過,這也算是萬幸了,因為再過幾天,「武漢的疫症」又殺到香港,恐怕約遲一星期,典禮也會受到影響。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現任校長陳家偉擔任該校校長20年,他將於八月卸任,由聶敏接任校長職位。 學校出現高層變動,聶敏稱他於優才工作了16年,認同學校的方向,學校短期內不會有大轉變。
近年社會上有所謂「虎媽」、「怪獸家長」的現象出現,實在可悲。 香港有不少才華橫溢的年輕導演和演員,香港演藝學院實在居功不少,無論電影、舞台劇、甚至粵劇等領域都有其歷屆畢業生的身影。 學習母語是自然的、重要的、容易的,但學習外語也同樣很重要。 香港700多萬市民對使用英語並不會感到陌生,運用英文或操流利的英語能擴闊個人的學習領域。 香港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首林鄭月娥也發表了新的《施政報告》,特首在教育方面也積極有為,撥了83億額外的資源給教育去進行各類的發展或改進。 辦學理念可說是學校的靈魂所在,因為有了理念和方向,學校的每一位教職員才可以努力不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崇高的和遠大的理想。
陳家偉校長: 孩子!加油!
6月6日是霍韜晦辭世的日子,不經意間又已兩年了,日前出席了法住學會舉辦的活動,大會頗有心思,在當天為「霍教授紀念館」揭幕,以紀念這位當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早在春秋的時代,孔子已非常重視毅力,《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讀書人的責任重大而且深遠,不得不努力學習和弘揚良好的做人之道。 近日香港的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不幸英年逝世,享年58歲,他以拍攝警匪槍戰和動作片聞名於世,所以曾與多位巨星合作,如劉德華、甄子丹、謝霆鋒、古天樂、郭富城等。
陳家偉校長: 仁愛校長會成立了
其實創意人的性格大都較為特別,所以有人說創意人的性格古怪,難於揣摩,也難於相處。 優才的旺角初小校舍將於12月21日及22日開放給校內和校外的人士前來參加,學校將變身成為一個森林,有許多可愛的動物。 《論語》第一章第一節就教我們「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香港認識霍韜晦教授的人不算太多,而認識黎斯華導師的人更少。 我們深切體會人與人之間及國與國之間都是「生命的共同體」,必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能幸災樂禍,也不能獨善其身,必須要同舟共濟,彼此合作,才可以同渡災劫。 非常時期應非常關心別人,包括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特別是老人家,我們可以多打電話給他們,問候他們,囑咐他們多留在家中,若真要出外,必須做好防疫措施。 在香港,有許多佛教團體,如香港佛教聯會不斷努力,推廣佛教。
陳家偉校長: 【家長熱話】優才疑不續約 師生不捨 陳家偉校長將轉任德萃
直至2020年,朱校長剛出任十年,學校由6班擴到17班,因為獲教育局撥款3000多萬,建了新的樓房設施,或說,那只是政府應對「單非」及「雙非」的跨境學童的學習需要的權宜之策。 陳家偉校長 但幾年前,因前特首梁振英已斷了跨境產子的漏洞,跨境學童的生源可謂已終斷了。 然而,近年申請入讀嶺英的本地學童卻有增無減,這森林學校毫無疑問已成為新界北區很受家長歡迎的學校,載譽北區。 在推廣中華文化方面,本身喜歡《論語》的陳家偉,也會提議設計相關教材和課程,從中推廣品德教育。
陳家偉校長: 校園要和睦 嬉戲莫過分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大城小區──深度探索西九龍」體驗非常成功,學校也可以參考路缐,自行帶學生前往不同富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及地標參觀。 理想的學校應旨在成就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以實踐有教無類。 學校的老師應具有信心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到每一位孩子擁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做一間家長都滿意的學校。 最近教育局拍了一輯《少年頌國慶》的短片,由香港多間中小學合作,以中華文化展現梁啟超在1900年寫的《少年中國説》。 馬鞍山一所中學的學生在教室嬉戲玩耍,個別的學生在嬉戲時玩得過火了。 我們在片段所見,覺得他們是在嬉戲,但他們竟敢在學校裏公然作弄同學,實在離譜過分。
陳家偉校長: 香港有特色的森林學校
前陣子停課一段時間,我和仁校會的顧問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一起到訪他校,目的是想計劃在5月份舉行仁校會的活動,以讓會員和委員互相認識及了解香港有特色的森林學校,不讓台灣專美。 陳家偉校長2025 所謂「嶺英」,包含一眾先賢與今人在打鼓嶺作育英才的宏願。 人傑才會地靈,這所村校原先只有六個教室,每級一班,是微型的村校,可避處一角,乃不吃人間煙火的森林小學。 陳家偉校長 曾幾何時,這校接收了大量「被殺學校」的學生,學生成績和行為急轉直下,老師要強力鎮壓,學校聲譽江河日落,實有被殺校之憂。
陳家偉校長: 香港邁向新階段
那天有幸與他對話,主要是因為他提到不只要「向人傳教」,更要「向文化傳教」。 剛過去的6月6日,就是吾師霍韜晦逝世一周年的紀念,當晚在觀塘興業街的法住總部舉辦了悼念活動。 出席的弟子,友好和嘉賓眾多,參加者無不懷念這位努力不懈,心無疲厭的老師,儒佛兼擅的大師。 創意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性格,他們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懂得容忍曖昧和不確定性。
陳家偉校長: 學校背景
「《論語》其實不深,適合小朋友讀。」他笑言如老師可讓學生讀好《論語》,已經「功德無量」。 優才小學部現任的副校長聶敏即將接任為校長,他向記者表示優才短期內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轉變,也不必要。 他在優才服務了16年,是在陳家偉校長及創辦人李業富教授的薰陶下成長,也直接參與學校的發展並擔任不同的崗位。 「學校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我對學校現行的方向亦感認同,也一直有份參與發展。」他說。 陳家偉校長2025 而德萃早前在Facebook宣布陳校長將加盟,並擔任德萃幼小中教育總監(全人發展),主要負責品德教育、資優教育及家長教育,將在9月履新。 廿一世紀的教育趨勢是要以學生為本,照顧多樣,接受不同;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機會,科技的發達促使學習更富趣味、更能照顧個人的獨特需要呢!
陳家偉校長: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兩個專室已在2023年1月初竣工,各有特色,裝修雅致,設備先進,深受學生喜愛。 目前,高年級學生的常規時間表已增加「創科課程」的課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能力。 另外,各科的老師都會把科技的元素融入課堂,例如互動時使用VR 和AR的技術,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和投入感,讓學生如置身不同的場景中,打破時空的限制,開闊眼界,享受學習。 陳家偉校長2025 其實仁校會早在去年的5月已醖釀成立,發起人是前鮮魚行學校的梁紀昌校長;他提議用「仁愛校長會」為組織的名字,這個新成立的組織旨在支援校長,從而支援學校、老師和學生。 去年4、5月期間,在屯門及天水圍有兩間小學分別發生了與校長有關的「事故」,並引起傳媒及市民的關注,輿論都對校長有負面的批評,如「土皇帝」等。
陳家偉校長: 中國的啟蒙之學與家庭教育
另有抽離班課堂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英語:NTWJWA Leung Sing Tak Primary School),創辦於1981年9月,是香港一所位於新界大埔大元邨的全日制標準政府資助小學。 學校面積約 陳家偉校長 40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該校辦學宗旨是「以積極推行學生品德、學業與活動並重的五育均衡發展為宗旨。「忠孝勤誠」為校訓;「以學生為本,一個也不放棄」為信念。 【大公報訊】還有數個月便到下學年,有私立和直資小學轉換校長。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將由現任副校長聶敏接任校長,聶敏透露將在五至八年級課程加入第三語言學習,目標加入德文、法文和日文等,讓學生自選兩種語言學習,又將增加小四至小六生上課前的體適能訓練。 教育學士、工商管理碩士、中國文化碩士及哲學博士,專注生命教育、創意教育和中國文化。
陳家偉校長: 陳家偉校長:每個校長背後都有故事
「大器晚成」這句話出自道家經典著作《老子》第四十一章,意思是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 一些具才能的人,小時候未必為人所留意,他們需要長時間鍛煉自己、慢慢成長、探索開啟智慧的鑰匙。 古人的說話很值得我們慢慢細味,中外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不勝枚舉。 淘寶網、支付寶的創始人馬雲、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和美國漫畫Marvel教父史丹李(Stan Lee)都是在40歲後事業才飛黃騰達。 一別30多年,大埔依舊,人情不變,多謝大埔校長會的張校長在敬師日來電鼓勵,照顧新來大埔的校長,談了幾分鐘電話,心有暖意!
2021/22學年班級結構資料24的班級結構是小一4班,小二4班,小三4班,小四4班,小五4班,小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4班。 (以教育局在2021年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班級教學模式上以合作學習及活動教學模式上課。 (小一至小六採用小班教學)
霍老師的命就是要出於東方,為中國文化繼承與開新,成一家之言。 傳統中國文化就是太吝嗇對人的讚賞,生怕誇獎得太多,孩子使會心生驕傲。 但筆者覺得「少讚」和「濫讚」都對孩子有不良的影響,令他們無所適從,得不到真正的回饋。 至於與德瑞國際學校多年就校名問題的訴訟,據悉雙方已達成和解。 德萃教育機構指相關官司已經完結,「德萃」及「St. Hilary’s」校名均不需要作出變動。 那天的拜訪是匆忙的,但朱校長也帶領我們到校比鄰的週田村訪問,那條村主要姓杜,居民不算多,村屋和四周打理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門前都貼有橙色的對聯,我甚喜愛。
陳家偉校長: 小學唔谷幾時谷?!
漢字不但數目眾多,而且它們都盛載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智慧,文字其實可以說是文化的載體,有人甚至說「一字一智慧」。 大家好,「仁愛滿香江」這個欄目將由仁愛校長會的創會會員首先負責輪流供稿。 陳家偉校長 陳家偉校長 日後,更會邀請一般會員校長一同供稿,讓更多仁愛的故事或校園點滴能夠在此平台發表,一起發放正能量。 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創立於1981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辦學團體為新界婦孺福利會有限公司,校長是陳家偉校長,校監李美辰女士。 陳家偉校長 環境育人,山明水秀的地方當然宜居,若在樹木蔥茂、空氣清新、環境清幽的地方學習,我們相信效果當然跟喧囂沸揚之地方有天壤之別。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就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鳥語花香,實乃香港的世外桃源。
陳家偉校長: 學習策略
他在校積極重新編寫和籌劃四年級的「小香港大發現」課程,更親帶學生到處探索和考察,甚至和學生一起下田插秧,又為學生煮早餐。 原訂在今年2年親自教授六年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不同的國際議題,惟因疫情爆發而停課,和學生緣慳一面。 此外,林校長熱愛戶外活動,任職期間特意把山藝加入常識科課程之中等等。 仁愛校長會可簡稱「仁校會」,已於2020年1月19日假香港科學園隆重舉行了成立典禮及委員、顧問委任儀式。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校長會的成員有來自幼稚園、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的校長,大家都希望把「仁愛」的品德能從小做起,承傳薪火,把人類高尚的和神聖的精神傳揚下去。 陳家偉校長 籌備的過程是順利的,因為許多校長都覺得價值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不過,未幾香港6月便發生社會運動,而且延續了六七個月,至今仍未平息,事件令人擔憂。 本來仁校會打算在11月底舉行就職典禮,但也延期了兩次,最終要順延到1月中才舉行,而且還要選擇在星期天。
父母也許本質上是不同的,乾道尚勤,坤道尚德,但都是孩子一生的守護天使,一對翅膀,讓孩子成長高飛。 陳建宗院長累計內視鏡顱顏重建及顏面骨折修復手術超過1700病例、電腦導航輔助顱顏重建手術超過200病例,同時具有創傷眼窩、顏面鼻部整容重建的國際醫療經驗。 陳建宗院長撰寫超過120篇優秀論文及書籍章節,國內外演講論文超過350篇。 她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既是學院派,也算是紅褲子出身,勤奮努力,相信一定做到「終日乾乾」。 送一時失手同學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17、18歲的少年人,希望在明天。
在此存亡之際,因跨境生增加而需要擴校的契機,朱國強校長臨危受命,獨具慧眼,有識人之賢,陸續聘請了大量的優秀的老師,為這校帶來新的氣象,並注入正能量,短短幾年,扭轉乾坤。 他計畫日後可多寫中國文化的書和課程,將之現代化,甚至可在多元智能理論上再發展,成為全新的文化及道德智能。 被喻為Happy School的救恩學校(小學)校長林克忠任職僅2年,便再次換替新校長;而擔任了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20年的陳家偉校長亦將在8月卸任,傳將到德萃履新。 陳家偉校長2025 環境保護文化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成立了綠色學會,由家長自發策劃各項大大小小的綠色活動,使綠色的概念和行動可持續性發展下去。 首先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包括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若能力強愛學習的,可挑戰一些水平高,課程深的名校,預備要打硬仗。 一畝心田音樂會2020在7月4日晚上已順利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見證了佛教筏可紀念中學300多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看到惲福龍校長及其團隊的無私奉獻,為香港教育的一畝心田。
陳家偉校長: 校園要和睦 嬉戲莫過分
本學年,梁省德學校有不少創新的建設和發展,能有效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成長,值得大家關注。 眾所皆知,學習是一個恆久和持續的過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為重要。 要誘發孩子的動機,啟發他們思考,從而協助學習者建構知識,學會解難,學以致用,確實並不簡單。 另外,我們邀請了教育大學的團隊專家為全體老師提供培訓,以強化團隊合作的關係,使學校成為一所學習型的組織,不斷追求卓越,與時並進。 眼見如此,嶺英極其重視生命教育,不僅是品德教育,而是讓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由此推及他人、家國,乃至世間萬物。 他盼望嶺英學生「正直、善良、關愛、勤勞、樸實」,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