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影響居民擔心所住樓宇結構安全,房署先於第6座進行全面重修,並於1981年至1982年間把該座全部居民調遷至大窩口邨,但是房署否認樓宇結構出現問題[9][10]。 居仁石樓高層、帶同孫女做檢測的張太指,因為臨近生日,仔女為她和丈夫於周末預約了酒店Staycation慶生,故急於取得陰性證明方可入住酒店。 不過,她覺得「如果去唔到都冇辦法」,大廈現多宗確診,她亦感到無奈,「經喉管大家都唔想,如果爆咗出嚟都冇辦法」,但慶幸自己並非居於有確診個案的樓層。 排隊輪候做檢測的人龍長達圍繞廣場一圈,張太就未有預計輪候時間,雖然有議員提醒可以於今日稍後時間再做檢測,不過因為急於取得證明,故「都要照排」。 安蔭邨原址為石蔭臨時房屋區,於1988年改劃作興建此邨,翌年3月拆卸重建[3],並於1994年竣工。 屋邨共有住宅大廈八座,可容納約17,000人,主要為安置荃灣梨木樹邨以及葵涌石蔭邨與石籬邨的重建戶。
斜體 樓宇涉及使用不合格建材及禁用的半乾濕英泥沙地台,於2000年由房署人員揭發。 葵仁樓平面圖 葵仁樓平面圖2025 及後由於涉及相關檢收人員貪污,案件轉介至廉署,一共有16名工程人員因而被捕[9]。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百樓圖網查閱私人樓宇及小型工程紀錄」,然後輸入你的「百樓圖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葵仁樓平面圖: 葵涌邨曉葵樓附近醫院
該工廠大廈在1973年前跟徙置區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 於2002年工廠大廈最終被拆卸,受影響約700廠戶,每戶可獲約7.5萬至13.8萬港元的特惠津貼,另加現金津貼6,000港元,廠戶在該年1月底接到一年半的清拆通知,且獲凍結租金[7]。 大窩口邨附近設有商場,加上設有行人天橋往大窩口站,同有(逾 30 葵仁樓平面圖2025 條)巴士路線途經葵涌青山公路(兩旁)及紅、綠小巴等往返港九新界各區,交通方便。 由於大窩口位處山谷位置,經葵涌邨可到達葵興、葵盛東邨及葵芳、荃灣市中心及石圍角邨、城門谷一帶亦可步行前往。 1977年大窩口邨開始進行重建工程,與石硤尾邨和大坑東邨不同的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把大窩口邨所有第二型徙置大廈拆卸重建,新樓宇於 1979 年至 1993 年入伙[1],並以「富〇樓」命名;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0座則加上「富裕樓」名字。
- 而上葵涌區內唯一的公立圖書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
- 工程到2022年4月6日完成,居民上山或落山只需1分鐘[10]。
- 另邨內亦有兩所長者服務設施:香港佛教聯合會傅黃合長者服務中心(位於祥蔭樓地下)及基督教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位於豐蔭樓一樓)。
- 2017 年,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招標出售商場,由基匯資本牽頭財團投得,交易於 2018 年生效。
2017 年,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招標出售商場,由基匯資本牽頭財團投得,交易於 2018 年生效。 葵芳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29],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全邨所有樓宇與附近的大連排工業區組成葵青區議會葵芳選區[30][31][32],但工業區並無居民居住,故此選區的絕大部份居民均為葵芳邨居民。
葵仁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葵芳邨 葵德樓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2005年底於香港舉行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來自東南亞的反世貿人士舉辦的「稻米節」就曾在葵芳邨羅馬廣場表演。 至同月23日,房署又宣佈將第8座,和相連的第9、10及11座一併清拆[14][15],但當局推遲至葵仁樓(原第5座)及葵智樓於1987年9月入伙後,才宣告重新發展。 樓宇設計共分兩種:單翼及雙翼[1],當中雙翼可呈0、90或135度;其中呈90度及135度設計,連接兩座大廈的樓梯兩邊亦有類似雙塔式大廈的天井,但大部份都設有出口門並會鎖上,即是大廈內的其中一部份,只有朗屏邨賀屏樓屬公共空間。 大廈可以因應屋邨規劃,翼尾最後八個單位(19-26室)可以偏左、同一水平線或偏右的方式相連,或者不興建(縮短版本)。
石蔭邨(英語:Shek Yam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梨木道120號,是區內第四個公共屋邨和新界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於1968年落成。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3],項目編號為TW19RR[4],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大窩口邨(英語:Tai Wo 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中葵涌大窩口,於1961年及1968年入伙,是新界第一個徙置區,亦是在所有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中,地理位置上最接近荃灣區的屋邨。
葵仁樓平面圖: 葵青區委員會
石蔭邨全邨與寧峰苑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7],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葵仁樓平面圖2025 與鄰近的石蔭東邨均屬於葵青區議會下轄的石蔭選區[18][19]。 現由曾任民主黨副主席和香港新界西選區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擔任當區區議員。
葵仁樓平面圖: 樓宇設計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葵仁樓平面圖2025 邨內有4個公共空間,其中第3期平台種植葵樹 ,地面鋪上藍色地磚代表河流,與葵涌之名相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為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現時第一期商場正進行翻新工程,工程包括更換地磚及天花、加裝空調系統。
葵仁樓平面圖: 葵涌邨
當中,朗屏邨同時擁有上述三種相連方式的新長型大廈;而縮短版本的新長型大廈並沒有應用於單翼設計,雙翼則只有葵芳邨及耀安邨採用。 葵仁樓平面圖 工廠大廈拆卸後原地納入葵涌邨並興建兩幢新住宅大廈——百葵樓和合葵樓,於2008年入伙,百葵樓和合葵樓也是房署首個試驗性採用全預製組件的項目,連結構性部份都採用預製組件。 但由於成效不如理想,加上正值新和諧一型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的過渡期,上述技術未有獲廣泛採用,直至2020年代初興建沙田錦駿苑及屯門和田邨為止。 此外,大窩口徙置區亦用作安置受荃灣新市鎮及垃圾灣發展所涉填海工程影響的漁民[5][6]。 葵仁樓平面圖2025 葵涌石蔭邨仁石樓共6人確診或初步確診新冠肺炎,涉及3個不同樓層、同一座向的09室單位,分別在14樓、16樓及26樓。
葵仁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仁愛樓
葵芳邨內有兩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的公營屋邨商場,邨內各式的商業設施齊備;另外亦曾經設有一個乾濕貨街市,但現已結業。 葵芳邨第5和第6座之問題經驗證後,發覺由於在建屋施工時偷工減料,令混凝土強度大幅低於標準,以致房屋結構受損,事件亦引發了「26座問題公屋」和「鹹水樓」的公屋醜聞。 原先,政府打算以談判方式處理問題,但最後因事態嚴重而改為索償,而有成亦因嚴重負債而被頒令清盤。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葵仁樓平面圖: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
全港首幢新長型大廈為恆安邨恆江樓,於1984年10月動工,1986年11月完工,次年3月入伙[3];而最後一幢同款大廈為德田邨德敬樓及德禮樓,於1991年4月完工,亦是全港最後一幢廣義長型大廈。 以往居民來往葵涌邨和禾塘咀街,需要步行全長119級的「百步梯」,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造成嚴重不便。 在未來的日子,我會聯同葵青民政的團隊,以及熱心的社區團體,同心同行,為香港營造一個有活力、並且不斷發展前進的葵青社區。 葵青民政事務處(民政處)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一直與區議會緊密合作,協助區議會向不同的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此外,民政處會透過各分區委員會、葵青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廣納不同意見,使政府施政能夠急市民所急。 本邨土地前身曾規劃為地鐵荃灣線車廠及附設的垃圾灣站(今葵芳站),但後來政府更改地鐵規劃,將車廠位置兩度更改,原來預留建廠土地成為葵芳邨。
葵仁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居仁石樓26樓的王女士指,昨晚從新聞得知大廈有多宗確診的消息後,直言「我噚晚知道食飯都食唔落,真係好驚呀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他專家昨日到場視察,提到不排除有病毒經喉管向上或向下傳播。 雖然居於現確診的樓層,但王女士相信,自己單位的喉管與09室並不相同,加上每次如廁後都會蓋上廁蓋以及經常倒水至去水渠,因此認為風險並不大。 商場內設有便利店(OK便利店和7-Eleven)兩間、超級市場(惠康)、酒樓等商舖。 不過由於店舖較少,故此邨民也會到石蔭邨及石籬邨一帶購物,而由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管理北葵涌街市是他們常去的街市。
葵仁樓平面圖: 重建後的葵涌邨
提供長者服務的基督教光愛中心位於葵明樓地下;提供青少年服務的則有白普理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葵芳青年空間。 另一位居民李先生指,因為得知大廈需要強制檢測故向公司請假,老闆得知後反應不大,自己亦打算完成檢測後可能會回到公司工作。 與家人一同等候做檢測的他都直言,對於大廈連續現多單確診感到擔心,「始終自己中,屋企人都要隔離」。 農曆新年將近,李先生指往年年初一和年初三都會外出拜年,不過今年因為疫情,家人亦都決定取消。
葵仁樓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後來在1966年加插第20座,採用較新式的第四型徙置大廈設計,當時徙置區已流行以數字作為座號,但是為表此座是原有以第二型徙廈為主的徙置區的加建樓宇,補回字母座號(「第X座」),但是並不常用。 同樣情況出現在東頭徙置區,不過東頭徙置區的第四型徙廈的字母座號較常用。 除了大窩口外,還在大坑東、石硤尾和李鄭屋興建徙置大廈,除了原石硤尾邨美荷樓及石籬中轉房屋外,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進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