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共圖書館亦與其他機構合作,舉辦「閱讀嘉年華」等全港性閱讀活動。 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就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發展策略向政府提供意見。 委員會成員包括專業人士、學者、社會知名人士和政府代表。
香港中央圖書館和五間主要圖書館(大會堂、九龍、沙田、荃灣和屯門)為市民提供參考和資訊服務。 此外,中央參考圖書館還存放了根據《書刊註冊條例》註冊的書刊,並且獲指定為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和歐洲聯盟等九個國際組織在香港的刊物托存圖書館。 年內,大會堂參考圖書館已翻新改建為工商專科參考圖書館,並於十一月與 沙田中央圖書館2025 Creative Initiatives Foundation 合作成立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
沙田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下架針對中國和建制政黨等內容
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為市民提供不少有關創造力和創意思維的資料。 四月,本署與基本法研究中心簽署修訂諒解備忘錄,共同合作於大會堂公共圖書館設立基本法圖書館,並訂於二零零四年底啟用。 本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藝術品外借試驗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個人和團體讀者可分別向香港中央圖書館藝術資源中心外借不超過兩項和五項藝術品,為期 30 日。 另外,位於伊利沙伯體育館和香港國際機場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由於整體使用率偏低,政府決定維持該兩間接種中心在八月份提供第一劑疫苗接種服務,以及在九月份提供第二劑疫苗接種服務,並於九月底關閉。
- 而於馬鞍山的馬鞍山公園則於1998年啟用,建築以歐陸式古典風貌為題。
- 此外,中央參考圖書館還存放了根據《書刊註冊條例》註冊的書刊,並且獲指定為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和歐洲聯盟等九個國際組織在香港的刊物托存圖書館。
- 此舉亦有利於遠程使用者查看數碼化資料及自選影音資料。
- 有沙田區居民表示,該圖書館樓樓面面積3,他們希望借書消磨時間。
-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負責監督、落實及統籌地方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確保當局適當地跟進區議會所作出的建議及促進區內居民參與地區事務,並向政府反映社區的各階層人士所關注的事務及問題。
為配合政府進一步把香港發展成為長者友善城市的工作,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圖書館活動推廣樂齡閱讀,並由2016年起分階段提升閱讀環境及支援設施,例如座椅及閱讀輔助器材。 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亦舉辦其他講座,包括「香港記憶」講座、「都會香港」講座,以及其他藝術和文化專題講座。 自2000年起,一直有地區人士要求在區內增設圖書館、公園、室內外運動場、健康院以至街市等公共設施,特別希望在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設置有關設施,讓市民有更多元化的康樂活動。 唯政府各部門多年來一直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來作標準,認為毋須興建有關社區設施,因而備受批評。 佔地約70公頃的沙田馬場於1978年啟用,是繼跑馬地馬場後的香港第2個賽馬場,同時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也啟用。
沙田中央圖書館: 沙田區委員會
2014年10月22日下午1時許,一名年約60歲的中年男子於六樓扶手電梯旁攀過圍欄躍下並倒臥1樓大堂自動借書處對開地上前,多人目擊。 其後圖書館女職員為傷者進行心肺復蘇,其後其被送院治療後,證實不治。 警察在圖書館上疑檢獲遺書,該名男子身上無任何身份證明文件。
沙田大會堂連同沙田中央圖書館項目原本稱為沙田文化中心。 地基工程於1981年至1982年建成,於1982年3月1日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奠基禮。 政府隨後將工程批給日本承建商負責興建,合約總值9,300萬港元。 項目於1983年9月15日已動工,並且在1986年完成工程,1987年1月16日由署理港督鍾逸傑爵士主持落成啟用儀式。
沙田中央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沙田鄉事委員會設於沙田排頭,是新界鄉議局屬下會員。 沙田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沙田區的事務,共有42名議員,現屆沙田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9名議員當中7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只有2名議員。 沙田區議會現時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之一,2020年起共有42個議席,當中包括41位民選議員、1位當然議員。 2012年,大圍站上蓋發展項目批予新世界發展,是沙田區首個(亦可能是唯一)高度超過200米的發展項目,補地價僅次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及港鐵黃竹坑車廠上蓋。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租予英國,納入殖民地,沙田便成為香港的範圍。
沙田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外判
而黃之鋒在社交媒體批評《港區國安法》實施白色恐怖,是以言入罪的工具。 有媒體報道指,康文署轄下的68間公共圖書館,由2006年至2015年購入多達60萬本簡體字書籍,涉及2,000萬元。 當中包括了成人、青少年及兒童讀物,以及近2,000種冷門大陸雜誌期刊。
沙田中央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下周三重開 進館市民須領籌戴口罩
年內,該系統由香港中央圖書館擴展至 24 間主要和分區圖書館,所覆蓋的網絡大幅延伸至分佈全港的 592 個工作站;為進一步普及服務,系統的網上服務時間更由十一月起延長至午夜。 一月,該系統加盟了由國際兒童數位圖書館發起的網上閱讀兒童圖書計劃,以數碼形式蒐集在不同國家著作出版的兒童讀物和文學作品,然後通過互聯網免費供世界各地的讀者閱覽。 多媒體資訊系統儲存大量檔案,資料豐富,四月更加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參考資訊網,全球各地的檔案保管員和研究人員可通過該網站研究世界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 年內定期舉辦的活動包括兒童時間、書籍展覽、專題講座、研討會、興趣小組和參觀圖書館活動。
沙田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活動
由三月十一日起,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六間主要圖書館(大會堂、九龍、荃灣、沙田、屯門及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將重新開放。 香港公共圖書館備有63個電子資料庫和18萬冊電子書。 登記讀者可安坐家中,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入門網站查閱在電子資源專題網頁的所有電子書和21個電子資料庫,其餘42個電子資料庫,可於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內在指定圖書館使用。 所有公共圖書館均可連接一般資料庫,至於專門資料庫,可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其他主要圖書館的參考圖書館查閱。 這些外展活動大多由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地區組織合辦,有助吸引更多市民使用公共圖書館和鼓勵他們培養閱讀習慣。 「多媒體資訊系統」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數碼圖書館系統,為各圖書館提供多媒體服務。
沙田中央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開放時間
主要活動包括「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和「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以及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至今,公共圖書館已先後出版 99 本中文文學書籍。 年內,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及支持市民終身學習的目標上扮演重要角色,並與教育統籌局繼續攜手推行「一生一卡」計劃,鼓勵小學生善用圖書館服務,亦與學校圖書館主任定期舉行會議,研究如何提供圖書館服務以支援學校課程。
沙田中央圖書館: 大會堂公共圖書館(
圖書館在下列公眾假期均全日休息:元旦日、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耶穌受難日、中秋節前夕、聖誕節及聖誕節翌日。 圖書館在下列日期將提前於下午五時休館:元旦前夕、農曆年除夕、中秋節及聖誕節前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日(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時在立法會發表二零二三至二四年度《財政預算案》。
沙田中央圖書館: 文化事務
而公眾圖書館網頁搜尋上述的書籍,顯示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 到5月底,再有16本書籍被下架,包括政治評論人鍾祖康的《來生不做中國人》、資深工程師黎廣德的《釋放香港》、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予豈好辯哉》,以及季刊書誌《Breakazine!》兩期刊物等。 沙田中央圖書館2025 作者斥責康文署剝削市民閱讀權,浪費公帑及資源,署方要求交代準則。 數碼圖書館是香港中央圖書館廣泛使用電腦及科技應用的一個例子。
沙田中央圖書館: 沙田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該系統可供使用者作24小時一站式檢索,搜尋超過600萬頁數碼化資料,包括香港舊報紙、照片、表演藝術的場刊和海報、地圖、手稿、錄音節目、電子書,以及電子資料庫。 使用者可經由互聯網,或預約使用香港中央圖書館和其餘69間固定圖書館逾1 300台工作站,瀏覽多媒體資訊系統的館藏。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香港公共圖書館繼續與區議會攜手合作,發展地區圖書館服務和籌辦活動,以照顧區內人士的需要,例如舉辦各項活動,以推廣閱讀文化,並推行多項計劃,以優化圖書館設施和閱讀環境。 本署負責營運香港公共圖書館網絡共70間固定圖書館和12間流動圖書館,另管理書刊註冊組。 公共圖書館系統免費提供圖書館和資訊服務,以滿足市民在資訊、研究和消閒方面的需要,並藉以支援終身學習。 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還致力推廣閱讀和文學藝術,為不同年齡人士舉辦圖書館推廣活動。
沙田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區,你不單可以看見公共屋邨和私人樓宇均衡發展,還有新市鎮和鄉村、過去與未來、繁忙的街道和寧靜的郊野公園互相交融。 區內有不少旅遊勝地,包括美麗的城門河、風景如畫的郊野公園及郊遊徑、歷史悠久的曾大屋及車公廟,富有藝術色彩的城市藝坊,以及大型購物商場。 沙田公共圖書館(英文:Sha Tin Public Library)係一間喺香港沙田嘅公共圖書 …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由於沙田公共圖書館已有20年歷史,設備和裝修均未能配合現有市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
此外,多媒體資訊系統提供內容推介如「最受歡迎」、「新增館藏」、「館藏推介」及「今日精選」,令瀏覽資料更為方便。 使用者可經由互聯網或使用便捷的網上服務,預約香港中央圖書館和全港66間分館的工作站,以瀏覽多媒體資訊系統的館藏。 1988年沙田裁判法院及沙田中央圖書館(現稱沙田公共圖書館)啟用。
特別自2012年智能手機普及化後,圖書館內各層多個位置,包括入口、兒童圖書館、樓梯、以至自修室均貼上多張「勿在館內拍攝」告示及派遣保安作為監視,以提防有人拍攝及錄影。 其中有媒體報道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僅拿出手機即被制止,而登上圖書館天台拍攝街外風景亦被保安阻止。 主要圖書館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未成立前稱為中央圖書館。
3月11日, 沙田中央圖書館2025 其中7間主要公共圖書館恢復有限服務,進入館內的人士須先取籌,並要戴口罩及接受量體溫,而職員每小時會清場一次,所有人必須離開。 有市民批評排隊取籌輪候的安排造成人群聚集,還書或續借也要取籌是浪費時間。 也對進館者也只准逗留一小時的安排感到不滿意,寧願繼續閉館,各圖書館於同年3月23日起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大圍部份工業大廈至今乃作為貨倉,有部份工廈已改為寫字樓。 沙田中央圖書館 香港賽馬會亦於1982年同年成立銀禧體育中心(現稱香港體育學院),為香港提供綜合體育訓練場地。 而城門河亦是中國香港賽艇協會沙田賽艇中心及石門賽艇中心的訓練中心,提供賽艇訓練,並培養了不少出色的賽艇運動員。 沙田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沙田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助理員 (九龍城區)
部份兒童書籍更歌頌中國共產黨,被指「洗腦」意味極濃。 然而,依據《圖書館規例》,並沒有禁止拍攝,僅禁止「菲林曝光」。 惟圖書館並不容許普通市民進行攝影申請,拍攝只限電影拍攝,並須繳付政府產業署訂定的標準收費。 沙田中央圖書館 相反,現時海外不少地方的圖書館均開放公眾攝影權。 惟對圖書館的攝影規限會否修改或放寬,康文署表明無意放寬。
)是香港繼香港大會堂和荃灣大會堂後第三座大會堂,於1987年1月16日落成開幕,位於新界沙田源禾路1號,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沙田大會堂耗資1.38億港元興建,是新界東部的主要文娛中心,經常舉辦戲劇、音樂及舞蹈等活動,或是展覽及會議。 香港公共圖書館繼續在中環、九龍塘和南昌三個港鐵主要轉車站提供還書箱服務,方便讀者外出活動時歸還圖書館資料。 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多元化的閱讀計劃和閱讀相關活動,鼓勵市民培養多方面的閱讀興趣。
沙田中央圖書館: 社區協作
自2007年10月起,於凌晨時份封閉沙田大會堂平台廣場,並在廣場外圍加裝多部閉路電視。 展覽廳佔地378/189平方米面(可供選擇),配備低溫射燈系統、音響設備、符合博物館規格的灑水及保安系統、展覽板、多媒體投射機及活動銀幕等。 而連接沙田東部及西沙路的馬鞍山繞道(前稱/俗稱T7公路),則於2004年8月啟用。 1號幹線將沙田與九龍和香港島連接起來,直達香港仔。 當中連接九龍塘的獅子山隧道建於1967年,是香港第一條行車隧道,曾經是沙田區的交通命脈,直到現時仍然重要。 於農曆五月初五,沙田體育會會於城門河舉辦沙田龍舟競賽及國際龍舟邀請賽,當中政府部門更會一同參加,吸引市民到兩邊河岸觀看賽事。
你可以在家中或任何圖書館透過互聯網瀏覽主目錄和進入多媒體資訊系統。 如果你持有圖書證,還可以於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進行帳戶連接,以享用電子圖書館服務,例如使用電子藏書和其他電子資源、搜尋圖書館目錄、預約和續借圖書館資料,以及查閱個人借還紀錄。 沙田中央圖書館2025 舊書義賣活動旨在鼓勵市民分享書籍並支持書本循環再用。 年內,公共圖書館舉辦了多項特別節目和大型比賽,以推廣文學創作,並推動文學藝術的欣賞和發展。
沙田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服務
自此沙田這個名稱便逐漸越來越被廣為人知,瀝源這個名稱卻反而慢慢被人遺忘。 1920年代澳籍華僑劉希成購入沙田站附近一帶鹹水田,但卻未作發展。 1937年的一場風災,使大埔潮水上漲至6米以上,潮水由吐露港倒灌進沙田海,並使兩岸大片土地遭淹沒,造成嚴重傷亡。 1950年沙田站附近的大塊農地(即現時新城市廣場一帶)被劉希成兒子劉瑞發展為沙田墟,並於1956年正式落成,佔地15萬呎,而沙田墟所售賣的雞粥及燒乳鴿亦遠近馳名。
9月29日, 31間小型圖書館及流動圖書館重開並恢復正常服務時間。 12月2日, 31間小型圖書館及流動圖書館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而另外38間主要及分區公共圖書館再度實施特別開放時間, 並暫停提供報刊閱覽及電腦服務。 及後該38間公共圖書館於同年12月10日起再度全面暫停開放。 自2011年9月29日起,香港公共圖書館在3個主要的港鐵轉車站的已付車費區域內設置還書箱,以方便讀者歸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