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隆指,過往未能發現STAT6,需在公營醫療系統中獲得藥物並不容易,但在發現基因出錯原理後,公共醫療的提供者就較容易作出資助。 當時的急務是需要宣傳,嚴重的濕疹可以因為基因疾病而致。 傳統治療方法均有一定副作用,對中度至嚴重患者而言的治療效果亦較反覆。 反觀濕疹生物製劑能重新調節免疫系統細胞的數量和活躍性,並阻斷導致發炎的細胞,從而暫緩及改善發炎狀況,是較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而且濕疹生物製劑也能集中改善發炎之餘亦能減低對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影響。
而合資格的參加者在資助之下,平均自費購買每五針藥物後,即可免費獲得兩針藥物,一年藥費料減少 6至8萬元,為患者每年共節省約30%的 藥物開支。 濕疹雖然有一個「濕」字,但是大多數的濕疹皮膚都會十分乾燥,日常生活要做好保濕工作,患者需經常塗抹潤膚膏,保持皮膚的滋潤,較為嚴重的患者最好一天塗抹多次。 而濕疹藥膏只需在患處塗抹一層薄薄的藥膏,一般要到症狀消失後停用。
生物製劑濕疹: 生物製劑價錢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較昂貴,病人都期望更多社福機構能提供濕疹生物製劑資助,以減輕病人濕疹生物製劑費用負擔。 曾使用類固醇的陳小姐指,雖然其效用快,但停用後復發頻率亦高,亦會使皮膚變薄,易紅及易發熱,至於服用抗敏藥亦使她容易疲倦。 雖然香港夏天濕度高,但陽光紫外線、冷氣、泳池氯氣、海水鹽分,均會加劇皮膚乾燥而痕癢、脫皮。 一年前,他完成英國的學業返港,兩地的氣候差異,加上面對求職的壓力,令濕疹復發得不可收拾。
- 現時28歲、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陳小姐 (化名),初中開始受濕疹嚴重困擾,患處遍及面、頸、手腳關節及腹部等,除經常脫皮及滲膿,差不多每月會因傷口細菌感染,而要接受抗生素治療。
- 嚴重的個案可用紫外光燈治療,透過紫外線的能量,調節皮膚免疫系統,減輕皮膚發炎和痕癢,每週3次治療以達治療效果,療程可達至數月不等,但長期治療可以增加皮膚癌風險。
- 在美國,類固醇藥膏分七個級別,第一級為最強,第七級為最弱。
- 目前,全港已有大約 30 位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免疫及過敏病科、兒科、老人科等不同專科之醫生參與,其診所分佈在港、九及新界。
- Joseph曾向中醫求診,其後轉往皮膚專科求醫,於三個月前接觸到新藥生物製劑並開始注射。
為減輕患者財政負擔,聖雅各福群會惠澤藥房上月推出生物製劑資助計劃,平均自費購買每5針藥物後,便可免費獲2針,即原本一年18至24萬藥費,可減少6至8萬,為患者每年節省約3成開支。 計劃首年名額為100個,其後每年再增加100個,參加者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月入少於7萬元、輪候或正於公立診所就診。 生物製劑濕疹 盧建業表示,會每年審視參加者是否繼續符合資格及適合注射,如果符合,會延續資助。 她希望日後在公立醫院也可注射生物製劑,或有更多非牟利團體幫助受濕疹困擾的人士,又鼓勵濕疹患者不要灰心絕望,「總有方法可以處理到」。 翻查資料,Dupilumab屬安全網資助的自費購買藥物,醫管局會透過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為有經濟困難的病人提供安全網。 上月屯門三屍倫常慘劇,弒父母後自殺的女生因受濕疹折騰,曾透露長期服用類固醇。
生物製劑濕疹: 患者用藥後較易入眠 皮膚僅泛紅未見腫塊
他期望今次的計劃可減輕患者的負擔,透過生物製劑改善痕癢、睡眠以至情緒壓力,提升生活質素,達至「病者有其藥」。 生物製劑濕疹 「以前每日也是很掙扎很挫敗,手部、面部的濕疹也明顯,完全不想出街。但打針之後,這種麻煩就沒有了⋯⋯對我社交、生活、工作都有幫助,亦增加了自信!」陳小姐獲悉資助計劃後已即時決定參加,並已通過聖雅各福群會的入息審查。 生物製劑濕疹 生物製劑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以生物源頭製成的藥物,常用於治療免疫系統疾病。 生物製劑大多數由蛋白質抗體組成,其結構較大且較複雜,因此一般需以皮下或靜脈注射為主。 病人在燈箱內曬紫外線燈,主要是UVB波段,一星期約3次,療程按病情而定,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
本港今年引入針對濕疹的生物製劑,患者需定期注射,新藥主要針對引發痕癢反應的個別細胞,有助令患者的濕疹症狀減少。 他建議,若出生後已現嚴重濕疹、哮喘、或多種食物及藥物敏感、服用免疫抑制劑亦無效者,可向過敏科專科醫生查詢及要求轉介。 他又說,Dupilumab是新式的注射式生物製劑,目前用於成人及兒童的嚴重哮喘及濕疹,惟其價格昂貴,逾數千元一劑,若經確認為「STAT6功能增益疾病」患者,於公立醫院治療時可減輕醫療負擔。 團隊表示,Dupilumab起初療程為每二個星期打一次,後來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至每一個月一次,療程因病人情況而異,藥物可能會有眼乾、痕以及痛的不良反應,但反應均是可控。 價錢方面,目前每劑Dupilumab每劑約6-9千蚊。
生物製劑濕疹: 症狀話你「缺鈣」 唔係老人家先要注意
類固醇藥膏有機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需避免用於皮膚破損的部位,而且類固醇藥膏不要連續多個星期使用,一定要在皮膚科醫生的建議下才使用。 港大兒科臨床助理教授陸俊文則指,見證Jesse使用生物製劑前後轉變,他由最初每兩周注射一次,減量至最近每四周一次,目前控制得宜,濕疹情況穩定。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在醫學上能給予濕疹病患的支援愈來愈進步,新式的針劑濕疹生物製劑或口服JAK濕疹生物製劑都能給予患者治療的希望。
- Dupilumab主要通過抑制兩種關鍵的蛋白,白細胞介素-4 (interleukin-4)和白細胞介素-13 (interleukin-13), 阻止它們所誘發的炎症反應。
- 團隊表示,Dupilumab起初療程為每二個星期打一次,後來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至每一個月一次,療程因病人情況而異,藥物可能會有眼乾、痕以及痛的不良反應,但反應均是可控。
- 雖然濕疹目前未有根治方法,但適當治療可紓緩症狀及生活質素。
- 對於嚴重濕疹治療,患者都希望盡早舒緩痕癢病徵,以及避免病情繼續惡化。
- 計劃首年名額為100個,其後每年再增加100個,參加者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月入少於7萬元、輪候或正於公立診所就診。
於教會擔任文職工作的Jesse今年21歲,自從出生起受嚴重過敏困擾,皮膚過敏導致頭髮完全脫落,另外因內臟受損而不能正常吸取營養,身高只有1.3米。 他曾因細菌感染而導致休克,另外髖骨節及膝頭曾進行過手術,因而行動有少許不便。 目前,全港已有大約 30 位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免疫及過敏病科、兒科、老人科等不同專科之醫生參與,其診所分佈在港、九及新界。 參加此計劃的人士,必須持有效香港居民身份證、家庭每月收入少於港幣7萬元及正在公立的專科診所就診或輪候,經醫生的臨床診斷,確認適合使用生物製劑。 為幫助經濟有困難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使用生物製劑,聖雅各福群會今年 7 月推出首個濕疹藥物資助計劃,資助正在公立皮膚科輪候或就診的 12歲或 以上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在私家醫生之診所購買生物製劑 (Dupilumab)。
生物製劑濕疹: 類固醇藥膏濫售濕疹愈搽愈上癮
研究又發現,生物製劑在治療痕癢方面的效果顯著,患者用藥後第16星期,59%患者表示痕癢大減;相反在對照組,僅 生物製劑濕疹 20%患者覺得痕癢明顯減 少。 但是長期用類固醇藥膏可引致副作用:例如導致皮膚變薄、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此類藥膏需要取得皮膚科醫生指導處方下使用。 三項涉及二千一百一十九名病人的臨床實驗證明,在連續使用十六周後,濕疹的症狀有明顯改善。
生物製劑濕疹: 副作用包括結膜炎等
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香港成人濕疹的流行率更在逐年增加,一般約介於2-5%左右。 截至2019年底,已在衞生署皮膚科預約、正輪候首次診症的患者超過6萬人。 臨床研究亦顯示,當生物製劑應用在年介12至17 歲的青少年患者身上,其療效與成年患者相若。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治療】 港大團隊發現嚴重濕疹人士患新型基因疾病 一種生物製劑可作精準治療
他表示,嚴重的濕疹病人部分可能與STAT6有關,而基因亦有機會遺傳至下一代,相信有STAT6基因的人數不會太少,連同其他因基因免疫錯誤而導致過敏性疾病,全中國有1400萬人。 港大團隊連同全球90多名學者發表研究,從全球各地10個家庭中,識別出16個患有這種基因疾病的病人。 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醫科博士生梁子熙表示,一種目前存在的生物製劑的藥物(Dupilumab),可以用作抑製基因致病的受體(IL4R),並用作精準治療。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治療方法
立秋已過,代表正慢慢踏入天氣乾燥的秋季,又是濕疹容易發作的時間,部分患者更可能因皮膚痕癢而無法入睡,非常痛苦! 抗組胺藥可以減弱濕疹發作期間的瘙癢,減少抓撓隨之可減少對皮膚的破壞和刺激(瘙癢循環)。 其他對神經傳遞有作用的藥物,比如薄荷,也被發現可以減弱體內的瘙癢信號。 歐洲過敏及臨床免疫學學院(EAACI)發表了一篇文獻,簡化了和過敏有關疾病的命名,其中包括異位性和過敏性接觸濕疹[9]。 已參加計劃的陳小姐坦言,過去每月藥費佔其收入6成,冀相關資助能助其增加儲蓄,亦希望長遠能將生物製劑納入藥物名冊,或更多團體能推出類似資助計劃,令更多病友得益。
生物製劑濕疹: 嚴重濕疹治療|#4 濕疹生物製劑優勝之處?
每當季節交替,皮膚癢的時候就去抓,卻不料越抓越癢,面積也不斷擴大,還紅起來一塊,這可能就是濕疹。 Jesse表示,以往「唯一的活動只有抓痕」,當上學時同學調低冷氣時會感到痛及痕,感覺是生存不是生活,形容「是地獄的感受」。 他表示,接受療程一年之後皮膚開始薄及滑,原先因為抓痕而脫落的眉毛重新長回,由於可以吸收營養,身高亦由1米3長至1米5水平。 他表示,以前即使被蚊針,亦感覺不到,不過使用療程後,情況有改善,形容治療對他而言是遲來的驚訝。
生物製劑濕疹: 【生物製劑】全港首個濕疹藥物資助計劃 年藥費減近三成 紓緩患者經濟負擔
港大醫學院團隊近年聯同國際專家進行研究,發現部分患有嚴重過敏性疾病的人士,患有一種名為「STAT6功能增益」的新型基因疾病,以現有生物製劑藥物(Dupilumab)可以作精準治療。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目前每劑Dupilumab每劑約6-9千蚊,盼發現患者致病原理及確診後,可以更易獲得資助。 劉宇隆表示,如果幼兒出生後一個月,有嚴重過敏、濕疹及哮喘等多種問題,使用一線治療仍未有得到改善,就可以向過敏科專科醫生查詢,並轉介至團隊。 【明報專訊】導致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 成因眾多,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常見的濕疹為異位性皮膚炎,85%患者在5歲前發病,可能與皮膚屏障或免疫系統未成熟有關,當中七成兒童會在成年後斷尾。
生物製劑濕疹: 濕疹 生物製劑
香港過敏協會的數字顯示,在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 截至2019年底,已 在衞生署皮膚科預約、正輪候首次診症的患者超過6萬人。 現時,各區皮膚科診所的新症輪候時間 由1.5 至3年不等。 事實上,不少在公立輪候或治療的濕疹患者,會同時在私人執業的皮膚科專科 醫生求診,以使用衞生署暫未普及使用之藥物或治療。 濕疹,從來也不只是皮膚病,重症病情除要負擔高昂的藥費,更會折騰身心;不但嚴重影響睡眠、家庭以至社交生活。 為減輕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的經濟壓力,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今年7推出全港首個資助濕疹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藥物資助計劃,受惠患者的藥費可減少近三成,首年設有100個名額,之後每年增設100個新名額。
醫治濕疹的路途無論快速或漫長,最重要時保持心境開朗,同時注意個人衞生及皮膚護理。 生物製劑濕疹 如對治療方法存疑或了解更多濕疹生物製劑資訊,亦應向專業醫生查詢。 濕疹的成因並非單一因素,而是多項原因共同交互影響的結果,其中包含了人體本身的免疫機能變化(如:過敏體質)、皮膚保護能力下降、反覆受損來不及修復、在皮膚受損的情形容易產生後續的發炎感染(黴菌、細菌感染)。
生物製劑濕疹: ▼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快速連結▼
香港近150萬濕疹患者中有約10%為重症個案,承接上文,對濕疹嚴重患者而言,它們最需要的是見效速度快,並能迅速止痕的治療方法。 而最新一代口服JAK濕疹生物製劑在最快服藥兩天後,經已能有效緩解痕癢,有助嚴重濕疹患者穩定病情。 7成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在使用口服JAK濕疹生物製劑12週後病情改善效果高達75%。
患者於接受治療500日內,嗜酸性白血球的數目逐步下降,而代表過敏反應的生物標誌物亦下降。 根據香港過敏協會數據指,本港每5人便有1人患有濕疹,主要治療分為局部治療及全身治療,前者包括類固醇藥膏、保濕霜等;後者則有口服免疫抑制劑、光照治療等。 近年,隨着愈來愈多國家及地區引入治療中度至嚴重濕疹的生物製劑,全球已有超過30萬名患者使用。 胡醫生說,生物製劑經皮下注射入體內,能抑制引致濕疹的發炎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 4 (IL-4)」及「白細胞介素 13 (IL-13)」,大大改善濕疹徵狀、發炎及痕癢,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生物製劑濕疹2025 濕疹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當身體內的T淋巴細胞特別活躍的時候,會產生發炎細胞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4 (IL-4)及白細胞介素13 (IL-13)等,誘發濕疹炎症,令皮膚出現痕癢、紅腫、滲液等現象。
今集劉婉芬於新城財經台我的事務所內播出 「做人唔好太敏感」,請來皮膚科專科 黃之鍵醫生會分享更多 生物制劑 療在濕疹治療的應用。 濕疹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往往總是反反復復出現,患者必須經常與濕疹作戰。 濕疹的發病過程就是發癢→抓痕→濕疹→繼續抓痕→擴大,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濕疹的患處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困擾日常生活,而且在治癒之後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若濕疹持續便應盡早接受皮膚科醫生診治,尋找可能的誘因,任何病症在早期都會比較容易治療,在皮膚科醫生指導推薦下用藥,避免胡亂用藥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香港過敏協會指出,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人患有濕疹,又稱異位性皮膚炎。
長期外服亦會令皮膚質素變差,且會導致體內脂肪重新分佈,增加患上高血壓及感染風險等。 加上其治療機制是透過降低身體整體免疫力以達到抗炎效果,同步亦有機會令身體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潤膚膏主要用作減輕乾燥情況,而非類固醇則可包括各類能消炎殺菌及止痕等功效的藥膏。 至於最普遍使用的含類固醇藥膏,則有抑制過敏引起的炎症反應,但長期使用會令皮膚變薄,變相減低皮膚的抵抗力,有機會令病情更反覆,同時亦不適合濕疹病發範圍較大的患者。 對於嚴重濕疹治療,患者都希望盡早舒緩痕癢病徵,以及避免病情繼續惡化。 其實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濕疹常見內源性類型其中就包括異位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1。
陳厚毅引述一項2016年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的研究,逾千名病人當中,有超過一半人於注射生物製劑後16星期內,在發炎範圍及嚴重程度有75%的改善,若配合類固醇藥物使用,逾75%病人的皮膚狀況有進步。 陳厚毅透露,不少人因濕疹致焦慮、情緒低落,甚至想輕生,藥物見效對嚴重濕疹患者身心均有裨益。 數字顯示,香港每五人就有一人患不同程度的濕疹,濕疹復發受氣候、環境、飲食、衣物等多種因素影響。 中度與嚴重程度的濕疹患者,除了身體上的不適,隨濕疹而來的心理壓力亦是無可避免的難題。 他自小受濕疹困擾,濕疹是他的一部分,有時皮屑多得需要用吸塵機清理,嚴重時夜晚因太過痕癢難以入眠。
生物製劑的常見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紅腫,一般在幾天至一星期內自行消失。 其他副作用包括頭痛、過敏反應、感染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口腔疱疹)等。 銀屑病生物製劑有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受感染風險較高。 有長期感染或潛伏性感染的患者,例如乙型肝炎、肺結核等,必須經皮膚科醫生評估後才可決定是否適合用藥。 生物製劑濕疹 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患者亦可使用口服類固醇,療效快但翻發機會亦較高。
病人需要每兩個星期皮下注射一次藥物,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腫痛、結膜炎、乾眼、疱疹感染等。 生物製劑濕疹2025 不過這類有嚴重過敏疾病的人士,現時可能已有治療的新轉機。 港大團隊發現,Jesse等嚴重濕疹的人士,部分基因當中帶有一種名為「STAT6功能增益」的新型基因疾病,而Jesse是首名於本港發現的個案。 患者由於基因變異而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容易受到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及自身炎症性疾病所影響,患者的嗜酸性白血球數目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