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定期做抹片檢查以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能防範,平時則建議多關注早期症狀。 不少人以為年輕患者病情會較輕微,蘇醫生表示,據其臨床經驗,不少年輕患者病情惡化得較快,可能因為本身抵抗力較差或有其他隱疾,讓病毒有機可乘。 子宮頸癌 他曾接觸過一名30多歲的女患者,確診子宮頸癌時為3B期,照理治癒機會頗高。 患者按照標準在7個星期內完成放射治療,不料之後出現氣喘,檢查發現已嚴重「肺花」,即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雖然即時開展化療,但數個月後仍是撒手人寰。
- 在子宮頸上的可疑病灶都應進行切片檢查,切片位置最好在病灶邊緣處,病理科才能進行腫瘤侵犯深度評估。
- 一名45歲的董小姐,5年前曾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當時醫師告知有異,婦女因工作忙碌沒做後續追蹤,5年後再次檢查,發現已是「子宮頸原位癌」,透過腹腔鏡手術進行子宮全切除,後續仍需做檢查追蹤。
-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 而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多位性伴侶的婦女,還有有性傳染病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抽煙或免疫系統缺陷者(如愛滋病患者或帶原者)皆是子宮頸癌風險群。
- 柏氏抹片(又稱 “子宮頸細胞檢查”)- 檢查子宮頸中有否存在異常(癌症前期)細胞。
在子宮體癌的初至中期,一般採用外科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射治療。 後期的治療方案多以化療作全身性治療,並輔以荷爾蒙治療。 子宮頸癌 根據 FIGO 子宮頸癌 分期準則,將子宮頸癌分為零到四期 (0-IV),其目的是為了比較疾病的發展狀況或嚴重度。 子宮位於腹部正中間,下方連接陰道,是女性發生月經與孕育胎兒的器官。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4大危險族群,這些症狀最容易被忽略!
這兩類型子宮頸癌是按照癌變的細胞類型命名,鱗狀細胞是覆蓋子宮頸的扁平細胞;腺細胞則位於子宮頸連接子宮的通道。 請注意,我們網站所有的醫學文章已經過醫生的專業審查。 而從第一期開始,癌症已經開始有了侵犯的現 象,依其侵犯程度的深淺又分IA與IB兩期。 的確,HPV疫苗無法消除已受感染的HPV病毒,故接種疫苗的最佳時機為初次性行為前,但不少HPV疫苗都涵蓋多種HPV病毒型號,而一般情況下即使已有性經驗亦不會同時感染所有型號,事後接種疫苗仍有一定的保護力。 子宮頸癌2025 根據世衛組織, HPV疫苗最早可於9歲時接種;也有研究指在年紀小且還沒有性行為前接種疫苗的保護性最高,因適齡人士愈早接種可以產生更高的免疫反應,因此9至14歲是其實是最佳的接種時間。
體內放射治療多數會與體外放射治療一同用於治療子宮頸癌,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單獨使用(通常是較特殊的早期子宮頸癌病例)。 盆腔器官清除手術:盆腔器官清除手術通常是子宮頸癌復發時才會進行,手術中需要切除盆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頸、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膀胱和直腸。 子宮切除手術: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根據癌症的階段,可能需要切除卵巢和輸卵管。 子宮頸癌 子宮切除手術為早期子宮頸癌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子宮頸癌 科學證據已證實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25 至 6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即使沒有症狀,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 至於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有13種,並以16型和1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關聯最大,佔整體個案約七成。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子宮頸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蘇炳輝指出,子宮頸癌在2018年香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七,死亡率排第八,每年有580宗新症。 本港子宮頸癌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年輕化趨勢,在09年20至40歲患者的病發率是每10萬人有8.7%人確診,到了18年病發率已升至9.2%。
-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常見選項。
- 它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任何曾有性生活的男或女都有機會感染,但大多數受感染沒有任何症狀,不會會影響健康,而且可以不經治療而自行消失,所以很多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
- 化療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食慾不振、脫髮、口腔潰瘍、疲倦等。
- 假如在過往10年內曾進行3次檢測,而檢測結果為正常的65歲以上女性,則無需繼續接受普查。
- 如果患者年紀較小、身體狀況良好,加上腫瘤較小,不涉及子宮頸的周邊組織,手術切除癌腫是較為適合的選擇,以便保留卵巢,分泌生殖荷爾蒙,同時避免其他治療帶來較嚴重的後遺症,例如放射治療引起的陰道萎縮及硬化。
- 然初期感染的婦女在兩年內,可藉由身體免疫力痊癒,僅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導致癌化。
如果在塗片上檢測到子宮頸上有異常細胞,通常屬於癌前期的早期階段並且不會產生任何症狀。 再來是降低感染乳突病毒的風險,應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減少性伴侶人數、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目前臨床會看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年齡,呈現M型化,一組是20歲到30歲,另外一組為70歲到80歲。 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注射疫苗可預防最可能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株。
子宮頸癌: 治療
一般認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多重性伴侶、太年輕發生性經驗、抽菸、長期使用避孕藥,是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 新式的手術作法,是針對第一、二期的子宮頸侵襲癌,可以只將子宮頸切除下來,將癌症完整切乾淨,再將子宮重新與陰道對接。 復原以後,月經一樣正常、婦女仍然可以保有生育能力與正常性生活。 研究發現,「化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癌思停」有助提升晚期子宮頸癌治療的反應率近 5 成,而且能降低 2 ~ 3 成疾病惡化及死亡風險,存活時間延長至近 1 年半。 微創手術在子宮頸癌的應用上稍具爭議,有些研究數據指出,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等結果反而較差。 如果能審慎地操作,或許可以得到和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預後,而且恢復較快。
子宮頸癌: 治療方式
療程每次照射10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一般合共進行3至4次。 雖然手術帶來的後遺症較其他治療方式少,患者仍然可能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例如手術有機會觸及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導致大小便出現困難;手術也有機會傷及神經線,令患者感到痛楚。 除此之外,切除淋巴結可能導致淋巴管堵塞,令淋巴液積聚致下肢腫脹,即淋巴水腫。 標靶治療:配合其他治療,透過服用標靶藥物選擇性攻擊癌細胞。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症狀
若病患已有主動脈旁淋巴腺轉移合併腰薦椎神經侵犯,則病患會呈現腰測或臀部疼痛症狀。 如果病患有血尿或肛門出血症狀則代表可能有膀胱或直腸侵犯。 因此,婦女朋友如果罹患了子宮頸癌請千萬不需要過度憂慮煩惱,只需要好好地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便可以早期發現診斷是否有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 子宮頸癌 如果不幸罹患了子宮頸癌,也不要恐慌,現在的醫學進步很多,都可以提供最成功最好的治療,又可以避免煩惱的併發症。 不過,不少早期子宮頸癌案例都沒明顯症狀,患者卻在例行的子宮頸癌抹片篩查發現患病,那不就很危險?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長期慢性感染子宮頸上皮細胞,導致上皮細胞化生不良(Epithelial cell dysplasia),進而癌化。 其中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鱗狀細胞癌;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慢性感染易造成腺癌。 流行病學上,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盛行率高於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是故臨床上子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表現為主,腺癌則相對少見。 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抽血驗腫瘤標記及抹片檢查,再加上每年定期影像檢查。 近幾年來免疫療法興起,在子宮頸癌的治療上也有所突破。 張志隆指出,針對遠端轉移的病人,免疫療法在國外已經成為第一線療法。
子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後也會患子宮頸癌?
最適合做抹片檢查的時間是在每次月經週期結束後至下次排卵期之前。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吸煙: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菸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菸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而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就不外乎這兩項,「注射子宮頸癌疫苗」以及「定期篩查」,即早發現、即早治療,都是最簡單且最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 研究顯示對於腫瘤分期IB-IIA的子宮頸癌,甚至是復發性的子宮頸侵襲癌,放射治療也可以達到跟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
子宮頸癌: 接種 HPV 疫苗後可能出現甚麼反應?
接受的治療類型取決於子宮頸癌分期和整體健康狀況。 外科醫生或腫瘤科醫生會為患者推薦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最好的方式,是3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大家一定都聽過「6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號,事實上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確很簡單,醫師會拿像是棉花棒的刮棒,刮下一些陰道跟子宮頸內的上皮細胞,之後放到顯微鏡底下查看是不是有病變。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 | 甚麼是子宮頸癌?
如果第二次檢查也正常,則應每3年進行一次檢查。 柏氏抹片(又稱 “子宮頸細胞檢查”)- 檢查子宮頸中有否存在異常(癌症前期)細胞。 旁白︰大部分患子宮頸癌的婦女没有明顯的病徴,有些會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特別是在性行為之後出血,又或者有惡臭甚至帶血的陰道分泌。 子宮頸癌 旁白︰子宮頸癌,是香港婦女癌症十大殺手之一,每年大約有400多名婦女發現患上子宮頸癌,大約有100多名婦女因此而死亡。 外形好像一個倒轉的啤梨,下面三分一較細的部分稱為子宮頸,上面三分二較闊的部分稱為子宮體,子宮頸下部連接陰道,子宮體上部連接向兩旁伸展的輸卵管,而卵巢就在子宮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