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再生水廠規劃採兼顧發展,與降低環境衝擊的地景式綠建築設計,以地景式廣場綠帶與周邊樹林串聯,形成綠肺區塊,多處複層並植栽誘蝶植物,與周邊基地創造蝶鳥飛舞的生態多樣性為目標。 此外,增設展示空間及採用數位光雕模型提供環境教育解說,並將採用無障礙標準,建立友善參訪動線,並將與十鼓仁糖文創園區、奇美博物館結合成為環境教育合作聯盟夥伴,仁德再生水廠將來除了成為台南重要的水資源處理場域,更是民眾一個寓教於樂的休閒新景點。 2021年1月14日,內政部長徐國勇與高雄市長陳其邁連袂主持「臨海水資源中心」啟用典禮,不僅中鋼、中油、李長榮化工、李長榮科技、中石化等5家受水端用水戶全數到位,全市兩座再生水廠每日7.8萬噸的供水,已佔臨海工業區單日用水量的一半左右,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強調,處理過的再生水,保證比自來水還乾淨,對於穩定高雄市工業用水意義不凡。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全力媒合,台積電與奇美實業進行再生水源的交換,以減少對環境開發衝擊,為全台首例,營建署經費補助下,斥資9.81億元在仁德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打造國內第1座「以水換水」模式的再生水廠,今天熱鬧動土。 高雄市政府指出,因應氣候變遷致缺水風險大增,高雄市長期以來即重視水資源多元開發,再生水的供應有助於在旱季期間穩定供水。
南市府自106年起積極進行仁德再生水廠媒合用水交換,歷經4年,於去年促成奇美實業與台積電的水源交換合作,將成為國內首座透過「以水換水」概念,提供再生水資源的台南仁德再生水廠,開創「以水換水」模式,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為原則,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於過往特定地區供應方式,讓再生水推動邁入新紀元,預計113年底完工,可日供8千噸再生水。 水利局表示,台南仁德再生水廠工程總經費為9.81億元,預計於113年底完工,啟用後每日預計可提供8000噸之再生水供應量。 仁德再生水廠是國內首座以換水方式提供再生水資源,採用仿碳交易概念延伸,開創「以水換水」模式,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為原則,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於過往特定地區供應方式。 仁德再生水廠2025 仁德再生水廠是國內首座以換水方式提供再生水資源,採用仿碳交易概念延伸,開創「以水換水」模式,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為原則,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於過往特定地區供應方式,此模式讓再生水推動邁入新紀元。
仁德再生水廠: 臺南仁德再生水廠114年完工 每日可供8千噸再生水
「臺南市仁德再生水廠新建工程」已於111年11月8日完成決標,預計於111年11月開工,114年初可上線正式營運供水,每日產製8,000 噸再生水供應產業使用。 仁德再生水廠 仁德再生水廠2025 陳宗彥指出,面對氣候變遷,再生水也是戰備或備援的重要一環,感謝市政府團隊的努力,中央也會繼續支持,讓產業、民生等用水的需求可以兼顧,發展台灣水資源的韌性,且向上提升。 仁德再生水廠總計畫金額約20餘億元,為貫徹市府廉能及透明政府的目標,於111年2月18日,由市長黃偉哲親自主持「臺南市仁德再生水廠新建工程統包計畫案」廉政平臺啟動儀式暨招商說明會,會中邀請廉政署、營建署、水利署、地方民意代表、民間企業代表等共同參與,冀望能夠帶來更公開、透明及效率,攜手開展營造優質公共工程採購環境。 仁德再生水廠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南市仁德再生水廠新建工程經費高達19億元,今(18)日由市長黃偉哲與廉政署等官員共同啟動新建工程廉政平台暨招商說明會,宣示工程招標透明公正,杜絕任何外界干擾壓力,確保重大工程品質。
- 仁德再生水廠是國內首座以換水方式提供再生水資源,採用仿碳交易概念延伸,開創「以水換水」模式,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為原則,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於過往特定地區供應方式。
- 再生水有別於一般污水處理程序,藉由透過高級RO薄膜處理程序,並依需求客製化轉化成「淨水」後供應產業使用,除減少排放量降低環境負荷外,也提升整體水環境品質與穩定產業用水供應,達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目標。
- 黃偉哲表示,台南各地的再生水廠分別動工,永康、安平之外,仁德也開始興建了,尤其該處透過水權交換模式處理,別具意義。
- 仁德水資主要為收集並處理一般民生污水,經處理後之放流水挹注至三爺宮溪,可降低承受水體中之污染負荷,使民眾得以擁有良好的親水環境,透過辦理環境教育不單可使民眾了解水資中心之工作,污水下水道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認知可透過生活習慣之改變也能幫助水資源再利用的工作及減少水資源回收中心運作之負擔,進而保護水環境之環保觀念。
再生水有別於一般污水處理程序,藉由透過高級RO薄膜處理程序,並依需求客製化轉化成「淨水」後供應產業使用,除減少排放量降低環境負荷外,也提升整體水環境品質與穩定產業用水供應,達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目標。 此外,為利重大工程推動順遂,臺南市政府水利局後續亦定期召開廉政宣導會議,以跨域整合檢、廉、調、專家學者之相關建議來策進行政作為,及各機關、廠商等公私協力進行外部監督之決心,發揮風險預防與全民督工力量,提升工程施作品質。 仁德再生水廠2025 為減少對環境開發衝擊,南市府自民國106年起進行仁德再生水廠媒合用水交換,歷經4年時間,110年10月促成奇美實業公司與台積電的水源交換合作。 仁德再生水廠 操作模式是台積電承諾將使用台南仁德再生水廠8000公噸額度,轉給奇美實業履行,奇美實業再把自身的8000公噸自來水額度轉給台積電使用,這是全台再生水源交換首例,契約時間15年。 為減少對環境開發衝擊,台南市府自106年起積極進行仁德再生水廠媒合用水交換,歷經4年的時間,於110年10月促成奇美實業公司與台積電的水源交換合作,也特別感謝奇美實業公司及台積電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對於友善環境盡最大努力,促成本次全台再生水源交換的首例建設。
仁德再生水廠: 「以水換水」 國內首座台南仁德再生水廠動土
仁德水資主要為收集並處理一般民生污水,經處理後之放流水挹注至三爺宮溪,可降低承受水體中之污染負荷,使民眾得以擁有良好的親水環境,透過辦理環境教育不單可使民眾了解水資中心之工作,污水下水道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認知可透過生活習慣之改變也能幫助水資源再利用的工作及減少水資源回收中心運作之負擔,進而保護水環境之環保觀念。 仁德再生水廠2025 台南現階段已完成全國首座「專供高科技廠商製程使用」之「永康再生水廠」設置,第二座「安平再生水廠」也預計於今(111)年底完成通水,南市府進一步推動第三座「仁德再生水廠」的建置。 水利局說明,再生水有別於一般污水處理程序,藉由透過高級RO薄膜處理程序,並依需求客製化轉化成「淨水」後供應產業使用,除減少排放量降低環境負荷外,也提升整體水環境品質與穩定產業用水供應,達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仁德再生水廠2025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新聞稿說明,仁德再生水廠是國內首座以換水方式提供再生水資源,仿「碳交易」概念延伸,開創「以水換水」模式,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為原則,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過往特定地區供應方式,此模式讓再生水推動邁入新紀元。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表示,臨海水資源中心是全臺首座採污水廠與再生水廠興建一次到位,同時也是兼具環保、景觀、生態、教育功能的教育園區,總經費大約45億元,內政部營建署補助92%、高雄市政府自籌8%,並由經濟部協助媒合5家用水端,負擔1.2億配水管線經費,支持使用再生水的政策。 仁德再生水廠2025 仁德再生水廠 現地並預留擴廠空間,估計可擴充至每日6萬噸再生水產量,以因應未來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讓高雄的水資源應用走在循環經濟的前端。
取水管線穿越輕軌、前鎮河以及高雄捷運紅線,歷時三年,施工過程困難重重,但高雄市臨海再生水廠還是在2021年底正式啟用,每日3.3萬噸的供水,合併鳳山再生水廠每日供水4.5萬噸,不僅為臨海工業區帶來每日7.8萬噸的穩定供水,也讓高雄市在全臺水資源再生應用上,持續扮演領頭羊的地位。 仁德再生水廠2025 由於南科園區在先進工業製程進駐後,產業用水需求日益成長,但在有限水資源前提下,如何增加水資源利用率,並兼顧環境永續發展,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所以南市府不僅將再生水納入新興水源,更積極協調企業促成多方合作。 市政府水利局長韓榮華提到,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佔地8.9公頃,新建的再生水廠預定使用1.2公頃,採UF、RO的雙薄膜法濾水科技,透過綠建築設計,節能30﹪以上,並增設1萬立方米的貯槽,確保供水。
仁德再生水廠: 仁德再生水廠新建工程
南市府水利局說明,仁德再生水廠規劃採兼顧發展,與降低環境衝擊的地景式綠建築設計,以地景式廣場綠帶與周邊樹林串聯,形成綠肺區塊,多處複層並植栽誘蝶植物,與周邊基地創造蝶鳥飛舞的生態多樣性為目標。 依水利局資料,台南已完成全國首座「專供高科技廠商製程使用」的「永康再生水廠」設置,第2座「安平再生水廠」預計年底完成通水,現正推動第3座「仁德再生水廠」建置。 仁德再生水廠 黃偉哲表示,南部科學園區在先進工業製程進駐後,產業用水需求日益成長,在有限水資源前提下,增加水資源利用率,並兼顧環境永續發展,是刻不容緩議題。 仁德再生水廠 仁德再生水廠2025 黃偉哲強調,南科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超過30公里,鋪設台積電的用水管線要花18億元,施工時還會造成交通黑暗期,改由僅3公里遠的奇美實業使用,環境衝擊大為降低。 仁德再生水廠2025 黃偉哲表示,台南各地的再生水廠分別動工,永康、安平之外,仁德也開始興建了,尤其該處透過水權交換模式處理,別具意義。 臨海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廠位於大林蒲地區,設計規劃每天可處理5.5萬噸汙水,產製3.3萬噸再生水,但臨海污水區初期用戶接管率低,每日污水量不足,必須埋設管線,從大高雄污水區引水進廠。
今天啟動儀式,法務部廉政署長鄭銘謙、台南地方檢察署檢察長葉淑文、南市調查處長翁維藝與營建署等官員出席,招商說明邀請工程投標潛在廠商等共襄盛舉。
仁德再生水廠: 全台首例!台積電與奇美實業交換水源 再生水廠今動土
陳宗彥說,產業進駐設廠後,最需要的是水、電供應,但隨著氣候變遷,推動水資源的回收、再生,更刻不容緩,尤其近3年,台灣沒有颱風侵襲,降雨偏少,影響台南的水庫蓄水率。 仁德再生水廠新建統包工程的經費,中央挹注了9.03億元,出席動土典禮的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強調,補助額高達92%,顯見政府對水資源計畫的大力支持。 黃偉哲表示,台南有9個水庫,但有時候仍會遭遇缺水危機,真的很傷腦筋,枯水期一到,就想鑽井挖洞,努力尋找水源,其實每天使用的水都可以回收,也符合環境永續的概念。 黃偉哲表示,台南很早就推動公共工程廉政平台, 仁德再生水廠2025 仁德再生水廠 招商過程透明化,杜絕一些風風雨雨,也避免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受到困擾,感謝法務部結合公部門力量建立制度,讓台南公共工程在效率性、公平性及適法性更好。 廉政平臺是從採購案最初公聽會、招標文件研擬階段就導入廉政治理,分析潛存風險弊端態樣,預先研擬具體可行因應策略及解決方案,降低外界不當力量干擾,排除施工過程可能遭遇障礙,跨域整合檢、廉、調、專家學者,公私協力監督,發揮風險預防與全民督工力量,提升工程施作品質。 黃偉哲說,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下,台灣幾乎每年都會遇到缺水窘境,不只民生、農業用水缺水,許多產業的投產也都需要用水,南市府為了極大化水資源使用效益,持續投入再生水廠建設,希望「一水可以多次利用」。
仁德再生水廠: 台灣最強小火鍋換人?他推1間:160吃到吐
鳳山及臨海再生水廠營運後,可大幅提升區域水資源調度彈性,未來更可配合周邊產業發展水源需求,擴充產量,內政部長徐國勇並在十四日的通水典禮中允諾,將全力支持高雄後續在北高雄岡山、橋頭區設置再生水廠計畫,為高雄市迎接半導體產業S廊道計劃,增加大高雄水資源調度的彈性,打造再生水產業的發展基石。 110年10月29日在內政部及經濟部共同見證下,由臺南市政府、科技部、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仁德再生水用水契約及再生水使用量交換契約,該契約簽署後,代表臺南市第三座再生水廠相關招標作業正式啟動,也開創全臺首例採「以水換水」模式推動再生水供應,未來再生水的使用範圍將可擴大,不再限定於過往專管供應方式,此模式讓再生水推動邁入新紀元。 南市水利局表示,仁德再生水廠不僅代表南市第2座再生水廠廉政平台的啟動,也是全台「以水換水」模式的先驅,同時引進民間專業技術能力,讓再生水能夠穩定供水,並持續有效使用,共同提升水環境品質與創造產業利基,達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仁德再生水廠預計2024年底完工,每日可供應0.8萬立方米,滿足產業用水需求,且強化水資源循環運用;市政府於2017年開始媒合,去年促成台積電與奇美實業的水源交換。 新建案總預算約19億元,預計今年4月前上網招標,2024年完成後,每日提供8千噸的再生水供應量,而且再生水廠案已於去年由奇美實業與台積電共同簽署全台首例再生水用水契約及再生水使用量交換契約,即台積電購買成本較高的再生水給奇美就近使用,奇美則把8千噸自來水額度轉給台積電,可節省仁德再生水廠管線拉到南科長度超過30公里的龐大成本,兼顧國家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