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用及增加可供重新規劃的土地,當局考慮過餘下可供重新規劃的土地及周邊環境限制後,建議在佛堂洲發展岩洞,並探討將多用途廢物管理設施、填料處理設施、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及以及污水處理設施等厭惡設施,遷移至岩洞內。 當局並研究,在毗鄰的躉船港池填海六公頃,以滿足有關設施的停泊需求。 將軍澳137區毗連新界東南堆填區,面積約104公頃,現時為深水海旁工業用地,用作公眾填料庫,收集及暫存本港的可再用建築廢料如混凝土、瓦礫及泥土等,再經海路運往中國或其他堆填區。 區內也設有環保署轄下的垃圾轉運站及食環署車庫等;擴建的堆填區、以及海水化淡廠,未來也會設於137區。
- 發言人續指,「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 根據地產代理顯示,康城這周的交投一般,未有受惠於政府的137區發展計劃,交投依舊淡靜。
- 位置上,最能跟「海茵莊園」比較的二手樓,肯定是在樓盤毗鄰的「峻瀅」。
- 民建聯西貢將軍澳支部副主席李家良認為,137 區設置臨時混凝土廠對將軍澳居民來說非常不公平,居民需要承受空氣污染及噪音滋擾的壓力,希望城市規劃委員會可以聽取民意,還市民一個安居的環境。
- 因為康城站餘下幾期也有逾6,400個單位待售;而中長遠而言,政府也計劃在「137區」發展為住宅,其規模比起康城站單位總和還要多,估計可以提供35,000個住宅單位,社區配套是否可以負荷,值得留意。
- 建議中的137區,因為沿海位置會填海,所以你現時望海位置日後就成為內陸,但由「康城站」延伸出來的「將軍澳南延線」,會穿過「將軍澳工業區」對出海域,及「佛堂澳」的地底一直延伸至此位置,成為137區中心地區。
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本材料由Sing Tao Newspapers San Francisco Ltd.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如果銀碼低於600萬元以下,可以考慮選用這個計劃並配合舊按保來上會。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137區2025 準買家在售樓處現場簽署臨時時,需要先支付5%樓價,並在簽臨約後30天內多支付5%樓價,餘額90%則在120天內找清。
將軍澳137區: 六個「厭惡性」設施擬遷將軍澳第132區重置 政府重申安排合適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不會進一步提高「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將軍澳137區 137區的發展將以「更寬敞及優質居住空間」為願景,以較大的單位面積及更高的休憩用地土地比率為規劃基礎,公營房屋單位平均面積約55平方米(約592方呎)、私人單位平均面積約82.5平方米(約888方呎),平均每人可享用3.5平方米休憩用地。 將軍澳137區 區內亦將設有零售及商業、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基建設施。 增加房屋供應是好事,但在各樣配套仍未有完善計劃下再加上未有諮詢當區居民下,是否真的如期在2030年可以入伙?
(三)至(五)運輸及物流局正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策略性研究》),探討香港大型運輸基建的布局。 《策略性研究》初步建議興建的三條策略鐵路及三條主要幹道,當中包括「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預期將有效優化將軍澳的對外連接。 當年大地主港鐵以「身在城內,感覺世外」的口號來打造日出康城這個夢幻之城,再加上長實主席李嘉誠的一句「心曠神怡」亦成為一時佳話。 當時康城首都及領都入伙時,區內的商店寥寥可數,港鐵亦只提供12分鐘一班。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南延線橫跨至137區中心
列車抵達調景嶺站時,所有乘客必須下車,之後列車會沿往油塘方向駛至五桂山隧道的五桂山側線掉頭,轉入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返回調景嶺站上客。 2002年8月4日或以後原觀塘綫乘客如需經東區海底隧道前往港島區須於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往北角站列車。 港府昨日宣布,室內、戶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口罩令今日全面取消,意味本港所有社交距離措施正式結束,香港全面回復正常。 港府解釋指,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受控、沒有大反彈迹象,本港已建立防疫屏障,重點人群沒有出現爆發,病毒變種沒有重大的變壞情況,加上傳統冬季流感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接近尾聲,認為整體風險可控,是適當時候全面取消口罩令。
很多居民表示不反對發展,但認為也需要關顧現時居民的居住環境,不應只由一區承擔所有的具厭惡性設施,尤其是已負多年社會責任的將軍澳。 當中,坊問有不少方案建議將設施應搬至更遠離民居地方,並以岩洞方式設置,也有不同的選址提議,現發展局將會進行地區諮詢,然後再交由立法會及城規會審批。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發展局回應指,為確保土地供應,當局會持續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至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檢討,屬恆常研究的一部份;又指正籌備在年底前開展龍鼓灘填海的技術研究。 項目設3座大廈,提供1,472伙住宅單位,於2006年中入伙。 君傲灣和基座商場君薈坊均由港鐵管理,而君薈坊已於2014年併入PopCorn,易名為PopCorn 2。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137區約35,000個單位
早前油塘混凝土令區內沙塵滾滾,日後相同問題會否影響區內居民,也值得關注,特別對於「海茵莊園」以南的單位最受影響。 方國珊指,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填海用地,2002年起一直用作臨時填料庫,而專業動力自2012年起建議將137區用作興建房屋,預料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提供數萬個居住單位。 土木工程拓展署自2016年開展可行性研究,原定2019年底完成,惟至今仍未公佈結果,方國珊認為若政府能加快將軍澳137區的房屋發展,料可快速解決房屋問題。 根據發展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隨着預期出現的填海工程逐步吸納將軍澳第 137 區的公眾填料,認為應把握此契機,重新規劃將軍澳第137區,以善用土地。 文件提到,137區將發展成一個新社區,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五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將軍澳137區: 公眾填料
這幅用地原本是「捷和神鋼廠」,但透過換地而交換一部份用地予政府,並改劃為「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 這幅用地佔地約53,821呎,政府原本準備交予食衛局興建「政府化驗所大樓」,為食物、消費品、藥物、法證、及環境等作化驗,預計樓高約75米,但其後遭區議會否決,化驗所改為選址晉海附近的用地。 佔地48萬呎的康城商場開幕後,令區內居民不用再倚賴臨時超市。 商場設有兩萬呎超市「FRESH新鮮生活」、「大快活」、「pizza hut」等,營業商鋪進一步增加,包括設有一所提供六個獨立影院的「英皇戲院」,日式餐飲品牌牛氣、及台式鼎王麻辣鍋也進駐。
將軍澳137區: 港鐵將軍澳線有望延長? 陳帆︰探討配合將軍澳137區土地發展
唯物業設計時期正是香港政府推行八萬五建屋計劃政策,地基採用高地積比設計,備受市民批評。 城規會最終亦以綜合發展區容許較高的發展密度為理由,使有關項目成功獲批及興建,而且大部份綠化、康樂設施及休憩空間只限住客享用,公眾只可享用商場及面積細小的公共空間。 乘搭觀塘綫的乘客前往香港島需要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列車,再到鰂魚涌站或北角站轉乘港島綫。 所以通車初期,很多乘客都還未習慣繁瑣的轉車過程,加上將軍澳綫的列車班次疏落,一度引起混亂,期間亦導致東九龍居民改乘東隧巴士前往港島區。 將軍澳137區 不過,隨着鄰近調景嶺站及將軍澳站的大型屋苑紛紛入伙,以及油塘站附近的公共屋邨重建完成,將軍澳綫的客量大幅攀升。 發展局期望2025年開展137區工程和132區對出的填海工程,務求在137區首批居民於2030年遷入時,原在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已重置在132區;屆時將軍澳堆填區亦會停運,復修後將用作休憩用地。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綫南延綫
當局亦建議在132區建設一個建築廢料處理設施、一個廢物轉運站及一個海上垃圾收集站。 根據諮詢文件,政府計劃於現有137區對出擴大填海範圍集中發展住宅項目,以及在調景嶺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海面、距維景灣畔1公里位置填海25公頃,以及於137區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並計劃在日出康城對出填海兩公頃作鐵路隧道保護層。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該方案,「專業動力」聯同部分將軍澳居民到政府總部請願。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綫
2014年,康城站開出班次進一步增加,將軍澳綫於繁忙時間以「2+1」形式行走兩條路綫:北角站至寶琳站,及北角站至康城站。 本綫全長12.3公里,是全港第三短的港鐵鐵路綫(不包括輕鐵及昂坪360),目前共有8個車站,當中北角站和鰂魚涌站(港島綫)、油塘站及調景嶺站(觀塘綫)為轉車站,將軍澳站則是往來寶琳至坑口段及康城段的轉車站。 本綫除了油塘站為地面及架空混合式車站,寶琳站及康城站為地面車站外,其餘均為地底車站;除了康城站與百勝角隧道之間擁有兩小段露天路段之外,其餘皆為密封及有蓋的路段。 因此,本綫是於天文台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或十號颶風信號時,唯一維持全線服務之港鐵路線。 )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寶琳站及康城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綫大部份車站位於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137區: 乘客量
與此同時,將軍澳隧道在半小時內發生兩宗交通意外,共10人受輕傷送院治理無大礙。 將軍澳137區 區議員吳雪山曾批評港鐵以確保列車之間安全距離等理由而拒絕加班次是藉口。 將軍澳第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邨以南,之前政府曾指該區為一幅有潛力作大規模發展的市區土地,為探討該區在臨時填料庫關閉後的長遠土地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2016年12月,委聘顧問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涉及土地面積約80公頃。 政府正研究將軍澳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有立法會議員向運輸及房屋局提出書面質詢,問及當局會否有計劃就將軍澳線作進一步發展,並展開可行性研究,包括將該線延伸至將軍澳137區。 沿著「環保大道」一直行到末端,來到閘口位置裡面標示為137區,也就是日後會發展為住宅的地方,但現場所見暫時就只有車路,沒有人路可出入。 附近了無人煙,但就不時都見到很多重型貨車經過,因為這裡大部份用地都作臨時填料庫,裡面設有80公頃用地,而政府建議會多填海約20公頃,令整個發展項目覆蓋101公頃,當中政府及機構等設施佔地12公頃。
將軍澳137區: 項目編號:
議員林素蔚、當區區議員和居民代表等表示,收集到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他們又說,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一公里,空氣污染物或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將軍澳132區的計劃,會否成為修訂《城規條例》、精簡發展程序後,首個在城規會審批的區內計劃呢? 姑勿論如何,筆者敬請屆時發展局、城規會等各方能充分給予將軍澳居民表達的意見,並多加考慮替代方案,以平衡發展及現有居民的環境。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填海發展新社區 暫未有估價 擬引入大陸電力
但當局承認, 在首批居民入伙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未來會設交通交匯處,經小巴、巴士等接駁港鐵康城站。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及香港島,至今仍是新市鎮的主要對外交通幹道。 當局說,視乎公眾諮詢及擬議將軍澳線南延線詳細設計,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 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將軍澳137區2025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之前都係講填料庫,面積係幾大下,不過前提佢搬得走個填料庫同攪得掂個鐵路先得,因為康城出嚟繁忙時間先2+1,當佢1+1佢都運載唔到啲人口出城,而且要駁多程車先到康城站。
政府去年 6 月表示計劃於將軍澳 137 區的臨海地點設置臨時混凝土廠後,隨即引起將軍澳居民強烈不滿。 將軍澳137區 李世榮及林素蔚立法會議員今日聯同民建聯西貢將軍澳支部、工聯會將軍澳地區服務處、新民黨、公民力量、民生圓桌及將軍澳發展關注會的代表,前往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請願,表示堅決反對將軍澳 137 區設置混凝土廠。 「鴨蛋雖密也有縫,智者千慮也有失」,過往縱使政府部門可能就地區規劃做過詳細研究,但不時也有疏漏的地方。 正如將軍澳132區的選址,香港那麼多岩洞,發展局是否已遂一考慮研究? 漁農界也對計劃表示關注,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政府計劃於將軍澳第132區及第137區填海,漠視海事工程為海上持份者所帶來的嚴重衝擊,建議政府力求減少,以至放棄不必要的海事工程。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土地面積等於大約4個太古城,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相當重要,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以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土地。 當局建議,對岸第132區需填海或削波去提供約25公頃土地,容納部分臨海公共設施。 當局強調,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地鐵建將軍澳支綫 九三動工九七完成 港府與地鐵公司已展開商討. 李敦接受記者訪問表示 地鐵建將軍澳支線 財政安排正待批准 如獲港府批准將於九二年動工. 雖然隨着Rotem列車陸續調回將軍澳綫,情況已大有改善,但目前將軍澳綫仍有少量都城嘉慕電動列車,所以噪音問題仍然存在。 因此,每小時約有18班列車往寶琳站,另有6班列車往康城站。
將軍澳綫首班列車於清晨5時57分由康城開往北角,而最後一班列車於凌晨1時24分由調景嶺開往康城。 乘客如需由北角站、鰂魚涌站或油塘站乘搭首班車或尾班車前往康城站,需在調景嶺站落車並轉乘下一班列車。 乘客如需由寶琳站或坑口站乘搭首班車或尾班車前往康城站,需在將軍澳站落車並往對面月台轉乘往康城的列車。 香港行政會議於1998年10月20日批准前地鐵公司興建將軍澳支綫,並於1999年4月24日於坑口站工地(東港城前面)正式動工興建。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Now Sports】雖然祖奧菲力斯外借至車路士沒有買斷條款,但似乎已不會再為馬德里體育會披甲。
將軍澳137區: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建新社區供14萬人住 132區填海建廠引入內地電力
直到不同期數入伙,加上商場落成及結合綠化康樂元素,該區發展漸有規模,在樓市興旺時,交投暢往,目前三房單位曾升逾千萬,吸引不少中產搬到康城。 有網民嘗試整合政府統計署資料,將香港540個屋苑的家庭收入依次以高至低排名,日出康城地區有5個屋苑擠身百名以內,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超過54190,的確吸引不少年青家庭入住,同時令95區的小學學位長期緊張。 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政府計劃發展將軍澳第137區,預計可提供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將於2030年入伙。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供文件,計劃在將軍澳創新園旁的第137區,興建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首批3.4萬名居民最快2030年可以遷入。 另外,137區亦會配以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政府表示會發展137區,由於地點及目前的環境因素跟過往康城相似,相信很大機會複製康城的方程式。 根據地產代理顯示,康城這周的交投一般,未有受惠於政府的137區發展計劃,交投依舊淡靜。 將軍澳137區 發展局今日(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佔地約80公頃,土地面積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比3,可容納13.5萬人。
發言人說,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發展局表示,將軍澳第137區計劃發展為一個新社區,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50,000 個房屋單位,供135,000人居住;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3,可提供約34,500個公屋單位及15,500個私人住宅單位。 首批約3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00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