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恬教授表示中大是裘槎基金會重要的學術合作夥伴,「裘槎醫學科學教授席」的設立,標誌著基金會與醫學院有更緊密的連繫,共同為推動卓越的醫學及科研發展而努力,造福香港,以及全球人類。 基金總共批出五百二十萬,其中一部分是資助澳洲胃腸道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因為澳洲的發病率堪稱全球之冠。 中大將與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的研究所和診所合作,共同研究中國大陸的炎症性腸病。
- 他在證管會曾一手建立起資本市場的抽籤制度、承銷評估報告等等之承銷制度,逐漸受肯定,升到九職等。
- 研究所期間,為了賺生活費,他漸漸對股票行情有興趣,經常收集市場情報,讀相關書籍,勤做功課,漸漸小有斬獲。
- 目前他們創投部分已有7.2億元的資金,專投台灣企業,已經投了從事新藥開發的仁新生醫、發展遠距照料的遠東醫電等等公司;另外,他又正在籌募一個十億的私募基金。
- 2021 年,她確定了用於早期檢測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 的新型細菌標記物。
- 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黃顯華就定位福邦是替中小企業服務的券商,是中小企業的投資銀行,他立志打造福邦為「小高盛」。
黃教授說:「我們未知當中因由,但這對我而言甚是有趣。」她表示會進一步研究這現象。 黃教授的團隊成立了亞太區克隆氏症與結腸炎流行病學研究小組(簡稱ACCESS),現已涵蓋亞太區十五個國家,追蹤區內超過三千宗新症。 他覺得經營福邦證券是上帝的美意,因為很奇妙,當他缺少什麼,就來什麼,缺少人才,人才就來了。 當年,忽然金鼎併入群益,有一位企業股務代理人要離開,黃顯華立刻延攬過來做福邦,那位先生還在猶豫,怕沒有生意,黃顯華一通電話到鴻海,立刻爭取到鴻海的生意。
黃秀娟: 醫思直說 │ 世界雙相情緒障礙日──從殿堂級畫家「梵高」、解構「躁鬱症」真面目!
三年前,黃顯華成立福邦創投,迄今績效表現優異,投報率每年都在20~30%以上,目前福邦創投資本額7.2億元,福邦證券持股51%,計劃將再增資5億元。 黃顯華說台灣的證券公司,分好幾類,有金控下面的證券公司,有小的證券公司,專門做股票、經紀、綜和證券,可以承銷等業務,福邦屬於這類。 從專業角度來說,證券統稱為Selling Side,賣的是服務,福邦接受委託,提供各項專業服務。 他說,福邦證券現在也要轉投資到Buy Side,就是投錢給人,創投(VC)與私募(PE)就是Buy Side,所以現在福邦證券正在轉型,除了創業投資,並正在做私募基金。 政大研究所畢業後,他寫信毛遂自薦,進入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擔任稽核,薪水雖然不高,但邊做邊學,參與法規的修改與制度的修訂,更看見美國的金融證券制度,眼界大開。
- 也因為如此,他特別邀請在證券業有多年經驗的林火燈來公司負責證券業務,他自己擔任福邦創投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更可以專心在Buy Side這方面。
- 他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保守的,他現在只希望在福邦的小環境中做出希望,並與國際接軌。
- 在金管會做了兩年委員,因任期制,兩年任期屆滿,正是五十歲的他被迫退休,並受限於三年旋轉門條款,不能到任何證券公司及公開發行公司任職。
- 作為一名發明家,她在美國、美國和歐洲申請了 50 多項專利。
- 「命運莫怨天,我一輩子走來一直如此,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黃顯華說。
- 其研究顯示炎症性腸病是由患者對腸道微生物產生異常免疫反應的相互作用所驅動。
黃秀娟教授為腸胃科專家,同為享譽國際的科研學者,於2010年加盟中大。 她的研究集中在炎症性腸病,包括正在亞洲以至全球愈趨普遍的克隆氏症,此症影響患者終生的腸道功能,多發病於兒童至剛成年階段。 黃教授於2010年率先成立「亞太區克隆氏症與結腸炎流行病學研究小組(簡稱ACCESS)」,追蹤亞太區超過15個國家數以千名炎症性腸病新症。 其研究顯示炎症性腸病是由患者對腸道微生物產生異常免疫反應的相互作用所驅動。 黄秀娟教授(Siew Chien NG),医学院助理院长(发展)、医学与治疗学系教授、肠道菌群移植及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科技园微生物群创新中心主任。
黃秀娟: 中大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微生物獵人」的追夢故事
黄教授也是精進微生物(GenieBiome)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公司旨在提供最优秀的微生物筛选策略和基于菌群的精准医疗。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簡稱MagIC,正如魔法是尚未被發現的科學一樣,MagIC專注於人類微生物群的科學研究,並將之轉化為用於早期疾病檢測與預防的創新項目,推動創業。 MagIC亦致力於為肥胖、癌症、自閉症、炎症性疾病和新冠病毒病等常見疾病開發新型微生物群診斷和活體生物治療藥物,這不僅會改變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還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一流的微生物群生物技術中心。 黃秀娟教授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治療學系教授、助理院長(發展)及名譽顧問醫師。
當時政府逐漸開放新證券商,黃顯華躍躍欲試,於1988年離開公職,轉換跑道到私人企業金鼎證券擔任承銷部經理。 黃秀娟2025 他除了專注本業外,也有許多的創新,譬如開創台灣的可轉換公司債,可將債券按約定的價格轉換成股票,突破當時台灣的法規限制;還有就是創造一次性的可轉換特別股。 另外,他首次發行台灣的存託憑證(TDR),外國的公司可以來台第二上市。 難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高危群組包括長者、慢性疾病、炎症性腸病或常服抗生素的病人。 難辨梭菌感染的發病率在過往幾年有上升趨勢,以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例,難辨梭菌感染發病率於2009至2013年間增加了約3倍,現時平均每月約有15至20宗新增個案,即幾乎每隔一、兩天便有新發病例。
黃秀娟: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她在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被科睿唯安評為高被引科學家。 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證實,一種被視為帶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變形桿菌」於克隆氏症患者間流行。 她期望透過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病菌,開發可根治和預防克隆氏症的方法。 在裘槎基金會的支持下,團隊將利用現存的生物資料庫,研究變形桿菌的特徵及如何成為病原體。
黃秀娟: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
她率先開發了基於微生物組分析的創新診斷方法,用於預測結直腸癌、自閉症和代謝綜合徵等疾病。 2017年,她成立了亞洲第一家微生物移植研究中心,2018年,她領導了亞太胃腸病學會和亞太消化內鏡學會認可的“Frontiers in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迄今為止,她的中心是香港當地衛生當局唯一提供 FMT 服務的機構。 2020 年,她在調節微生物組以對抗 COVID-19 方面的科學發現得到了當地和區域的認可。
黃秀娟: NG Siewchien 黃秀娟
難辨梭菌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腹痛及腹瀉等,現時患者主要靠服用抗生素來制衡病菌,但因藥物同時有機會破壞好的腸道微生物,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所以復發率較高。 黃教授第一步是研究炎症性腸病的流行病學,並找出目前疾病的普遍程度。 黃秀娟2025 她發現過去二十年內,香港人的發病率由每十萬人中有0.1個案,演變成每十萬人有三人患病。
黃秀娟: 黃秀娟醫生
半世紀前發生在西方的情況現在換上以亞洲為背景,黃教授說「有點像歷史重演。」她的研究要從白紙一張開始,也正是吸引她一探究竟的原因。 西方一直從亞洲進口大量商品,但有一種西方出口亞洲的東西,卻是百害而無一利。 當老闆的好處是可以照自己心意、自己的願景來經營公司,但要承擔與負責公司經營與盈虧的風險。 做專業經理人就要被許多的框框框住,你要依人家企業文化去做事,有時老闆會要你做你不喜歡做的事。 他自己做事是喜歡把雙手撐開的,所以在有機會做老闆時,就選擇了做老闆。 身為公司的董事長,他看同仁都是合夥人,沒有長官與部屬的觀念,他希望帶的團隊都是工作和諧,人人幸福快樂。
黃秀娟: 醫生與你
大學期間他為賺取自己生活費,從台北搬泡麵到華岡山上賣給住校同學,賺取10%跑腿費,寒暑假又去梨山果園打工或在士林夜市擺地攤,大三、大四有獎學金。 他在大學畢業後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考上政治大學財稅研究所,也立即順利考上高考。 研究所期間,為了賺生活費,他漸漸對股票行情有興趣,經常收集市場情報,讀相關書籍,勤做功課,漸漸小有斬獲。
黃秀娟: 世界無煙日 │ 港大牙醫學院響應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共創建齒新世代」網頁提醒大眾煙草對口腔的傷害
黃秀娟教授於就職演講上,分享她在當醫生、科學家及企業家等多個角色中的成長故事,以及追尋夢想成為「微生物獵人」過程中的高低起跌。 他說政府積極發展5+2很好,但政府的政策變來變去,大家無所適從,換人就換政策,政策沒有一致性,很麻煩,民間無法適應,尤其是為新產業的發展,花了白花花的銀子後,政策又改來改去,這是台灣的企業最大的無奈。 面對全球的經濟戰爭,每個國家均在保護自己,協助企業有競爭力,但台灣沒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企業只有自求多福,大企業如台塑、鴻海出走,目前政府的態度應該是你民間不做的,政府來做,但政府效率差。 他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保守的,他現在只希望在福邦的小環境中做出希望,並與國際接軌。 2004年,黃顯華被首任金管會主委龔照勝延攬擔任金管會委員,當時他財產申報有價證券金額就有幾億元,被外界封為是最有錢的官員。
黃秀娟: 香港醫療科學成就與未來發展
接受移植的病人當中,兩位曾報告有腹脹等輕微不適情況,但症狀於一、兩天後已消失。 黃秀娟 另外,其中一位使用抗生素而療效不佳的病人,其後改為接受「腸道微生物移植」,病情現已得到改善。 人體內有100兆腸道微生物,主要分為具保護性及具侵略性兩種,俗稱為「好」與「壞」的腸道微生物。
黃秀娟: 健康查詢
目前福邦員工有170人,資本額廿四億五千萬,去年成長率達18%。 他說他的目標是讓福邦成為一個幸福企業,公司一定要賺錢,分享員工與股東,讓員工工作快樂,專注工作。 最近邀請到林火燈當董事長,他如虎添翼,深感欣慰,「能請到賢能的人,我當然要讓座。」他自己則要全力投入創投與私募基金領域。
後來福邦要發展併購業務,在所收到的履歷表中又看見一位以前金鼎的同事,是很合適的人才,他太高興了。 所以他要做什麼事,上帝就為他預備好了人才,滯礙不見了,一路的順風,所以深感公司一直有上帝在帶領。 長期從事輔導股票上市、協助企業使用資本市場的他,先從自己的專長切入。 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黃顯華就定位福邦是替中小企業服務的券商,是中小企業的投資銀行,他立志打造福邦為「小高盛」。 台灣證券商很多,他只能做小、精、靈,小是指nitch(利基)、精是指專業、靈是靈活,所有經營策略要靈活因應。 研究結果顯示,「腸道微生物移植」的療效更為顯著,治癒率約為傳統方法的3倍多。
黃秀娟教授及其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提名角逐本年度「Falling Walls年度科學突破獎」之「科學初創企業類」獎項,並成功入圍決賽。 「Falling Walls基金會」每年均舉辦科學論壇,以展示並表揚科學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就。 黃秀娟2025 黃教授近年更申請了多項專利,正進行以微生物群產品創業及將其商業化。 當初倍利證券公司成立,寶成持股45%,黃顯華個人認股5%,其餘的股東與金主也是黃顯華找來的。 當金鼎公司上市時,黃顯華出脫了手上所有金鼎的持股,全力支持倍利,獲得蔡其瑞的充分授權,黃顯華成為倍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 就像是自己在創業,他努力衝刺,提出許多新的做法,譬如做差異化的服務,為企業發行海外可轉債(ECB)、全球存託憑證(GDR)等創新募資制度,他在業務的發展上均獨占鰲頭。
研究項目將為克隆氏症患者開發新的預防途徑或藥物治療方向,冀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以助減輕病情。 中大腸胃科團隊於2013年率先把「腸道微生物移植」引入本港,用以治療復發性難辨梭菌感染。 黃秀娟2025 程序包括先向健康人士收集約50至100克糞便,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及經精密濾網去除不必要微細殘留物後,透過由鼻孔伸延至小腸的喉管、胃鏡或腸鏡等不同方法移植給患者。
黃教授早於十多年前在倫敦帝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已開始對腸道微生態着迷。 黃秀娟 她於2010年加入中大醫學院,研究當時在亞洲逐漸流行的一種慢性腸道疾病——炎症性腸病。 黃秀娟2025 她和她的團隊率先分析出炎症性腸病在亞洲的發病率和流行情況,並發現香港的發病率於30年間急升30倍,而此增長是由於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影響了腸道微生態。 黃教授在2013年將腸道微生物移植技術引入香港,治療可致命的腸道感染疾病,並於2018年成立亞洲首間微生物移植及研究中心,是目前唯一向醫院管理局轄下40間公立醫院提供微生物移植服務的機構。
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Lancet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并申请发明专利数项。 作为世界著名的临床科学家,她曾获多项国际奖项,包括David Todd爵士讲座奖、Sir Frances Avery Jones讲座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新兴领袖讲座奖等。 2017年,她建立了亚洲首个微生物移植研究中心和第一个纵向FMT登记处,以帮助开发基于个性化肠道微生物群的治疗和安全监测,该中心是香港卫生当局认可的唯一的FMT供应机构。 最近,黄教授获得了香港创新科技署的大力资助,作为负责人成立香港首个也是唯一的微生物群落生物技术中心—位于香港科技园微生物群创新中心(M @ gIC)。
他在證管會曾一手建立起資本市場的抽籤制度、承銷評估報告等等之承銷制度,逐漸受肯定,升到九職等。 黃秀娟 證管會的工作讓他深入了解政府政策的思維與運作,對他後來到民間工作有很大的助力。 黃顯華是台灣資本市場先驅,曾輔導百家企業掛牌上市、籌資及股權整併,包括鴻海、寶成及巨大等企業;他亦曾突破法規,推動台灣首檔TDR福雷電掛牌上市,並開發可轉換公司債為企業籌資工具。
黃秀娟: 醫思直說 │ 世界雙相情緒障礙日──從殿堂級畫家「梵高」、解構「躁鬱症」真面目!
「這對台灣很重要,創投是協助台灣產業創新與創業,私募基金是協助台灣企業轉型。」他目前的工作70%在做Buy Side,30%在協助Selling 黃秀娟 Side。 也因為如此,他特別邀請在證券業有多年經驗的林火燈來公司負責證券業務,他自己擔任福邦創投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更可以專心在Buy Side這方面。 目前他們創投部分已有7.2億元的資金,專投台灣企業,已經投了從事新藥開發的仁新生醫、發展遠距照料的遠東醫電等等公司;另外,他又正在籌募一個十億的私募基金。
黃秀娟: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感染治癒率為傳統抗生素治療的3倍
黄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和肠道微生物群。 黄教授毕业于圣巴塞洛缪和伦敦皇家医学院(St Bartholomew’s and Royal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并获得帝国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她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开发微生物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方法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肥胖症和癌症。
黃顯華於2009年入主福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短短五年將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小證券公司打造成台灣第二大承銷商;在投資環境改變,台灣證券商不斷整併縮編的情況下,福邦卻異軍突起,於2016年1月27日上櫃。 他於2016年11月邀請甫卸任的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火燈先生擔任福邦證券董座,自己改任福邦轉投資的福邦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要全力發展創投與私募股權基金的業務,希望幫助台灣企業轉型。 黃顯華目前並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的副理事長,也是台灣玉山的候補理事。
黃秀娟: 黃秀娟教授–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嶄新微生物打破癌症的圍牆
在金鼎八年,黃顯華輔導過五十多家公司上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鴻海與寶成和巨大,對他人生的幫助很大。 在世界其他地區如拉丁美洲和東歐,炎症性腸病仍然比較少見;很可能ACCESS模型也適用於這些新興工業國家。 它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形式,一直被視為只影響白種人的「西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