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白田邨停車場2025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白田邨第9座下亦設有街舖及診所,現時已陸續收回舖位,以配合大樓重建工程,其中便利店已於2021年12月遷到十一期的地舖。
而設施的分佈亦偏僻混亂,七、八期平台空間環境亦被指陰暗,缺乏燈光照明。 有長者亦指邨內缺乏靠背的公共座椅,難以找適合的位置休憩。 白田邨停車場 有居民就此問題成立「白田公共空間關注組」,並向房屋委員會反映意見,不過有關部門並沒有作出任何跟進和設立改善措施。
白田邨停車場: 白田邨停車場 平治遭縱火燒毀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當所有商場落成後,將提供約7,300平方米的出租樓面[30]。 為興建連接兩期的地下通道,當局於2020年起將白雲街部份行車綫封閉,而該段白雲街及T形路口只維持單綫行車,三邊設有交通燈控制交通。
-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 而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中,則屬於新界西北(LC8)選區[18][19]。
- 新白田商場分第七、八期、十期及十一期發展,其中第七、八期商場部分已經開放,亦是大部分居民回家必經之地。
- 2013年2月,因應9、10、11及13座居民強烈要求加快重新興建工程及原邨安置,房屋署將會提早兩年清拆12座,並且將其連同公共運輸交匯處一併發展,騰空的土地可以供予興建兩幢大廈,於2018年至2019年提供約1,050個單位[17]。
新的白田商場首期將在原商場以西重建,並設有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街市及停車場,而斜對面的白田邨第十一期基座亦設有兩層(地面及地庫)商場,前者已於2021年8月啟用,後者已於2021年12月啟用。 第七、八期商場樓高4層(LG1到LG4),出租面積約40,000平方呎,租戶包括麥當勞快餐店、百份百餐廳、便利店、西醫、屈臣氏、爐具店、文具店、及裝修公司,其中LG2層設有佔地近一萬平方呎的惠康超級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和田邨連同沙田錦駿苑,獲選為房署「加強預製混凝土組件」計劃的先導項目,是繼葵涌邨百葵樓及合葵樓於2008年落成後,相隔12年之後再有房委會項目將預製組件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大廈結構部份[11]。
白田邨停車場: 興建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伙。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台連接,平台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台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台。
-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伙。
- 至於剩餘的頂層及低層單位,則派予公屋輪候冊申請人。
- 藉著新白田商場分階段開放,筆者就帶大家進入時光隧道,看看白田邨和白田商場的演變。
- 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北行站則分別位於白田邨瑞田樓對開,已封閉的白田街路口交界前、白田邨運田樓旁,鄰近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似乎是因為把白雲街作為水平參照,結果僅在第十一期商場的地面才稱作GF,對一般人來講感覺不明所以。 藉著新白田商場分階段開放,筆者就帶大家進入時光隧道,看看白田邨和白田商場的演變。 1982年,白田邨第12座外的平行式月台巴士總站啟用,取代上述路邊總站。
白田邨停車場: 總站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不過,在七十年代落成的公共屋邨,對比現今流行的連鎖店和倒模商場,似乎更流行一些個體户,通常這些店舖一經營便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把生意傳到下一代,街坊和店舖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很多人亦認為這些店舖較具人情味。 從網友O2 在2012年的紀錄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白田商場,雖然樓高三層,但商舖只設在地下,而街市則位於三樓,剩餘的樓面則為停車場。 至今,白田邨僅餘第九至十一座及十三座尚未拆卸重建,待居民完成搬遷後,相關拆卸工程會在2022年展開。
白田邨停車場: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值得一提的是設於瑞田樓內24小時運作的升降機設施、防火玻璃門及防火木門均符合《建築物條例》及無障礙通道的要求。 一直以來,瑞田樓的居民、三間社福機構及停車場的使用者均會使用這些設施往來「上下邨」。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白田邨停車場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白田邨停車場: 公共交通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2];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當中重建後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雖然有關環境許可證已於2001年批出,而其中一座校舍(位於和麗樓現址)亦曾於2002年增補校舍分配工作推出,供小學申請轉全日制之用[5]。 白田邨停車場 然而由於孫九招的緣故,54區的基建工程一直擱置,而上述校舍的興建計劃亦告取消。 直至2011年,屯門54區的基建工程才分批動工[6]。
白田邨停車場: 重建期間的工程圖片
於2016年將會拆卸白田商場(由於居民反對而延至2019年拆卸),至2021年拆卸餘下的9、10、11及13座,合共有3,500個單位。 白田邨停車場2025 屆時,居民可以選擇搬遷到新落成的石硤尾邨二期及五期單位,或己收回的牛頭角下邨二期,牛頭角下邨一期單位同年9月入伙。 同年5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白田邨維修成本高昂,並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11]。 第1期重建成美如樓及美映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樓更是罕見地擁有非構件式3睡房(3B)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
白田邨停車場: 大廈資料:白田邨麗田樓
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到石硤尾徙置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白田邨得名於現址為白田街一帶的白田村(白田上村、中約、下村)[3][4],白田邨的前身是於1947年關閉的是石硤尾墳場(新九龍6號墳場)[5]。 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倖存的石硤尾村居民在石硤尾徙置區以北一帶重建家園、繼續生活。 1965年起,政府在該處開山拓展土地[6],石硤尾村寮屋終究在1969年被悉數拆卸,以騰空地方興建白田邨。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白田邨停車場: 樓宇
和田邨(英語:Wo Tin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位於屯門區西北部第54區興貴街35號[2],鄰近菁田邨、寶田邨、欣田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負責總體設計,並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安保工程承建。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白田邨停車場: 白田邨停車場 Pak Tin Estate
除了同邨新廈及現有和諧式單位外,居民亦可選擇同區或少量新界各屋邨的翻新單位。 與此同時,第7-8期四幢樓宇的部份中層單位,亦撥入了紓緩擠迫調遷計劃,於同期進行揀樓。 至於剩餘的頂層及低層單位,則派予公屋輪候冊申請人。 白田邨停車場2025 由於先前的驗收曾經不及格,需要進行執漏工程,康田樓、健田樓、詠田樓以及心田樓,最終延至同年8月11日正式入伙。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白田邨停車場: 位於大圍站,今年港鐵旗下首個新商場圍方,商場還未開幕,便因為連接商場的八爪魚天橋而引起爭議。
在瑞田樓4樓平台近白雲街出/入口位提供電動升降樓梯車24 小時服務,讓有需要人士在操作員協助下安全上落樓梯。 白田邨停車場 在瑞田樓4樓平台近白雲街出入口提供電動升降樓梯車24 小時服務,讓有需要人士在操作員協助下安全上落樓梯。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白田邨(英語:Pak Tin Estate),是香港的其中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白田,舊白田邨樓宇於1969年入伙;於1980年代起則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0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逾36年。 過海隧巴104線、新巴702A線及九龍專綫小巴12線總站隨即遷往此處,2E線總站遷往白田(北)(即原「昌田樓」站),其餘使用白雲街各個路邊總站的路線則維持原有總站,並連同2E線於離開白田方向繞經此站,九巴2D線同日起往東頭邨方向亦繞經此站。 白田邨停車場 白田邨停車場2025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23]。 白田邨停車場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