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灣海岸公園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北端,擁有逾60種石珊瑚、超過120種珊瑚伴生魚類和多種具科學價值的海洋生物。 潛水人士可在海下村的碼頭附近一探水底的珊瑚世界,觀賞海底景色。 海岸公園內的「賽馬會匯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亦提供生態導賞團,讓參觀人士欣賞珍貴的海洋生物,以及了解海洋生態。 如果不喜歡玩水,其實海下灣亦有一條入門級的行山路線。 海下灣交通 同樣由海下村內之士多起步出發,隨即踏上大灘郊遊徑,行了大約5分鐘後,便來到石灰窰遺址。
據說,海下村村民在20世紀初從事石灰工業,以附近海域採得之珊瑚及貝殼燃燒數天成為石灰,知二次大戰後才沒落並荒廢。 離開石灰窰後,約5分鐘後便來到海下灣碼頭,由碼頭可以從高空欣賞波平如鏡的海下灣全景。 海下灣交通2025 此處海拔161米高,可以俯瞰海下灣,以及遠眺塔門、高流灣和蚺蛇尖。 海下灣交通 接着,就係下山路段,前往大灘沙灘,沙灘規模雖小,但水清沙幼,人流不多,可以稍作休息。
海下灣交通: 路線數目
適合活動:沙灘戲水/ 浮潛 設施:小食亭/ 燒烤設施/ 更衣室/ 淋浴設施/ 浮台/ 遊樂場 交通:彩虹港鐵站乘搭1號或1A號小巴或港鐵站乘搭101M小巴到白沙灣,再轉乘街渡(約10分鐘)到三星灣。 海下灣內設有兩間士多, 除了租借浮潛用具及獨木舟之外,好景茶座更提供食物,除了士多必備的餐蛋麵之外,這裏的蠔餅亦十分聞名,因為蛋味濃郁,而且蠔仔鮮甜又飽滿,加上茶座環境開揚,鄰近海邊,吹着海風,非常寫意。
然而,街車服務的準時程度受限於路面交通狀況,鑒於市內交通擠塞問題日益嚴重,早在1910年已有在滿地可修築地下鐵路系統之議,但一直到六十年代才得以實現。 整个系统目前包括4条行車綫及73个车站,全長69.2公里,是世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客流量在加拿大各都市鐵路系統中位居首位。 其在2008年共接載2.92亿人次,[2]2010年平均周工作日客流量達105万人次[1]。
海下灣交通: 總站站景
島上除一個小碼頭外,最出名是連住另一個小島「小鏟洲」的沙灘,這沙灘要潮退才出現。 位於香港西貢區橋咀洲,是島上的兩個泳灘之一,另一個為半月灣泳灘(又名廈門灣)。 海下灣交通2025 海灘周圍有茂密的樹林,沙灘向西延伸,石灘連接著橋頭的沙嘴,潮退時,可在徒步行過對面。 海下灣並非正規海灘,水性不佳者避免走至深水區,以免因打卡引致危險。
重鐵系統也定義為「電氣化鐵路」[參 10][參 11]。 白沙洲為一個直徑約200米的小島,位於橋嘴洲西北面,距西貢僅1.5公里。 海下灣交通2025 白沙洲很有大自然的感覺,容易看到一些較大貝殼,海星和珊瑚。
海下灣交通: 海下灣海岸公園景點丨1. 西貢海下遊客中心 以木材為主題 帶有日式庭院風格
走到海下路的盡頭便是7號小巴總站,從小巴站對面沿路走入海下村,便會看見附近有數間士多茶座提供獨木舟、直立板等水上活動租借服務,價錢約為$100/天起,租借前不妨先比比價。 再往前走便是海下灣沙灘,水清沙幼,你可以在這裡可以玩獨木舟、直立板、浮潛等各類型的水上活動。 留意海下灣是海岸公園,所以請勿接觸或試圖捕捉海洋生物如海膽、貝殼等,而且沙灘沒有救生員,水性不佳的朋友記得穿上救生衣及必到深水區嬉戲。 離海下灣茶座路程10分鐘的賽馬會滙豐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為全港唯一一個建於水上的海洋研究及教育中心,海洋生物非常豐富多樣。 該中心設有香港第一艘特製的玻璃底船,並定期為學校和制服團體舉辦參觀及教育活動。 在保育人員帶領下乘坐玻璃底船探索海下灣海岸公園的海岸環境及生態,欣賞擁有超過60種珊瑚和120種魚類的絕美領域,更可以認識可持續生活模式對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 Bistrocana 裝潢以藍白簡約及開揚為主,令人猶如置身歐洲路邊小店享受假期。
- 海下灣是海岸公園之一,位於西貢以北,以優良的水質而聞名。
- 由於專線小巴的班次稀疏,加上小巴只能容納16至19位乘客,如果遇上人流多的時候,候車時間可達一至兩小時!
- 非蒲台島居民單程每次$25.0 (註1)來回票$50.0 (即日回程) (註2)註1: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可購買單程票。
- 所以香港政府為了維持海下灣的大自然生態,於1996年7月5日將海下灣列為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立例禁止任何影響生態系統的人為活動,例如釣魚、捕魚拖網、使用硝化甘油炸藥或氰化物捕魚、把海產或珊瑚攜離等。
- 再往前走便是海下灣沙灘,水清沙幼,你可以在這裡可以玩獨木舟、直立板、浮潛等各類型的水上活動。
- 從海下遊客中心的閘口離開後可以往下走重新接回海下路。
非蒲台島居民單程每次$25.0 (註1)來回票$50.0 (即日回程) (註2)註1: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可購買單程票。 註2:單程票可適用於以下航班,其他航班須支付來回票的費用:上午9時15分及上午10時45分由蒲台島開出;及下午3時30分及下午5時正由赤柱開出。 註3:三歲以下小童須有成人陪同及不佔座位方可免費。 中心的設計意念源自傳統村莊的布局,並著重與大自然融合,提供悠閒、舒適的活動空間。 另外,整個中心設計力求光線通透明亮,將室外大自然景觀引入室內,令遊客即使身處室內,也有置身於大自然的感覺。 中心外以木條作屏風,劃分區域之餘,也有助降溫及通風。
海下灣交通: 西貢沙灘4:浪茄灣 水清沙幼
離開沙灘,步行約20分鐘,就來到北潭路,此處為終點,可以轉乘巴士返回西貢市中心。 從海下遊客中心的閘口離開後可以往下走重新接回海下路。 走到海下路的盡頭便是迴旋處,亦是綠色小巴 7 號 (西貢 ——— 海下灣交通2025 海下) 的總站。從小巴站對面沿路走入海下村,沿途會見到數間士多出租水上活動用品 (獨木舟、直立板、浮潛用具)供遊客出海。 除租借水上用品外,士多亦會提供沖身設施和儲物櫃等等。 海下灣有一個天然屏障作為保護,阻擋海水及雜質湧入,令這裏的海水比較潔淨,同時為海洋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海下灣交通: 西貢海下灣海岸公園
由於專線小巴的班次稀疏,加上小巴只能容納16至19位乘客,如果遇上人流多的時候,候車時間可達一至兩小時! 海下灣交通 故此小編建議人多的話,不如組隊乘坐新界的士,車費約$120,車程約20分鐘至半小時。 受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客量減少,由2020年2月起平日部分班次改以青年JNP6105GR 10.5米行走,以節省隧道費,直至5月初因疫情緩和而取消安排單層巴士行走。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另外,不論上山或者下海,一定要做足準備,量力而為,安全至上,一同享受這城市的美好風景。
海下灣交通: 鐵路願景
交通:西貢巴士總站(西貢碼頭)旁轉乘街渡(約每人40-60元來回)。 現時,小巴7號線的總站設於海下路盡頭的迴圈旁邊,為海下居民及遊客提供接駁市區的服務。 此外,間中會有領有許可證的非專營巴士接載團體至此處下車,前往海下灣海岸公園參觀。 如果你是第一次前往海下灣,亦想深入了解這個地方之持續發展、保育、海洋環境和漁業等議題,可以參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海下灣生態導賞團。 導賞團由專業的生態導遊帶領,乘坐玻璃底船,一睹海下灣生活的各種珊瑚及魚類。 更可以參觀香港唯一一個建於水上的海洋研究及教育中心,觀賞獲奬紀錄片《塑膠海洋》了解塑膠污染等一直威脅着海洋的問題,認識可持續生活模式對環境保育的重要性,是個特別適合帶孩子來寓教於樂的西貢好去處。
海下灣交通: 香港巴士大典
截至2020年11月,已經列入61個國家與地區,共199座城市的地鐵系統[參 1]。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為1863年開始營業的倫敦地鐵,而首條地下電氣化鐵路則為1890年通車的城市及南倫敦鐵路[參 2][參 3]。 年均客運量最高的是廣州地鐵[參 4][參 5]、車站最密集的是巴黎地鐵[參 6][參 7]。 截止2022年1月,全世界开通地铁系统最多的国家或地區是中国大陆,共有43座城市开通了地铁。
海下灣交通: 西貢海下灣|行山露營+玻璃船睇珊瑚+浮潛/ 獨木舟 附交通/路線詳情
海下遊客中心除了可以影相打卡外,內部亦有不少有趣的活動。 遊客中心提供了海下灣海岸公園的歷史和保育資訊,亦有互動區域。 其中一個互動區域是透過電子平板了解更多海洋生物的資訊,而另一個互動區域則是遊客可透過虛擬實景 (VR) 眼鏡從影片中跟著潛水員一起探索海下灣的海下生態。 部分城市以「地鐵」作為交通路線品牌名稱,但與集體運輸無關。 同樣地,也有以輕軌命名的系統完全具有集體運輸系統的特點。
海下灣交通: 地鐵列表
在規劃你的行程前,請留意有關部門或機構的最新公布,或向他們查詢景點的開放情況及時間。 Bistrocana 裝潢以藍白簡約及開揚為主,令人猶如置身歐洲路邊小店享受假期。 餐廳內更設有能代表香港人生活態度的掛牌,室外露天茶座有「Fabulous food, Good vibes」配搭綠葉外牆。 位於西貢的大浪西灣,曾當選「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1名。 位於萬宜水庫往大浪灣入口,水清沙「極」幼,遠離市區,更是觀星好地方。
海下灣交通: 西貢沙灘6:白沙洲私家沙灘
根據統計,海下灣有多達60種石珊瑚及120種珊瑚魚,故此生態價值極高! 所以香港政府為了維持海下灣的大自然生態,於1996年7月5日將海下灣列為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立例禁止任何影響生態系統的人為活動,例如釣魚、捕魚拖網、使用硝化甘油炸藥或氰化物捕魚、把海產或珊瑚攜離等。 海下灣海岸公園其實是於1996年成立香港首批海岸公園之一,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北端,由於風景優美,且屬禁區,未經許可車輛不淮駛入,所以自然景色得以保存,也令海下灣每逢周末便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遠足玩水。 上年6月海下遊客中心正式開幕,中心包括一個展覽廳、接待處和公共廁所,展覽廳展出香港海岸保護區域及海洋生態資源、海下歷史文化及海下周邊地區的資訊,加強公眾對海洋保育的支持和參與。 由碼頭重回分叉路口往西貢灣仔方向繼續前行大約 10 分鐘即可到達由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營運的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
海下灣交通: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18年4月,自由黨政府正式對5號綫向東北伸延的建議開綠燈,原本预计可在2020年動工,2026年通車。 登 記 於 活 動 當 日 親 身 到 海 下 遊 客 中 心 接 待 處 登 記 , 先 到 先 得 。 網站所述的資訊如有更改,應以有關部門或機構公布為準。 政府對本網站內容的準確性、足夠性、可靠性及時間性概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亦不會就該等內容的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同時,遊客中心亦引入多項可持續發展設施,如為電子設備及街燈供電的太陽能發電板、雨水收集作沖廁水、為公眾人士而設的飲水機及加水站等。 海下灣交通 海洋生物中心免費入場,中心內有少量海洋生物標本和一些海洋生態資訊。 如果有參加導賞團的話更可以乘坐香港首架玻璃底船,輕輕鬆鬆一探海下灣的海底生態。
但由於海下灣區域為保育區,水質清澈,所以亦見有遊人在沙灘淺水區嬉戲。 海下遊客中心以木材為主題,旁邊的混凝土牆亦使用了近期大熱的清水木紋混凝土牆身。 這種牆身是在建造過程中使用天然木板為模具,再澆入混凝土凝固後拆模而成。 清水混凝土是由日本興起的一種建築方法,在這座極有日式庭院風格的建築物日使用上此技術令整座建築更融入大自然,更具「襌」意。 滿地可交通局與省政府在2013年9月20日正式聯合宣布延長5號綫(蓝线)的決定,延伸段將設五個新車站,預計於2020年代初葉竣工。 然而,因魁人黨於2014年魁省議會選舉失利,相較將地鐵網絡東延,執政自由黨政府對將滿地可島西部納入地鐵覆蓋範圍較感興趣,令5號綫延長計劃的前景一度變得不明朗。
部分地鐵系統也將中型鐵路系統、輕軌系統、旅客捷運系統、單軌鐵路包括在內,這些系統也會列入。 部分交通系統也符合地鐵系統的服務標準,但距離城市很遠,有時稱為城市快鐵、市郊鐵路、市域鐵路或通勤鐵路,這些鐵路不包括在內。 同時僅有纜索鐵路或旅客捷運系統、單軌鐵路的系統,包括主題公園、滑雪場和機場內的交通都不會列入。
海下灣交通: 車站設計
一個分開地鐵與輕軌的常見方法是視乎它們是否與其他交通分隔。 輕軌可能共用道路或設有平交道,而地鐵幾乎全部都是專有路權立體交匯,行人和其他交通都不能影響運作。 而對比起通勤鐵路和輕軌,地鐵多數用於市內交通,而且有著更高的列車頻率和額外的乘客容量。 此外,多數地鐵系統並不與貨運列車或城際鐵路列車共軌。 不過,系統以鋼輪或膠輪運行、第三軌供電或高架電纜取電並無關係。
海下灣屬於禁區,沒有駕駛許可證的話,車輛不能駛入,只可停泊於北潭涌關閘前的停車場再轉乘的士或小巴。 而且關閘前的停車場泊位亦相當有限,遇上繁忙日子,可能要把車停泊於西貢市中心內。 如果不打算出海遊玩,沿著海下村經海下水上活動中心方向走亦可以走到沙灘,沙灘雖然面積不大,主要是作為水上活動的上落位。
但在星期六及假日,西區往尖沙咀的乘客有時也非常多的,主要是因為有乘客來往中港碼頭、海港城碼頭轉乘輪船出外渡假。 展覽廳向公眾展出香港海岸保護區域及其海洋生態資源、海下歷史文化及海下周邊地區的資訊。 營地平坦,方便紮營,加上營區設有完善的設施,包括洗手間及浴室,方便大家燒烤、煮食或打邊爐。 如欲前往海下灣,必須於鑽石山、馬鞍山或坑口乘坐巴士或小巴到達西貢市中心,於巴士總站轉乘小巴前往海下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