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幹線於1998年通車,為屯門公路起到分流作用,九巴旗下往返屯門和九龍東的巴士路線亦於該年8月起棄用荃灣路和葵涌道,改經連接青衣島的汀九橋、長青隧道和青葵公路等幹道,縱使里程較以往略增,但換來的是較穩定和安全的旅程。 黃大仙轉車站 不過,當汀九橋因強風吹襲而實施特別交通管制時,本線會改回行經荃灣路及葵涌道。 九龍巴士33B線是33線的分支,起訖點與33線相同,但改經觀塘道往返龍翔道及鯉魚門道,不停九龍灣商貿區及觀塘碼頭,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
九十年代黃大仙上邨重建計劃展開後,九巴先後改稱此站為「黃大仙地鐵站」(Wong Tai Sin MTR Station)及「黃大仙鐵路站」(Wong Tai Sin Railway Station),城巴則稱為「龍翔廣場」(Lung Cheung Mall)。
黃大仙轉車站: 班次
黃大仙站共設有10個出入口,當中B、C出口共用同一層閣樓層,站外市民亦可在車站服務時間內使用該閣樓層下跨龍翔道,而B3出口則設於黃大仙中心北館的LG層出入口旁,並且僅以數級梯級以及斜道與車站B、C出口閣樓層連接;至於D3出口亦直通黃大仙中心南館地庫。 黃大仙站大堂設有兩個付費區,其中一個近E出口的收費區因使用量偏低及環保前提下,該付費區曾祇會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農曆新年假期及黃大仙誕將會開放作入閘用途,以疏導人潮。 不過後來由於有乘客投訴該處入閘機長期關閉,故此港鐵自2012年5月末起將該處部份閘機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8時[4]。
後來該批富豪超級奧林比安巴士被調到行駛60X線、16線等,本線換入Volgren車身猛獅24.310行駛;九龍灣廠方面則改派丹尼士三叉戟巴士行駛。 後來,部份該批超級奧林比安巴士因60X線換入富豪B9TL巴士而重返本線行走。 本線開辦初期由其他屯門路線指派車輛行走,以屯門車廠的利蘭/富豪奧林比安和丹尼士巨龍11米空調巴士(AL/AV/AD)為主,直至有關路線轉用其他車款。
黃大仙轉車站: 途經
巴士站在龍翔道近沙田㘭道交界處,專綫小巴總站和竹園聯合村在東行站後面,新光中心在東面,黃大仙祠及港鐵黃大仙站E出口則在西面。 於1991年6月29日投入服務,途經沙田第一城、愉翠苑、廣源邨、大老山隧道、新蒲崗、黃大仙及鑽石山,為途經大老山隧道巴士路線之中票價最低的一條。 於1975年11月23日投入服務,現時由九巴及新巴聯合營運,途經新蒲崗、九龍城、馬頭圍、土瓜灣、紅磡、海底隧道、銅鑼灣、天后、炮台山、北角、鰂魚涌、太古城、西灣河、筲箕灣及柴灣,為柴灣首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黃大仙巴士總站(英文:Wong Tai Sin 黃大仙轉車站2025 Bus Terminus)是香港黃大仙的一個有蓋巴士總站,鄰近黃大仙下邨及黃大仙中心,上蓋為多層停車場。 2004年提升為全日服務後,本線擁有自己一套車隊,分別由屯門和九龍灣車廠負責,前者派出富豪奧林比安11米和2輛猛獅24.310低地台巴士(AMN34、35 車牌號碼KR1850、KR2164);後者則以斯堪尼亞N113型巴士(AS)為主力,不久後以富豪奧林比安11米 (AV) 取代之。
- 藍田站開經:鯉魚門道、迴旋處、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屯門公路、屯興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新墟段、嶺南段)、藍地交匯處、青山公路(藍地段、洪水橋段)及洪天路。
- 2016年4月,再改派來自269D線一輛已配置SCR設備的丹尼士三叉戟(ATR269/JT647)。
- 數條專綫小巴和公共小巴路線在巴士總站外的正德街路邊,以及沙田㘭道近龍翔道以南一段路邊設站,以「黃大仙站」命名,亦於本條目一併記載。
- 2021年2月,加入富豪B8L 12.8米(V6X)行走,惟屯門車廠(U)的富豪B8L 12.8米(V6X)一個月後遭原屬68X線的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取代;九龍灣車廠(K)則於翌月加入有關車款,至翌年10月撤離。
- 新停車場大樓於1989年初啟用,新總站亦於同年2月23日正式啟用[4],取代舊黃大仙總站,而後者則改建為黃大仙紀律部隊宿舍。
- 九龍巴士259D線是香港新界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屯門(龍門居)及鯉魚門邨,途經富健花園、蝴蝶邨、屯門碼頭、湖景邨、屯門公路、龍翔道、黃大仙、新蒲崗/鑽石山、九龍灣、牛頭角、觀塘市中心、藍田及油塘。
2022年7月,全線用車為統一為Enviro500 MMC 黃大仙轉車站2025 12米(ATENU)。 翌月,陸續重新加入富豪B8L 12米(V6B)行走,翌年5月,更加入同款車輛的12.8米版本(V6X)行走。 2017年下半年,68X線加入多輛「城市脈搏」塗裝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268C線需要接收原屬該線,配金色塗裝的Enviro500 MMC,因而將部分Enviro500 MMC調配至此路線,令原有在此路線的猛獅A95(ND323F)12米(AMNF)調撥至66X線。 2019年5月,260X及265B線加入多輛富豪B8L 12米(V6B),再將部分Enviro500 MMC調配至此路線,令餘下的猛獅A95(AMNE、AMNF)調撥至66M線,不足一星期已全線改派原屬上述兩條路線,配城市脈搏塗裝的Enviro500 MMC 12米。
黃大仙轉車站: 車站興建
為配合荃灣綫通車,修正早期系統在1982年4月26日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B及C出口於地底以非付費區行人通道相通,連接龍翔道南北兩邊,分別近黃大仙中心南館(龍翔道南)及北館(龍翔道北)。 黃大仙轉車站 黃大仙站大堂設於路面與月台之間,已入閘區分為兩部分,大堂中央為主閘區,東端近D、E出口另有一小型閘區,一般僅作入閘之用。 第一代九巴33線來往荃灣碼頭至深水埗碼頭,在1963年9月1日開辦。 不過,隨着地鐵荃灣線於1982年5月通車,乘客大多轉搭地鐵往返,加上荃葵工業區因香港工業北移至中國大陸而逐漸式微,該線在1991年6月6日併入33A線而停辦。
黃大仙轉車站: 路線數目
為配合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於2015年底實施,加入來自259D線的Enviro500 MMC樣辦車(ATENU135/SH2747),以便柯打需行經低排放區的52X線,至2016年初改用配置SCR設備的丹尼士三叉戟(ATR333/KV7167)。 2016年3月,改用來自968線的Enviro500 MMC(ATENU21/SB5197)。 2016年4月,再改派來自269D線一輛已配置SCR設備的丹尼士三叉戟(ATR269/JT647)。 黃大仙轉車站2025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5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位於D出口連接大堂及龍翔道的升降機於2010年1月動工[8],並於2011年12月21日投入服務[9]。
黃大仙轉車站: 九龍巴士224R線
第一代九巴33B線來往葵興至深水埗碼頭,在1971年12月1日開辦。 不過,隨着地鐵荃灣線於1982年5月通車,此路線亦功成身退,永久停辦。 城巴、新巴及九巴於2016年3月及4月前稱西行站為「黃大仙中心」,英文站名分別是城新的「Temple Mall」和九巴的「Wong Tai Sin Plaza」。 黃大仙中心近年曾數度更改英文名稱,2009年商場由「Wong Tai Sin Shopping Centre」改為「Wong Tai Sin Plaza」,九巴與城新均有據之更改站名;商場在2015年10月改稱「Temple Mall」,則只有城巴新巴更改站名[註 2]。
黃大仙轉車站: 服務時間及班次
同時,站內閘機亦增設車票有效期限之顯示,當儲值車票有效期只餘14日,閘機即會顯示有關資訊以提醒持票人。 本站設有13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城巴及九巴昔日將此站稱為「長麗樓」(Cheung 黃大仙轉車站 Lai House)[1]。
黃大仙轉車站: 月台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2019年9月,此路線蛇車字軌改派富豪B8L(V6B,已於翌年5月撤離),同時,加入原268C及269C線的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行走。 同年7月,加入配城市脈搏塗裝的Enviro500 MMC 12.8米(於翌年4月重新加入,已撤離)。 九巴亦曾引入丹尼士巨龍11米(S3N,俗稱「開龍」)行走此路線,然因上述路面問題,大部分被迫調走,只留下S3N324/FZ7937與S3N342/FZ7574。
黃大仙轉車站: 路線資訊
2016年3月,九龍灣車廠(K)改派來自15線的Enviro500 MMC(ATENU881/TW8928)取代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同年5月至6月間,屯門車廠(U)加入來自258D線的丹尼士三叉戟取代餘下的猛獅24.310(AMN),令猛獅24.310全面撤出往返九龍區的路線。 黃大仙轉車站 此外,站內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等[5]。 大堂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6][7]。 2003年,九巴官方宣佈本線為首條採用「歐盟3型」引擎巴士的路線。
黃大仙轉車站: 巴士站名稱及代碼對照
為提高載客量,屯門車廠由2005年起先後換入丹尼士巨龍12米(3AD,主要來自66X線)和2輛裝有都普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ATR,車牌號碼HU5515、HY2312)。 此路線曾在2015年加入Enviro500(ATEU,2019年加入ATE,後者已於翌年8月撤離)行走,其後於2016年全數改派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 。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1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由於規模龐大的黃大仙邨和黃大仙祠座落竹園平地部份,1969年政府劃分香港地區行政區時,在此成立了「黃大仙區」而不是「竹園區」,再加上地鐵公司亦以「黃大仙」命名在竹園的地鐵站,故此「黃大仙」逐漸變成此區地理名字,「竹園」則演變成只形容竹園邨一帶。 國共內戰期間,大量難民由大陸湧入香港,港英政府於五十年代撥出黃大仙祠後面山區為木屋區,即現時竹園北邨、竹園南邨及黃大仙上邨一帶。
黃大仙轉車站: 轉乘優惠
過往港鐵以「節約能源」為由,只在星期一至六上午10時前之繁忙時間及車站人流較多的日子(如黃大仙誕)開放該小型閘區疏導人流,其餘時間則封閉;2012年有報章刊登讀者投訴後[3]延長服務時間,最終改為每日下午11時30分前開放。 不過到2020年5月,該小型閘區於每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4時及下午11時後會再次封閉。 1963年至1968年間,龍翔道尚未全段通車,此站位處該路東端盡頭,當時東行設有一坑狀巴士總站,為九巴3A及6B線的「竹園總站」所在,駛離此站後路線需右轉沙田㘭道。 而且,在農曆新年假期及黃大仙誕期間,由於會有大量善信使用該站前往黃大仙祠上香,屆時車站會相當擠擁,因此港鐵亦會因應情況而於車站B出口通道實施人流管制措施。 黃大仙站(英語:Wong Tai Sin 黃大仙轉車站 黃大仙轉車站2025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龍翔道,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隨修正早期系統通車而啟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