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房委會周年報告,華富邨的人口在在1980至1981年度高峰時共有51,739人,2011年華富邨的總人口為27,953人,2021年減少至26,275人[4]。
- 遷置資源方面,我們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 房署解釋,縮減發展面積後,需要移除的樹木數量減少,可望減低對生態的影響。
- 政府在2022年2月14日晚上8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不包括華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2時完成行動。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5]。 房委會現正推展的重建項目則共有八個,將可提供約28,000個單位,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則共有十個項目,可提供約33,000個單位。 第二批清拆樓宇包括華光樓、華美樓、華珍樓、華康樓、華信樓、華基樓、華裕樓、華清樓、華明樓、華生樓和華興樓。 在首期接收屋邨樓宇竣工兩至三年後,第二批居民將會搬遷到薄扶林道和石排灣道以北的兩個接收屋邨,即雞籠灣北和雞籠灣南。 上述樓宇的居民將搬遷到薄扶林道以南三幅接收屋邨,即華富街、華富北和華樂徑,預計2027/28年陸續入伙,第一期拆卸和華富站建造工程會隨即展開。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清拆及重建計劃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項目不但釋放了珍貴的市區土地潛力,增加房屋供應,亦為居民改善他們的居所設施。 同年9月17日[16],運輸及房屋局公佈《鐵路發展策略2014》,宣佈落實興建包括華富站在內的南港島綫西段[16],預計於2021年動工[16]、2026年通車[16][17]。 遷置資源方面,我們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由於西環邨規模較小,約有600個單位,預計可一次性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至於馬頭圍邨,我們現時擬用鄰近的土瓜灣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馬頭圍邨居民,鑑於馬頭圍邨約有2,000個單位,初步預計分期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為加快重建步伐,房委會會在改劃用地期間,同時清空四個工廠大廈的租戶,然後拆卸有關建築物。 南區區議員柴文瀚認為,政府減少置富花園旁發展面積,並將與住宅距離擴闊,有助爭取居民支持,而交通是居民另一關心的問題,若能盡快確定在二○二一至二六年間興建南港島線(西段)的時間,將更能說服居民。 他又說四月諮詢居民時,調查顯示支持重建的華富邨居民升至近九成,近八成批評進展太慢,故房署有必要盡快解決區內矛盾,加快推展計劃。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設計
在下邨方面,當時政府透過簡單改動地形,在華清、華基、華明及華信之間的位置設立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及花園等設施,並加設樓梯連接。 政府在2022年3月31日晚上5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景樓(不包括華生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日晚上10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時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2月14日晚上8時起把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不包括華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目標在翌日中午12時完成行動。
現時的商場樓高4層,LG1層設髮廊,LG層設街市、華富米行雜貨、華富米行、榮記文具、榮記五金建材、惠康超級市場、佳寶食品和廣泰百貨。 地面設多間商店,主要包括金發行 茶葉、華美眼鏡、OK便利店、惠美皮鞋公司、卓越視力、美心西餅、鴨記電子家居雜貨店和中銀櫃員機等。 到了2012年11月,香港報章引述消息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重建華富邨,同時期望增加單位供應,從而舒緩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情況[12][13]。 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同時亦慶祝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第25,000個單位落成(位於華美樓9樓)。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生活訊息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 在華富邨,近海邊的大廈主要是較矮的大廈,而較遠離海邊的大廈是高於20層的雙塔式大廈,此種設計佈局令更多住戶擁有海景,同時各住戶更享有露台等設備,所以有「平民豪宅」之稱[22][23]。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另外,民間團體「華富邨研究工作小組」在2016年開始為華富邨進行研究及公眾參與活動,希望能夠利用社會學及園境學角度,記錄邨內的歷史與人情風味,並分析空間設計和展望將來新屋邨的規劃[21]。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第二批居民搬到雞籠灣北和南
房署預計年底就華富北及華景街兩幅土地,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更改為住宅(甲)用途,並於二○一八至一九年度,向立法會爭取撥款平整全部五幅土地,之後便可以動工。 商場樓高3層,設有街市、茶餐廳、便利店、醫務所、文具店、OK便利店、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和老人院。 課程導師之一,語文中心助理講師林海容女士表示,計劃所帶來的影響是雙向的。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歷史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政府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華富邨,及後局部撤銷薄扶林發展限制,研究將連同華富邨在內的6幅土地撥作發展公營房屋,其中華富北、華景街及雞籠灣等5幅用地,則可為重建華富邨提供遷置資源及新增公營房屋單位。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除了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根據房署公布的第二期重建計劃通訊,當局共收到2000多份報告,其中大部分人支持重建華富邨,然而反對發展置富道及雞籠灣一帶土地。 房署參考地區人士意見及獨立顧問評估,初步建議,將發展面積由原訂的18公頃降至15公頃,主要減少在置富花園旁興建公營房屋。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2025 不過,重建的整體公屋供應量仍維持8900個,可供2.7萬人居住,預計在2024年起開始入伙。 房署解釋,縮減發展面積後,需要移除的樹木數量減少,可望減低對生態的影響。 於1980年代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使香港房屋委員會發現全港共577座工務司署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出現問題。 在1992年底開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畫拆卸周期時覆檢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當中包括華富邨華樂樓、華光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昌樓及華興樓。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重建後樓宇
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兩個項目預計於2027至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單位及約2,800個單位。 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嚴駿豪和黎熙琳認為,方案分三期不理想,部分街坊需多等10年才遷往新單位,並不公平,影響生活素質。 他們希望房屋署分兩期完成搬遷,接收屋邨應安置所有原住居民才配房予其他人,以及新單位面積需盡量貼近上限。 華富邨重建計劃商議多年,房屋署昨與南區區議員會面後,公布最新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將發展面積由18公頃減至15公頃,並將置富花園比鄰地皮剔除,即重建後屋邨與置富花園間會預留最少100米距離。 修讀中文系的嚴同學表示,自己透過聆聽林婆婆的人生故事,對20多年前的香港歷史不再陌生,並對華富邨的變遷及影響有更深入了解。 另一位成員陳同學說,口述歷史能涵蓋歷史書比較表面與空泛的部分,如林婆婆表示當年擁有一部單車已是富有的象徵,便能實際地反映出當時生活不富裕的情況。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生活訊息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此外,還有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提供無障礙通道、升降機現代化工程等,讓住戶有一個長幼傷健共融的社區。 房屋署向華富邨居民發出的通訊《重建路上》公布重建方案,港鐵計劃發展南港島線西段,而華富站會坐落在華安樓、華樂樓附近,故房屋署建議首期清拆華安樓、華樂樓、華昌樓和華泰樓,騰空土地讓華富站工程可一併展開。 就華富邨重建,房屋署向居民發通訊提出重建方案,分三批清拆和搬遷到附近的接收屋邨,或原址重建的屋邨。 房屋署計劃先清拆樓齡較大的樓宇,因應港鐵興建南港島線西段,即將建造華富港鐵站的地段附近樓宇,即華安樓、華樂樓、華昌樓和華泰樓需首批清拆,首批居民2027/2028年陸續入伙,第一期拆卸和華富站建造工程會隨即展開。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重建後樓宇
當中狀況最差的華昌樓、華康樓及華樂樓混凝土強度分別只有6.45MPa、6.5MPa及6.8MPa,遠低於標準。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2025 由於混凝土強度遠低於標準令樓宇結構有問題,承力牆結構不足以承受樓宇負荷,所以這三座大廈需要加設大鋼架將力轉落鋼架之上再分散到地面,以減輕承力牆的負擔,這些大廈均需要封閉部份樓層作為安放巨型鋼架。 而其餘同樣牽涉醜聞的大廈混凝土強度亦分別只有7MPa-10MPa左右,這些大廈亦需要作大型維修工程更換鋼筋及混凝土[9]。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清拆及重建計劃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將於1961年屋委會宣佈興建華富邨,是當時計劃興建的10座廉租屋邨之第8條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設計。 而根據1967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周年報告,提及項目會以「市鎮中心」概念發展。 在樓高5層的大樓內,會設商場、街市、冰室、一間酒樓、銀行、一間社區會堂、郵政局、市政局的公共圖書館、各類醫療服務、青年中心,以及大量其他商業、文化及娛樂設施。 邨內亦有3座多層停車場,各座天台均設有兒童遊樂場,並會成為屋邨的心臟。 屋邨亦會設有大於2英畝的平台,可以望到香港仔漁港、鴨脷洲及南丫島的景色[6]。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擁有50多年歷史的華富邨即將於2027年進行重建,邨民在區內半世紀的生活痕跡或遭抹去。 一群浸會大學學生透過Zoom或親身訪問,協助華富邨長者記錄人生,將他們的口述故事記錄下來,製成小冊子或多媒體作品,送贈受訪長者。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有受訪的長者表示,自己在80年代來到香港,體驗過當時生活的辛勞及不易,但到了華富邨就過上安逸的生活,如同中了六合彩。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設計
房署今早與南區區議員會面,公布華富邨重建的「擬議發展概念圖」,建議將發展面積由原訂的18公頃,降至15公頃,主要減少置富花園旁的公營房屋,但公營房屋單位供應量不變,維持8900個。 南區區議員柴文瀚表示,今次政府處理手法較靈活,料改動可減少置富花園居民反對聲音,而讓步亦有利港鐵南港島綫(西段)盡快在2021至26年期間動工。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除了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等等設施外,還有一所小型圖書館: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連自修室,是當時繼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的公共圖書館。 現年73歲,在華富邨居住了26年的林婆婆為其中一位參與計劃的長者。 於1979年從福建來港的她表示,當時很多鄉下的居民均以為她在香港的生活很輕鬆和幸福。 但事實上,她既要承擔高昂的物價,又要克服言語不通的問題,更要照顧患病的丈夫,生活可謂毫不輕鬆。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歷史
負責訪問林婆婆的小組成員徐同學稱,是次服務研習令她對口述歷史有更多了解,豐富自己對華富邨舊日的認知。 她舉例,很多人或會認為,生活於80年代的香港是非常幸福,但林婆婆的親身經歷卻讓她了解到,當時工作的辛酸和經濟的壓力。 她認為,用拍片的方式可以錄下林婆婆的口音和文化術語,能更加凸顯口述歷史價值,與書本歷史有分別。 重建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無可避免會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量。 在目前公屋需求殷切的情況下,我們要作出取捨,無法推行大規模的重建計劃。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歷史
第二輪勘察計劃已展開,除確保經第一輪勘察計劃評估的公共屋邨仍然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外,亦會為未被納入第一輪勘察計劃,但其樓齡會於2018年至2032年間滿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首次全面結構勘察,以確定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房委會並會重建房委會轄下工廠大廈,即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用途。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設計
房屋署提到,正在考慮和研究將每期接收屋邨用地,預留部分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供華富邨居民選擇購買,建議第一期預留華樂徑,第二期則預留雞籠灣南作資助出售房屋。 房屋署目前建議預留面積較大的接收屋邨作公屋,亦會先確保原住居民獲得編配。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而最後一批清拆樓宇居民可選擇入住華富邨原址重建的屋邨,預料在接收屋邨全部樓宇竣工後10年入伙,最後一期拆卸重建工程會展開。 民主黨南區區議員柴文瀚認為,政府決定減少置富旁住宅數目,有助爭取該處居民支持,但也相信若能盡快確定南港島線西段的興建時間,將更能信服擔心影響交通的公眾。 商場佔地9930平方米,在1990年代曾經進行擴建工程,增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連接山下的華貴邨。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第二批居民搬到雞籠灣北和南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是香港著名的公共屋邨之一,因為部份樓宇可以看到海景及鄰近的貝沙灣,所以普遍有「平民豪宅」之稱。 由於繼深水埗區蘇屋邨、華富邨在樓宇結構目前仍然安全上的詬病,房委會曾經計劃將華富邨全邨清拆及重建。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至2008年年初,房屋委員會證實華富邨的整體結構仍然安全,加上同區一帶新落成的公共屋邨少,難以安置受到重建影響的居民,故此於15年內都不會清拆華富邨[10]。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2025 不過對於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大廈(大部份為海旁低層大廈),基於復修費用高昂,考慮到成本問題,則需要於短期內清拆才能夠解決問題[11]。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 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38]。 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令屋邨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可自給自足,邨內設有獨立的商場,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創舉。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 重建後樓宇
總括而言,我們會按照每個重建項目的情況考慮合適的遷置安排,而清拆通知會在不少於30個月前發出。 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2025 房署昨早分批與南區區議員會面,公布華富邨重建擬議發展概念圖,按年初諮詢結果,發展面積由十八公頃降至十五公頃,減少對生態的影響,例如減少近置富道的天然河道損失,並擬建綠色河道,而非傳統的混凝土河道,以重置河道生境。 房署預計二○二四年起,五幅土地可提供八千九百個單位作華富邨重建戶搬遷所用,華富邨現址重建則維持作公營房屋發展。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有不少學生經此計劃後,與家人的關係變好,亦懂得如何關心身邊的長者。 而受訪的長者同樣獲益良多,不僅能從學生們得到關懷與愛護,亦學習到如何使用視訊軟件Zoom 。 學生們錄下的口述歷史,不僅對保存香港歷史有很大的作用,對於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症的林婆婆來說,也相當重要。 林婆婆笑言,自己會經常看同學們製作的短片,覺得「好開心」,又會分享給其他朋友及家人觀看。 華富邨分5期落成,華富(一)邨於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2],而華富(二)邨則於 年分階段落成,而1978年加建的華翠樓及華景樓亦正式落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