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年,馬戛爾尼英國使團在覲見乾隆皇帝後的回程途中,曾為尋找未來可行根據地而考察過大嶼山和馬灣一帶[19]。 明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即明人所稱的佛朗機人)乘船抵達「屯門島」,並樹立刻有葡萄牙國徽的碑石,佔領附近一帶。 據施白蒂《澳門編年史》記載,「1513年(正德十年),歐維士從馬六甲被派往中國。他在屯門島立上一塊王國紀念碑。其兒子在此行中死去,他把兒子的屍骨埋葬在石碑旁邊。」有説法認為「屯門島」,指的可能即是大嶼山。 大嶼山地圖2025 正德十六年(1521),明廷派遣廣東巡海道副使汪鋐,驅逐葡萄牙人,是為屯門海戰,嘉靖二年(1523),明水師又於大嶼山茜草灣北面海域擊敗葡萄牙人。 至此,「佛郎機諸番夷舶,不市粵而潛之漳州」(《名山藏》),葡萄牙人自此轉往閩、浙沿海活動,最終輾轉居留澳門。 今日大澳附近有「番鬼塘」(「番鬼」為粵語中對西洋人的貶稱,疑葡萄牙人、荷蘭人船早期在此停船泊岸所致)的地名,而在葡萄牙人的早期地圖中,大嶼山也是少數被標記的香港地名之一,均顯示大嶼山曾經與葡萄牙人有過早期接觸。
- 訂閱電子通訊
- 公共運輸網絡方面,由於島內人口分佈不集中,以及人口流量不高,每日的交通流量比較低,各巴士線的班次亦相對較稀疏(只有固定開出的班次)。
- 早於宋代,大嶼山就以產鹽聞名,當時,包括大嶼山在内的香港地區轄屬東莞縣。
-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現在有1萬4千多人居住在愉景灣,來自30多個國家,以外籍居民佔多。 愉景灣的基礎建設差不多全由地產發展商發展和管理,包括道路、社區設施、水電、燃料等。 政府的設施只有消防局、社區會堂、郵局和一家資助小學。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在內部會議中訂定了大嶼山的策略性定位,它們分別為:一、大珠三角地區國際運輸、物流及貿易樞紐;二、大珠三角地區和亞洲的服務核心區;三、策略增長區及新的大都會,和;四、自然及文化資源寶藏。 而未來的發展框架則為北大嶼山走廊、東北大嶼山匯點、東大嶼都會及把大嶼山大部份地區用作保育、消閒、文化和綠色旅遊[26]。
大嶼山地圖: 大嶼山南
1810年(嘉慶十五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船長羅斯進行水文調查而編制的《澳門航道圖》將大嶼山標為Lanto與Tyho。 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獲朗他尼的《新安縣全圖》將大嶼山稱為大庾山,並標注Nam-tao Island及Tai-Yu-Shan的中文音譯。 他說,政府制定藍圖,正是要抓緊這些機遇,提供土地作房屋、商業、零售、酒店、康樂及旅遊、高增值物流、倉儲等用途,同時提供發展機會,使本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在記者會上表示,北大嶼山和東大嶼都會將聚焦房屋和經濟發展項目,建設舒適宜居的智慧型、綠化和低碳社區;東北大嶼山則會發展為休閒、娛樂和旅遊樞紐。 政府今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使本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 目前,本種已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並受《林務規例》 (第96章附例) 保護。
Addison, 1990年, 有111頁,21幅圖解,9份圖表及42幀照片。 這份報告描述新界東部西貢及清水灣的固體及表面地質,該區地下主要是白堊紀火山岩。 大嶼山(「嶼」字有地名變讀,讀「如」;粵拼:daai6 jyu4 大嶼山地圖2025 saan1;英文:Lantau Island,原爲Lantao,南大澳之葡音),有時亦叫大嶼,係香港一島,係香港各島之中最大。 大嶼山面積有一百四十四平方公里,大過香港島百分之八十四左右。
大嶼山地圖: 主要地方和景點
行政上,大嶼山大部分歸入離島區,但係大嶼山東北,因爲舊時居民生活靠荃灣,就歸荃灣區,當中包括陰澳、竹篙灣同埋汲水門等。 在飽受風化影響的花崗岩上的坡積物相對較厚,而火山岩受風化影響較微,坡積物相對較薄。 坡積層在多個大山群留下廣泛沉積物,如獅子山山脊、半山區、飛鵝山山坡、青山山下、大帽山和大嶼山島上。
海沙在水流較強的地區出現,這是由於較幼的沉積物不能堆積。 海沙層亦會出現於沿岸受海浪作用而形成的沙灘和沙洲。 從五千萬至約二百萬年前期間,香港地區並無任何沉積物的紀錄,但卻有強力證據顯示這段時期處於持續的亞熱帶風化環境。
大嶼山地圖: 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
由安山質火山岩及火山碎屑沉積岩組成的屯門組分佈於屯門谷一帶。 而安山岩熔岩﹝圖11﹞常見於這岩組的上部,呈深灰色,粒體極微小,大多顯現變質葉理;間中帶有綠簾石礦化作用,令岩石色澤略帶綠色。 接著的五千至七千萬年,此地區被溫暖的淺海淹沒,並沉積石灰泥漿,而這些沉積物後來變成埋藏在香港元朗地底的大理岩。 大嶼山地圖2025 它們於過去十億年間,經過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而接連﹝縫合﹞一起。 現時位於中國東南部的地殼環境稱為不活動大陸邊緣﹝即大陸地殼邊緣並不是板塊邊界﹞。 今年的《香港街》載有一系列正射影像圖,由二○二○至二○二一年期間拍攝的航空照片製作而成。
- 大理岩乃變質石灰岩,原本積聚在溫暖及淺水的海洋環境。
- 大嶼山擁有多元的自然生境,富於生物多樣性,並孕育出多種稀有的原生植物,以及具保育價值的動物物種。
- 由安山質火山岩及火山碎屑沉積岩組成的屯門組分佈於屯門谷一帶。
- 據王象之《輿地紀勝》所云︰「大奚山之人用木支格,以釘海港。官軍不知蹊徑,竟不能入。而島民盡用海舟,載其弩攻廣州,州兵敗止,乘潮達城下,州民散避。」宋廷以錢之望任廣州知府,並調派福州延祥寨摧鋒水軍前往鎮壓。
- 不少香港人常將大嶼山的「嶼」讀作「漁」(jyu4),而非正音「序」(zeoi6)。
於白堊紀初期,當香港的火山活動剛停止時,這些沉積物在河道中堆積而成。 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是淺水灣火山岩群另一種主要岩石。 在大灘海發現的凝灰岩﹝圖25﹞含石英、粉紅色的長石、黑雲母等礦物的晶屑及其他岩石碎片。 火山岩發現熔結構造,相信火山岩群可能在一億四千三百萬年前破火山口的周期性爆發而形成。 隨著聚合型板塊邊緣持續移向東南方,中生代火山活動的規模和強度亦繼續增加。 香港的第三段主要火山活動時期尤其複雜,出現至少兩座破火山口,噴出稍稍不同成份的火山物質。
大嶼山地圖: 香港志
因 沿 途 比 較 開 闊 , 在 陽 光 充 沛 的 日 子 裡 , 遊 人 應 作 好 防 曬 保 護 , 帶 備 充 足 食 水 。 沿 途 景 觀 開 揚 , 更 有 奇 石 滿 佈 山 頭 。 難 得 的 是 它 們 多 躺 在 山 徑 兩 旁 , 不 用 費 勁 去 找 。 難 怪 有 創 意 的 行 山 人 士 , 為 這 些 岩 石 命 名 「 試 劍 石 」 、 「 怪 鴨 石 」 、 「 仙 桃 石 」 等 名 號 。 在 藍 天 白 雲 的 襯 托 下 , 眾 石 形 態 各 有 其 獨 特 之 處 , 彷 彿 在 山 中 互 相 爭 妍 鬥 麗 , 實 在 是 賞 心 樂 事 。
大嶼山地圖: 大嶼山地圖
綜上所述,今日香港大衆將大嶼山的「嶼」讀作「漁」音(jyu4),而非正音「序」(zeoi6),實際上是保留了此地名的演變過程。 大嶼山地圖2025 大嶼山之「嶼」是由奚、魚逐步轉音而成,與「嶼」的本義小島無關。 全長70公里的鳳凰徑橫跨大嶼山全島,遍佈多個觀景熱點和自然奇觀。
大嶼山地圖: 機場
本地圖展示區內省,市,山,島,海/灣,河/水庫及機場的名稱和位置。 由於三面環山,有山景、海景、石澗景、還有歷史古蹟等,路線方面多元,而且打卡位多。 其中踏至機場維修區一段路,更相當浪漫,還可以窺探飛機升降,感受震撼。
大嶼山地圖: 卡努來襲 交通、活動異動取消一次看(不斷更新)
2000年5月,愉景灣隧道啟用,把當時愉景灣獨立的道路網與北大嶼山連接。 大嶼山地圖2025 當時政府亦為屯門的居民往來機場提供方便,由機場航運服務有限公司提供定期航班,往來屯門碼頭及赤鱲角碼頭(即現時海天碼頭舊址)。 寶蓮禪寺又稱寶蓮寺,為香港一座佛教寺廟,亦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位於新界大嶼山昂坪,介乎彌勒山與鳳凰山之間。 寺廟前身為大茅蓬,由中國江蘇鎮江金山寺的頓修、大悅和悅明三位禪師建於1906年(即清光緒三十二年)。 大嶼山地圖2025 大嶼山地圖 直到1924年,第一代住持紀修和尚正式命名爲寶蓮禪寺。
大嶼山地圖: – 火山碎屑岩
位於東九龍魔鬼山附近的幼粒花崗岩,因受帶有礦物質的熱溶液而變質,形成雲英岩化的花崗岩。 九龍花崗岩﹝圖30﹞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形成呈圓形的侵入岩體。 大嶼山地圖 其岩石一般為中粒等粒﹝即指晶體大小相近,約1-3毫米不等﹞,色澤呈淡粉紅帶灰,內含石英、斜長石、鉀長石及黑雲母。
大嶼山地圖: 歷史
針山花崗岩﹝圖21﹞於城門河谷的西北方形成一個東北向呈橢圓形的侵入體。 岩石內含有相對較大的石英晶體,而斜長石則可於粒狀的基質中發現。 與早期的火山活動比較,第二期的火山活動溫度較高、噴出的晶體碎屑數量較少而爆發較強烈。 這個過程稱為熔結,估計是大嶼山一些帶狀火山岩的成因。 石龍拱的凝灰角礫岩﹝圖15﹞由直徑長達6米、呈棱角狀的岩石碎片構成。
大嶼山地圖: – 長石斑岩
圖27: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破火山口及相關的侵入岩之圖解 ﹝細圖為該火山活動時期形成的火成岩於本港之分佈﹞。 圖23:一億四千三百萬至一億四千二百萬年前的破火山口及相關的侵入岩之圖解 ﹝細圖為該火山活動時期形成的火成岩於本港之分佈﹞。
一般來說,假設在天氣不穩定或上層發生嚴重塞車時,下層通道便會開放予緊急車輛使用。 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製作,佛像坐在268級的石階上,由202塊銅片組成(佛身160塊、蓮花36塊、雲頭6塊),高26.4米,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戶外青銅座佛,僅次於臺灣的佛光大佛。 大嶼山地圖 天壇大佛於1990年動工,1993年12月29日(農曆11月17日)佛家阿彌陀誕辰日開光。 位於大嶼山昂坪,鄰近昂坪360昂坪站及天壇大佛,佔地1.34公頃,總樓面面積為5000平方米,於2006年6月開幕,設有3個旅遊景點及25間食肆、購物及娛樂設施。 宋端宗景炎二年及三年(1277年及1278年),宋帝昰與國舅楊亮節等曾兩度逗留於大嶼山,曾於梅蔚(今梅窩)及東涌等地稍作停留。
馬蹄蟹為古老的動物群落,其最早的化石紀錄可追溯至四億七千五百萬年前,因而經常被視為「活化石」。 全球現存四個馬蹄蟹品種,當中兩種可於香港境內找到,即中華鱟及圓尾鱟。 馬蹄蟹一般在幼年時棲息於潮間帶生境,成年後才離開海岸,轉往海洋生活。 大嶼山海岸線漫長,為幼年馬蹄蟹提供了數個理想地點,包括䃟頭及水口,可作重要的繁殖及育幼場地。 然而,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情況相若,香港馬蹄蟹的數目正急降;其生境遭不斷騷擾及破壞,加上不同的人為活動,令其存活備受威脅。
但委員會在首屆兩年任期的過程中,從未有進行正式的公眾參與活動。 至2018年,ilkehongkongdennis(Kanna898)有意重建Lantau North,成為其第七次建造東涌。 當時Lantau North質素仍有一定水準,唯地圖部分地區(如逸東巴士總站)之尺寸問題令其有意再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