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喺環球大廈同埋交易廣場地底起一條橫跨干諾道中嘅地下行人通道,連接中環站同埋香港站,畀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 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有畢打街大堂,加設新閘機同埋鋪頭,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適嘅車站環境,工程喺1998年完成。 而車站啟用初期只開放1、2號月台、位於遮打道大堂以及畢打街走廊層,而底層設有停車側綫,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當時車站深約25米,長約380米[15],並預留了部分結構以便港島綫(第二期)於1983年3月由青木-朝郎-飛島聯營負責興建。 遮打道大堂位於遮打道地底,在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啟用時已興建;而畢打街大堂則位於畢打街地底,並與港島綫同期興建。 其後畢打街大堂部分範圍亦為配合興建與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連接通道而曾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為牆身,而非類似港島綫月台以紅色的馬賽磚作為主要牆壁,故亦容易讓乘客將兩站混淆。
- 香港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於1970年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當中建議在中環商業區設置兩個車站,分別為位於遮打道地底的遮打站(Chater Station)及位於必打街(現稱畢打街)地底的必打站(Pedder Station)。
- 萬年大廈(英語:Manning Hous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幢商業樓宇,位於皇后大道中38號,毗鄰陸佑行及萬邦行。
-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 2006年3月16日,太古地產與金門建築為港島東中心簽訂建造工程合約,於屋宇署申報造價為港幣24億元。
- 另外,中環站也設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7][2]。
- 例如:部分的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方向)上車,在到達中環站後並不下車[註 8];反之在荃灣綫列車抵達了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並直接到中環站轉乘港島綫。
中環站荃灣綫及港島綫部分在通車前後曾分別有多個名稱,包括3個英文名稱: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及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稱: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而現時已統一命名為「中環(Central)」。 萬邦行地鐵出口2025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7][2]。 香港私人執業西醫及牙醫大部分集中在九龍油尖旺區及港島中西區。
萬邦行地鐵出口: 大堂
中環站係荃灣綫響香港島嘅總站同港島綫中途站,畀乘客響荃灣綫同港島綫轉車,往返西環、九龍同新界。 而於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17]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月台)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名為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站伸延至中環站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萬邦行地鐵出口2025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出入口;大堂及商店主要設於車站的L1、L2層,同時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亦設於L2層,是少數月台與大堂設於同一層的港鐵車站之一;而L3層則為荃灣綫1、2號月台;而L4層則為4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2]。
- 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同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方向)整響德輔道中同畢打街嘅交界地底,由環球大廈整到去歷山大廈。
- 該兩個月台從上下將荃灣綫月台夾在中間,兩個側式月台設在路軌北側,3號月台在上;4號月台在下,另外3、4號月台的頭尾兩端皆採用與其他港島綫分離式車站月台的半拱形搪瓷版牆壁設計以及設有車站書法字,而4號月台近通往荃灣綫月台的扶手電梯/樓梯旁亦設有職員通道通往金鐘側綫。
- 1980年代,萬寶路曾拍攝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包括西部牛仔及中國故宮等名勝主題,但隨著世界各國禁止在電視播出香煙廣告,這些廣告已成為歷史。
-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同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同埋DHL等零售業同其他服務。
- 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有畢打街大堂,加設新閘機同埋鋪頭,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適嘅車站環境,工程喺1998年完成。
- 香港人習慣約人喺地鐵站內嘅恒生銀行見面,因為每座大堂裏面,唯一一間恒生銀行最顯眼。
當服用兩種或以上一定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並持續一段時間,治療效果卻不甚理想時,醫學上便稱為「難治型抑鬱症」。
萬邦行地鐵出口: 萬寶路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車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同埋香港站嘅一貫設計。 呢次翻新除咗加設一般商店外,重將咖啡店、快餐店同埋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吸引人流以及方便乘客喺車站買嘢。 中環站有15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中環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大堂,乘客可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中區主要建築物嘅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 喺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台都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啲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同時,喺3號月台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此外,中環站亦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畀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同中銀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洽租有限公司不會對由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對醫療和保健服務需求大增,公營醫療機構已無法及時滿足本地人口所需,排隊輪候時間動輒以「年」計,加上不少內地居民、尤其是毗鄰香港的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居民,嚮往香港醫療服務的質素而赴港作… 萬邦行地鐵出口 萬邦行地鐵出口2025 1980年代,萬寶路曾拍攝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包括西部牛仔及中國故宮等名勝主題,但隨著世界各國禁止在電視播出香煙廣告,這些廣告已成為歷史。
萬邦行地鐵出口: 德事商務中心 – 香港會所大廈
當港島綫喺1986年5月23號延長至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已經統一做Central。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嘅上環站至中環站嘅隧道工程要搬走受影響嘅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此中環站嘅港島綫月台同埋上環站遲過其他港島綫路段1年至開放,有關路段喺1986年5月23號啟用。 中環站C、D出口是於1984年建成,原本於畢打街近會德豐大廈對出的行人路設有兩個地面出入口,後來於1984年因應會德豐大廈興建,順道把這兩個出入口搬遷至大廈內;另外K出口是於1985年因應新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落成而加建。 香港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於1970年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當中建議在中環商業區設置兩個車站,分別為位於遮打道地底的遮打站(Chater Station)及位於必打街(現稱畢打街)地底的必打站(Pedder Station)。 萬邦行是一座24層高商業大廈坐落於皇后大道中和昭隆街交界距地鐵中環站D2出口僅2分鐘步程,基座為零售樓層。 萬邦行地鐵出口2025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萬邦行地鐵出口: 早期計劃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18],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6],在報告書中,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的車站名為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今畢打街)地底的車站名為必打(Pedder)。 中環站(粵拼:zung1 waan4 zaam6;英文:Central 萬邦行地鐵出口 Station)響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同埋德輔道中一帶,係港鐵站之一,車站有4個月台。
萬邦行地鐵出口: 精神科服務範疇
中環站有5層,地面係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同商店主要響中環站嘅L1、L2層。 L2同L4層分別係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同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而L3層就係荃灣綫嘅1號同2號月台(往荃灣)。 受事故影響,中環站荃灣綫月台全日暫停使用兩天,荃灣綫列車於兩天內只能維持荃灣站至金鐘站之服務,而不前往中環站,並維持約3.5分鐘一班列車,較正常情況下減少約一半班次。 2008年1月,港鐵公司再度翻新中環站,包括將大堂及港島綫3號月台沿用多年的地台更換為灰色地台,並且在部分位置更換假天花。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為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萬年大廈(英語:Manning House),是香港島中環的一幢商業樓宇,位於皇后大道中38號,毗鄰陸佑行及萬邦行。
萬邦行地鐵出口: 列車班次
以下列出香港著名的醫生集中地,有些大廈就聚集了超過一百名醫生。 現時醫學界積極發開發針對谷氨酸系統 (glutamate)的新抗抑鬱藥物。 另一方面,港島東中心37樓空中大堂於2009年9月曾開設了Pacific Coffee,讓大堂空間得以善用,不過已經於2014年初結業,並於2014年9月由太古旗下餐廳Public取代。 2006年3月16日,太古地產與金門建築為港島東中心簽訂建造工程合約,於屋宇署申報造價為港幣24億元。 萬寶路在香港的代理權原為何英傑的香港煙草有限公司所有,1996年由菲利浦莫理斯購回。
萬邦行地鐵出口: 精神科相關配套服務
另外,亦有部分前往荃灣站沿途各站的港島綫或南港島綫乘客會為了避開金鐘站的擠迫人潮而選擇前往中環站轉乘荃灣綫。 例如:部分的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方向)上車,在到達中環站後並不下車[註 8];反之在荃灣綫列車抵達了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並直接到中環站轉乘港島綫。 1967年9月,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一份有關香港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嘅研究《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中提及喺中環起一個車站,名為Central。 另外,畢打街大堂L1層非收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嘅收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畀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萬邦行地鐵出口: 車站月台
同時,位於荃灣綫1、2號月台下方為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綫的金鐘側綫,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另外,1、2號月台近往金鐘方向的端牆亦設有爬梯前往該側綫;至於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及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則採用1組側疊式月台排列,並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該兩個月台從上下將荃灣綫月台夾在中間,兩個側式月台設在路軌北側,3號月台在上;4號月台在下,另外3、4號月台的頭尾兩端皆採用與其他港島綫分離式車站月台的半拱形搪瓷版牆壁設計以及設有車站書法字,而4號月台近通往荃灣綫月台的扶手電梯/樓梯旁亦設有職員通道通往金鐘側綫。 萬邦行地鐵出口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少巴士路線遷往該處作為終點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是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乘。
萬邦行地鐵出口: 接駁交通
2008年10月27日,康宏理財總部搬遷至港島東中心34樓[8],直至2013年遷往炮台山康宏匯為止。 萬寶路一直大力贊助賽車,包括一級方程式賽車,曾長期贊助邁凱輪車隊,近年則轉為贊助法拉利車隊。 1990年代開始,各國相繼禁止香煙廣告,萬寶路的紅白標誌漸漸在賽車場上淡出。 1950年代,讀者文摘刊登多篇文章指出吸煙與肺癌有關,多間香煙廠開始推出有濾咀的香煙,有濾咀的萬寶路在1955年推出[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