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屋住戶入住後須每兩年申報物業狀況;若查出屬富戶,暫准居住期限從一年縮減至4個月,以增加在暫准居住期間轉移資產的難度。 被問到每個單位成本的計算方式,房屋局消息人士未有提供相關細節。 本周五(12月1日)起,房協將分3階段實施10項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措施,包括將丟空或非持續居住的期限縮短至3個月,違規者在5年內不能重新申請公屋等。 昨日(11月28日),香港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回應該個案,指有關屋苑單位面積未達600平方呎,在查問單位戶主後,發現視頻做假,女子並非住戶,“只是(為了)炫富”。 香港寸金呎土,居住成本昂貴,甚至有網民曾笑言「有公屋住才是人生贏家」。
若兩個月的時間內無法交回申報,政府便有理由相信該單位無人居住,懷疑屋主濫用公屋,會進一步了解原因。 若住戶因公幹或入院等理由未能回覆,將作人性化處理;若無合理理由、證據提供,最嚴重可被即時收回單位。 房委會委員、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認為,以往每年預算的回收單位都只在7000至8000個,但今年房屋局回收到的單位是9000個,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他又表示,以往經常會收到市民舉報濫用單位的情況,當中涉及的原因很多,例如長者入住老人院、移民及家庭成員減少等。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今年5月24日通過實施扣分制的加強措施,增加涉及環境衞生、公眾安全及嚴重違反租約的九項不當行為的扣分分數,以及擴大兩項有關環境衞生及/或嚴重違反租約的不當行為的適用範圍。
公屋被收回: 公屋被收回: 政府对于公租房是否可以进行随时收回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公屋被收回2025 在飼養動物方面,公屋不准養狗惟容許租戶飼養不會危害健康及造成滋擾的細小家庭寵物 。 他認為今次舉措更重要的是房屋署向公屋住戶傳達信息—署方是可以查到相關資料,不要有僥倖心態。 他亦認為,提供誘因予市民舉報濫用公屋的方法值得考慮,但不排除或出現報復式舉報,房屋署要小心檢查,又呼籲市民不要濫用舉報機制,以免浪費政府資源。 房屋署上月初向8.8萬名公屋租戶派發申報表格,明天是呈交期限。
- 文件提到,參考第一批簡約公屋項目的投標價格,認為第二批的項目亦可由原來估算的約115.3億元,調低至98.4億元,亦即削減約16.9億元,減幅約為15%。
- 對於有聲音批評當局打擊濫用公屋不力,何永賢則指,「善用公屋資源分組」在疫情下,去年仍是查核逾1.3萬宗個案,包括住用情況和入息及資產申報,而由2021/22年度至今年7月底,完成上訴程序及收回的單位有約400個。
- 房署署長羅淑佩上月曾舉例指,若租戶在申報期內長期公幹或住院,房署會作人性化處理。
- 房委會委員、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認為,以往每年預算的回收單位都只在7000至8000個,但今年房屋局回收到的單位是9000個,工作成效值得肯定。
- 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在房委會公開例會上表示,房委會一直採取多管齊下措施,確保緊絀的公屋資源能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 社協建議政府主導興建更多社會房屋,其供應量至少應達1萬間以上,當中預留一定名額予單身人士,並盡快公布改裝工廈成過度性房屋細節。
- 「保證書」持有人日後如有入住公屋的需要,可攜同有關「保證書」到原居屋邨辦事處辦理手續,如符合當時申請公屋的資格及其他條件的規定,在資源許可的情况下,可在原住公屋地區再獲配公屋單位。
房屋署採取「可暫准原則」,處理在扣分制實施前已在公屋飼養的狗隻。 根據有關原則,在2003年8月1日前已在公屋飼養的小型狗隻(即體重少於20公斤的狗隻),租戶必須事先獲得一次過批准,才可繼續飼養狗隻。 並安慰事主不用太擔心,房署職員會先去單位影相,告訴事主有哪些部分需要還原,如果要房署代為還原一共要多少錢。 可以向屋邨辦事處查詢,對方會提供代為還原價目表,有網民認為由房署幫忙還原一定比自己還原便宜,亦有網民表示自己的朋友曾經還原了6萬,令人大感驚訝。 房屋局日前公布第二批簡約公屋選址,5個空置校舍當中,有4幅用地本來長遠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不過有團體質疑此舉或拖慢市區公屋單位供應。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12日)回應指,當長遠規劃仍處於研究階段時,可善用有關用地的短期用途,強調興建簡約公屋,不會拖慢公營房屋的供應進度,「是善用機會」。
公屋被收回: 租戶可就扣分提出上訴
在新措施下,租戶須每兩年申報有否持續居於單位,並已遵守與居住情況相關的租約條款,例如沒有將單位分租或轉租等。 公屋被收回 繼房屋署收緊公屋富戶政策,要求公屋租戶每隔兩年申報資產及居住狀況後,房協亦宣布於今年12月1日起,採取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措施,並於明年4月收緊富戶政策。 房署今年10月起要求所有公屋租戶,在入住公屋後每兩年申報居住情況,以及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同月向8.8萬租戶發出首批申報表,要求於11月30日或以前交回表格申報。
文件又提到,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錢較預算低,當中有兩個第一批簡約公屋的項目合約,較原來預算低7.8億元及22.3億元,亦即合共減少約30億元,即較今年初財委會就簡約公屋的撥款的149.1億元,節省約30億元,減幅約20%。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部分空置校舍用本來用於長遠公屋發展,現時改為簡約公屋用途,變相「搶公屋地」,又質疑5年居住期後未必能遷出所有住戶,長遠影響公屋發展。 社協建議政府主導興建更多社會房屋,其供應量至少應達1萬間以上,當中預留一定名額予單身人士,並盡快公布改裝工廈成過度性房屋細節。 造價方面,消息人士表示,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錢比原先估算少兩成、約30億元,主要由於中標承建商利用創新方法,優化建造過程和壓低成本,加上不再推展上水蓮塘尾項目,節省額外興建電力設施和污水系統,亦有助降低成本。 惟事件再度惹來網民質疑,指她在內地連孫兒都有了,即兒子應在內地出生,家庭安居於內地,「仲有冇需要全家申請嚟香港呀?」。
公屋被收回: 香港文匯網
選擇「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安置的受影響合法租戶須符合房委會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不得擁有住宅物業」等相關資格準則。 公屋被收回2025 公屋被收回 選擇「免經濟狀況審查」安置的受影響合法租戶須在緊接清拆前登記日期前在有關物業居住滿最少7年,並符合「不得擁有住宅物業」等相關規定。 不過,這些住戶必須仍然要符合特惠補償及安置方案下與其他居住在已登記寮屋/持牌構築物住戶相同的資格準則,並須向地政總署署長提出讓後者信納其被着令遷出並不是基於他們可控制的情況及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收取其他方式的補償/安置。 房署正處理收回的申報表,在已授權的住戶中隨機抽選了約2.5萬個住戶進行查冊,初步發現有59個家庭有成員在香港持有物業,佔已申報家庭約0.2%。 當中四宗個案涉及破產、沒有違例,其餘個案仍待進一步調查,若發現濫用公屋或違約,會發出收回單位通知書。
大公報記者昨日到信麗樓現場了解,發現該單位鐵閘已被一條鐵鏈配以大鎖鎖上,與上月記者見該單位鐵閘掛上公仔布簾及一雙拖鞋的情況截然不同。 該名新來港婦人在facebook專頁「公屋討論區」分享自己的經歷,她與家人在2011年申請公屋,輪候7年後終於獲分配公屋,並於2017年7月上樓,現已居住6年。 須留意的是,由2003年11月1日開始,租戶未經業主書面同意,在租住單位飼養狗隻或被禁止的動物,將會按扣分制被扣分。 公屋被收回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03年9月25日,決定維持不准在公屋養狗的限制,惟容許租戶飼養不會危害健康及造成滋擾的細小家庭寵物。
公屋被收回: 嚴重違反租約行為
數字也顯示,濫用公屋個案中,有220宗屬房委會踢爆戶主讓非認可人士佔用或使用公屋單位,當中包括「租上租」、「分租」或借給親戚或相熟朋友居住等。 租置計劃曾於1997年由房委會推出,讓公屋住戶能夠以折扣價格購入正在居住的公屋單位,目的是協助有能力的公屋戶上車,成為業主,以達到房屋政策的最終目的:擴大置業階梯。 一、公租房即公共租借住宅,是指限制建造规范和房钱水平,面向符合规则条件的乡镇中等偏下收入住宅困难家庭、新工作无房员工和在乡镇安稳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租借的保证性住宅。 公屋被收回2025 房屋基本情况、租赁期限、租金、押金、房屋维护、合同解除、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法。
公屋被收回: 相關文章
換言之,即使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為現有公屋租戶、正在或曾享有任何形式的資助置業計劃或相關福利、相關構築物屬於違法搭建(即非持牌或已登記牌構築物)的住戶遷出時亦可領取搬遷津貼。 公屋被收回2025 如果一個受政府發展清拆影響的持牌或已登記寮屋/合法住宅物業中已有不同的核心住戶(核心住戶必須在經濟及社會上獨立),而這些核心住戶欲與同住的家人/其他合法分租戶/其他佔用人分開申請安置 (俗稱「分戶」),可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 房委會為受政府發展清拆影響的寮屋住戶提供「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安置選項,讓合資格的寮屋住戶入住房委會轄下的公屋單位。
公屋被收回: 相關推薦
當局直面問題,加強監管和打擊的力度,顯見對杜絕濫用高度重視,展現完善公屋管理的決心。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 15日)發表網誌指,房屋署的「善用公屋資源分組」上年度查核了逾1.3萬宗個案,包括住用情況和入息及資產申報,而2021/22年度至今年7月底,完成上訴程序及收回的單位有約400個,又指樂見職員不斷努力提升成效。 她續指,去過一年,共有9,000個單位被收回,當中因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或相關政策而收回的單位佔逾1,300宗,她強調必須善用及合理編配公屋給真正有需要人士,強調房屋署會致力打擊濫用公屋、以有效方法搜證和阻嚇性刑罰處理濫用公屋的住戶。
公屋被收回: 加強屋邨管理扣分制 下周一實施
【公屋扣分制】為了保障公屋的環境衞生,以及協助房委會執行屋邨的管理工作,房委會早在2006年起制定「屋邨管理扣分制」,只要租戶在兩年內被扣除的分數累計達16分,就會收回單位。 另外有一個情況公屋住戶須繳交雙倍租金,即看公屋扣分項目及罰則詳解。 房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較一年多前回落約13%之多。
公屋被收回: 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
《房屋條例》要求公屋租戶呈報各項有關資料,若租戶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款50,000元及監禁6個月。 房屋署已收回該租戶的公屋單位,並重申,絕不容忍租戶明知而作虛假陳述,一經調查屬實,定必採取檢控行動。 房屋署高級房屋事務經理會就證實違反租約條款或房屋政策的個案發出遷出通知書。 公屋被收回2025 房屋署會視乎每宗個案的實際情況和複雜程度,安排適當人手跟進收回單位,並在有需要時執行驅逐行動。 公屋是公共資源,原意是幫助低收入家庭解決居住問題,但歷年被濫用,情況非常嚴重。
公屋被收回: 簡約公屋|造價突削47億 蓮塘尾偏遠造價貴被踢走 改建廢校較平
公署今(14日)公布完成一項主動調查,向房屋署提出4項改善建議,包括建議部門訂立「有條件保證書」的安排,符合特定條件的入獄獨居公屋租戶,即使欠租仍然可申請「有條件保證書」,而日後在清繳所有欠租或欠款後,可獲編配公屋。 受政府發展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業務經營者,倘若其業務運作無違反地契條款,即使運作不足 2 年或不接受政府發放的特惠津貼,仍可以在現行政策下就土地被收回而造成的損失,根據有關條例向當局提出法定補償申索,作為替代選項。 房署表示, 公屋被收回 一般來說,公屋租戶因事需暫離境,需預先通知所屬屋邨辦事處,以及安排租金繳付事宜。 老翁透露,他向昨日十多名到場調查的警員解釋他的處境,沒有將他強行帶走。 本港住屋問題嚴重,輪候公屋時間不斷創新高,現時一般申請者平均要等6年。
公屋被收回: 公屋被收回詳盡懶人包
對於不同意的長者,房署未明確回應會否酌情處理,只表示房委會可發出保證書,長者出院後可重新獲得公屋安置。 何永賢表示,與相關部門商討了如何加強溝通和協作,更精確地收集相關的資料,以作濫用公屋的舉證,並更有效、更快地取得關鍵資料,讓濫用公屋戶無所遁形,亦可以加快收回單位的工作,重新編配給有需要的住戶。 公屋被收回 公屋被收回 在清拆前登記中記錄在案的構築物/寮屋住戶,不論住戶是否符合安置資格,均可以獲發住戶搬遷津貼,金額視乎住戶人數而定。
長者中心社工梁梓敦指出,居家安老要考慮長者的意願、家人是否有能力照顧、社區支援是否完善等因素,但劉伯的個案正凸顯現行房屋政策的盲點,未必能夠配合居家安老,房委會宜考慮提供酌情安排,長遠而言,政策應作出調整。 房委會提供「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安置選項,讓合資格的合法租戶入住房委會轄下的公屋單位。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則提供「免經濟狀況審查」安置選項,讓合資格的合法租戶可毋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獲安置到由房協發展和管理的專用安置屋邨。
近日一名婦人在內地社交平台留言抱怨,指好不容易輪候八年,獲編配長沙灣海達邨公屋單位,但卻因她年初返回內地躲避疫情,沒有回港辦理手續,最終遭房屋署收回單位。 柯創盛表示,房屋問題是香港現時要處理問題的重中之重,他認為要持續減少濫用公屋的問題,應該要加強鼓勵居民舉報個案,及提高濫用公屋的罰則。 《大公報》明查暗訪得知郭卓堅獲配的公屋已由一名中年女士入住,郭霸佔公屋資源事件曝光後,市民在社交平台呼籲舉報郭卓堅濫用公屋資源,犯眾怒的郭至今仍封口不回應霸佔公屋問題。 消息指出,《大公報》揭露事件後,房屋署積極跟進及調查,多次到信麗樓的涉事單位觀察該單位居住狀況及了解居住者的身份等,經連月審查,郭卓堅昨日向房屋署交回其位於油塘的公屋單位。
案情指出,兩人在2018年填寫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時,申報並無擁有香港住宅物業,以及其家庭總資產淨值,不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即資產上限為224萬元。 房署調查揭發,兩人案發時各自擁有一個香港住宅物業的一半業權,市值評估約為675萬元。 眾新聞就劉伯的個案向房署查詢,獲回覆指,基於住戶私隱,未能深入討論個別住戶情況,但重申公屋是社會寶貴資源,必須善用及合理編配給真正有需要人士,防止公屋資源被濫用。 公屋被收回 就懷疑濫用公屋個案,房屋署職員會展開調查,包括會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向其他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查詢住戶相關資料。
房署回覆指,在發出約8.8萬份申報表中,已收回逾8.5萬份,即仍有約3,000租戶未申報。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估計,未交表數字比例上不算高,當中部分或因年邁體弱未交表。 公屋被收回2025 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在房委會公開例會上表示,房委會一直採取多管齊下措施,確保緊絀的公屋資源能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在2022/23年度,因租戶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或房屋政策而收回的單位超過2,200個,比過去四年平均每年約1,300個高出接近七成。 公屋2023|現時本港平均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3年,各界提出不同建議加快公屋資源流轉,包括打擊濫用情況。
文件披露,在新估算下,高層樓宇項目每個單位成本可下調至約59萬元,但事隔一年,當局仍未有披露相關計算方法的細節,但若以第二批撥款預算的98.4億元,推算該批1.3萬個單位的成本,平均成本仍高達75.7萬元,與傳統公屋相若。 【本報訊】為杜絕濫用公屋,房屋署近年加強偵查濫用公屋個案,公屋住戶被收回單位的數目上升,住戶因不滿被收樓而提出上訴的個案亦增加。 上訴委員會去年共聆訊了四百七十七宗上訴個案,較前年上升逾兩成半,其中六成二個案經上訴後維持原判,確認住戶要遷出單位。 房協強調,若租戶被證實濫用公屋,拒絶申報或沒有申報,將會被終止租約並要求遷出單位,若租戶於申報資料時故意作出虛假陳述,更有可能遭到檢控。
烏克蘭本周紀念獨立紀念日,同一天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六個月的日子。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當局已預計每日確診宗數過萬宗,希望推出盡量減少對市民影響而有效的措施,當疫情下降,會再逐步放寬防疫措施。 我們這種低收入家庭,就靠老公一個人返工,又沒有存款,能搬去哪裡,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多人住公屋的人有車有樓不去查,來查我們這些低收入家庭。 房屋署給予她一次上訴的機會,新來港婦人於是聯絡前公司索取當年收入明細,試圖想證明薪金部分金額,不屬於獲配公屋前半年的收入,但最後仍然是多出600元。
根據還原報價單,一共有扣除重複的項目,一共有15項於交還公屋時需要由房署幫忙或是自行還原,當中屬廚房牆身瓦還原最貴,由$8,394.52至$14,580.54不等,視乎面積面定。 公屋被收回2025 公屋被收回 他續指,簡約公屋的使用期通常只有5年至10年,相比起公屋使用期可長達數十年,從成本效益來看必然是貴,不過如果能在短期內能提供適切居所,相信對基層屬好事。 社協在去年11月9日凌晨走訪全港109間24小時快餐店,訪問448名無家者,並以問卷訪問其中104人,發現無家者的露宿平均數則是18.7個月,較2017年的9.5個月增加近1倍;其收入中位數為8125元,較2017年的9600元低。
事實上,上年度因濫用或違約而被收回公屋單位的個案超過2,200個,數字較過去4年大增。 當中約有800宗因濫用公屋而違反租約,包括丟空、非戶籍人士佔用、將單位作非住宅用途等。 回收的單位數目不算少,但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濫用情況可能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