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香港優秀網站選舉中獲選為十大優秀網站之首。 本中心的運作宗旨始終如一,就是竭盡所能,為未來的漢語漢字教育從事「基礎建設」工作。 中大粵音2025 中大粵音2025 2017年12月15日,bilibili用戶Dtime推出的《哪裡的話最好聽?中國南北36種方言大比拼》視頻短片,推出短短3天在bilibili的點擊量超過80萬次。
「人文電算研究中心」自1999年以來,先後開發《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網絡版、《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香港、大陸、台灣 – 中大粵音2025 跨地區、跨年代:現代漢語常用字頻率統計》等網頁,深受使用者歡迎,使用頻次與日俱增。 中大粵音2025 其中《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更於
中大粵音: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粵語音樂影片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又稱點擊率、點擊次數)常被用以衡量粵語歌手及其音樂作品之流行程度[1][2]。 字庫中「愎」字為bik(逼)音,《粵音韻彙》亦指fuk1(福)音為異讀字,並沒有其他讀音。 中大的「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中,引用學者黃錫凌的《粵音韻彙》一書,指出糾字發音為gau2(九)。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舊稱漢籍全文資料庫)乃迄今最具規模的免費中文古籍資料庫,包括「十三經」、「二十五史」、《樂府詩集》等重要文獻,並提供檢索服務。
- 上述的聲調計算,只包括了平常的發音,不包含像小稱變調、口語的下陽入、等少數字的變調或口頭讀音。
- 而且大部分廣韻所分之三等字皆無介音,如東冬鐘合韻,支脂之合韻,魚模虞部分合韻,痕欣文眞韻開合不分,先仙合韻,刪山合韻等等。
- 此外,粵語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
- 本次論壇以「高等教育合作」為主題,為大學、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高端的國際化平台,共商新時期的高等教育合作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
- 書中以「粵語寬式國際音標」為注音系統,按韻母中的主要元音依次排列,同韻的字依聲母順序排列,同韻同聲的字再按聲調排列。
- 到清代(含英治香港)至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粵語及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着廣東境內的粵語區。
另外要注意,收-p韻尾的韻母,發音時最後要把嘴巴合攏。 粵語有21個收-p、-t、-k韻尾的韻母,即塞音韻母,也就是傳統所指的入聲。 中大粵音 這類韻尾的發音跟英語有點相似,如「攝(sip3)」、「泄(sit3)」、「識(sik1)」三字的粵語發音,就分別類近英語的 “sip”、”sit” 和 “sick”。 它是長元音,可以單獨成韻,帶韻尾時會跟ng、t或k搭配。
中大粵音: 澳門
通過深圳校區,香港中文大學將香港的高等教育模式引入珠三角,為該地區的教育改革和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人才做出貢獻。 「憑藉兩校廣泛的國際朋友圈,我們旨在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段崇智說。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在致辭中回顧了港中大(深圳)的發展歷程,對教育部、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以及全體港中大(深圳)師生對學校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港中大(深圳)期待與現有和潛在的合作夥伴共同建設一個更開放、更創新、更具韌性的未來。
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跟壯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本質是完全相同的,長短元音之間都存在音值差別,並不是單純的時長差別[18]。 以標準粵語(即粵海片廣州話)而言,一般有「九聲六調」之說。 縱然溫佐治無緣考入中大追隨何文匯教授,他亦開始思考自己多年研習的粵語,是否應有套標準。 他升讀城大中文系繼續苦研聲韻學,大學一年級越級挑戰大三程度的聲韻課程,論文以「試論反切及粵音正音的看法」為題獲高分,老師認同他一番見解。 當中收-m韻尾的韻母,發音時最後要把嘴巴合攏,如「添(tim1)」字的粵語發音,就像英語的 “Tim”。
中大粵音: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長元音o不但可以單獨成韻,還可以跟i、n、ng、t、k搭配。 其中長元音aa作單韻母時,發音跟普通話單韻母a大致相同。 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 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
比如粵語表示憤怒之時,有個口語語匯「call-now-yeah」,其實是來自漢語北方官話的「可惱也」(或「可怒也」)[28]。 粵語包含[m]、[n]、[ŋ]、[p̚]、[t̚]、[k̚]6種輔音韻尾,前三種為鼻音尾,後三種為塞音尾(稱爲入聲);另外各種粵語拼音方案亦把複韻母的第二個元音如[i]、[y]、[u]等作為元音韻尾處理。 粵語完全沒有保留中古舌上音,而現在吳閩語依然保留部分舌音。 中大粵音 此外,廣西其它不通行粵語的城市中均有粵語人口分佈,通常是沿河的街道。
中大粵音: 星期一至五(非黃金時段)
桂中由於民國時期的新桂系移民開發,因提升農業技術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東南地區人口,有為數不少的粵語村莊。 正文包括檢字索引、範例、粵語韻目表、粵音韻彙檢字、廣州標準音之研究等內容;卷首有容肇祖撰寫的序言,卷末有兩個附錄:一是《粵音羅馬字注音新法建議》,二是本書的英文導論和《書中使用音標說明》(英文)。 2018年初,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官方網站小學普通話教學資源課程配套資料「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裡,載有一篇由宋欣橋所寫的文章《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 文中提及粵語並非香港人的「母語」,並指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普通話,引起抨擊[53][54]。 目前粵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大陸,推普政策不斷打壓著粵語的生存。 2012年至2015年間,YouTube上觀看次數最多的粵語音樂影片是香港四人男子組合C AllStar發表於2010年的《天梯》[4]。
中大粵音: 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
當時廣東省城極為發達,從各地外來而來的人口都學習廣州話。 香港居民原籍情況也是以廣東珠三角一帶者為最多,包括南番順、四邑(台山、新會、開平、恩平)、東莞、香山、寶安等。 因此歷史上中國大陸向香港的逃港移民中的大多數是廣東人,此等人士中多數都是珠璣巷後裔。 中大粵音 而在海外,由於移民有相當比例來自粵語地區,亦使粵語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社區最流行之語言之一。 因粵語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粵語獨有的粵語漢字,這些字在BIG5系統(由臺灣資策會建立的正體字系統)或使用簡化中文(GB18030)的電腦字符系統中沒有收錄或收錄不全,利用上述系統書寫粵語非常不便。
中大粵音: 中大粵音: 中文網上資源
全球以粵語為母語者有8490萬人[1],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等地,在廣東省一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是廣東最主要的語言[11](另外兩個較為普及的方言為客家話和潮州話)。 在中國境內,以粵語為母語的群體是繼官話和吳語之後的第三名。 隨著近代兩廣地區人口向海外遷徙,粵語在加拿大及澳洲等地之華人社區中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12][需要較佳來源]。 粵語也是除了官話外,唯一在中國之外的大學有獨立研究的漢語族語言[13][14][需要較佳來源]。 此外,粵語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 在語言學中,通常會將完全不能相互通話的語言定為不同的語種,若或多或少可以相互通話,則為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
中大粵音: 影響
為解決粵語的電腦文字處理問題,香港政府制定了一個香港增補字符集,收錄了常用的粵字和其他BIG5擴增漢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 在最新一版的增補字符集中,進一步收錄了一些所謂的「粗口字」。 中大粵音 此做法受到某些人的質疑,因為粗口被認為是社會道德禁忌。
中大粵音: 粵語
由於收費高昂,加上一般僅有居住於校內的教職員及其家屬乘搭,該路線因而被中大學生稱為「富貴巴」。 邵逸夫堂為一個可以容納1,438人的演奏廳,可供音樂、戲劇、舞蹈等演出以及電影、講座、典禮、集會和考試等活動使用。 中大粵音 大學圖書館外的雕塑「仲門」,俗稱「烽火台」,在1987年12月3日揭幕。 此網上字典由臺灣教育部編輯,方便大眾了解異體字現象,並認識正字的標準字體、字音、字義、形音義演變脈絡、歷代異體字形等問題。
中大粵音: 星期一至五
香港政府表示收錄「粗口字」的目的是為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 這套增補字元集基本上解決了粵語白話文的電腦處理問題,大部分粵語口語文句都可以錄入電腦。 現代粵語中仍然含有南越語的底層成分,多表現在辭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 現代粵語跟現代壯語在日常用語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詞有不少,基於表層語言中同義異形詞的存在被認爲是粵語的侗台語底層詞而非借自侗台語的借詞,這樣的詞在廣州話的《廣州話詞典》中可辨認得出超過200個[5]。
中大粵音: 聲調計算
代表以「宜」為第一讀音,代表以「宜」為唯一讀音,代表以「宜」為建議讀音, 代表以「宜」為「又讀」。 至於同樣由無綫電視製作的《最緊要正字》,節目內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在教授粵音時,亦有只採納何文匯所定之粵音標準的例子。 例如介紹成語「風聲鶴唳」,主持便根據《廣韻》指出「唳」應該讀「麗」,讀成「淚」是錯讀。 佢透過香港教育局開辦粵語正音課程,教現任先生粵語嘅「正確讀音」。
他的理論,將「正確讀音」分為兩個層面,就是「發音準確」和「吐字清晰」。 在何文匯出版的書籍中,「正音」屬於「吐字清晰」層面,而「正讀」屬於「發音準確」部份。 顏之推曾說︰「從正,則懼人不識,隨俗, 則意嫌其非。」因此,正音原則應該是服從當時絕大多數的讀音,例如︰ 構讀成救或扣,只是送氣與不送氣的分別;雛讀成鋤或初,只是陰平與陽 平的分別而已。 同好多語文唔同,廣州話無清音(唔帶聲)、濁音(帶聲)對比。 中大粵音2025 廣州話無濁塞音同擦音,所以黃錫凌式,唔送氣就借用濁音符號,完全唔用國際音標個符號,方便寫。 不過,無綫電視粵語配音組配音作品被發現採納了大量何文匯評定的讀音,統一配音員的讀音。
而省內各大城市均有市級電視台,由於粵語是廣東省的主要語言,其他市級電視台亦有開設以廣州話作為廣播語言的頻道。 此外,珠三角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共運輸工具(包括地鐵、公交車)都設有廣州話廣播。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鄰近廣東的香港普遍說粵語廣州話,為了方便香港人、華僑回國投資,以及抗衡香港電視對廣東的影響力,為免不利中共之信息流入廣東,北京政府容許廣東一些地方電視台、電台以廣州話廣播。 中大粵音 此外,珠三角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鐵、公交車)都設有廣州話廣播。 中國大陸,特別是廣西地區的粵語使用者,由於中國大陸教育系統並不教授粵語,因此基本上對粵語固有字詞的了解近乎空白,傾向於使用北京話借音字書寫粵語,書寫比較混亂。 而廣東的教育系統雖然也不教授粵語,但廣東和港澳的民間交流非常廣泛頻繁,不少廣東粵語使用者因此接觸到粵語固有字詞。
中大粵音: 韻母: 學一學
香港教育署在1992年出版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審音委員有來自香港大學、語文教育學院、中文大學的博士及教授。 中大粵音2025 2008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聆聽測試中,有一段談話,以「時間」、「屋簷」、「刊物」為引子,論及「粵語正音」問題。 中大粵音 錄音內的「老師」角色與兩名「學生」角色就何謂「正音」展開討論。 廣東傳統是以廣州話為官方語言,廣州話為廣州人的生活語言,亦是廣東省內其他民系的通用語。
清末至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粵語使用者,不同族群使用廣州話以方便於溝通。 在美洲華埠及唐人街等華人社區,則有被稱為「唐話」或「廣東話」。 那些年溫佐治苦讀粵語音法,中五時已精通古今聲韻學和粵語系統。 訪問這天他帶來自習書目,指著音標拼音說,港人學英語和普通話都從拼音學起,對普通話的b、p、m、f並不陌生,但對日常使用的粵語卻一臉茫然,與它像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大粵音: 香港地區分年列表
因為大眾發現新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名字有「鳩」字,而此字各大香港傳媒均讀成而非「正讀」。 陶傑亦發表戲謔文章諷刺香港的電視台廣播人,經常將「正音」掛在口邊,硬要將「機構」唸成「機夠」,遇到「鳩」字,卻不敢使用「正讀」。 中大粵音2025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 中大粵音 在比較句法中,粵語是「你高過佢」,而北京話會說“你比他高”。 类似的例子还有:「你大過佢」、「你瘦過佢」,粤语這种語法是比較貼近古時的漢語語法[來源請求],在閩南語也有相同的句式,如「你較媠伊」。 反對者指出,語言學家已得出結論,語言會經過時間和歷史因素而慢慢改變。
中大粵音: 粵語聲調
第一部在YouTube上觀看次數突破一億的粵語音樂影片是Beyond的《海闊天空》[9]。 論壇設置了「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大學與國際院校的合作」和「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統」兩個圓桌討論環節。 大學校長及企業高管介紹科創融合、頂尖人才融合、共建實驗室等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分享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與境外高校成功合作經驗。 溫佐治與幾個中學老友三年多前創立導賞組織「程尋香港」,一直開辦本地歷史導賞團,帶公眾欣賞古蹟。 中大粵音 課名「學校中文堂未曾(但應該)教曉你的事」,讓人聯想是否與「普教中」,或近年的粵語爭議有關,溫佐治強調「冇咁政治」。 傳說向大學圖書館方向穿過會得到一級榮譽畢業,向科學館方向穿過就不能畢業。
中大粵音: 漢語多功能字庫
所以以何文匯的說法,用宋朝時期出版的《廣韻》作為粵語發音的依據,實際上並不準確反映粵音實際情況,因為這樣做便忽略了《廣韻》出版前漢朝傳入嶺南之音,出版後南宋、元、明、清四朝對粵語的深遠影響。 反對者也認為,年輕一輩不搞清楚「正音運動」是否可取,只「以訛為巧」而改讀所謂「正音」。 一些人會在收音時誤將/-ŋ/變成/-n/、/-k̚/讀成/-t̚/。 中大粵音 例如「恒生銀行」中,「恆/hɐŋ˨˩/」、「生/sɐŋ˥˧/」、「行/hɔːŋ˨˩/」均是/-ŋ/韻尾,但一些人會讀成「痕/hɐn˨˩/」、「身/sɐn˥˧/」、「寒/hɔːn˨˩/」。 本港大學內地生人數日漸增加,但到目前為止還没有一個針對他們需要的網路課程。 中大粵音2025 有鑑於此,香港中文大學自學中心就調查數據所得設計了「港式粵語速遞」。
視頻以歌曲的方式介紹了中國大陸的36種方言(當中包括廣東話和南寧白話)[49],在片尾提到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了不同方言的生存,在bilibili引起了廣泛討論[46][50][47][48] 中大粵音 [51]。 中大粵音2025 中大粵音 海外華人中以粵語為主的也很多,在唐人街及華人社區等,不少華人華僑社群均使用粵語作為共同語言。 其中美國舊金山一帶原籍廣東或其他粵語地區(即兩廣地區人士)的移民人口數量較眾,舊金山的舊金山城市鐵路在巴士也提供粵語廣播,是美國公交系統中少數提供中文廣播的美國政府機構。
中大粵音: 標準粵語聲調系統
目前粵語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4]。 在語言學,粵語是一個語言系統的總稱,包括同系的各種地方話語,例如廣西平話、白話、貴港話、玉林話、地佬話和海南的儋州話、邁話及蜑家話等。 它們都有相似的音系、語法及詞彙,彼此共同點比相異多,所以都納入「粵語」系統中(參閱粵語方言)。 此外,若果要查出該字的意思、發音和研究整套粵語分支系統或粵語方言等,則會使用中文粵語字典。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在發言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學非常高興能夠合作主辦此次論壇。 在「一個品牌,兩個校園」的框架下,香港中文大學致力於支持深圳校區發展,將其打造為深圳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立足中國,面向世界。
中大粵音: 粵語讀音大挑戰 追「溯」讀索還是素?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分別致辭,期待與全球合作夥伴攜手,共同推動大灣區高校與世界大學的交流與合作。 上述的聲調計算,只包括了平常的發音,不包含像小稱變調、口語的下陽入、等少數字的變調或口頭讀音。 因此連同變調,粵語的聲調可被算作十一聲,甚至十三聲[6]。 中大粵音 在漢語音韻學上,聲調的意義則包涵了抑揚和頓挫,抑揚就是前述的「音高」或「調值」,頓挫則關係到它是舒聲還是促聲,具體操作上,取於於它有沒入聲的輔音韻尾。 中大粵音2025 不過,英語的-p、-t、-k韻尾,發音時氣流受阻之後會爆破成聲,而粵語的-p、-t、-k韻尾,只有閉塞而沒有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