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透過上述公司,在2016年4月以4,850萬元購入上述舖位,是次易手持貨5年升值1,890萬元或39%。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上述買賣個案為大埔鄉事會街9號寶蓮樓地下2A號舖,在8月18日以6,740萬元沽出。 謝少海2025 舖位面積約1,500平方呎,是次成交呎價約44,933元。 該舖馬路對面為大埔綜合大樓、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同時又鄰近大明里等四里的街市段,人流暢旺。
遭潑黑墨分店包括上水新康街、新豐路、龍琛路、粉嶺聯盛街、旺角奶路臣街、元朗壽富街、合益廣場及谷亭街,至少並有九間分店被淋。 「藥房大王」謝少海,名下的龍豐藥房創立26年,於全港有19間分店,單單是上水區便有8間分店。 據了解,謝作風低調,甚少於公開場合露面,翻查資料,年約50歲的他為龍豐集團董事總經理,同時亦是黑龍江政協委員會委員以及新界潮人總會名譽會長。
謝少海: 藥房老闆上水置業 中原追千萬佣
謝少海出生於1967年10月,他還有另一個身分,就是第十二屆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會委員,界別是「特別邀請」,而他亦是「新界潮人總會」名譽會長。 有指他與新界鄉事派過從甚密,比如旗下「康美化妝城藥房」開張時,就邀得前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食力簡」簡炳墀為醒獅點睛。 此外,在今年2月份謝少海又以5,300萬元,沽出粉嶺聯和墟和豐街37至43A號新景樓地下B及C舖,該舖面積約1,750平方呎,高峰期曾以8,000萬元放盤,惟去年底降價至6,500萬元。 合計上述沽貨紀錄,謝氏在過去9個月內已賣出至少3項舖位物業,合共涉及1.8778億元。 該舖位原業主為龍誠創建有限公司(Dragon Mind Creation Limited),其公司董事為謝少海(TSE, 謝少海 SIU HOI)。
- 舖位面積約1,500平方呎,是次成交呎價約44,933元。
- 商舖現租予貿易公司,月租2.2萬元,租期至2023年8月,租金回報1.4厘。
- 該店早期在深水埗經營,直至2014年5月份由深水埗搬至大埔。
- 樓王天匯39樓B室銀主盤今推出拍賣,以閉門形式進行,開價9800萬元,吸引20至30人到場。
- 該上水舖位為新康街98號地下及閣樓,較2006年5月購入價1,867.5萬元,帳面升值約2.6倍或4,870.5萬元。
- 謝少海在上水發跡後,近兩年開始殺入旺角及尖沙咀,數度以天價200萬搶租,迫走原租客莎莎及卓悦,一簽就簽下六年租約,引來市場譁然。
- 「即使是元朗,原居民財富世代相傳,大型屋苑居民負債率都很低,七成物業已供滿。」平常心看政治浪尖,皆因這位老行尊見慣風浪,連黑社會都應付得來,在新界最大體會是:總有辦法維持平衡。
- 遭潑黑墨分店包括上水新康街、新豐路、龍琛路、粉嶺聯盛街、旺角奶路臣街、元朗壽富街、合益廣場及谷亭街,至少並有九間分店被淋。
惟進鋪的人少,買的人更少,平日下午時段只見收銀員呆企。 另一邊廂,同樣在19年前後高價租下的上水數個鋪位,原本謝少海計劃開旗艦藥房,現已轉為超市。 疫情下,謝少海意識到港人是救命稻草,開始轉做港人生意,就連位於上水的龍豐金鋪員工,都稱自己專做街坊生意。 土地註冊處顯示,香港伍倫貢學院上月以月租共76.7萬元承租華懋九龍城豪門1、2樓兩層共約3.93萬方呎,呎租約19.5元。 資料顯示,前身為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香港伍倫貢學院,今年9月曾以4.57億元購入毗鄰的御‧豪門地下2號舖及商場1、2樓,樓面面積3.37萬方呎,呎價約1.35萬元,若連同今次承租的樓面,該校在豪門及御.
謝少海: 【龍豐藥房淋油】「藥房大王」身兼省政協委員 逾億購上水舊樓
如是者,新界出現「士紳化」前半段,即高薪外來者遷入,然後帶動地區消費,租金及地價水漲船高;而變奏則是原居民成為最大受益者,在區內擁有土地的話,甚至可以待價而沽。 在洪水橋,李根興告訴記者舖位選擇不多,業主還不斷反價,似乎不愁,甚或無心沽貨。 剩餘的上海街舖估計市值約2,000萬元以上,即波叔今次可以疫市斬獲約千多萬。 創辦人張桂蘭是科學家,是張學良的養女,對,就是西安事變的那位張少帥。 她曾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員,從事鈷六十放射刀治療癌症的開發,是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家和中國公益之星。 後來這公司分別搞過天然氣業務和博彩業務,狠狠炒過了好幾次,我之所以初認識這股票,主要是它是十大升幅榜的常客。
原業主香港浸信會聯會2000年6月以1300萬元買入,持貨逾20年,帳面獲利4400萬元或3.4倍。 去年9月,公司提早終止上水新豐路分店的租約,現時只餘下符興街27號一間地舖。 至於上述大埔鄉事會街舖位的原業主龍豐藥房老闆謝少海,近年也相繼沽出舖位物業,如在2020年12月,以低市價三成的6,738萬元沽出上水新康街自用舖位。
謝少海: 「藥房大王」撤辣前6738萬沽上水舖
該單位曾經登上「樓王」寶座,原本由天津人尹聰以聯昇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名義於2014年以1.349億元購入,惟多次抵押借貸後爆煲斷供,及後銀行委託拍賣行放售,一度淪為「銀主盤」。 若根據「士紳化」理論,傳統社區會現代化,推高地價和租金,高收入遂取代低收入。 理論能夠在市區應用,例如油麻地果欄,一進入新界卻變調。 謝少海2025 他早前以760萬購入400呎舖位,坦言相較政治衝突,更怕「新界舖難買」──難在很多舖位皆由鄉親持貨。
謝少海: 藥房大王謝少海1.55億購上水地鋪
回歸以來,銅鑼灣至中環一直是傳統的遊行示威路線,但今次「反送中」運動卻遍地開花,經過沙田新城市血戰及元朗白衫軍襲擊後,新仇舊恨在新界引爆。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惜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連番施政失當,處理中港矛盾進退失據,導致新界這一原本的緩衝帶,演變成衝突最前線。 市傳月租僅15萬元,租期約6個月;至於其最新租值由去年度的684萬元,按年大跌29.8%至480萬元。 翻查最新租值資料,差估署最新租值按年持平,為455.4萬元,以月租計為37.95萬元,以市傳55萬元的租金計算,租金較租值少31%。 早前有示威者發動「光復上水」活動,其中一間龍豐藥房被示威者拆招牌,但即使如此,記者在冷清的街道上,也只見到惟有「龍豐藥房」仍然人頭湧湧。
謝少海: 謝少海5年前4850萬購入
有近80年歷史的著名腐竹店「樹記腐竹」,其承租之大埔鄉事會街舖位新近以6,740萬元易手,較原業主龍豐藥房老闆謝少海五年前的購入價,帳面升值接近1,900萬元或四成。 2020年香港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掀起搶購口罩潮,導致市面上口罩一度嚴重缺貨。 龍豐集團逐公佈免費派出36,000個口罩及9,000支消毒搓手液予上水區內市民[2][3]。 2020年8月,香港龍豐集團也緊隨時代發展步伐,順勢而上,快速調整營銷模式,開通了香港龍豐集團在線自營商城、京東店、天貓店[4]。 龍豐集團老闆謝少海由一家小藥房,慢慢發展成今天全港其中一間最具規模的藥妝百貨連鎖集團。
謝少海: 旺角Texwood舊店變特賣場
2020年2月28日,謝孟恭與配偶從義大利返回台灣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他以為自己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在家自主隔離期間,他開始錄製Podcast,推出節目《Gooaye 謝少海 股癌》,分享自己的投資觀察,自此開始走紅[5]。 《Gooaye 股癌》播出不到一個月便有廣告贊助[6],每週錄製2集(目前為週三、六更新),至2020年8月時,該月每集平均播放次數超過40萬次[4]。
謝少海: 【光復上水】(1)水貨客消失 營業額縮水 上水藥房爆結業潮
翻查資料,謝少海為第十二屆政協黑龍江省委員會委員,其界別為「特別邀請」,即特邀代表,於1967年10月出生,網址上更顯示其職務,包括「新界潮人總會名譽會長」及「龍豐集團董事總經理」。 根據了新界潮人總會網頁資料,團體為新界地區的潮籍知名人士成立,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於2014年仍在擔任政務司司長時,就曾出席總會的第三屆會董就職典禮。 目前,新界始終擁有最多土地,單單計算四大地產商,他們只要拿出僅三成農地儲備,已經足夠建九個太古城,問題在於特區政府有沒有足夠政治能量收地。 部分城鎮長期給人鄉村感,例如元朗,其實都關乎鄉紳勢力。 市場有大戶狂掟貨,亦有大戶狂掃貨,連祥益地產汪敦敬亦出動「執平貨」。 市場新近錄得尖沙咀漢口道44號地下B舖成交,舖位建築面積1,000方呎,前租客為藥妝店Color Mix,當時月租25萬元,惟現時已關門大吉,近日由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等人斥資8,380萬元交吉買入,呎價83,800元。
謝少海: 【潑黑龍豐】謝少海白手興家創龍豐 藥房大亨炒樓賺過億
另舖市接連錄得減價沽舖成交,市場消息指,大角嘴大全街44至60號地下C4A號舖,面積約900方呎,原業主早前以2050萬元連租約放售,以1950萬元沽出,減價100萬元或近5%,呎價2.17萬元。 商舖現租予貿易公司,月租2.2萬元,租期至2023年8月,租金回報1.4厘。 市傳買家為資深投資者、前美聯執行董事郭應龍,惟至截稿前,未能聯絡上郭氏求證。 原業主1987年7月以134萬元買入,持貨逾34年,帳面獲利1816萬元,物業期內升值逾13.5倍。 在前年,謝少海照樣斥1.55億買入上水新豐路及符興街交界的兩個鋪位及閣樓。
謝少海: 承租旺角旗艦店
同日,波叔再沽出深水埗基隆號255號地舖,成交價1,800萬元。 舖位建築面積1,164方呎,現由食肆「蕃茄師兄」以每月42,500元承租至2021年8月,其後租金跳升15%至每月48,875元,租約期至2023年3月31日。 原業主波叔於2016年12月,以1,606.8萬元買入上址,持貨4年多,帳面獲利193.2萬元或12%。 另有非牟利團體在疫下入市商廈,資料顯示,毗鄰星際城市的旺角中僑商業大廈低層全層,上月政府撤辣前以5700萬元易手,以全層面積6254方呎計,呎價9114元。
謝少海: 【光復上水】(2)「藥房大王」謝少海 上水開8店成區內龍頭
查「眾彩股份」的業務正在向新經濟推發,如「互聯網+彩票」、「互聯網+旅遊」、「互聯網+租賃」等等,現在則在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業務,相信是利用這新發展業務和一連串的收購合併,推動股價。 這包括了:向龍豐集團的董事總經理謝少海配售了1.68億股,同這間有18間藥房、800個品牌、5萬種產品的連鎖店建立了合作關係,特此提醒,請別混淆了這位藥業謝少海,和股壇名人只是同名不同人。 謝少海 在本月5日,以5,000萬元的股份代價,購入健福堂中醫集團,轄下共有4個品牌,包括「健福堂」、「黄祥華」、「港專醫療」等19間中醫診所,以及智能心臟檢測管理中心「Cardiax Lab」。 生意慘淡,旗下鋪位無人承租,最近謝少海要沽貨週轉,兩個月內接連售出粉嶺及上水地鋪,套現八千多萬元。 先前他成功鬥贏卓悦搶租的鋪位,現已提早離場,由短租雜貨店接手。
曾被揭發賣假藥的龍豐藥房,多年來在自由行力撐下生意火紅,分店由上水開到尖沙咀達22間。 同時他又瞄準時機炒樓炒鋪,豬籠入水,身家暴漲至逾八億,幾年前雄心壯志道:我們目標開50間分店! 謝少海在上水發跡後,近兩年開始殺入旺角及尖沙咀,數度以天價200萬搶租,迫走原租客莎莎及卓悦,一簽就簽下六年租約,引來市場譁然。 謝少海隨後更成為卓悦業主,單在上水一鋪位,已每月坐收卓悦58萬租金,風頭一時無兩。 他在2019年7月至11月短短四月間,大膽以高價掃入及租用上水、旺角重災區鋪位,涉資逾二億元。 謝少海2025 資料顯示,原業主為龍誠創建有限公司,公司董事為謝少海(TSE, SIU HOI),2016年4月以4,850萬元購入舖位,持貨逾5年,帳面獲利1,890萬元或39%。
三店涉「應用虛假商品說明」及「應用偽造商標」售賣偽冒藥物,貨品包括「虎標萬金油」、「風濕靈」等等,涉及藥物達37種,遭罰款二千元至三萬元不等。 他解釋,香港實際有條件「以患為利」,舉例內地需要奶粉,與其設限購令,倒不如增建商場滿足;內地需要醫療,香港實行增開醫院,甚至可達到「以醫養醫」,而凡此種種的前提,就是要「供應足夠土地」。 土地利益的潛在矛盾,在「自由行」實施後更加突出──過去十年,投資商舖都知道「愈北愈升,愈南跑輸」這條金科玉律。 關鍵在於土地擁有權──新界城市化並沒消弭鄉紳勢力,相反卻是鞏固了。 因為新界原居民不但擁有丁屋及祖屋,很多時還持有大量土地。 2007年宣布十大基建後,城鄉矛盾愈演愈烈,「反高鐵保菜園」達到顛峰,後來相繼出現反東北發展、反水貨客,民怨日積月累,遂於反送中引爆炸彈。
昔日龍豐與莎莎、卓悦由旺角鬥到上水,再由上水斗出旺角爭做龍頭,然而它們最終還是疫情下的輸家。 此外,位於新康街67號、前身是行樂軒燒鵝海鮮酒家的行樂坊,據市場消息指,前年11月亦是由龍豐藥房創辦人謝少海使用。 據報他當時看好「水貨客」生意,以月租55萬元租用舖位。 不過疫情下,舖位現已轉為做超市生意的「market88」使用。 謝少海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的資料顯示,該舖最新租值為241萬元,按年大跌一成半。
據了解,謝擁有多年投資經驗,曾於早年購入多個大埔、上水等新界地區各類型物業,傳媒曾估算他現持有超過八億資產。 本年6月,集團於旺角奶路臣街開設旗下佔地6700呎的最大藥妝旗艦店,承租約200多萬,並舉行開幕儀式,當時謝亦有露面出席,同場亦有不少藝人到場,包括藝人喬寶寶。 另外,過往報導曾指,謝與新界鄉事派交往甚密,位於粉嶺的藥房開張時,鄉事委員會主席簡炳墀亦有出席。 自由行旅客大減,大型連鎖店亦「撐唔住」,如卓悅(0653)過去在自由行生意暢旺時,以高價在上水區搶租舖位,惟現今要縮細規模。 謝少海 去年9月,公司提早四半終止上水新豐路分店的租約,現時只餘下符興街27號一間地舖。
原業主於2007年12月以6,600萬購入上址,持貨逾13年帳面賺1,780萬元或27%。 資料顯示,謝少海2006年1月以1700萬元購入地舖,而他的家人則於2006年以167.5萬元購入閣樓,共涉資1867.5萬元,而謝少海2017年繼承閣樓業權,帳面獲利4870.5萬元,物業在14年間升值2.6倍。 另一邊廂,人流極旺的旺角區,舖位租金水平也不再「天價」,租值普遍暴跌三至四成。 其中,多年來經營Texwood 蘋果牌牛仔褲的舖位,位於西洋菜南街與亞皆老街交界的單邊「當眼」位置,面積約1,800方呎,自用長達35年後,終在去年3月初結業。 記者現場所見,分店已改為「開倉特賣場」,主要售賣日用品,當中更包括罐頭等。
謝少海: 【政策漏洞】乘車優惠降至60歲 政府補貼暴增至60億 奉勸長者勿長車短搭
話雖如此,在7月13日近三萬名市民參與「光復上水」遊行後,同月龍豐藥房老闆謝少海,再斥1.55億購上水兩間地舖,似乎想向外界表明business as usual(一切如常)! 在新界,能夠掌握土地資源不外乎兩類人:發展商及原居民。 目前上述舖位由全駿記貿易有限公司(TSUEN CHUN KEE TRADING COMPANY LIMITED)承租,每月租金約15萬元,租約期由2020年2月中至2023年2月中。 以此計算,上述舖位每年租金收入高達180萬元,新買家可享2.67厘租金回報。 今早(26日)8時起,龍豐藥房各區分店職員開舖時,發現鐵閘遭潑黑墨,遂報警求助。
董事地址為龍豐總部的匯進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今年以1.1億購入上水符興街41A及41B全幢舊樓,物業地盤為2,400平方呎,後因有其他人出價更高,業主賠訂,該公司最終追價至1.4億,較原來成交價高出27%,物業成交。 記者到場視察該棟舊樓,外牆暗紅色的舊樓分為地舖、閣樓及兩層單位,現時仍有地面仍有數間店舖在營業,包括找換店、藥妝店及地產店等等,其中一間地產店為「龍豐地產」,樓上唐樓單位則仍有人居住。 有店舖職員指現時知道唐樓已易手,但並不清楚詳情,又指樓上為劏房單位。
【明報專訊】舖市近月稍見好轉,部分投資者趁機沽貨套現。 土地註冊處顯示,由龍豐藥房老闆謝少海透過公司持有的大埔鄉事會街9至15號寶蓮樓地下2A舖,上月以6740萬元售出,商舖面積約1,500方呎,呎價約4.49萬元。 舖位現由擁有近80年歷史的著名腐竹店「樹記腐竹」租用,月租約15萬元,即買家可享2.6厘租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