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場職員指,昨日並未發現有清潔人員為診所內消毒,其後商場派員到診所門外清潔;而李玉棠醫生透過護士轉達不願接受採訪。 有去李玉棠診所求診的病人得悉有確診患者曾三度到診所後,大感擔心不禁激動爆粗。 亦有長期病患者指,醫生並未提供檢測唾液的樣本瓶,而是叫他到胸腔科求醫。
新一代標靶藥物「索拉非尼」可將晚期肝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延長四成,病情惡化時間亦可拖長七成,約一成患者的腫瘤縮小,四成的腫瘤不再生長。 因為丈夫的腦退化問題,情緒和脾氣控制不好,十分暴躁,常常無理地批評她,又時常以粗言穢語辱罵她。 她一方面在照顧上感到吃力,另一方面又感到委屈,於是她的情緒陷於低落,常常哭泣,又想過自殺,最後被精神科醫生診斷患上抑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接受抗抑鬱藥物的治療,也定期覆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招國榮稱,EGFR基因突變會產生訊息,控制癌細胞增生、擴散等,令病情惡化。 本地研究二百一十五個肺腺癌樣本,發現五成四人具有EGFR基因突變,非吸煙者及女性患者有此基因突變分別為七成半及六成六。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健康解「迷」逾7成肝癌患者確診已到晚期!醫生:一二線標靶藥接力治療可望延長存活期
年僅三十多歲的張先生是中學體育教師,一向甚少病痛,但自小是乙型肝炎帶菌者。 去年九至十月期間突感右上腹痛、氣促及體力下降,右肩亦持續疼痛,初時以為肺部有問題,但照X光後顯示肺部正常。 去年底,他與新婚妻子旅行度蜜月,期間腹部脹大及肚瀉。 回港驗血及接受電腦掃描檢查,赫然發現患了晚期肝癌,腫瘤達十五厘米,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及經肝臟的下腔靜脈延伸至右心房,因而引起氣喘及乏力,雙腿水腫。 其實無論是治癒性或紓緩性的治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病者提供一個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使病人有機會達到最長的存活期,或提供最高的根治機會,同時也確保病人能擁有一定的生活質素,我認為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所應做的。 當然醫生不是萬能,不能保證所有治療的目標都達到,但醫生會盡力用他們的知識和訓練所得,為病人作出最好的治療計劃。
另一位年約四十五歲的淑貞,在不久以前就透過自我檢查乳房而發現病情,經檢查後證實患者第二期乳癌,部分癌細胞擴散至腋下淋巴,須盡快接受治療。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2025 可惜她的雌激素受體呈陰性反應,在治療方面的選擇較少,醫生續透過化療藥物治療,結果接受TC組合化療四個療程後,腫瘤已明顯受到控制,最後再配以標靶藥物輔助,至今患病一年情況仍然理想。 幸好,醫學科技進步下,乳癌患者的死亡率未有上升趨勢,相反,女性乳癌患者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更有所下降,相信是由於不少女性主動接受定期乳房X光造影檢查及自我乳房檢查,早期診斷,繼而及早接受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療效提高有關。 根據臨床上所見,近年有不少年輕婦女,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時發現硬塊而揭發病情,而她們的病情更相對屬於較早期階段,醫生可選擇副作用少、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案幫助她們及早控制病情。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殺手,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需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 惟標靶藥非人人適用,部分肺癌病人尤其是吸煙者,只能依賴副作用多、療效較低的化療,復發患者使用化療更難以控制病情。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醫生列表
由此可見,化療及荷爾蒙組合藥物對乳癌患者的明顯幫助。 傳統來說,被確診患上乳癌的婦女,均須接受手術治療,將腫瘤切除。 醫生會考慮病人體內腫瘤的大小及乳房本身體積的大小,而決定進行局部切除手術或是全乳切除。 惟近年已經極少選擇全乳切除手術,醫生會多透過局部切除腫瘤,再配以化療藥物提升療效。 大型臨床研究發現,使用該抑制劑的肺癌復發患者,其2年存活率、治療反應持續時間都是化療的2至3倍,腫瘤反應率是化療的兩倍,副作用亦較少,現時已獲准應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腎癌及黑色素瘤等癌症治療上。
- 在一年多以前,國際上批准使用新的口服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此藥有約10%的機會將腫瘤縮小,另外可使約四成病人的腫瘤停止生長,有效將病人的存活期延長四成左右。
- 以往放射治療因科技所限,常有機會傷及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如腸臟、肝、腎),所以比較少使用在肝、膽、胰腫瘤的治療方面;但因近代醫學技術進步,出現了調強放射治療及數碼導航刀,可以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令治療效果提升。
- 幸好近年醫學發展迅速,乳癌病人可以透過化療或荷爾蒙藥物縮小腫瘤,避免不必要的全乳房切除,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外觀,亦能同時有效控制病情。
- 女性乳癌患者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有所下降,相信是由於不少女性主動接受定期乳房X光造影檢查及自我乳房檢查,早期診斷,繼而及早接受治療有關。
病徵包括咳嗽、咳血、痰多、氣喘及胸口痛,患者以年輕人如30多歲為主。 【本報訊】類淋巴上皮癌是一種罕見的肺癌,本港每年3,000多宗肺癌新症中,只有10至20宗屬類淋巴上皮癌。 若腫瘤細小,手術切除根治的機會大;但若腫瘤很大,用化療或放射治療有一成機會根治。 若腫瘤細胞已擴散便很難根治,用藥或能延長病人一至兩年壽命。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表示,年輕不吸煙的病人,醫生初期未必懷疑病人是肺癌;肥胖人士照X光片,可能因器官或心臟遮擋而看不清腫瘤;若醫生警覺性高,當病人病徵持續時,便應進行影像更清晰的電腦掃描,「腫瘤六個月肯定會大咗,由做到手術變做唔到」。 岑信棠稱,晚期肝癌腫瘤大於十厘米,一般已難做手術切除,患者可服用標靶藥物,截斷腫瘤的養分供應。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Silent SO Loudly: 手術順利
結果發現,標靶藥組較化療組遲三倍時間惡化,達十三點一個月,也可降低八成四復發風險,平均有八成三人對藥物有反應。 另一個吉非替尼應用在日本晚期肺癌患者的同類研究,相比化療亦延遲三個月惡化。 岑信棠醫生相信每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背後,都有一個與別不同的啟示。 不過,有意生育的乳癌患者有一點是需要留意的,我們並不建議患者在接受化療後兩年內立即生育,一來希望減低化療藥物影響胎兒的機會,二來亦擔心孕婦在懷孕期間的體內荷爾蒙會出現變化,繼而刺激患者復發的風險。 當然,乳癌患者在作出一切決定之前,應該先與你的醫生好好商討,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並能夠明確了解醫生提出建議的原因,就能進一步提升治療的效果。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新冠肺炎|女患者確診前3度去李玉棠診所求醫 病人聞訊激動爆粗
接受藥物治療後,她的情緒大致穩定下來,她選擇繼續照顧丈夫,繼續面對其中產生的問題和壓力。 每次覆診時,醫生都會參考上次覆診的記錄,評估她的情緒大致相同後,便處方之前一直服用的藥物,如是者已持續半年了。 幸好,盆腔淋巴及骨骼沒有發現癌細胞的蹤影,但活組織檢驗證實,卓先生的前列腺癌是比較兇惡,腫瘤的Gleason指數為4+4,需要立刻治理。 與其他癌症相比,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並不算高,因為前列腺癌細胞的惡化速度較慢,而且前列腺癌可以透過抽血檢驗體內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來發現,於是不少前列腺癌患者確診時仍屬早期,大大提高治癒機會。 然而,前列腺癌仍然是可以致命的,例如當患者確診時間較晚,或是患上性質較惡的前列腺癌,剛剛退休的卓先生便屬於後者。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十多年前,前列腺癌在香港並不普遍,在十大男性癌症排行榜之中僅列榜末位置,但根據2007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調查顯示,前列腺癌已經在排行榜上升至第四位,發病率在十年間倍升,而最新資料更顯示它的病發率已超越肝癌,成為第三大男性癌症。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臨床腫瘤科醫生名單 (全港)
一名三十四歲病人今年二月因咳嗽向私家醫生求診,照X光發現左邊肺有陰影,因懷疑是腫瘤,近月多次到瑪嘉烈醫院再檢查,期間至少六名專科醫生指他身形肥胖,照到肺部「花咗」屬正常,延至中秋節才診斷到他患上三期肺癌。 瑪嘉烈醫院不認為事件為延誤醫治,指病人三月肺部支氣管有腫脹,疑是肥胖及呼吸不暢順,已轉介專科治療及進行睡眠窒息測試,七月尾覆診才發現病人左肺有陰影,抽痰化驗及胸部掃描後,顯示疑似腫瘤,九月中再做肺組織化驗,證實患上肺癌。 以外科手術發展為例,今天利用微創技術和機械人技術等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癌症手術後的創傷,並且能加快康復的速度,再加上其他如深切治療等的術後支援治療,都增加了癌症病人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 很多人可能覺得年長的病人若患上癌症都不應該進行手術,恐怕不能承受手術帶來的創傷,但對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來說,病人能否接受手術,年齡並不是唯一考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病人的體質和主要器官的功能,更重要是手術帶來的好處是否多於風險。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健康
標靶治療每月費用介乎一萬多元至數萬元,岑信棠希望政府提供資助,他出版《截擊癌細胞》一書為大眾拆解治癌常見謬誤。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其實佢都好好,有親自打俾我講左幾句,叫我跟住公立醫院隻化療藥佢食就得㗎啦。 你可以打去佢診所同姑娘傾咗先…..姑娘會叫你MAIL哂D報告俾佢…..教授會睇完再叫姑娘打俾你哋約時間上去…..佢唔睇WALKIN的…..詳情你打去問咗姑娘先…. 其實我無見過佢,只是在電話聽取意見,都傾談了十五分鐘。 因家母一直由政府醫院跟進,所以岑醫生叫我繼續返政府睇,無需見他。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專業治療
在以往,這類病人再沒有較積極的治療方案可以考慮,但自從五年前出現了新的化療及標靶治療,如草酸鉑配合吉西他濱(gemcitabine),加上抗血管增生的藥物(bevacizumab),有四成機會可以將腫瘤縮小。 在一年多以前,國際上批准使用新的口服標靶藥物索拉非尼(sorafenib),此藥有約10%的機會將腫瘤縮小,另外可使約四成病人的腫瘤停止生長,有效將病人的存活期延長四成左右。 三十多歲的吳小姐去年確診第四期肺癌,她最初以為「一定會瘦、落床無力、甩頭髮」,但接受標靶治療後「行得走得、食得瞓得」,肺部腫瘤體積在三個月內不斷減小,近月更可從事文職工作。 八十二歲的鄒先生於四年前確診第四期大腸癌,已立下遺囑,但接受標靶治療後,加上日常多運動、飲食健康,現時病情受控,他笑指:「遺囑用唔着,最緊要樂觀唔好驚」。 【本報訊】世界衞生組織上月底發表福島核災報告,指福島女性患癌風險增加7成,香港核學會副會長何世傑認為即使大亞灣發生同樣核事故,港人健康亦無風險,「成個福島廠擺喺香港50公里以外,香港人都唔會有任何計到出嚟嘅風險」。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專業資格
隨着港人飲食西化、生活環境的改變,本港女性患上乳癌的機會亦愈來愈高。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根據香港癌症統計資料中心的數字顯示,乳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中排行第三,亦佔據女性癌症發病率中第一位置,單是2010年乳癌新症個案超過三千宗,平均每十萬人中,便有約五十五人患病。 幸好近年醫學發展迅速,乳癌病人可以透過化療或荷爾蒙藥物縮小腫瘤,避免不必要的全乳房切除,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外觀,亦能同時有效控制病情。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我們的醫生
很多時家長說我最想他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是這麼簡單。 經歷兩年的情緒纏繞不清,沈醫生跟太太想清楚讓兒子快樂成長,減少緊張和焦慮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決定今個學年讓兒子留級一年,重讀幼稚園二年級,配合發展需要。 沈醫生說,最初很擔心兒子是否難過,出奇地兒子很欣然接受重讀反而表現得很開心。 然而,治療過無數心靈,相信最令他想像不到的是兒子面對成長都經歷焦慮感覺。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香港醫生集中地
結果,護士見到她丈夫的反應緩慢呆滯,很難相信他有能力偷服太太的藥物。 如果你走到觀塘聯合醫院精神科,見到酷似電影明星金城武穿白袍走來走去,別以為又在拍攝醫生主題電影,而是該部門確有一名外貌俊朗的「聯合金城武」。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任職精神科醫生13載,照顧的病人包括小孩到大人,這份工作讓「金城武」日復日穿梭於數十個病人的精神世界,沒有疲憊之餘,他形容十分精彩且豐富。 8月初覆診時,在陳先生強烈要求下,院方才安排他8月底進行電腦掃描,本月初指他可能肺部有腫瘤,已擴散至淋巴。 此時院方見事態嚴重,立即安排他進行內窺鏡檢查,當時還指屬良性腫瘤。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Oscar 治療師
部分病人因胰臟腫瘤太大而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使用同步化放療可有效地控制腫瘤。 最近一年亦有證據顯示,抗血管增生的藥物(如bevacizumab)或其他對付上皮生長因子(EGFR)的藥物(如單克隆抗體,cetuximab),可有效增強化療效果。 最近亦有證據顯示,倘若腫瘤對吉西他濱(gemcitabine)產生抗藥性時,可以考慮使用第二線化療藥物草酸鉑。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醫院診所分類
肺癌患者文哥表示,確診患病後有一段時間不想接觸人,想逃避現實,後來聽講座並與其他患者接觸,增加對肺癌認識後,改變心態,認為最重要是保持良好心情,吃好睡好。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2025 他的太太表示,自己亦會盡力配合丈夫需要,指丈夫沒有給予她壓力後,自己面對的壓力亦減少。 他說,近年標靶藥物針對癌細胞的表面生長因子攻擊,或抑制腫瘤血管生長,減少影響正常細胞,令副作用大減,病人僅出現血壓高、蛋白流失等。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健康解「迷」卡斯爾曼氏症 │ 死亡率較癌症高!罕見淋巴細胞增生病,6大症狀易與其他病混淆
起香港脊醫同物理治療師都同一範疇,佢地唔可以轉介你照嘢。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氣管不適的邱女士家住沙田圍,不清楚瀝源邨有確診個案,並說「唔識字呀,冇睇報紙。」她指醫生就診時,有戴上眼罩、頭套等裝備,但無告知任何消息。 拾荒者總被貼上「窮」、「污糟」等標籤,這些長者為回收工作付出勞力,卻遭社會污名化。 有團體舉辦拾荒長者支援服務計劃,讓大眾了解拾荒長者的生活,並連結小店提供支援,如提供私人地方予長者泊低手推車,以免被食環署清場。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診所治療中心
此外,當腫瘤不斷生長並令肝臟脹大,會壓迫橫膈膜及肺部下方連接右肩的肌肉神經,引發右肩「牽連痛」,肝癌患者出現右肩痛單一徵狀的機會率約百分之一。 一般肩關節痛只會在活動關節時痛楚;若是因肌肉緊張或疲勞引發的「頸梗膊痛」,則通常兩邊肩膊同時痛楚,痛處較接近頸項。 早期肝癌毫無徵狀,但當腫瘤不斷生長,會壓迫橫膈膜及肺部以下的右肩神經線,引起「牽連痛」、氣促及乏力等。 年輕男教師去年底突感右肩痛及體力下降,初時以為患肺病,與新婚妻子度蜜月後才發現患晚期肝癌,腫瘤達十五厘米。 有腫瘤科醫生指晚期肝癌難以進行手術,患者可接受新一代標靶治療,有助延長存活期及減慢病情惡化速度。 直至七月,陳先生家中菲傭患上肺癆,他為確保無受傳染,再到私家診所照X光。
標靶治療的療效亦較傳統療法佳,可延長肺癌及腸癌患者存活期近一半至兩年或以上,六分一患者的腫瘤可被縮小至適合以手術切除;標靶治療配合化療,更可提升化療療效約一倍半至兩倍。 隨着近年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出現,這些藥物多數治療晚期的癌症,例如不能動手術切除的肺癌、肝癌、腸癌和腎癌,都能大大延長病人的平均存活期,隨時達到兩三年甚至更長,最重要是新的療法比化療少副作用,病人生活質素也更佳。 此外,標靶藥物配合化療混合治療更可以治癒部分病人,例如第四期的乳癌和腸癌,開始見到一些病人接受綜合治療(藥物加手術切除)後可把病根治,這些現象不是我初做醫生時能見到的! 可見晚期癌症病人經治療後亦可以存活多年,並非一定「冇得醫」或「不應該醫」。
岑信棠醫生好唔好: 健康醫思一點通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岑信棠在本台節目表示,不吸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方法,但近年空氣污染問題加劇,不吸煙但患肺癌的人士增加。 他指,肺癌初期病癥包括咳嗽、有痰、氣喘,嚴重的更會出現胸痛,一旦持續十天八天便要求醫,在可行情況下會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進行化療和放射治療,晚期出現肺積水情況,便要接受藥物控制。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表示,學系聯同香港癌症基金會,推出肺癌鬥士課程,免費教授病人及家屬應對癌症的知識,指不少患者家人會就治療方式爭拗,患者和家人的情緒亦會互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