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港鐵及承建商未有按機制停工並繼續工程,而且沒有通報受影響居民。 港鐵更向屋宇署申請放寬至少10幢大廈的沉降容許上限,其中馬頭圍道324號的唐樓放寬比率更高達4成。 而路政署與港鐵在2017年已得悉沉降問題,但並無對外公佈。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土瓜灣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項目合約由「三星—新昌合營」取得,集團負責工程主要包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以及全長約1.6公里的鐵路隧道。 而車站最初預計2018年啟用,然而受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影響而須延期。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最終方案,車站會與原計劃中的宋皇臺站合併(當時分別稱為「馬頭圍站」及「土瓜灣站」),並命名為馬頭角站。 但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採用原來方案,分別興建車站及宋皇臺站。 土瓜灣站出口圖 土瓜灣站出口圖 2022年1月3日,隨上述車費優惠結束,港鐵在欣榮商場設置適用於此站及宋皇臺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優惠。 由於車站設置於繁忙的馬頭圍道地底,兩旁樓宇非常密集,因此興建車站的施工空間十分有限,故車站須採用側疊形式興建兩個月台。 但每層月台仍然各有約8米的寬度,候車空間亦較何文田站觀塘綫月台寬敞。 當中上層月台為1號月台(往屯門);而下層月台則為2號月台(往烏溪沙),而列車並藉著該設計進行軌道疊落交換。
土瓜灣站出口圖: 車站結構
根據站內標示,由B2及B3出口步行來往車站大堂,需時約5分鐘。 宋皇臺站內裝以黃色作為主要色調,源於「皇」字與「黃」同音;輔以紫藍色於月台兩端及大堂部份牆身使用。 通車前夕,港鐵在月台紫藍色柱身亦裝上與黃色部份一致的黑色浮雕站名,因顏色對比不大導致辨識度較差,被網民譏為「色盲(色弱)測試」,而在開放日當天,亦有市民認為難以看清楚站名。 港鐵隨後從善如流,在車站正式啟用前已將黑色浮雕站名以白色貼紙包裹。
- 由2012年12月2日起,九巴5、5A、5P、26、城巴A22及E23線臨時停用此站,一度只餘過海路線、通宵機場路線與專綫小巴路線在此設站。
- 來自沿油麻地佐敦道及尖沙咀廣東道的行人,可使用附近的行人隧道經柯士甸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而由近九龍站的佐敦道及柯士甸道西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行人,則可使用附近的行人路或行人天橋。
-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和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工程,車站主體結構於2016年12月大致完成。
- 離開永香,胃仍有quota的話,可步行約3分鐘前往九龍城道的「永豐潮洲食品公司」吃手工大燒賣!
- 屯馬線全線通車,大家除着眼車程時間,也關心新落成車站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以及擴建車站紅磡站的設計特色。
- 雖然其後走線改為在馬頭圍道,不過在車站投入服務後,仍然有民建聯區議員認為不少車站出入口遠離土瓜灣道、馬坑涌區一帶等住宅,更認為港鐵應考慮設置特惠站。
- 除以上特快路線,乘客亦可選乘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現有專營巴士路線前往目的地。
港鐵較早前建議須因應建造車站出入口而永久封閉的江蘇街,經聽取地區意見後,港鐵在詳細設計階段中修改了出入口設計,保留了一條行車綫,以便車輛由靠背壟道經江蘇街進入馬頭圍道,將工程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車站其中一組通風井設於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內;另一組位於炮仗街/落山道的通風井,經公眾諮詢後,港鐵已將其遷移至較遠離牧愛小學的土瓜灣市政大廈遊樂場內。 除以上特快路線,乘客亦可選乘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現有專營巴士路線前往目的地。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服務,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專營巴士公司。
土瓜灣站出口圖: 第五站:宋王臺看石碑 九龍城探「傻龜」
港鐵稱樓宇結構安全,但只有兩頁紙以解釋事件而未有公開土瓜灣站沉降數據,亦無正面回應傳媒揭發的沉降問題是否屬實。 據港鐵提交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文件,在全綫共131個超標的沉降監測點中,在36個位於土瓜灣站的監測點錄得沉降超標,一半涉及附近樓宇,受影響樓宇共有14座,最嚴重的一座港鐵錄得實際沉降約40.4毫米。 車站地面出入口原設有玻璃,以讓天然光照射進出入口內,惟由於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部分未啟用的車站出入口亦被破壞,港鐵其後以鐵皮遮蓋原玻璃位置,並在鐵皮髹上代表車站的藍色,及印上車站的名稱(當中其中文站名為書法字)。 土瓜灣站為一座地底車站,L1層為車站大堂;L2層為1號月台(屯馬綫往屯門);L3層為機電層;而L4層則為2號月台(屯馬綫往烏溪沙)。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 2009年10月,有消息指出「土瓜灣站」可能改名為「宋王臺站」,以車站附近的地標宋王臺命名;「馬頭圍站」則可能以附近公共屋邨樂民新村之名改稱「樂民站」,從而徹底解決兩站站名與所處地名不符的問題。
另外月台牆身焗漆板亦印有前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所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 港鐵沙中綫屯馬綫6月27日全綫通車,土瓜灣站將正式啟用。 該站附近有不少打卡好地方,《香港01》旅遊頻道記者推介其中4個好去處,有文青必去人氣懷舊咖啡店,寶物如山的工廈古物店,還有打卡勝地牛棚藝術村等。 港鐵公司2009年7月15日於九龍城區議會席上之沙田至中環綫九龍城段簡報投影片,部份圖則顯示「Sung Wong Toi Station」及「Lok Man Station」。 事實上,港鐵內部不遲於2009年7月,已將「土瓜灣站」與「馬頭圍站」分別改稱「宋皇臺站」和「樂民站」,但向外發佈多份沙中綫文件時,皆刻意遮掩圖則上的內部車站新名稱。
土瓜灣站出口圖: 工程問題
最終車站土木工程已於2019年12月底完成,並於2021年6月27日隨屯馬綫全綫通車而啟用。 ),而政府於2010年11月憲報刊登的沙田至中環綫鐵路方案中仍繼續顯示其原稱馬頭圍站。 以其所在的馬頭圍道而得名,唯車站實際上遠離馬頭圍邨,加上鄰接的宋皇臺站更接近馬頭圍邨,以馬頭圍作為車站名稱並不能達至指向作用,更被區內人士指出將會誤導乘客及公眾,引起爭議。
土瓜灣站出口圖: 項目發展資料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九鐵慮及即使在啟德發展後,土瓜灣站使用量仍會偏低,故提出將土瓜灣及馬頭圍站合而為一,成為馬頭角站。 以黃色為車站主要基調的宋皇臺站,位於啟德發展區西南方,毗鄰九龍城區世運道及宋王臺花園。 宋皇臺站為地底車站,設有3大主要出入口,其中B出口直達九龍城核心的南角道,巿民前往食肆、醫院、學校,以及九龍寨城公園等,十分方便。 土瓜灣站出口圖2025 香港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旁亦設有30個設有收費錶的非專營巴士泊車位供停泊之用。
土瓜灣站出口圖: 九龍站走過去
作品亦等同將車站成為時光錦囊,在環境變遷中將該區街坊的「家」中物件保存,並與每位乘客分享回憶。 关于前稱土瓜灣站的港鐵沙田至中環綫的車站,请见「宋皇臺站」。 宋皇臺站所屬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在2015年竣工,惟因此站工地發現宋元遺跡,須進行考古工作,導致工程產生約11個月的滯後;隨後紅磡站新建月台在2018年5月被揭有剪短鋼筋等施工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開站日期一拖再拖。
土瓜灣站出口圖: 九龍城商戶投訴鐵路工程影響收入
),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馬頭圍道介乎落山道與江蘇街之間地底,是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屬於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工程的一部分,車站於2021年6月27日啟用。 上述只表列於香港西九龍站附近主要上落客位置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服務及收費詳情,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巴士公司或專線小巴營辦商。 關注團體指,港鐵為新鐵路線車站命名時,最適宜諮詢地區居民意見去集思廣益。
土瓜灣站出口圖: 出口
近日,有網民在 Facebook 土瓜灣站出口圖 專頁「香港鐵路迷討論區」上載一張圖片,表示來源自港鐵在 9 月 23 日舉辦的尖東站技工招聘會。 圖中可見,沙中線東西走廊為「東西線」,代表顔色跟馬鞍山線一樣為棕色;沙中線南北走廊為「南北線」,代表顔色跟東鐵線一樣為淺藍色。 而廣深港高鐵路段就採用灰色,西九龍總站就命名為「香港西九龍站」,整條路線的名字亦由之前對外宣佈的「Express Rail Link」不同,易名爲「Hi-SPEED Rail(高速鐵路)」。
土瓜灣站出口圖: 馬頭角冠山苑交通配套 10分鐘內到達土瓜灣地鐵站
九龍城區的土瓜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2,21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7,142人。 土瓜灣站出口圖2025 主要街道包括浙江街(土瓜灣段)、馬頭角道(土瓜灣段)、馬頭圍道(土瓜灣段)、漆咸道北(土瓜灣段)、高山道(土瓜灣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傲雲峰,偉恒昌新邨,翔龍灣,欣榮花園,安和園。
土瓜灣站出口圖: 車站位置
搭港鐵屯馬線在土瓜灣站下車,由A出口步行約3分鐘,可抵逾60年歷史的永香冰室。 永香於1959年開業,吊扇、卡位、地板、彩色窗花、電掣、海報、時鐘都保留了當年模樣,也是港產電影熱門取景地。 永香更供應少見的窩蛋多士,在烘底多士上放一隻太陽蛋,蛋黃剛熟軟綿不粉。
土瓜灣站出口圖: 酒店穿梭巴士
由於政府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 2009年5月21日,香港多份報章報導港鐵推出馬頭圍至啟德一段走綫之修訂方案,車站將改設於馬頭圍道落山道遊樂場及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對出位置。 車站大堂設有智能客務中心,並設多個輕觸式屏幕,可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 而大堂內近A、B出口之間的位置設有5間商店;而C出口旁亦設有7-11便利店。 土瓜灣站出口圖 運輸及房屋局於2017年11月向立法會匯報沙中綫最新工程進度時表示,港鐵公司考慮到土瓜灣站附近發現大量宋元時代的古物,以及市民、區議會及團體的意見,建議把土瓜灣站正名為「宋皇臺站」,以反映其歷史代表性。 至同年11月27日,港鐵舉行九龍城段車站平頂典禮,運輸及房屋局同時正式宣布修改此站站名為「宋皇臺站」,以回應地區人士對站名彰顯宋季古蹟特色的訴求;而「土瓜灣站」一名則改用於原有之馬頭圍站。
2017年11月27日,港鐵在九龍城段兩個新車站的平頂典禮上,正式對外宣布將原有的土瓜灣站易名為宋皇臺站,而馬頭圍站則改稱土瓜灣站。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興建馬頭圍站。 土瓜灣站出口圖2025 另外,當初建議興建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的位置,都比現時建議的偏東。
土瓜灣站出口圖: 月台類型
當中新車站有宋皇臺及土瓜灣站,而何文田及紅磡的新月台亦於同日啟用。 • 編輯專綫小巴使用任何八達通於此站出閘並轉乘任何專綫小巴路綫可享至少$0.3轉乘優惠,反之亦然。 使用指定八達通轉乘下列指定路綫另有更高轉乘優惠:路線起訖點可享優惠的小巴車費金額每程可享優惠適用之八達通種類25A九龍塘站↔東頭邨$6.3或以下$0.5成人25B九龍塘站↔譽. 港灣$7.2或以下$0.5成人49順天邨↔九龍城碼頭$3.9以上$0.5成人$3.9$0.3優惠細則撮要: 1.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香港西九龍站的周邊設有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附近的公共運輸設施,包括柯士甸站、西九龍站巴士總站,並經商場連接九龍站和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土瓜灣站出口圖: 尖沙咀,旺角,佐敦,油麻地
坊間的室內滑雪中心大多使用模擬滑雪機,不過 Snow & Surf 除了兩部電動滑雪練習機,更設有全港唯一的滑雪賽道,以鋪上「金針菇滑雪氈」的大斜台仿照雪地,讓大家感受滑行的快感! 若是滑雪好手,可以直接預約雪場自由滑(Park Ride),在大斜台及滑雪機(限時約10分鐘)上大玩特玩,順便練習花式;新手則可以參加單對單或小組課程,學習雙板滑板(Skiing)或單板滑雪(Snowboard)的基本動作。 程式透過定位功能,結合衛生署的確診或疑似2019 冠狀病毒個案的大廈名單資料庫,提示職員避免進入有社區傳播風險的建築物;程式亦加入掃描政府「安心出行」場地二維碼的功能,進一步加強防疫功能,保障調查員和居民的健康。 離開咖啡店,可沿土瓜灣道走到電影《英雄本色》取景點之一的美華工業中心停車場,以及市區罕見的煤氣鼓(煤氣馬頭角廠)等景點拍照留念。
沙中綫九龍城段,即此站及宋皇臺站的車站及隧道土木工程合約於2012年8月1日批予「三星—新昌合營」。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造兩個鐵路車站和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工程,車站主體結構於2016年12月大致完成。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於馬頭圍道近土瓜灣街市設置名為「土瓜灣」的地鐵站,分別為沙田綫及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機場快綫,有關車程將收取成人八達通車費;而往返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土瓜灣站(To Kwa Wan Station)是港鐵屯馬綫上其中一站,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建於馬頭圍道介乎浙江街與上鄉道間一段之地底,在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及土瓜灣市政大廈(俗稱紅蘋果街市)之間,為一座三層深地底車站。 中西式湯品店KOLB LIFE也在荃灣西港鐵站門市設有口罩回收箱,由3月2起,一個全新獨立包裝口罩到該店消費時可作$1使用,每次購物最多使用5個,推廣活動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2021年2月16日,屯馬綫一期列車由當日起來回烏溪沙同紅磡站進行營運測試,列車會繼續喺烏溪沙同啟德站之間載客。 往啟德列車將於到達啟德站1號月台後清客,然後不載客繼續駛去紅磡站方向, 中途途經本站,最後在紅磡站新建月台折返往烏溪沙站方向,並於啟德站2號月台起載。 土瓜灣站起緊嗰陣本嚟叫「馬頭圍站」,但個站根本就唔近馬頭圍,反而喺正土瓜灣中心地帶,所以最後改名做土瓜灣站。 2021年2月16日,屯馬綫一期列車由當日起來回烏溪沙站與紅磡站進行營運測試,列車會繼續在烏溪沙站至啟德站之間載客。
土瓜灣站出口圖: 公司通告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然而土瓜灣站的設立有可能影響到體育場館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灣站興建細節仍會受該計劃影響。
土瓜灣站出口圖: 港圖灣 位置地圖
但港鐵此次正式公佈站名修改,距港鐵起用新名字已有八年之久。 經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等各方面意見後,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於2014年12月8日宣布保育方案,決定將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予以原址保留。 港鐵公司遂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逐步把出土文物移交予古蹟辦。 經修改此站設計及施工方法,將通風設施及機房選址移離J1井及周邊房基遺存後,土瓜灣站建造工程於2015年3月起全面恢復。 後來啟德機場落實搬遷,因應當局提出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1994年提出之《鐵路發展策略》將東九龍綫外移以服務九龍灣填海區,建議在填海區設置兩站,當中「九龍灣填海區南」站可視為土瓜灣站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