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有益食物,我們經常吃,內有大頸泡素,莫非我們要少吃? 陳勁芝叫大家不用擔心,因為日常食用上列食物不會影響碘質吸收,除非是極大量進食加上本身有缺碘情況的人士才會受到影響。 此外,攝取過量碘質也會有不良後果,包括口腔出現燒灼感、發燒、屙嘔、心跳過慢,以及昏迷。
2.患者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藥物,直接補充甲狀腺素,減少腺細胞之過勞或刺激,以避免其增殖肥大,是很有效之方法。 鄭:經常有病人懷疑自己有「大頸泡」而求診,大頸泡泛指頸腫,有很多原因導致頸腫,大多數是指由甲狀腺疾病引起頸部肥大。 透過超聲波檢查甲狀腺腫脹,究竟是整體腫脹還是局部腫脹,最擔心是甲狀腺癌。 雖然說大頸泡因腦垂腺分泌太多TSH,補充碘質或可以減輕情況,但因各病情有異,未必能完全改善T3、T4的水平,故陳勁芝提醒如出現甲狀腺腫脹,一定要見醫生檢查清楚,別以為狂吃紫菜便可解決問題。
大頸泡: 他一出生就長這樣連媽媽都嚇傻了「醫生還建議弄他死」,但30年後他公開的「這些照片」震驚全世界!
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的甲狀腺腫瘤均為良性;甲狀腺腫瘤的患病人數,達成年人口的4%至7%,風險隨年齡而上升,當中病人較多為亞洲人及有家族病史。 今年5月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刊登的研究,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 結果發現,兩項技術均非常有效縮小甲狀腺結節,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結節縮小達64.3%,較激光切除術高11.1%。
- 醫生會為「大頸泡」患者作超聲波診斷以了解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此舉可以檢查有否惡性腫瘤出現。
- 甲狀腺腫屬中醫「癭瘤」,形態多樣,多因情緒鬱結、飲食偏嗜,令肝脾之氣失於調暢,日久氣結痰瘀結於頸前。
- 針對上述提及的甲狀腺疾病,近代不少臨床研究均支持傳統中醫藥及針灸在不同階段配合西醫治療,有助穩定甲狀腺素水平,減輕西藥副作用,或減低甲亢復發的機會。
- 經過術後幾個星期後,大多數的副甲狀腺都可恢復正常功能。
- 消融術使聲帶神經線永久受損引致聲沙的危險性相當低,醫學研究文獻指暫時並沒有聲帶永久受傷報告個案,也沒有出血死亡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案例,較傳統的開刀手術更安全,快捷和廉價。
- 此手術可以選擇從耳背開微小的切口,手術後傷口在髮線處隱藏起來,疤痕不明顯。
- 甲狀腺是荷爾蒙器宮,負責控制身體的新陳代謝,如果同一時間出現荷爾蒙分泌問題,對身體的影響就會更加廣泛。
何謂過量,成人每日進食超過2,000微克碘質,就有機會出現不良反應。 另外飲食中有某些東西會阻礙碘質吸收入血,稱為大頸泡素(goitrogent)。 大頸泡2025 某類小米、椰菜、椰菜花、西蘭花、椰菜苗也含大頸泡素。 世衞估計目前全球有35%人口有缺乏碘質情況,兒童缺乏碘質的情況亦相當普遍,全球達36.5%,這主要出現在第三世界國家,或海產食物較缺乏的內陸地區。 大頸泡2025 大頸泡2025 為解決這情況,在第三世界的救濟品中會包含「加碘鹽」(iodized salt),超市出售的食鹽,亦有加碘鹽。
大頸泡: 健康の新趣
甲狀腺腫脹有兩種原因,其一是因為身體缺乏碘質,令到甲狀腺發大;其二是甲狀腺組織異常增生,出現良性或惡性甲狀腺腫瘤,當中以良性甲狀腺腫瘤居多,而且多數出現在中年女性身上。 大頸泡 大頸泡2025 能快速見效,但有一定風險,包括傷及聲帶神經線,導致聲音沙啞;術後可能會出現「甲減」,需永久服用甲狀腺激素補充劑。 同時,手術會在頸部留有疤痕,雖可選擇用內窺鏡進行微創手術,縮細傷口範圍,但費用較高,術後仍有復發的機會。
硝酸鹽: 硝酸鹽可能導致甲狀腺吸收過多的碘,進而使甲狀腺腫大或引起甲狀腺亢進。 硝酸鹽存在於部分天然食物中,此外加工食物也常含有較多的硝酸鹽。 因此甲狀腺亢進患者須避免的食物包括:加工肉品、芹菜、菠菜、甘藍菜、小黃瓜、紅蘿蔔、南瓜等。 大頸泡 導致大頸泡的成因,主要可分為兩類,其一就是因患者身體長期缺乏碘質,令甲狀腺逐漸發大;至於第二類,則因甲狀腺腫瘤而起。 年長一輩的生活環境不像現在般富足,不少兒童因經濟問題,缺乏像魚類、鹽及其他海產、植物(如海藻)等含豐富碘質食物,結果引起甲狀腺腫脹。
大頸泡: 「大頸泡」有哪些症狀?
不少香港成年人碘攝入量都不足,而這正正會令甲狀腺疾病出現的機會大增。 那句「唔食魚會生大頸泡」,其實不無根據,海魚的確是其中一種能提供豐富碘質的食物。 此外,海帶/昆布、紫菜、碘鹽、海產(如海蝦、蠔)、蛋及蛋類製品(蛋黃所含的碘質尤其高)、奶及奶類產品亦可為人體提供碘質。 醫生可能會先處方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抗甲狀劑給患者, 1至2年後逐漸減少劑量。 不過復發的機會約為40至60%,少數患者亦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痕癢,或損害肝功能和出現白血球過低問題。 這些情況下或需換藥、加抗過敏藥或改用其他較徹底的療法。
5.注意飲食,特別要選擇高熱能(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及高蛋白質(瘦肉、蛋類、魚、家禽、牛奶及豆類等食物)。 此外,也要注意適量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以彌補因身體的旺盛新陳代謝的消耗。 甲狀腺有如煤炭爐旁邊的打風器,當開動打風器,便產生風,當風吹入煤炭爐內,煤炭便藉風而助燃燒,而產生“熱”與“光”,如打風器開動愈快,產生“熱”與“光”愈多。 如果打風器的功能失常,打入風太多、太少便會出現溫度不平恒之毛病。 為了人類想吃糖又不敢吃太多真正的糖,人工甜味劑因而問世,但這類含有阿斯巴甜的飲料或甜點,其實對甲狀腺(包括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的危害比想像中來得更大。 若真的想吃甜食,可以選擇用椰子糖或蜂蜜來取代人工甜味劑。
大頸泡: 歡迎訂閱 健康一點靈 新聞推播。
7、高汞魚類 大型的深海魚中較易累積汞污染,汞對人體健康特別是甲狀腺會造成極大損傷,甚至影響甲狀腺分泌激素的正常功能。 大頸泡2025 4、缺碘 飲食改變導致東方人也可能出現缺碘癥狀,平日應該多吃海帶或補充各種維生素,建議有內分泌問題的朋友務必先檢查血液中的碘含量是否在正常標準之內。 大頸泡2025 醫生會為「大頸泡」患者作超聲波診斷以了解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此舉可以檢查有否惡性腫瘤出現。 如長者忽視病情,甲狀腺組織繼續增生會擠壓氣管及食道,患者會有呼吸或吞嚥困難的情況。 長者很多時候未能察覺自己患上「大頸泡」,外科專科醫生何柏堅指出,「大頸泡」乃頸部甲狀腺組織發脹形成的硬塊,通常位於喉核對下左右兩旁之位置。 硬塊會隨吞嚥而上下移動,由於甲狀腺為軟組織,病人並不自覺,往往是親友聚餐飲食時無意間發現。
大頸泡: 甲狀腺/副甲狀腺檢查
甲亢屬中醫「癭氣」範圍,多因陰虛火旺,致氣結、瘀血、痰火壅結於頸前有關。 大頸泡2025 甲減相當中醫的「虛勞」,多屬脾腎陽氣不足,兼夾水飲、痰濕、血瘀等邪實爲患。 甲狀腺腫屬中醫「癭瘤」,形態多樣,多因情緒鬱結、飲食偏嗜,令肝脾之氣失於調暢,日久氣結痰瘀結於頸前。 好像是常用於煲湯和煮綠豆沙糖水的海帶含碘量非常高,每星期不應吃多於一次。 孕婦和哺乳期間的婦女如懷疑自己未能從日常飲食中吸收足夠的碘質,應諮詢醫護人員和專業營養師,是否適宜服用含碘的礦物質補充劑。
大頸泡: 大頸泡的成因
只含有一個結節時,稱為單一結節甲狀腺腫;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特指有≥ 2 個結節增大的甲狀腺腫。 非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與正常水平的 TSH 相關;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觸摸甲狀腺時有腫塊感,實際可能是一顆或多顆的結節,與 TSH 抑制、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狀或兩者有關[4]。 【甲狀腺/甲亢/甲減/甲狀腺腫/大頸泡】甲狀腺功能失調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普遍發生於女性身上,其中以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及甲狀腺腫最為普遍。 其實除非是因甲狀腺癌正接受放射碘治療,或者是一些荷爾蒙不正常的病人,其他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戒口。 不少病人會問:現在很多手術也微創了,從前甲狀腺手術令頸部留疤的問題是否已不再? 有人或會聽聞甲狀腺手術可在腋下或胸前開一個創口,用儀器伸上頸做手術,但這種手術創傷性其實不低於傳統手術,只是傷口能用衣服遮蓋住。
大頸泡: 甲狀腺結節非切不可?這四種情況要及早醫治!
曾經有一名年約50歲女病人患有良性甲狀腺結節,原本細小結節慢慢變大,病人一直拒絕手術,直至結節大至12厘米、重200克,巨大結節壓迫了氣管,令氣管歪向一邊,最後必須做手術把整個甲狀腺切除(見圖1)。 碘缺乏的成年人可能會出現甲狀腺腫(包括瀰漫性甲狀腺腫或結節性甲狀腺腫)和/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具體取決於碘缺乏的嚴重程度。 最初,輕度至中度碘缺乏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瀰漫性甲狀腺腫,由於甲狀腺活動增加補償了低碘攝入量,可能會發展為結節性甲狀腺腫(老年人更可能出現多結節性甲狀腺腫)。 如果甲狀腺結節繼續生長,可能會形成自主功能的甲狀腺結節,可能導致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毒性甲狀腺腺瘤或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 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可出現亞臨床或明顯甲狀腺功能亢進,其體徵和症狀可能包括:熱不耐受、出汗增加、緊張焦慮、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心悸、呼吸急促或主觀呼吸功增加。 儘管食慾增加(食慾過盛)但體重減輕
大頸泡: 發炎約2星期可消腫?
經常聽到女性朋友或女藝人患上甲狀腺功能失調問題,的確女性患上甲狀腺疾病的風險高於男性,且發病多見於20至40歲階段,但至今原因未明,有可能跟遺傳、精神壓力、腦垂體失調、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一旦甲狀腺賀爾蒙出現失調而又處理不當,甚至有機會引發孕婦早產、流產,甚或危害嬰兒大腦正常發育,所以,女士們必須提高警覺。 历史上最早能治疗甲狀腺腫的方式起源于中国唐代,使用含碘豐富的動物如羊和豬的原料,再造成藥片或粉末狀[16]。 在12世紀,波斯醫生贊恩艾爾丁哥爾加利(英语:Zayn al-Din Gorgani)第一次描述甲狀腺腫大和突眼後描述到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17][18]。 從前甲狀腺被稱為喉腺,因為蓋倫(Galen)首先發現喉管附近有一個內分泌腺體因而得名。 一直到1656年華通(Wharton)才將此腺體改名為甲狀腺,主要是它就在甲狀軟骨前方。
大頸泡: 症狀
2.孕婦患某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血液中含有抗甲狀腺的“抗體”,這些抗體由母體進入胎兒,而破壞和阻礙甲狀腺之發育。 4.患者應懂得控制情緒的激動,多注意休息以及充足的睡眠,平靜的生活很重要,必須時,有些患者須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以幫助。 2.患者很怕熱,多汗,皮膚溫而濕潤,特別見於手掌、面、頸、腋下常多汗。 心跳加速,脈膊快,每分鐘多於100次,多食,易飢,但消瘦,疲乏無力,腸口蠕動快,故出現頑固之腹瀉。 1.患者精神過敏,容易激動,兩手平伸向前,有細而急的震動,多言多動,失眠緊張,思想不集中,焦累煩燥,多猜疑甚至出現幻覺等精神方面症狀。